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秘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是外科臨一床一常見多發病,無論何時何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中醫秘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

老中醫秘方

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

燙燒傷,又稱水火灼傷。

是外科臨一床一常見多發病,無論何時何地和男一女老幼皆可發生。

臨一床一上,一般分為:「水燙、油燙、燒傷(火燙)」三大類。

病一性一與水、油、火和燙傷面積大小,深淺有關。

一般水燙較輕,油燙較重,火傷更重。

若燙傷面積過大,過深和頭面胸部受傷成為嚴重。

若不及時處理,合理治療,常可危及生命。

多因不小心或意外被沸水、沸油和烈火燙傷所致。

局部潮一紅疼痛,隨之起水泡,甚則紅腫及皮破肉爛。

或皮焦肉卷,疼痛難忍,繼則泡破潰爛,肉腐難脫。

嚴重者還伴有全身症狀,甚者毒火氣攻心,多見神識昏迷。

根據燙傷面積大小,深淺不同,一般分為1 、2 、3度,或輕症、重症和極重症。

1 .鮮牛一奶一治灼傷

[方 劑] 鮮牛一奶一適量。

[制用法] 將消毒過的紗布浸於牛一奶一中。

將紗布敷於傷口。

[功 效] 生津潤燥。

用治火灼致傷。

[驗 證] 據國外報道,一婦女被火灼傷手臂,痛不可忍,遂將手人冷藏的牛一奶一里,其後醫生觀察,發現她的傷勢意外地減輕了。

此後,此方便在國外推廣用於治療火灼傷。

2 .豬蹄甲治燒燙傷

[方 劑] 豬蹄甲。

[制用法] 將蹄甲燒製成炭,研極細面,以香油混合成膏。

將傷面用涼水洗淨,局部塗敷。

[功 效] 解毒,收濕,斂瘡。

用治燒燙傷。

[驗 證] 據《黑龍一江一中醫藥》 1966年第6期介紹:王某,女,3歲,被爐蓋燒傷手掌及五指並兩側膝蓋部位,紅腫疼痛,起水泡,當即消毒後刺破,塗布此膏,1 周而愈。

3 .枯礬糊治水火燙傷

[方 劑] 枯礬適量。

[制用法] 將枯礬放人鍋內熬至溶化不再冒氣泡即成,待凝固再研為細末,裝瓶蓋封備用。

用時根據傷面大小取適量枯礬末,加菜油少許,充分混勻調成糊狀,塗敷患處,然後用消毒紗布茬蓋包紮。

2-3 天換藥1次。

[功 效] 清熱解毒,燥濕收斂。

用治水火燙傷,皮膚感染糜爛、潰瘍。

[驗 證] 據《四川中醫》介紹,一般燒燙傷(有水疤者先刺破放液後敷藥)及潰瘍用一藥後2-3天即可結癡,1周左右可脫癡痊癒。

典型病例:奚某,男,58歲。

右手中指掌指關節腹側、拇指第1節腹側、食指第二節腹側、魚際及掌心等處患雞眼年餘,握物作痛,經削剖後敷藥治療,5天後雞眼脫落,但局部感染,紅腫疼痛加劇伴膿一性一分一泌物,乃轉西醫治療。

