治心經
卷二
養心篇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心的寧靜排卻了自然的嘩喧。
曾國藩早年病弱纏身,成名後「游心於老莊之虛靜」。
平生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世味淡薄,身心無累」為法,終身以「不藥(不服補藥)」自詡,參以家法,獨創養心十四條,日日磨煉,三十年後身體如常。
平生服膺蘇東坡,欲步其後塵,修煉瑜珈術。
對呂坤所說「置富貴、貧賤、死生、常變於度外,是養心第一法」玩味尤久。
養心篇(上)
【原文】
莊生云:「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
東坡取此二語,以為養心之法。
爾熟於小學,試取在宥二字之訓詁體味一番,則知莊、蘇皆有順其自然之意。
養心亦然,治天下亦然。
若服藥而日更數方,無故而終年峻補,疾輕而妄施攻伐強求發汗,則如商君治秦、荊公治宋,全失自然之妙。
柳子厚所謂名為愛之其實害之,陸務觀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皆此義也。
東坡游羅浮詩云:「小兒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黃庭。」
下一存字,正合莊子在宥二字之意。
蓋蘇氏兄弟父子皆講養生,竅取黃老微旨,故稱其子為有奇志。
【譯解】
莊子曾說:「只聽說要讓天下的人自在寬舒,沒有聽說要統治天下的。」
蘇東坡就摘取這兩句話作為養心的辦法。
你對小學很熟悉,可取「在宥」二字的訓詁體會玩味一番,就知道莊子、蘇東坡都有順其自然的意思。
個人保養身心是這樣,治理天下也是這樣。
如果吃藥而每天更換幾種藥方,無緣無故而整年猛烈地補養,病情本來輕微而妄加藥物強求發汗,那就像商鞅治理秦國王安石治理北宋,完全喪失了自然的妙味。
柳宗元所說的「名義上是愛護其實是傷害」,陸游所說的「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蘇東坡《游羅浮》詩說:「小兒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黃庭。」
下句一個「存」字,正合莊子「在宥」二字的意思,因蘇家父子兄弟都講究養生,採取黃老之說一精一微的旨意,所以稱讚他的兒子有奇志。
養心篇(中)
【原文】
洽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雜,切身日夕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也。
古人患難憂虞之際,正是德業長進之時,其功在於胸懷坦夷,其效在於身體康健。
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佛家之所以成佛,所爭皆在大難磨折之日,將此心放得實,養得靈,有活潑潑之胸襟,有坦蕩蕩之意境,則身體雖有外感,必不至於內傷。
【譯解】
養心修身,理不必太多,所知道的也不必太雜,與自己切身相關,每時每刻都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話,就是要守約。
古人患難憂慮的時候,正是他的品德、事業進步的時候,其功表現在胸懷坦蕩,其效表現在身體健康。
聖賢之所以成為聖賢,佛家之所以成佛,其關鍵都在於遭到大磨難的時候,把心放得下,養得靈,有樂觀的心胸,坦蕩的意境,即使身體受了外感,也不至於傷到身體內部。
養心篇(下)
【原文】
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達光明之胸,大略相同。
吾輩既辦軍務,系處功利場中,宜刻刻勤勞,如農之力穡,如賈之趨利,如篙工之下灘,早作夜思,以求有濟。
而治事之外,此中卻須有一假沖融氣象,二者並進,則勤勞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寫字時心稍定,便覺安恬些,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靜,所以致病也。
寫字可以驗一精一力之注否,以後即以此養心。
萬事付之空寂,此心轉覺安定,可知往時只在得失場中過日子,何嘗能稍自立志哉。
【譯解】
自古以來的聖賢豪傑,文人才士,他們的志向不同,但豁達光明的心胸卻大致相當。
我們既然辦理軍務,就處在功利場中,應當時時勤勞,就如忙於收割穀物的農夫,忙於賺錢的商人,撐船下河灘的篙工。
白天做事,晚上好好反思,以求把事辦好。
治理軍事之外,其中應當有沖融氣象。
如果治事與沖融同時並進,則為國勤勞,又淡泊名利,最是意味深長。
寫字的時候心情剛剛穩定下來,馬上就感到安逸輕鬆了許多,由此可見平時遇事不能忍耐,不能靜下心來,必然導致疾病的發生。
寫字可以檢驗一精一力是否專注,從這以後就可以這種方法養心了。
把世上一切事物想得非常輕淡,心情才得以安定。
由此可見過去的日子裡只注重患得患失,怎麼才能樹立起宏圖大志呢。
分類:古代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