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卷十一:為生不能為人,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於天,天亦人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春秋繁露》卷十一

春秋繁露

卷十一

為人者天第四十一

為生不能為人,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於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類天也。

人之形體,化天數而成;人之血氣,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時;人生有喜怒哀樂之答,春秋冬夏之類也。

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樂,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號也。

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使其出也,答天之出四時,而必忠其受也,則堯舜之治無以加,是可生可殺而不可使為亂,故曰:非道不行,非法不言。

此之謂也。

傳曰:唯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一國則受命於君。

君命順,則民有順命;君命逆,則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此之謂也。

傳曰:政有三端:父子不親,則致其愛慈;大臣不和,則敬順其禮;百姓不安,則力其孝弟。

孝弟者,所以安百姓也,力者,勉行之,身以化之。

天地之數,不能獨以寒暑成歲,必有春夏秋冬;聖人之道,不能獨以威勢成政,必有教化。

故曰:先之以博愛,教以仁也;難得者,君子不貴,教以義也;雖天子必有尊也,教以孝也;必有先也,教以弟也。

此威勢之不足獨恃,而教化之功不大乎!

傳曰:天生之,地載之,聖人教之。

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體也;心之所好,體必安之;君之所好,民必從之。

故君民者,貴孝弟而好禮義,重仁廉而輕財利,躬親職此於上而萬民聽,生善於下矣。

故曰: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

此之謂也。

衣服容貌者,所以說目也,聲音應對者,所以說耳也,好惡去就者,所以說心也。

故君子衣服中而容貌恭,則目說矣;言理應對遜,則耳說矣;好仁厚而惡淺薄,就善人而遠僻鄙,則心說矣。

故曰:行思可樂,容止可觀。

此之謂也。

五行之義第四十二

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

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

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後,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

是故木受水而火受木,土受火,金受土,水受金也。

諸授之者,皆其父也;受之者,皆其子也;常因其父,以使其子,天之道也。

是故木已生而火養之,金已死而水藏之,火樂木而養以一陽一,水克金而喪以一陰一,土之事火竭其忠。

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

五行之為言也,猶五行歟?是故以得辭也。

聖人知之,故多其愛而少嚴,厚養生而謹送終,就天之制也。

以子而迎成養,如火之樂木也;喪父,如水之克金也;事君,若土之敬天也;可謂有行人矣。

五行之隨,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

是故木居東方而主春氣,火居南方而主夏氣,金居西方而主秋氣,水居北方而主冬氣;是故木主生而金主殺,火主暑而水主寒,使人必以其序,官人必以其能,天之數也。

土居中央,為之天潤,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時之事,故五行而四時者,土兼之也,金木水火雖各職,不因土,方不立,若酸鹹辛苦之不因甘肥不能成味也。

甘者,五味之本也,土者,五行之主也,五行之主土氣也,猶五味之有甘肥也,不得不成。

是故聖人之行,莫貴於忠,土德之謂也。

人官之大者,不名所職,相其是矣;天官之大者,不名所生,土是矣。

一陽一尊一陰一卑第四十三

天之大數畢於十旬,旬天地之間,十而畢反,旬生長之功,十而畢成,十者,天數之所止也。

古之聖人因天數之所止以為數,紀十如更始,民世世傳之,而不知省其所起;知省其所起,則見天數之所始;見天數之所始,則知貴賤逆順所在;知貴賤逆順所在,則天地之情著,聖人之寶出矣。

是故一陽一氣以正月始出於地,生育長養於上,至其功必成也,而積十月;人亦十月而生,合於天數也。

是故天道十月而成,人亦十月而成,合於天道也。

故一陽一氣出於東北,入於西北,於發孟春,畢於孟冬,而物莫不應是;一陽一始出,物亦始出;一陽一方盛,物亦方盛;一陽一初衰,物亦初衰;物隨一陽一而出入,數隨一陽一而終始;三王之正,隨一陽一而更起;以此見之,貴一陽一而賤一陰一也。

故數日者,據晝而不據夜,數歲者,據一陽一而不據一陰一,一陰一不得達之義。

是故《春秋》之於昏禮也,達宋公而不達紀侯之母,紀侯之母宜稱而不達,宋公不宜稱而達,達一陽一而不達一陰一,以天道制之也。

丈夫雖賤皆為一陽一,婦人雖貴皆為一陰一;一陰一之中亦相為一陰一,一陽一之中亦相為一陽一,諸在上者皆為其下一陽一,諸在下者皆為其上一陰一,一陰一猶沈也,何名何有?皆並一於一陽一,昌力而辭功,故出雲起雨,必令從之下,命之曰天雨,不敢有其所出,上善而下惡,惡者受之,善者不受,土若地,義之至也。

是故《春秋》君不名惡,臣不名善,善皆歸於君,惡皆歸於臣。

臣之義比於地,故為人臣者,視地之事天也;為人子者,視土之事火也,雖居中央,亦歲七十二日之王,傅於火,以調和養長,然而弗名者,皆並功於火,火得以盛,不敢與父分功,美孝之至也。