用生理鹽水,雷佛一奴一爾等處理後,急一性一炎症有所控制,紅腫疼痛減輕,但創面有大量黃水樣分一泌物,潮一濕.糜爛擴延.肉一芽組織呈暗一紅色,邊緣腐敗壞死。

後改用枯礬糊敷治,僅敷l次,次日創面已乾燥,第三天創面結癡,1周即脫癡痊癒,且未遺留癱痕。

4 .外用蘑菇粉治燙燒傷

[方 劑] 蘑菇適量。

[制用法] 蘑菇在砂鍋內鍛黑存一性一,研為細粉,以少許香油調拌均勻。

用時將蘑菇粉敷於患處每日2或3次。

敷藥後約30分鐘痛止。

[功 效] 一溫一經,止痛。

用治燙傷、燒傷。

[驗 證] 據《中醫驗方彙編》 介紹:魏某,男,20歲,農民。

被火燒傷胸、腹、足等處,傷口黃油樣,有膿液,疼痛。

用此方,唯有胸悶、心煩欲吐之症狀,此火毒傳裡之侯。

用四順清涼飲方加減,連服4劑而安。

17日痊癒。

[備 注] 四順清涼飲方:防風,梔子、連翹、當歸、赤芍、羌活、葛根、木通、甘草各6克。

便秘加大黃12克。

5 .肖氏系列方濕潤療法治療燒傷

[方 劑] 按葉清創液組成,雲按葉、白芷、川芎、千里光、了哥王根、當歸、金銀花等。

[制用法] 加水煎熬濃縮,棄渣過濾備用。

用於燒傷創面清洗消毒。

[方 劑] 智奄燒傷靈I號組成金銀花、山植、黃柏、地榆、大青葉、雲按葉、三角風、柿木皮、蒲黃、山梔子、連翹、天花粉、生一乳一香、麝香、人指甲等。

[制用法] 入烤箱烘烤30分鐘後共研細末,再以麻油、黃臘攪拌均勻,裝瓶備用。

用於燒傷初期的外敷。

[方 劑] 智奄燒傷靈2號組成丹皮、苦地膽、黃柏、黃芩、生地榆、金錢草、當歸、蒲黃、千里光、三條筋、迷迭香、黃芪、盤龍參、一乳一香。

[制用法] 上藥用小磨香油熬製80分鐘,棄渣過濾,冷卻後加人冰片、穿山甲、察香、黃臘粉等(皆為細末),裝瓶備用。

用於燒傷中期正盛邪實時的外敷治療。

[方 劑] 智奄燒傷靈3號組成 白及、珍珠、像片、胎一盤、當歸、連翹、伸筋草、迷迭香、過山龍、南蛇籐。

[制用法] 烘乾共研細末,用小磨香油攪拌成膏,裝瓶備用。

用於燒傷恢復期。

[功 效] 在1000例病人中,除2例中途轉院外,其餘998例全部治癒。

輕度燒傷者,一般6-12天痊癒;中度燒傷者20-40天痊癒;重度、特重度燒傷者60-120 天痊癒。

[驗 證] 喬xx ,男,17歲,1988年4月26日因汽油箱爆炸燒傷轉入我院。

人院檢查:體一溫一38.2℃ ,呼吸27次/分,脈搏120次/分,血壓10.4/6.7kPa 。

患者表情淡漠,反應遲鈍,神志恍惚,脈細數;燒傷分佈於頭、面、四肢、軀幹前後,總面積達88% ,其中深2度燒傷占73% , 3度燒傷占15%。

燒傷部位創面呈暗黃色焦癡、無滲出,全身水腫嚴重。

根據患者臨一床一表現,以搶救休克為急,治療措施如下:( 1)特級護理。

(2)給足液體、血漿、全血、糖鹽等,補充一血容錄。

(3)抗感染。

(4)內服中藥,方用生脈飲合清營湯化裁,另加獨參湯。

(5)外用清創液淋洗,敷以燒傷靈1號。

5月3日患者神志清醒,血壓復常,脫離危險期。

內服黃連解毒湯合增液湯加減,外敷燒傷靈2號。

5月28 日,病情繼續好轉,創面癒合35% ,顏面稍暗, 創面3度焦痂基本落脫液化,患者明顯消瘦,體重下降,處以補中益氣湯合四物湯化裁。

6月16日,創面大部分癒合,只有小腿內側約4.2%的面積未癒合,改用燒傷靈3號調敷,囑患者適當活動,加強功能鍛煉。

6月28日,肢一體功能活動良好,步行出院。

6 .生薑汁治療水火灼傷

[方 劑] 生薑。

[制用法] 將生薑搗爛一揉一汁,用一藥棉蘸薑汁塗於患處,能立即止痛;已起泡紅腫者,能消炎退腫,消去水泡;水泡已破者,敷之亦無刺激。

由於生薑能滅菌,故破口者亦不致潰爛。

灼傷輕者,敷藥1次即可;嚴重者可時時塗薑汁,保持濕潤36小時,即可停藥。

[功 效] 味辛一性一溫一,能解表散寒止咳,一溫一中降逆止嘔。

歷來視為一溫一通要藥,寒證效佳。

但很少人知道生薑能治灼傷,療效之奇,遠較一般灼傷藥為佳。

[驗 證] 我用《新中醫)1984年第2期「生薑汁治療水火灼傷」一文的方法治一小兒,療效確佳。

小兒的雙小腿被火灼傷,起數個小泡,疼痛不堪。

