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
(四十九)
【原文】
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賞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註釋】
昔:以前。
師:求學。
項橐:魯國神童名字。
趙中令:指的是趙晉,中令是官名
魯論:即為論語。
彼:指趙中令。
既仕:做了官。
【語譯】
以前孔子是非常好學的,連年紀比他輕的神童,他都向他請教。
連古代的聖人都可以做到,何況是現代的我們。
周朝宋國的趙中令——趙晉,也是位好學的人,他天天手不釋卷地讀著論語,即使已當了大官,仍然是勤學不倦。
【故事】
春秋時代,有一次,孔子與學生坐著馬車出門,在途中看到許多孩童在路邊嬉戲。
其中有個叫相橐的小孩在道路上獨自玩著築城的遊戲。
孔子的弟子便走到小孩的身邊,告訴他車子要經過,請他道路旁玩,只見相橐理直氣壯地對他們說:
「我只聽過馬車饒著城走,沒聽過拆城讓馬車過的道理。」
孔子聽了小孩的話,便對他說:
「你小小年紀,卻懂得很多嗎!」
「小魚生下來幾天就可以在水中自在地游來游去,而兔子生下三天,就能跑好遠,我的年紀不他們都大,當然應該懂很多事了。」
孔子聽到項橐不服氣的回答,便決定考考他。
「你知道什麼山沒有石頭?什麼樹沒有樹枝?什麼火沒有煙嗎?」
「土山沒石頭,枯樹沒樹枝,螢火蟲沒煙。」
項橐這個小朋友是不是很聰明呢?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