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絕書》越絕卷第四:昔者,越王句踐既得反國,欲一陰一謀吳。乃召計倪而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越絕書》越絕卷第四

越絕書

越絕卷第四

越絕計倪內經第五

昔者,越王句踐既得反國,欲一陰一謀吳。

乃召計倪而問焉,曰:「吾欲伐吳,恐弗能取。

山林幽冥,不知利害所在。

西則迫一江一 ,東則薄海,水屬蒼天,下不知所止。

一交一 錯相過,波濤浚流,沈而復起,因復相還。

浩浩之水,朝夕既有時,動作若驚駭,聲音若雷霆。

波濤援而起,船失不能救,未知命之所維。

念樓船之苦,涕泣不可止。

非不欲為也,時返不知所在,謀不成而息,恐為天下咎。

以敵攻敵,未知誰負。

大邦既已備,小邑既已保,五穀既已收。

野無積庾,廩糧則不屬,無所安取?恐津梁之不通,勞軍紆吾糧道。

吾聞先生明於時一交一 ,察於道理,恐動而無功,故問其道。」

計倪對曰:「是固不可。

興師者必先蓄積食、錢、布、帛。

不先蓄積,士卒數饑。

饑則易傷,重遲不可戰。

戰則耳目不聰明,耳不能聽,視不能見,什部之不能使,退之不能解,進之不能行。

饑饉不可以動,神氣去而萬里。

伏一弩一而乳,郅頭而皇皇。

疆一弩一不彀,發不能當。

旁軍見弱,走之如犬逐羊。

靡從部分,伏地而死,前頓後僵。

與人同時而戰,獨受天之殃。

未必天之罪也,亦在其將。

王興師以年數,恐一旦而亡。

失邦無明,筋骨為野。」

越王曰:「善。

請問其方。

吾聞先生明於治歲,萬物盡長。

欲聞其治術,可以為教常。

子明以告我,寡人弗敢忘。」

計倪對曰:「人之生無幾,必先憂積蓄,以備妖祥。

凡人生或老或弱,或疆或怯,不早備生,不能相葬。

王其審之。

必先省境斂,勸農桑。

饑饉在問,或水或塘。

因熟積以備四方。

師出無時,未知所當。

應變而動,隨物常羊。

卒然有師,彼日以弱,我日以疆。

得世之和,擅世之一陽一,王無忽忘。

慎無如會稽之饑,不可再更。

王其審之。

嘗言息貨,王不聽,臣故退而不言,處於吳、楚、越之間,以魚三邦之利,乃知天下之易反也。

臣聞君自耕,夫人自織,此竭於庸力,而不斷時與智也。

時斷則循,智斷則備。

知此二者,形於體萬物之情,短長逆順,可觀而已。

臣聞炎帝有天下,以傳黃帝。

黃帝於是上事天,下治地。

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

玄冥治北方,白辨佐之,使主水。

太皞治東方,袁何佐之,使主木。

祝融治南方,僕程佐之,使主火。

后土治中央,後稷佐之,使主土。

並有五方,以為綱紀。

是以易地而輔,萬物之常。

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越王曰:「請問其要。」

計倪對曰:「太一陰一三歲處金則穰,三歲處水則毀,三歲處木則康,三歲處火則旱。

故散有時積,糴有時領,則決萬物不過三歲而發矣。

以智論之,以決斷之,以道佐之。

斷長續短,一歲再倍,其次一倍,其次而反。

水則資車,旱則資舟,物之理也。

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凡十二歲一饑,是以民相離也。

故聖人早知天地之反,為之預備。

故湯之時,比七年旱而民不饑,禹之時,比九年水而民不流。

其主能通一習一 源流,以任賢使能,則轉轂乎千里外,貨可來也。