用生薑汁塗患部,疼痛即減輕漸至消失,調治數天,痊癒訊速。

7 .螢火蟲治火燙傷

[方 劑] 螢火蟲50-100只,蜂蜜適量。

[制用法] 將螢火蟲置碗內搗爛,用蜂蜜調勻,用棉簽沾以輕搽患處,干後再搽,連續搽6-7次,不須包紮,一般1-3天可愈,重者 2周可愈。

[功 效] 本藥最好在傷處未起泡時塗搽,塗後不起水泡。

已起水泡者,將水泡刺破小孔排水後再塗,傷口切勿著冷水。

[驗 證] 經多次臨一床一使用,療效奇佳。

[備 注] 瀉火解毒,消炎止痛,保護創面,控制感染,防止局部滲液及促進患處早日生肌結癡的良好作用。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 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 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 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 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 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 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 八 、癲癇_中藥偏方 九、頭痛_中藥偏方 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中醫秘方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八 、癲癇_中藥偏方九、頭痛_中藥偏方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十三、糖尿病_中藥偏方十四、失眠_中藥偏方十五、眩暈_中藥偏方十六、嘔吐_中藥偏方十七、胃下垂_中藥偏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十九、胃脘痛_中藥偏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二十一、呃逆_中藥偏方二十二、消化不良_中藥偏方二十三、腸炎_中藥偏方二十四、腹瀉_中藥偏方二十五、痢疾_中藥偏方二十六、便秘_中藥偏方二十七、肝炎、肝脾腫大_中藥偏方二十八、肝膿瘍_中藥偏方二十九、肝硬化腹水_中藥偏方三十、腎炎_中藥偏方三十一、感冒_中藥偏方三十二、咳嗽_中藥偏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三十四、矽肺、肺癰_中藥偏方三十五、肺結核_中藥偏方三十六、風寒濕痺_中藥偏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三十八、暑病_中藥偏方三十九、神經衰弱_中藥偏方四十、硬皮病_中藥偏方四十一、下肢潰瘍_中藥偏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四十三、蛇、蟲、獸咬傷_中藥偏方四十四、癰、疽、療、癤_中藥偏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四十六、腦震盪_中藥偏方四十七、丹毒_中藥偏方四十八、脈管炎_中藥偏方四十九、疝氣_中藥偏方五十、闌尾炎_中藥偏方五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五十二、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核_中藥偏方五十三、痔瘡_中藥偏方五十四、肛裂_中藥偏方五十五、骨質增生症_中藥偏方五十六、跌打損傷_中藥偏方五十七、急性腰扭傷_中藥偏方五十八、頸椎病_中藥偏方五十九、腳跟痛_中藥偏方六十、漏肩風_中藥偏方六十一、跺關節