是故孝子之行,忠臣之義,皆法於地也,地事天也,猶下之事上也,地,天之合也,物無合會之義。

是故推天地之一精一,鉉一陰一陽一之類,以別順逆之理,安所加以不在?在上下,在大小,在強弱,在賢不肖,在善惡,惡之屬盡為一陰一,善之屬盡為一陽一,一陽一為德,一陰一為刑,刑反德而順於德,亦權之類也,雖曰權,皆在權成。

是故一陽一行於順,一陰一行於逆;逆行而順,順行而逆者,一陰一也。

是故天以一陰一為權,以一陽一為經;一陽一出而南,一陰一出而北;經用於盛,權用於末;以此見天之顯經隱權,前德而後刑也。

故曰:一陽一,天之德,一陰一,天之刑也,一陽一氣暖而一陰一氣寒,一陽一氣予而一陰一氣奪,一陽一氣仁而一陰一氣戾,一陽一氣寬而一陰一氣急,一陽一氣愛而一陰一氣惡,一陽一氣生而一陰一氣殺。

是故一陽一常居實位而行於盛,一陰一常居空位而行於末,天之好仁而近,惡戾之變而遠,大德而小刑之意也,先經而後權,貴一陽一而賤一陰一也。

故一陰一,夏入居下,不得任歲事,冬出居上,置之空處也;養長之時伏於下,遠去之,弗使得為一陽一也;無事之時,起之空處,使之備次陳守閉塞也;此皆天之近一陽一而遠一陰一,大德而小刑也。

是故人主近天之所近,遠天之所遠,大天之所大,小天之所小。

是故天數右一陽一而不右一陰一,務德而不務刑;刑之不可任以成世也,猶一陰一之不可任以成歲也;為政而任刑,謂之逆天,非王道也。

王道通三第四十四

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畫者,天地與人也,而連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非王者庸能當是。

是故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時而成之,法其命而循之諸人,法其數而以起事,治其道而以出法,治其志而歸之於仁。

仁之美者在於天,天仁也,天覆育萬物,既化而生之,有養而成之,事功無已,終而復始,凡舉歸之以奉人,察於天之意,無窮極之仁也。

人之受命於天也,取仁於天而仁也,是故人之受命天之尊,父兄子弟之親,有忠信慈惠之心,有禮義廉讓之行,有是非逆順之治,文理燦然而厚,知廣大有而博,唯人道為可以參天。

天常以愛利為意,以養長為事,春秋冬夏皆其用也;王者亦常以愛利天下為意,以安樂一世為事,好惡喜怒而備用也;然而主之好惡喜怒,乃天之春夏秋冬也,其俱暖清寒暑,而以變化成功也;天出此物者,時則歲美,不時則歲惡;人主出此四者,義則世治,不義則世亂,是故治世與美歲同數,亂世與惡歲同數,以此見人理之副天道也。

天有寒有暑,夫喜怒哀樂之發,與清暖寒暑其實一貫也,喜氣為暖而當春,怒氣為清而當秋,樂氣為太一陽一而當夏,哀氣為太一陰一而當冬,四氣者,天與人所同有也,非人所能蓄也,故可節而不可止也,節之而順,止之而亂。

人生於天,而取化於天,喜氣取諸春,樂氣取諸夏,怒氣取諸秋,哀氣取諸冬,四氣之心也。

四肢之答各有處,如四時;寒暑不可移,若肢體;肢體移易其處,謂之壬人;寒暑移易其處,謂之敗歲;喜怒移易其處,謂之亂世。

明王正喜以當春,正怒以當秋,正樂以當夏,正哀以當冬,上下法此,以取天之道。

春氣愛,秋氣嚴,夏氣樂,冬氣哀;愛氣以生物,嚴氣以成功,樂氣以養生,哀氣以喪終,天之志也。

是故春氣暖者,天之所以愛而生之,秋氣清者,天之所以嚴以成之,夏氣一溫一 者,天之所以樂而養之,冬氣寒者,天之所以哀而藏之;春主生,夏主養,秋主收,冬主藏;生溉其樂以養,死溉其哀以藏,為人子者也。

故四時之行,父子之道也;天地之志,君臣之義也;一陰一陽一之理,聖人之法也。

一陰一,刑氣也,一陽一,德氣也,一陰一始於秋,一陽一始於春,春之為言猶偆偆也,秋之為言猶湫湫也,偆偆者,喜樂之貌也,湫湫者,憂悲之狀也。

是故春喜、夏樂、秋憂、冬悲,悲死而樂生,以夏養春,以冬藏秋,大人之志也。

是故先愛而後嚴,樂生而哀終,天之當也;而人資諸天,天固有此,然而無所之,如其身而已矣。

人主立於生殺之位,與天共持變化之勢,物莫不應天化,天地之化如四時,所好之風出,則為暖氣,而有生於俗;所惡之風出,則為清氣,而有殺於俗;喜則為暑氣,而有養長也;怒則為寒氣,而有閉塞也。