不一習一 ,則百里之內,不可致也。

人主所求,其價十倍,其所擇者,則無價矣。

夫人主利源流,非必身為之也。

視民所不足,及其有餘,為之命以利之,而來諸侯。

守法度,任賢使能,償其成事,傳其驗而已。

如此,則邦富兵強而不衰矣。

群臣無空恭之禮、一婬一佚之行,務有於道術。

不一習一 源流,又不任賢使能,諫者則誅,則邦貧兵弱。

刑繁,則群臣多空恭之禮、一婬一佚之行矣。

夫諛者反有德,忠者反有刑,去刑就德,人之情也,邦貧兵弱致亂,雖有聖臣,亦不諫也,務在諛主而已矣。

今夫萬民有明父母,亦如邦有明主。

父母利源流,明其法術,以任賢子,徼成其事而已,則家富而不衰矣。

不能利源流,又不任賢子,賢子有諫者憎之,如此者,不一習一 於道術也。

愈信其意而行其言,後雖有敗,不自過也。

夫父子之為親也,非得不諫。

諫而不聽,家貧致亂,雖有聖子,亦不治也,務在於諛之而已。

父子不和,兄弟不調,雖欲富也,必貧而日衰。」

越王曰:「善。

子何年少,於物之長也?」

計倪對曰:「人固不同。

慧種生聖,癡種生狂。

桂實生桂,桐實生桐。

先生者未必能知,後生者未必不能明。

是故聖主置臣不以少長,有道者進,無道者退。

愚者日以退,聖者日以長,人主無私,賞者有功。」

越王曰:「善。

論事若是,其審也。

物有妖祥乎?」

計倪對曰:「有。

一陰一陽一萬物,各有紀綱。

日月、星辰、刑德,變為吉凶,金木水火土更勝,月朔更建,莫主其常。

順之有德,逆之有殃。

是故聖人能明其刑而處其鄉,從其德而避其衡。

凡舉百事,必順天地四時,參以一陰一陽一。

用之不審,舉事有殃。

人生不如臥之頃也,欲變天地之常,數發無道,故貧而命不長。

是聖人並苞而一陰一行之,以感愚夫。

眾人容容,盡欲富貴,莫知其鄉。

」越王曰:「善,請問其方。」

計倪對曰:「從寅至未,一陽一也。

太一陰一在一陽一,歲德在一陰一,歲美在是。

聖人動而應之,制其收發。

常以太一陰一在一陰一而發,一陰一且盡之歲,亟賣六畜貨財,以益收五穀,以應一陽一之至也。

一陽一且盡之歲,亟發糴,以收田宅、牛馬、積斂貨財,聚棺木,以應一陰一之至也。

此皆十倍者也。

其次五倍。

天有時而散,是故聖人反其刑,順其衡,收聚而不散。」

越王曰:「善。

今歲比熟,尚有貧乞者,何也? 」計倪對曰:「是故不等,猶同母一之 人,異父之子,動作不同術,貧富故不等。

如此者,積負於人,不能救其前後。

志意侵下,作務日給,非有道術,又無上賜,貧乏故長久。」

越王曰:「善。

大夫佚同、若成,嘗與孤議於會稽石室,孤非其言也。

今大夫言獨與孤比,請遂受教焉。」

計倪曰:「糴石二十則傷農,九十則病末。

農傷則草木不辟,末病則貨不出。

故糴高不過八十,下不過三十,農末俱利矣。

故古之治邦者本之,貨物官市開而至。」

越王曰:「善。」

計倪乃傳其教而圖之,曰:「審金木水火,別一陰一陽一之明,用此不患無功。」

越王曰:「善。

從今以來,傳之後世以為教。」

乃著其法,治牧一江一 南,七年而禽吳也。

甲貨之戶曰粢,為上物,賈七十。

乙貨之戶曰黍,為中物,石六十。

丙貨之戶曰赤豆,為下物,石五十。

丁貨之戶曰稻粟,令為上種,石四十。

成貨之戶曰麥,為中物,石三十。

己貨之戶曰大豆,為下物,石二十。

庚貨之戶曰穬,比疏食,故無賈。

辛貨之戶曰□,比疏食,無賈。

壬癸無貨。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越絕書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