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但小苻女年既嬌一小,態愈鮮妍,更足令人生一愛一,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

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

卻說大小苻女,並邀一寵一幸,與慕容熙歡一愛一數宵,大苻女娀娥,受封貴人,小苻女訓英,受封貴嬪,兩姊妹輪流伴寢,說不盡的鳳倒鸞顛。

但小苻女年既嬌一小,態愈鮮妍,更足令人生一愛一,所以得熙專一寵一,比阿姊還突過一籌。

看官試想,兩苻女貌本相同,只為了年齡上長幼,略有區別,便覺大不如小,何況這太后丁氏,已過中年,任她如何美艷,究竟殘花敗葉,不及嫩柳嬌枝,自從兩苻女入宮,熙遂與丁氏斷絕關係,好幾月不去續歡。

丁氏忍耐不住,嘗遣侍女請熙,熙哪裡肯往,有時還要謾罵侍女,侵及丁氏。

癡心女子負心漢,教丁氏如何不惱?如何不怨?七兵尚書丁信,為丁氏兄子,當由丁氏召他入議,密謀廢熙。

天道禍一婬一,不使丁氏再得快意,竟至密謀發洩,信被執下獄,所有丁氏定策功勞,一筆鉤消,反說她是謀逆首犯,活活的脅使自盡,還算保全太后臉面。

丁氏至此,悔也無及,只有一死罷了。

是一婬一婦結局,後之婦女其鑒諸。

熙命用後禮殮葬,謚曰獻幽皇后,想還念舊日恩情。

惟將丁信處斬了事。

高而不危之言,奈何忘卻?越年,進大苻女為昭儀,嗣復立小苻女為皇后,阿妹竟高出阿姊麼?大苻女好微行遊宴,熙為鑿曲光海,清涼池,盛暑興工,役夫多半渴死。

小苻女好騎馬游畋,熙嘗與她並輦出獵,北登白鹿山,東過青嶺,南臨滄海,沿途征索供億,不堪一騷一擾。

士卒多為豺狼所害,並因路上遇寒,凍死至五千餘人。

熙全不顧恤,但教得兩美人的歡心,還管甚麼兵民,眼見是要好色亡國了。

好色未必亡國,好色不一愛一兵民,國必亡。

且說後涼主呂隆,僭稱天王,壹意逞威,收捕內外叛一黨一,不遺餘力。

楊軌王乞基等,早自廉川奔降南涼,郭黁亦自魏安奔依西秦。

應八十五回。

南涼主利鹿孤,本收納楊軌等人,既而楊軌一陰一有異謀,為利鹿孤所殺。

了卻楊軌。

西秦主乞伏乾歸,服屬後秦,勢力方衰,郭黁雖然投奔,不過苟延殘喘,未能唆使乾歸,進圖後涼。

呂隆本可少安,偏他尚疑忌群臣,只恐為呂纂復仇,稍涉嫌疑,即加誅戮,因此內外一騷一然,各有戒心。

魏安人焦朗,遣人至後秦,慫恿隴西公姚碩德道:「呂氏自武皇棄世,後涼謚呂光為懿武皇帝,見前文。

諸子相攻,政治不修,但務威虐,百姓饑饉,死亡過半。

明公位尊分陝,威振遐方,何不棄呂氏衰殘,弔民伐罪,救此一方塗炭呢?」

也是一個虎倀。

碩德遂轉告秦主姚興,興令率步騎六萬人,進攻後涼。

乞伏乾歸亦領七千騎從軍。

碩德自金城渡河,直一逼一姑臧,部將姚國方獻策道:「今懸軍深入,後無援應,乃是危道,宜乘我銳氣,與他速戰,他總道我遠來疲乏,可以力拒,我若得將他殺敗,他自然生畏,無慮不克了。」

