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絕書》越絕卷第十四:昔者,楚考烈王相春申君吏李園。園女弟女環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越絕書》越絕卷第十四

越絕書

越絕卷第十四

越絕外傳春申君第十七

昔者,楚考烈王相春申君吏李園。

園女弟女環謂園曰:「我聞王老無嗣,可見我於春申君。

我欲假於春申君。

我得見於春申君,逕得見於王矣。」

園曰:「春申君,貴人也,千里之佐,吾何託敢言?」

女環曰:「即不見我,汝求謁於春申君:『才人告,遠道客,請歸待之。

』彼必問汝:『汝家何等遠道客者?』因對曰:『 園有女弟,魯相聞之,使使者來求之園,才人使告園者。

』彼必有問:『汝女弟何能?』對曰:『能鼓音。

讀書通一經。

』故彼必見我。」

園曰:「諾。」

明日,辭春申君:「才人有遠道客,請歸待之。

」春申君果問:「汝家何等遠道客?」

對曰:「園有女弟,魯相聞之,使使求之。」

春申君曰:「何能?」

對曰:「能鼓音,讀書通一經。」

春申君曰:「可得見乎?明日,使待於離亭。」

園曰:「諾。」

既歸,告女環曰:「吾辭於春申君,許我明日夕待於離亭。」

女環曰:「園宜先供待之。」

春申君到,園馳人呼女環到,黃昏,女環至,大縱酒。

女環鼓琴,曲未終,春申君大悅。

留宿。

明日,女環謂春申君曰:「妾聞王老無嗣,屬邦於君。

君外一婬一,不顧政事,使王聞之,君上負於王,使妾兄下負於夫人,為之奈何?無洩此口,君召而戒之。」

春申君以告官屬:「莫有聞一婬一女也。」

皆曰:「諾。」

與女環通,未終月,女環謂春申君曰:「妾聞王老無嗣,今懷君子一月矣,可見妾於王,幸產子男,君即王公也,而何為佐乎?君戒念之。」

春申君曰:「諾。」

五日而道之:「邦中有好女,中相,可屬嗣者。

」烈王曰:「諾。」

即召之。

烈王悅,取之。

十月產子男。

十年,烈王死,幽王嗣立。

女環使園相春申君。

相之三年,然後告園:「以吳封春申君,使備東邊。」

園曰:「諾。」

即封春申君於吳。

幽王后懷王,使張儀詐殺之。

懷王子頃襄王,秦始皇帝使王翦滅之。

越絕德序外傳記第十八

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歎曰:「我其不伯乎! 」欲殺妻子,角戰以死。

蠡對曰:「殆哉!王失計也,愛其所惡。

且吳王賢不離,不肖不去,若卑辭以地讓之,天若棄彼,彼必許。」

句踐曉焉,曰:「豈然哉!」 遂聽能以勝。

越王句踐即得平吳,春祭三一江一 ,秋祭五湖。

因以其時,為之立祠,垂之來世,傳之萬載。

鄰邦樂德,以來取足。

范蠡內視若盲,反聽若聾,度天關,涉天機,後衽天人,前帶神光。

當是時言之者,□其去甚微甚密,王已失之矣,然終難復見得。

於是度兵徐州,致貢周室,元王以之中興,號為州伯,以為專句踐之功,非王室之力。

是時越行伯道,沛歸於宋;浮陵以付楚;臨沂、開一陽一,復之於魯。

中邦侵伐,因斯衰止。

以其誠行於內,威發於外,越專其功,故曰越絕是也。

故傳曰:「桓公迫於外子,能以覺悟。

句踐執於會稽,能因以伯。」

堯舜雖聖,不能任狼致治。

管仲能知人,桓公能任賢,蠡善慮患,句踐能行焉。

臣主若斯,其不伯,得乎?易曰:「君臣同心,其利斷金。」

此之謂也。

吳越之事煩而文不喻,聖人略焉。

賢者垂意,深省厥辭,觀斯智愚。

夫差狂惑,賊殺子胥,句踐至賢,種曷為誅?范蠡恐懼,逃於五湖,蓋有說乎?夫吳知子胥賢,猶昏然誅之。

傳曰:「人之將死,惡聞酒肉之味,邦之將亡,惡聞忠臣之氣。」

身死不為醫,邦亡不為謀,還自遺災,蓋木土水火,不同氣居,此之謂也。

種立休功,其後厥過自伐。

句踐知其仁也,不知其信。

見種為吳通越,稱:「君子不危窮,不滅服。」

以忠告,句踐非之,見乎顏色。

范蠡因心知意,策問其事,卜省其辭,吉耶凶耶?兆言其災。

夫子見利與害,去於五湖。

蓋謂知其道,貴微而賤獲。

易曰:「知幾其神乎?道以不害為左。」

傳曰:「知始無終,厥道必窮。」

此之謂也。

子胥賜劍將自一殺,歎曰:「嗟乎!眾曲矯直,一人固不能獨立。

吾挾弓矢以逸鄭楚之間,自以為可復吾見凌之仇,乃先王之功,想得報焉,自致於此。

吾先得榮,後僇者,非智衰也,先遇明,後遭險,君之易移也已矣。

坐不遇時,復何言哉。

此吾命也,亡將安之?莫如早死,從吾先王於地下,蓋吾之志也。」

吳王將殺子胥,使馮同征之。

胥見馮同,知為吳王來也。

洩言曰: 「王不親輔弼之臣而親眾豕之言,是吾命短也。

高置吾頭,必見越人入吳也,我王親為禽哉!捐我深一江一 ,則亦已矣!」胥死之後,吳王聞,以為妖言,甚咎子胥。

王使人捐於大一江一 口。

勇士執之,乃有遺響,發憤馳騰,氣若奔馬。

威凌萬物,歸神大海。

彷彿之間,音兆常在。

後世稱述,蓋子胥,水仙也。

子胥挾弓去楚,唯夫子獨知其道。

事□世□有退,至今實之,實秘文之事。

深述厥兆,征為其戒。

齊人歸女,其後亦重。

各受一篇,文辭不既,經傳外章,輔發其類。

故聖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由此觀之,夫子不王可知也。

恭承嘉惠,述暢往事。

夫子作經,攬史記,憤懣不洩,兼道事後,覽承傳說。

厥意以為周道不敝,春秋不作。

蓋夫子作春秋,記元於魯。

大義立,微言屬,五經六藝,為之檢式。

垂意於越,以觀枉直。

陳其本末,抽其統紀,章決句斷,各有終始。

吳越之際,夫差弊矣,是之謂也。

故觀乎太伯,能知聖賢之分;觀乎荊平,能知信勇之變;觀乎吳越,能知一陰一謀之慮;觀乎計倪,能知一陰一陽一消息之度;觀乎請糴,能知□人之使敵邦賢不肖;觀乎九術,能知取人之真,轉禍之福;觀乎兵法,能知卻敵之路;觀乎陳恆,能知古今相取之術;觀乎德敘,能知忠直所死,狂●通拙。

經百八章,上下相明。

齊桓興盛,執操以同。

管仲達於霸紀,范蠡審乎吉凶終始。

夫差不能□邦之治。

察乎馮同、宰嚭,能知諂臣之所移,哀彼離德信不用。

內痛子胥忠諫邪君,反受其咎。

夫差誅子胥,自此始亡之謂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越絕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