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利濟十二種總序:及總鹺下砂,時海溢,淹斃者不下數十萬,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本草綱目拾遺》利濟十二種總序

本草綱目拾遺

利濟十二種總序

先君子昔艱於嗣,嘗至京師,遇異人云,准君相無後,若行利濟事,可得子。

及總鹺下砂,時海溢,淹斃者不下數十萬,先君悉為設法撈埋,秋疫癘繼作,又為捐俸延醫合藥以療疾,賴生者數萬人,更詳創築塘;當事轉題得奉俞旨允行。

時各場皆被潮災,攀轅借寇,自下砂石堰穿山鳴鶴龍頭等凡七邑,皆一身董其事。

塘成,名曰利濟。

是年秋潮驟至,迄無害。

後由永春可馬宰尤溪,甫生余昆季二人,一乳一字之曰利濟,退居之日,用以名其堂,此利濟所由也。

先君嘗以一子業儒,一子業醫,故楷弟自幼年讀經書外,兼課以靈素、難經及傷寒論諸書,嚇時覆命默畫銅人圖以嬉戲,貯甲乙卷於養素園,區地一畦為栽藥圃,予弟兄春秋輒寢食其中。

今弟銳意岐黃,用承先志,雖未敢自信出以應世,然親串間有請診者,服其藥無不應手愈。

居恆喜著書,所纂有百草鏡八卷,救生苦海百卷,皆言中肯綮,解洞玄微,誠有裨於斯道者不淺。

予自愧譾庸,號涔勺水,曾當大雅之目者,乃欲為瓦釜鳴耶。

憶自髫齡一性一好博覽,凡星歷醫卜方技諸學,間亦涉歷之,意有所得,即欣欣忘倦。

鈔撮成帙納之篋,久而所積溢簏外,束庋閣上,纍纍幾千卷。

近亦稍自厭棄,間歲檢閱其無用者焚之。

此十二種內祝由、串雅二稿,己丑春已取投之焰,時因小輩攫去,乃姑存焉。

自甲戌歲始成醫林集腋,從鄰人黃販翁家閱所藏醫書萬餘卷,參以舊存一江一閩秘本,集其屢驗者,名之曰腑,見一精一選之匪易也。

戚好中有以驗方見示,及游篋所得,歷年頻增,為傳信方。

乙亥春,湖南汪子師僦予舍居,見其案頭有祝由本,汪君用之素驗,暇日因借錄一通;後又得張氏本及儒門事親萬薛二家抄,采擇試之,刪其妄而存其效,且便於行者,以為山居一時不能備藥石之助,作祝由錄驗。

予素有書癖,日不給,焚膏繼之,恐堂上呵禁,嘗篝燈帷中,藏書夜觀,煤積翠帳皆黑。

丙子秋患目幾廢,息視不啟者六月乃愈,因作囊露集,較瑤函、銀海、龍木論、明鏡箋,自謂過之。

以囊露名者,蓋取囊柏葉露可治目意。

宗子柏雲挾華扁術,行遊名都,戊寅,航海從中山歸,相闊已八載矣,投刺來竭。

予時讀禮家居,館之三月,間與談,有辟其謬處。

柏雲故虛懷士,頗以予言為然,慷慨出其歷遊方術頂串諸法,合予養素園簡驗方本彙編之,串而曰雅,知非一江一湖俗技之末也。

鏡水居士隱元上人皆擅點茆法,素與何竹裡善。

庚辰,予讀書西山寺回峰一精一捨,適竹裡避暑至,與之結河朔飲,曾一面焉,因得聞制伏鼎火諸說,予用其法於諸科升降藥中,體不耗而功倍捷,因集古來升降諸方,參以製法,為秘要一書,而以藥一性一之奇制者為元解,以見本草之用為最廣。

昔高濂有珍異藥品而搜其未全,瀕湖著本草綱目而後出未補,悉為續之,一曰奇藥備考,一曰綱目拾遺,均各有義例焉。

天本草之成書,自神農本經、桐君藥錄而下,繼作者不下數十家,固無乎不備矣,然後重者藥一性一,則論一性一者多考其真偽若何,辨其地產各別,如地黃有三才之判,天冬有五嶽之分,縱李氏已略言之,而究之風俗異宜,古今殊轍,百餘年來未有不轉易者。