碩德遂嚴申軍律,準備廝殺。

呂隆遣弟呂超,及龍驤將軍一品邈等,出城迎戰。

兵刃甫交,秦軍如潮湧進,十蕩十決,殺斃涼兵無數,超慌忙遁回,邈遲走一步,已被秦軍打倒馬下,活捉去了。

姑臧大震,巴西公呂他,率東苑兵二萬五千,出降秦營。

隆驚惶得很,急忙收集離散,嬰城拒守。

西涼主李暠,北涼主沮渠蒙遜,南涼主禿髮利鹿孤,俱遣使貢秦,且賀秦勝涼。

涼尚書姜紀,前因隆超僭奪,懼奔南涼。

南涼廣武公辱檀,與談兵略,甚相契合,坐必同席,出必同車。

利鹿孤常語辱檀道:「姜紀原有美才,但我看他目動言肆,必不肯在此久留。

倘若入秦,必為我患,不如趁早除去。」

辱檀聞言大驚,忙接口道:「臣以布衣交待紀,料紀必不負我,請勿他疑。」

未免過信。

利鹿孤乃止。

不意秦涼戰起,紀竟潛奔秦軍,往說碩德道:「呂隆甭城乏援,明公率大軍圍攻,城中危急,勢必乞降,但乞降乃是虛文,非真心服,公若班師,彼又抗命,現請給紀步騎三千,與焦朗等互為犄角,箝制呂隆,隆必無能為了。

否則禿髮在南,兵強國富,若乘公退兵,入據姑臧,威勢益振,李暠沮渠蒙遜等,必且折入禿髮,豈非公將來大患麼?」

碩德大喜,遂表為武威太守,給兵三千,使屯晏然,再督兵進攻姑臧。

城中多謀外叛,將軍魏益多,且煽惑兵士,謀殺隆超,事洩被誅,連坐至三百餘家。

於是群臣多向隆上書,請與秦軍通和。

隆尚不許,再經超一再進勸,略說「強寇外一逼一,兵糧內竭,上下嗷嗷,勢難自固,不如遣使乞和,卑辭退敵。

敵果退去,完境息民,若卜世未終,自可復舊,萬一天命已去,亦得保全宗族」等語。

隆乃依議,派使出城,乞降秦營,願遣子弟為質。

碩德不欲苛求,允如所約,一面轉報長安。

秦主興即使鴻臚卿桓敦,冊拜隆為鎮西大將軍,都督河西軍事,領涼州刺史,封建康公。

隆對使受命,乃遣母弟一愛一子,及文武舊臣慕容築楊穎等五十餘家,入質長安。

碩德振旅而還,往返皆嚴肅部伍,秋毫無犯,西土皆稱為義師。

過了兩日,呂超又引兵攻姜紀,因紀嚴守不下,轉攻焦朗。

朗向南涼求救,南涼廣武公辱檀,率兵赴援,到了魏安,見城下並無一人,只城門還是緊閉,一些兒沒有影響。

辱檀大是驚疑,即在城下大呼,促朗出迎,但聽城上有人應聲道:「寇已退走,無勞援軍費心,也請退還,恕不送迎。」

好似一種調侃語。

辱檀勃然怒起,便欲麾兵攻城,部將俱延諫阻道:「朗但靠孤城,總難久持,今歲不降,明年自服,何必多勞士卒,同他拚命?且為叢驅雀,轉非良策,不如退兵數里,發使曉諭,令他自知無禮,定然出來謝罪了。」

