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12 貴民思想:有驚恐之感,是因為有榮辱觀念。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12 貴民思想

道德經解讀

12 貴民思想

十寵十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有驚恐之感,是因為有榮辱觀念。

有榮辱觀念,是因為以自身為貴。

以自身為貴,就是以大患為貴。

以自身為貴,必生名利之心。

有名利之心,必生貪爭之念。

有貪爭之念,必有大患。

「患」的字意是「心外之物成串」。

外物多成串,身心能不累嗎!為了身外之物而不擇手段,禍患能不產生嗎!

何謂十寵十辱若驚?

十寵十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是謂十寵十辱若驚。

什麼是「十寵十辱若驚」呢?在有些人看來,人得十寵十則榮,榮則名利雙收;受辱則賤,賤則無名利可圖。

這種觀念都是社會意識形態造成的。

在老子看來,因得十寵十而驚喜的人,是喜名利、貴自身的人,這種視十寵十為上的人,正是卑下之人——「十寵十為下」。

因得十寵十而驚喜,因失十寵十而驚恐,全是名利之心在作怪。

重名利的人,目光在外;淡泊名利的人,目光在內。

目光在外的人,近名利而遠人民;目光在內的人,近人民而遠名利。

遠人民的人必有禍患,近人民的人必然獲得人民的十愛十戴。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為我有身。

及我無身,吾有何患?

吾:自我、凡我,為肉十體之身,以魂為主宰。

我:真我、樸,是自我修煉的成果。

《道德經》中的「吾」和「我」,不是同一概念,當區別對待。

什麼是「貴大患若身」呢?我之所以有大患,因為有自我觀念,以自身利益為重。

如果到達忘卻自我的境界,超越了功利、榮辱、得失,乃至生死,我哪裡還有禍患呢?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十愛十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所以,如果人民把治理天下的權力托付給我,那麼,我一定以貴己之心貴天下人民。

——人以權為貴,貴天下人的人,必然讓權力屬於人民;如果人民把謀求福利的希望寄托於我,那麼,我一定以十愛十己之心十愛十天下人民。

——人以福利為十愛十,十愛十天下人的人,必然讓福利屬於人民。

本章是老子的政治論。

論證了榮辱、貴賤、上下、得失的辨證關係,說明貴吾、十愛十吾的人有驚恐之災,喪身之禍;貴民、十愛十民的人得天下之貴、天下之十愛十。

這充分體現了老子的貴民、十愛十民思想。

治國之道也是治身之道,二者同一道理。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