況乎婆一奶一公須,名隨俗改,丹經媚帖,藝以途分,苟隱僻或謝未知,將名稱亦云素昧乎,有不為所竊笑者幾希,因作本草話、花藥小名錄。

至於攝生間覽,為導引卻病之方,坎離栽接之說何取哉,嗟乎!學期適用,醫可通元,殊慚襪線之才,敢詡金針之秘。

用是述其緣起,贅於簡端。

他日倘能將靈素、脈經、傷寒有見解處,著為醫論,續增十種,合吾弟所著二書並梓之,為利濟後集,斯予之志也。

夫庚寅春仲上浣六日,恕軒趙學敏序。

利濟十二種全目︰ 醫林集腋十六卷 養素園傳信方六卷 祝由錄驗四卷 囊露集四卷 本草話三十二卷 串雅八卷 花藥小名錄四卷 升降秘要二卷 攝生閒覽四卷 藥一性一元解四卷 奇藥備考六卷 本草綱目拾遺十卷 通計一百卷。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本草綱目拾遺
本草綱目拾遺小序卷一-水部卷一 水部-春水卷一 水部-天孫水卷一 水部-荷葉上露卷一 水部-糯稻露卷一 水部-白雲卷一 水部-滷水卷一 水部-竹精卷一 水部-古刺水卷一 水部-強水卷一 水部-刀創水卷一 水部-鼻沖水卷一 水部-丹砂水卷一 水部-曾青水卷一 水部-白鳳漿卷一 水部-天蘿水卷一 水部-黃茄水卷一 水部-梅子水卷一 水部-櫻桃水卷一 水部-各種藥露卷一 水部-御溝金水卷一 水部-起蛟水卷一 水部-混堂水卷一 水部-雞神水卷一 水部-日精油卷二-火部卷二 火部-陽火陰火卷二 火部-太陽火卷二 火部-星精飛火卷二 火部-鑽木火卷二 火部-擊石火卷二 火部-戛金火卷二 火部-人身君火卷二 火部-龍火卷二 火部-雷火卷二 火部-石油火卷二 火部-水中火卷二 火部-相火三味火卷二 火部-黃金火卷二 火部-煤火卷二 火部-籐火匏火卷二 火部-荷梗火卷二 火部-稻麥穗火卷二 火部-松柴火卷二 火部-櫟柴火卷二 火部-茅柴火卷二 火部-燒酒火卷二 火部-魚膏火卷二 火部-油火卷二 火部-丹藥火卷二 火部-蓬萊火卷二 火部-陽燧錠卷二 火部-神燈火卷二 火部-火罐氣卷二 火部-煙草火卷二 火部-煙梗卷二 火部-煙葉卷二 火部-煙桿卷二 火部-煙筒中水卷二 火部-煙筒頭中煤卷二 火部-鼻煙卷二 火部-水煙卷二 火部-鴉片煙卷二 火部-藏香卷二 土部-土部卷二 土部-楊妃粉卷二 土部-丹灶泥卷二 土部-洗手土卷二 土部-觀音粉卷二 土部-烏龍粉卷二 土部-白硃砂卷二 土部-鑄銅罐卷二 土部-白蠟塵卷二 土部-檀香泥卷二 土部-席下塵卷二 土部-回燕膏卷二 土部-鞋底泥卷二 土部-鼠穴泥卷二 土部-椅足泥卷二 土部-狗溺硝卷二 土部-雞腳膠卷二 土部-烏金磚卷二 土部-蛆鑽泥卷二 金部-金部卷二 金部-鐵線粉卷二 金部-開元錢卷二 金部-萬曆龍鳳錢卷二 金部-菜花銅卷二 金部-風磨銅卷二 金部-白銅礦卷二 金部-白銅卷二 金部-紫銅鉚卷二 金部-金花鉚卷二 金部-錫鉚卷二 金部-錢花卷二 金部-馬口鐵卷二 金部-金頂卷二 金部-烏銀卷二 金部-子母懸卷二 金部-銀銪卷二 石部-石部卷二 石部-吸毒石卷二 石部-天生磺卷二 石部-倭硫黃卷二 石部-石腦油卷二 石部-神火卷二 石部-天龍骨卷二 石部-玉田沙卷二 