辱檀依議而行,果由朗復使謝過,乃仍與朗連和,順道進軍姑臧,就胡坑立營。

夜間防涼兵掩襲,蓄火戒嚴,兵不解甲。

到了夜半,營外突然火起,涼將王集,果來劫壘,辱檀徐起,縱兵出擊,內外火炬齊明,光同白晝。

集部下不過千人,敵不住辱檀大營,便欲返奔。

偏辱檀驅兵殺上,集措手不及,竟被砍死。

敗兵逃回姑臧,呂隆驚駭,與超密謀,想出一條詐計,致書辱檀,偽與修好,且請辱檀入盟。

辱檀也恐有詐,因使將軍俱延往代。

俱延入城,由超引至東苑,發伏出攻。

俱延不及上馬,徒步急奔,還虧城寔兩旁,有南涼將軍郭祖,引兵待著,讓過俱延,截住超兵,且戰且走,才得退歸營中。

辱檀大憤,遂攻顯美城。

昌松太守孟禕,固守待援,呂隆遣將荀安國石可等,領兵往救,中道卻還。

孟禕守了數旬,援軍不至,竟被辱檀陷入,禕巷戰被擒。

辱檀問他何不早降?禕抗聲道:「禕受呂氏厚恩,分符守土,若明公大軍甫至,便即歸附,如何對得住呂氏?想明公亦必斥為不忠呢。」

辱檀改容禮禕,命即釋縛,面授為左司馬。

禕固辭道:「呂氏將亡,聖朝必取河右,可無疑義。

但禕為人守,城不能全,若再忝居顯任,益增愧赧。

果使明公加惠,令禕就戮姑臧,禕死且知感了。」

詞婉意誠,不失為忠,辱檀稱為義士,縱使歸去。

且恐師勞糧絕,收兵自歸。

會姑臧大饑,斗米值錢五千,人自相食,餓莩盈途。

呂隆恐有變禍,飭閉城門,日夜不開,樵采路絕。

百姓乞出城覓食,願為胡虜奴婢,日有數百。

隆恨他煽動眾心,索一性一把他拘住,盡行坑死,一屍一積如山。

北涼主沮渠蒙遜,乘隙攻姑臧,隆不得已卑辭厚幣,向南涼乞援。

南涼再使辱檀赴急。

蒙遜聞辱檀將至,勒兵挑戰,為隆所敗,乃與隆講和結好,留谷萬餘斛,賑濟涼民,然後退還。

辱檀到了昌松,得知蒙遜回兵消息,因亦引軍折回,途次接到利鹿孤命令,囑他移討魏安,乃改轍北行,再攻魏安守將焦朗。

朗無力守城,不得已面縛出降。

辱檀送朗赴西平,徙魏安人民至樂都。

嗣是復屢寇姑臧,再加沮渠蒙遜,與呂隆背了前盟,也去侵擾。

辱檀在南,蒙遜在北,恰好似喝著同心酒,共圖後涼,累得隆南防北守,奔走不遑。

偏後秦又來作祟,遣使征呂超入侍,隆急得沒法,只好令超繼著珍寶,奉獻秦廷,情願將姑臧歸秦,請兵相迎。

秦主興遂遣左僕射齊難等,率步騎四萬人迎隆。

軍至姑臧,隆素車白馬,出候道旁。

難令司馬王尚署涼州刺史,給兵三千,權守姑臧,分置守宰,鎮守倉松番禾二城。

隆使呂胤告辭光廟道:「陛下前抒遠略,開建西夏,德被蒼生,威震遐裔,後嗣不肖,迭相篡弒,二虜交迫,將歸東京,謹與陛下訣別,從此長離。」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胤告畢覆命,隆即率宗族僚屬,及民萬戶至長安。

