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32 勸道: 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32 勸道

道德經解讀

32 勸道

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大象:道的境界,即修道者所進入的真實不虛的靈明的境界。

一旦進入這一境界,世間萬物都會在這裡出現。

萬物出現,我無害物之心,物無害我之意,自然能夠鎮定自若,泰然處之,相安無事。

聖人治國,「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營造了自然淳樸的社會風尚,天下有志之士自然慕道而來。

對此,聖人沒有國家和民族偏見,而是一視同仁。

這樣以來,社會就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處的太平盛世景象。

「安平太」,是政治文明和道德文明高度統一的象徵。

樂與餌,過客止。

美妙動聽的音樂誘十惑耳朵,香味撲鼻的食品誘十惑嘴巴,匆匆過往的旅客因經受不住誘十惑而停滯不前。

這裡,老子所要教誨的是: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像匆匆過往的旅客,不要被眼前一時的名利所誘十惑。

人的一生雖有幾十年,乃至百年,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如同白駒過隙,稍縱即逝。

所以,人生的真諦在於徹悟大道。

只有徹悟大道的人,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

聽之不足聞,

用之不足既。

有形世界,無限風光。

有形世界的萬物,都因其獨有的特十性十和具體的形象,讓人可見、可聽、可感、可嗅,因而可親、可喜、可十愛十、可樂。

相比於「樂與餌」,道則不同。

道不為人的外官所感覺,若用語言來描述,實在是淡而無味。

雖說用眼睛看不見,用耳朵聽不到,但是,一旦獲取大道,其功用卻是無窮無盡的。

本章旨在說明,認識大道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進而實現人生意義的根本,切不可捨本逐末,背離大道,被眼前一時的名利所誘十惑。

否則,將得不到心靈的自十由,不知人生之歸宿。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