扭傷_中藥偏方六十二、眼疾_中藥偏方六十三、耳病_中藥偏方六十四、鼻症_中藥偏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六十六、口瘡_中藥偏方六十七、慢性喉炎_中藥偏方六十八、誤吞硬物(刺)_中藥偏方六十九、口臭_中藥偏方七十、泌尿系統結石_中藥偏方一、小兒發熱_中藥偏方二、小兒感冒_中藥偏方三、小兒疳積_中藥偏方四、小兒痄腮_中藥偏方五、百日咳_中藥偏方六、小兒支氣管哮喘_中藥偏方七、小兒肺炎_中藥偏方八、小兒支氣管炎_中藥偏方九、嬰幼兒哮痰證_中藥偏方十、厭食症_中藥偏方十一、嬰兒黃疽_中藥偏方十二、小兒疝氣_中藥偏方十三、小兒脫肛_中藥偏方十四、小兒遺尿症_中藥偏方十五、嬰兒濕疹_中藥偏方十六、小兒口腔潰瘍_中藥偏方十七、嬰幼兒腹瀉_中藥偏方十八、小兒睪丸鞘膜積液_中藥偏方十九、蟯蟲病_中藥偏方二十、佝僂病_中藥偏方二十一、麻疹_中藥偏方二十二、小兒汗證_中藥偏方二十三、小兒夜啼_中藥偏方二十四、小兒驚嚇_中藥偏方二十五、小兒脂溢性皮炎_中藥偏方二十六、小兒癲癇_中藥偏方二十七、小兒漆過敏_中藥偏方二十八、兒童手足凍瘡_中藥偏方二十九、嬰幼兒尿布疹_中藥偏方三十、兒童多動症_中藥偏方三十一、小兒缺鋅症_中藥偏方三十二、小兒過敏性紫癜_中藥偏方三十三、小兒流涎症_中藥偏方三十四、小兒痱子_中藥偏方三十五、重症小兒營養不良_中藥偏方三十六、小兒脾虛_中藥偏方三十七、嬰幼兒綠便_中藥偏方三十八、兒童便秘_中藥偏方三十九、小兒尿頻症_中藥偏方四十、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四十一、小兒黃水瘡_中藥偏方四十二、小兒肝炎_中藥偏方四十三、小兒細菌性痢疾_中藥偏方四十四、小兒麻痺後遺症_中藥偏方四十五、小兒肌性斜頸_中藥偏方四十六、骨髓炎_中藥偏方一、流產_中藥偏方二、催生引產_中藥偏方三、產後疾患_中藥偏方四、子宮脫垂_中藥偏方五、月經不調_中藥偏方六、痛經_中藥偏方七、閉經_中藥偏方八、帶下病_中藥偏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十、崩漏_中藥偏方十一、產後血暈_中藥偏方十二、宮頸糜爛_中藥偏方十三、老婦行經_中藥偏方十四、產後便秘_中藥偏方十七、倒經_中藥偏方十八、缺乳_中藥偏方十九、回乳_中藥偏方二十、乳腺炎_中藥偏方二十一、女陰瘙癢症_中藥偏方二十二、外陰濕疹_中藥偏方二十三、胎位不正_中藥偏方二十四、避孕_中藥偏方二十五、更年期綜合症_中藥偏方一、陽痿_中藥偏方二、早洩_中藥偏方三、遺精_中藥偏方四、陽強、陽縮_中藥偏方五、不射精症_中藥偏方六、男性不育症_中藥偏方七、血尿_中藥偏方八、尿頻症_中藥偏方九、老年性前列腺肥大_中藥偏方十、男性乳房發育症_中藥偏方十一、肇丸痛_中藥偏方一、酒渣鼻_中藥偏方二、凍瘡_中藥偏方三、疥瘡_中藥偏方四、黃水瘡_中藥偏方五、癬證_中藥偏方六、手足癬_中藥偏方七、皮膚瘙癢症_中藥偏方八、白癜風_中藥偏方九、扁平疣_中藥偏方十、爛腳丫_中藥偏方十一、帶狀皰疹_中藥偏方十二、蕁麻疹_中藥偏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十四、接觸性皮炎_中藥偏方十五、鵝掌風、雞爪風_中藥偏方十六、痱子_中藥偏方十七、痤瘡_中藥偏方十八、雞眼_中藥偏方一、青年脫髮_中藥偏方二、青年粉刺_中藥偏方三、腋臭_中藥偏方四、祛斑潔面_中藥偏方五、美澤容顏_中藥偏方六、去皺美容_中藥偏方七、青春痘_中藥偏方八、雀斑_中藥偏方九、黑斑_中藥偏方十一、化妝品引起的斑疹_中藥偏方十二、婦女駐顏法_中藥偏方十三、面頰發紅_中藥偏方十四、使面如白玉五法_中藥偏方十五、美膚法_中藥偏方十六、減肥輕身_中藥偏方十七、烏須美發_中藥偏方十八、爽口香身_中藥偏方解煙毒、酒毒秘方_中藥偏方解食物中毒秘方_中藥偏方一、滋陰補陽方_中藥偏方二、補氣養身_中藥偏方三、補血養身_中藥偏方四、補腎養身_中藥偏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