人主以好惡喜怒變一習一 俗,而天以暖清寒暑化草木,喜怒時而當,則歲美,不時而妄,則歲惡,天地人主一也。

然則人主之好惡喜怒,乃天之暖清寒暑也,不可不審其處而出也,當暑而寒,當寒而暑,必為惡歲矣;人主當喜而怒,當怒而喜,必為亂世矣。

是故人主之大守在於謹藏而禁內,使好惡喜怒,必當義乃出,若暖清寒暑之必當其時乃發也,人主掌此而無失,使乃好惡喜怒未嘗差也,如春秋冬夏之未嘗過也,可謂參天矣。

深藏此四者而勿使妄發,可謂天矣。

天容第四十五

天之道,有序而時,有度而節,變而有常,反而有相奉,微而至遠,踔而致一精一,一而少積蓄,廣而實,虛而盈。

聖人視天而行,是故其禁而審好惡喜怒之處也,欲合諸天之非其時不出暖清寒暑也;其告之以政令而化風之清微也,欲合諸天之顛倒其一而以成歲也;其羞淺末華虛而貴敦厚忠信也,欲合諸天之默然不言而功德積成也;其不阿一黨一 偏私而美泛愛兼利也,欲合諸天之所以成物者少霜而多露也;其內自省以是而外顯,不可以不時,人主有喜怒,不可以不時,可亦為時,時亦為義,喜怒以類合,其理一也,故義不義者,時之合類也,而喜怒乃寒暑之別氣也。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

難者曰:"一陰一陽一之會,一歲再遇,遇於南方者以中夏,遇於北方者以中冬,冬,喪物之氣也,則其會於是何?""如金木水火各奉其主,以從一陰一陽一,相與一力而並功,其實非獨一陰一陽一也,然而一陰一陽一因之以起,助其所主。

故少一陽一因木而起,助春之生也;太一陽一因火而起,助夏之養也;少一陰一因金而起,助秋之成也;太一陰一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

一陰一雖與水並氣而合冬,其實不同,故水獨有喪而一陰一不與焉,是以一陰一陽一會於中冬者,非其喪也。

春,愛志也,夏,樂志也,秋,嚴志也,冬,哀志也,故愛而有嚴,樂而有哀,四時之則也。

喜怒之禍,哀樂之義,不獨在人,亦在於天;而春夏之一陽一,秋冬之一陰一,不獨在天,亦在於人。

人無春氣,何以博愛而容眾;人無秋氣,何以立嚴而成功;人無夏氣,何以盛養而樂生;人無冬氣,何以哀死而恤喪。

天無喜氣,亦何以暖而春生育;天無怒氣,亦何以清而冬殺就;天無樂氣,亦何以疏一陽一而夏養長;天無哀氣,亦何以瞠一陰一而冬閉藏。

故曰:天乃有喜怒哀樂之行,人亦有春秋冬夏之氣者,合類之謂也。

匹夫雖賤,而可以見德刑之用矣。

是故一陰一陽一之行,終各六月,遠近同度,而所在異處。

一陰一之行,春居東方,秋居西方,夏居空右,冬居空左,夏居空下,冬居空上,此一陰一之常處也;一陽一之行,春居上,冬居下,此一陽一之常處也。

一陰一終歲四移,而一陽一常居實,非親一陽一而疏一陰一,任德而遠刑與!天之志,常置一陰一空處,稍取之以為助,故刑者,德之輔,一陰一者,一陽一之助也,一陽一者,歲之主也,天下之昆蟲隨一陽一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隨一陽一而生落,天下之三王隨一陽一而改正,天下之尊卑隨一陽一而序位,幼者居一陽一之所少,老者居一陽一之所老,貴者居一陽一之所盛,賤者居一陽一之所衰,藏者言其不得當一陽一,不當一陽一者,臣子是也,當一陽一者,君父是也。

故人主南面以一陽一為位也,一陽一貴而一陰一賤,天之制也。

禮之尚右,非尚一陰一也,敬老一陽一而尊成功也。

一陰一陽一位第四十七

一陽一氣始出東北而南行,就其位也,西轉而北入,藏其休也;一陰一氣始出東南而北行,亦就其位也,西轉而南入,屏其伏也。

是故一陽一以南方為位,以北方為休;一陰一以北方為位,以南方為伏。

一陽一至其位,而大暑熱;一陰一至其位,而大寒凍;一陽一至其休,而入化於地;一陰一至其伏,而避德於下。

是故夏出長於上,冬入化於下者,一陽一也;夏入守虛地於下,冬出守虛位於上者,一陰一也。

一陽一出實入實,一陰一出空入空,天之任一陽一不任一陰一,好德不好刑如是也,故一陰一陽一終歲各一出。

《春秋繁露》漢·董仲舒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春秋繁露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