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經》卷十:「進步處便思退步,著手時先圖放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治心經》卷十

治心經

卷十

進退篇

「進步處便思退步,著手時先圖放手。」

進的時候要多點見聞,多些懵懂,退的時候要找好時機,留有餘地。

范蠡何以成陶朱?張良雪夜讀《素書》。

「六根清靜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

曾國藩晚場善收,卻謙稱自己有「畫蛇添足之嫌」。

「弓不拉滿,勢不使盡」,曾國藩贊服范仲淹,對人生「進」「退」別有解讀與體悟。

進退篇(上)

【原文】

國家委用我輩,既欲稍稍補救於斯民,豈可再避嫌怨?須知禍福有定命,顯晦有定時,去留有定數。

避嫌怨者未必得,不避嫌怨,未必失也。

古人憂饞畏譏,非惟求一己之福也,蓋當其事,義無可辭,恐讒謗之飛騰,陷吾君以不明之故。

故悄悄之憂心,致其忠愛之忱耳。

至於一身禍福進退,何足動其毫末哉?語云:進步處便思退步,庶免觸藩之禍;著手時先圖放手,才脫騎虎之危。

【譯解】

國家任用我們,就是打算對災難深重的百姓稍稍有一些補救,我們又怎能夠迴避別人的猜疑和怨恨呢?要知道禍福是命中注定的,顯達、倒霉有一定的時候,去留也有定數。

躲避猜疑、怨恨的人未必就能如意,不避猜疑、怨恨的人,不一定會失去什麼。

古人憂慮小人的讒言,害怕別人的譏諷,並不是僅僅為了自己的私利,大概是因為他們身當其事,義不容辭,擔心讒言、譭謗沸沸揚揚,會使君主視聽不明的緣故。

所以說,他們暗暗地憂心,正是他們忠君愛民的熱忱。

至於自己一身的禍福與進退,他們絲毫也不會感到憂慮。

俗話說:當事業順利進展時,就應該早有一個抽身隱退的準備,以免將來像山羊角夾在籬笆裡一般;把自己弄得進退兩難;當剛開始做某一件事時,就要預先策劃好在什麼情況下應該罷手,不至於以後像騎在老虎身上一般,無法控制形成的危險局面。

進退篇(中)

【原文】

立身不高一步,如塵裡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處世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余斟酌再三,非開缺不能回籍。

平日則嫌其驟,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余決計此後不復作官,亦不作回籍安逸之想,但在營中照料雜事,維繫軍心。

不居大位享大名,或可免於大禍大謗。

若小小凶咎,則亦聽之而已。

【譯解】

立身處世假如不能站得高望得遠,就好像在塵士裡抖掃衣服,在泥水中清洗雙腳,又如何能超凡絕俗出人頭地呢?處理事物假如沒有多留一些餘地的打算,那就好比飛蛾撲火,公羊用角去頂撞籬笆角被卡住一樣,哪裡能夠使自己的身心擺脫困境感到安樂愉快呢?我反覆考慮,不辭職就不能回老家。

平目裡就嫌這樣做太急促,成就功業以後引退,則越快越好。

我已決心以後不再做官,也不想回原籍去享受安逸,只在大營中處理雜務,維繫軍心。

不居高位,不享大名,或許可以避免大災禍,避免嚴厲的譭謗。

如果是小小不吉,小小災禍之類,也就隨它去了。

進退篇(下)

【原文】

建非常之功勳而疑謗一交一 集,雖賢哲處此亦不免於抑鬱牢一騷一,然蓋世之事業既已成就,寸心究可自怡而自一慰,悠悠疑忌之來,只堪付之一笑。

吾常言:「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

若甫在饗用之際,而遽萌前卻之見,是貳也。

即與他人一交一 際,亦須略省己之不是。

【譯解】

建立非常的功勳而又懷疑、誹謗一交一 織而來,遇到這種情況雖然是賢哲之人也不免要發生牢一騷一,並有抑鬱不快的心情。

但蓋世之事業既然已經取得,完全可以告慰自己而且能怡然自得,對那些猜忌的事只應該付之一笑,不要認真。

我常說「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像弟弟你在朝廷方用之時而驟然萌生退意,這是不真誠啊。

即使與他人交往,也應該省檢自己有不對的地方。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治心經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