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20 以誠為本: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20 以誠為本

道德經解讀

20 以誠為本

曲則全。

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

曲:彎曲、旋轉。

曲則全:彎曲、旋轉求得全面認識。

有人解釋為委屈自己,順從別人,從而得以保全自己。

這種明哲保身,毫無原則的委屈而求權、求利的做法,是對人十性十的壓抑和扭曲,決不是道家十精十神。

「曲」必須是合乎道的、有規則的。

就養生而言,「曲」是生命之輪的旋轉,是人的主觀能動十性十的結果。

自我通過修練道德功,涵養真氣和能量,使之順著身十體經絡循環往復,從而使身十體的每一個細胞都能得到十精十氣的滋養。

真氣充沛,則細胞飽滿、肌肉強勁、皮膚細膩、體形勻稱,這是細胞自形自化的結果。

聖人治國,能夠客觀全面地看問題,明白上與下、官與民的辯證關係。

國家是人民的國家,要想真正地治理好國家,就應當把自己的才智建立在全民智慧的基礎上。

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全面、公正、正義的法律來。

「枉則正,窪則盈,敝則新」,是對「曲則全」的具體闡述。

枉則正:枉,遭受人為的壓抑而扭曲。

身十體各種各樣的疾病,大都是心靈受壓抑、氣血不暢造成的。

如果人的大腦能時常處於無為、忘我的狀態,真氣就會處於和暢狀態,從而運轉不息,被扭曲的心靈自然得以矯正,疾病也得到根治;聖人治國,施行民十主法治,確保言論自十由,從而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種種社會弊端就會及時得到糾正。

窪則盈:有些地方因其相對高度低,而自然注滿水。

就身十體來說,由於真氣衝開了經絡上的各個十穴十位,不停地繞體運轉,那麼,氣血就會自然補充那些急需滋養的部位,就像流水一樣,低窪之處灌滿以後才能往外十流,從而自行調節身十體對能量、養分的需求;聖人治國,傚法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帶領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敝則新:有些東西因時間長而陳舊,需要用新的來替代。

身十體內部的各個環節連同每一個基因組織,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只要真氣暢行無阻,基因組織的某一鏈條、環節,一旦出現缺損,就會更新換舊,使之及時得到修復,維持內在平衡;聖人治國,既有健全的用人機制,又有完善的監督機制。

任何一個部門的公務人員只要離心離德,就會被及時淘汰,不至於使該部門的工作陷於癱瘓狀態。

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求多需從求少開始,貪多反而令人迷惑,以致一無所獲。

聖人深明少與多的辯證關係,所以只「抱一」而為天下人探求真理。

「一」即「樸」。

「抱一」就是「守法」,守法才能探求真理。

式:法則、真理。

不自見,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不自見」,就是忘我,忘我則進入靈明的大道之境界,從而明白人生之真諦。

聖人治國,不固執己見,處於忘我的境界,自然能夠接納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以百姓之心為心」,必然政治清明。

「不自是」,就是不自以為是,否則,將被大道拒之門外。

聖人治國,無執無為,不主觀臆斷、動轍發號施令,讓人們去聽從他那句句是真理的表面說教,而是讓人們自覺自願地寓教於自身的練功實踐之中。

這樣一來,全民的道德水平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提高,並且穩固持久,代代相傳。

「不自伐」,就是不自我炫耀。

修練道德功是科學的、嚴肅的,自我炫耀表明滿足於一知半解,這樣一來,就有可能出現偏差,導致走火入魔。

聖人治國,有功於人民,但在功勞面前不居功自傲。

不居功自傲才能功德圓滿。

否則,就會導致有害於人民的事情發生。

「不自矜」,就是不自高自大。

自高自大則不思進取,而大道是無止境的。

聖人治國,始終保持謙遜的態度,不搞個人崇拜,並深明功成身退的哲理,有上有下才是「曲」,進是為了人民,退也是為了人民。

只有讓後備力量跟上來,國家才能持久安定,社會才能持續發展。

領導職務終身制,是社會停滯不前及政治腐敗的最大禍根。

聖人功成身退,不但與己無損,反而更加美化了他的光輝形象。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其虛言哉?

誠,全而歸之。

誠:真實無欺、守信無妄、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以誠待人。

總之,誠是做人處世的根本。

正因為聖人不爭功,不爭名,不爭利,不爭位,由此所造就的聖人形象,是那些一心貪爭功名利祿的人永遠無法與之相比的。

古人所說的「曲則全」,哪裡是假話呢?只要心誠,一切都會歸屬於你。

「曲則全」這一說法,本是古人的見解,老子對它作了全面的闡述,並強調了「誠」是「曲則全」的必要條件。

大道至真,求道必須心誠,心誠則靈。

只要具備了誠心,就一定能夠打開道的大門。

聖人心誠於人民,所以成為眾望所歸、人心所向的統治者。

這就是「無私而成其私」,「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的道理。

本章闡述了「曲則全」這一古人的至理名言。

指明不論是治身,還是治國,都必須以誠為本。

大道的本質是真,而做人的根本在於誠。

只有心誠,才能成就一切。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