石部-瑤池沙卷二 石部-木心石卷二 石部-樟巖卷二 石部-仙人骨卷二 石部-禹穴石卷二 石部-桃花鹽卷二 石部-瘤卵石卷二 石部-鬆化石卷二 石部-雲核卷二 石部-瀚海石竅沙卷二 石部-巖香卷二 石部-龍窩石卷二 石部-石髓卷二 石部-紅毛石皮卷二 石部-金精石卷二 石部-雄膽卷二 石部-雉窠黃卷二 石部-石螺螄卷二 石部-貓睛石卷二 石部-辟驚石卷二 石部-奇功石卷二 石部-保心石卷三-草部上卷三 草部上-參條卷三 草部上-參須卷三 草部上-參葉卷三 草部上-人參子卷三 草部上-珠參卷三 草部上-太子參卷三 草部上-羅浮參卷三 草部上-西洋參卷三 草部上-東洋參卷三 草部上-昭參卷三 草部上-菊花參卷三 草部上-紅毛參卷三 草部上-煤參卷三 草部上-建參卷三 草部上-法落梅卷三 草部上-土人參卷三 草部上-上黨參卷三 草部上-防風黨參卷三 草部上-南沙參卷三 草部上-於術卷三 草部上-北雲術卷三 草部上-南連卷三 草部上-仙姑連卷三 草部上-天姥連卷三 草部上-水黃連卷三 草部上-馬尾連卷三 草部上-浙烏頭卷三 草部上-霍石斛卷三 草部上-五色石斛卷三 草部上-銀柴胡卷三 草部上-撫芎卷三 草部上-土藜蘆卷三 草部上-綠升麻卷三 草部上-金鐘薄荷卷三 草部上-白毛夏枯草卷三 草部上-山牛膝卷三 草部上-土連翹卷三 草部上-巴山虎卷三 草部上-土茜草卷三 草部上-野苧麻卷三 草部上-雞鴨腳艾卷三 草部上-千里光卷三 草部上-小青草卷三 草部上-澤半支卷三 草部上-狐尾草卷三 草部上-金錢草卷三 草部上-望江青卷三 草部上-無骨苧麻卷三 草部上-接骨草卷三 草部上-麻衣接骨卷三 草部上-紫接骨卷三 草部上-鳳眼草卷三 草部上-風膏藥卷三 草部上-竹葉細辛卷三 草部上-離情草卷三 草部上-和合草卷三 草部上-鹽蓬鹼蓬卷三 草部上-知風草卷三 草部上-鳳頭蓮卷三 草部上-梨松果卷三 草部上-蒲包草卷三 草部上-鬼扇草卷三 草部上-魚須卷三 草部上-紫背稀奇卷三 草部上-雀麥卷四-草部中卷四 草部中-金豆子卷四 草部中-夜關門卷四 草部中-接骨仙桃卷四 草部中-七葉黃荊卷四 草部中-山黃荊卷四 草部中-救命王卷四 草部中-金不換卷四 草部中-黃麻葉卷四 草部中-六月霜卷四 草部中-山海螺卷四 草部中-水楊柳卷四 草部中-小將軍卷四 草部中-九鼎連環草卷四 草部中-牛筋草卷四 草部中-翠羽草卷四 草部中-半嬌紅卷四 草部中-普賢線卷四 草部中-藏紅花卷四 草部中-土紅花卷四 草部中-阿勃參卷四 草部中-茄連卷四 草部中-靈通草卷四 草部中-羅裙帶卷四 草部中-金狗脊卷四 草部中-雪裡開卷四 草部中-雪裡花卷四 草部中-苦草卷四 草部中-山馬蘭卷四 草部中-野馬蘭卷四 草部中-獨腳馬蘭卷四 草部中-玉淨瓶卷四 草部中-紗帽翅卷四 草部中-石風丹卷四 草部中-象鼻草卷四 草部中-透骨草卷四 草部中-不死草卷四 草部中-拳黃雞子卷四 草部中-雞腳草卷四 草部中-刀槍草卷四 草部中-苦地膽卷四 草部中-箭頭風卷四 草部中-紅果草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