秦主興授隆為散騎常侍,超為安定太守,其餘文武三十餘人,量才錄用,不使向隅。

但後涼自呂光開基,至隆亡國,共歷四主,合十九年。

先是太史令郭黁,佔得術數,謂代呂者王,故叛涼起兵,先推王詳,後推王乞基。

及呂隆東遷,代以王尚,恰如黁言,可惜黁徒算得一半,知姓不知名,所以終歸失敗。

且奔投西秦後,從乞伏乾歸降秦,又暗中推算,以為滅秦者晉!卻是算著,但不能自算存亡,終歸差了半著。

乃復潛身東奔,偏被秦人追獲,割去頭顱,這叫做人有千算,天教一算,算到盡頭,徒落得身首兩分,追悔無及了。

了過郭黁。

那呂隆仕秦數年,亦連坐亂一黨一,終至伏誅,待後再表。

此處卻要補述晉事了。

自孫恩被逐入海後,余灰復燃,又糾眾進寇勾章,轉攻海鹽。

接應八十五回。

勾章守將劉裕,隨地抵禦,且就海鹽添築城堡。

恩屢來攻城,由裕麾兵出擊,得破孫恩,陣斬恩一黨一姚盛,然後收兵還城。

惟恩雖敗挫,余焰未衰,城中兵少勢孤,恐難久持;裕乃想出一法,待至夜半,把城上旗幟,一齊拔去,密遣一精一兵伏住城闉。

到了天明,竟把城門大開,只遣幾個老弱殘兵,囑付數語,登城立著。

恩探得城內空虛,驅兵復進,將到城下,遙見城門開著,便厲聲喝問道:「劉裕何在?」

城上羸卒答應道:「昨夜已引兵出走了。」

賊眾信為真言,擁眾入城,陡聽得一聲鼓響,城門左右,突出兩路伏兵,大刀闊斧,向賊亂斫。

賊擠住城闉,進退無路,除被裕軍殺死外,多半由自相蹴踏,倒斃無數。

恩尚在城外,掉頭急奔,幸逃一性一命,餘眾死了一半,一半隨恩北走,逕趨滬瀆。

裕復棄城追擊,海鹽令鮑陋,遣子嗣之率吳軍一千,從裕討賊。

嗣之年少,自恃驍勇,請為前驅。

裕與語道:「賊眾善戰,非吳軍所能與敵,卿為前驅,倘或失利,必至牽動我軍,不如隨著我後,可作聲援。」

嗣之勃然道:「將軍亦未免小覷後生了。

嗣之決意前行,效力殺賊,雖死無怨。」

確是前去送死。

說著,引兵即去。

裕明知不佳,沒奈何從後繼進,但使兩旁多伏旗鼓,作為疑兵,等到前驅遇賊,兩下交鋒,裕令伏兵揚旗吶喊,擂鼓助威,賊果疑他四面有軍,倉皇引退。

偏嗣之不肯少停,策馬急追,竟致裕軍落後,無人相助,冒冒失失的闖將進去,被賊眾翻身殺轉,圍住嗣之。

嗣之獨力難支,竟至戰歿。

賊眾既得勝仗,便乘勢來擊裕軍。

裕見來勢兇猛,也只得且戰且走,走了數里,賊尚未肯捨去,麾下兵卻死傷多人。

裕索一性一下馬,令左右脫一去死人衣,故示閒暇。

賊眾見了,倒不禁生疑,勒馬停住。

裕反上馬大呼,麾兵殺賊,賊始駭退,裕得從容引歸。

劉裕用兵彷彿曹阿瞞。

孫恩知裕不易敵,竟北赴滬瀆,攻入守將袁山松營壘,將山松殺死,山松部下傷斃四千人。

恩劫掠三吳丁壯,脅使為賊,遂航海直往丹徒。

一黨一羽十餘萬,樓船千餘艘,烽火夜一逼一建康,都城大駭,內外戒嚴。

百官入命省內,使冠軍將軍高素等守石頭,輔國將軍劉襲堵淮口,丹一陽一尹司馬恢之戍南岸,冠軍將軍桓謙等備白石,左衛將軍王嘏等屯中堂,征豫州刺史譙王尚之入衛京師。

會稽都督劉牢之,自山一陰一發兵邀擊孫恩,已是不及,乃使劉裕從海鹽入援。

裕聞命即行,部兵不滿千人,偏兼程前進。

恩甫至丹徒,裕亦踵至,丹徒守軍,本無鬥志,百姓多荷擔欲逃。

恩率眾登岸,鼓噪登蒜山,聲震江流,兵民益駭。

獨裕曉諭兵民,叫他勿懼,自率步兵上山奮擊,一當十,十當百,竟把恩眾擊退,復乘勝殺下,大破恩眾。

恩狼狽遁回船中,賊一黨一投崖溺水,不下萬人。

惟恩尚有餘眾八九萬,勢還猖獗,他想丹徒有劉裕守住,未可輕進,不如直趨建康,遂駛艦西上,步步進一逼一。

會稽世子後將軍元顯,發兵拒戰,並皆失利。

會稽王道子,無他謀略,但向蔣侯廟中焚香禱禳,日日不休。

蔣侯名叫子文,系東漢時廣陵人,嗜酒好色,嘗自謂骨具青色,死當為神。

及漢末為秣陵尉,逐賊至鍾山下,受創而死。

吳據江東,有故吏見子文出現,乘白馬,執白扇,遮道與語道:「我當為此間土神。」

言訖不見。

後來土地祠中,果常見靈異,吳主乃封為都中侯,加印綬,立廟堂,改鍾山為蔣山,表示神靈。

說明蔣侯來歷,亦不可少。

道子很是敬信,所以鎮日祈禱,只望他暗中顯靈,驅除賊寇,哪知寇氛甚惡,日一逼一日緊,宮廷內外,恟懼的了不得。

幸虧譙王尚之,率銳馳至,入屯積一弩一堂。

恩樓船高大,又遇逆風,不得疾行,莫非就是蔣侯顯靈了。

好幾日才到白石,探得尚之已至建康,都城有備,倒也不敢徑進。

又恐劉牢之截住後路,或至腹背受敵,因浮海北走郁洲,另遣一黨一羽攻陷廣陵,殺斃守兵三千人。

朝旨調劉裕為下邳太守,集兵討恩。

裕仗著謀力,與恩大小數十戰,無一不勝。

恩逃至滬瀆,再走海鹽,俱由裕督兵尾追,好似飆迅電掃一般,殺得恩抱頭狂奔,仍然竄入海中。

到了安帝六年,改年元興,恩還想出來一騷一擾,入寇臨海,被太守辛景一場痛擊,幾乎殺盡賊一黨一,恩投海自溺,方才畢命。

親一黨一及妻妾等,從死百人,殘眾還稱他為水仙。

小子有詩歎道:

黃巾左道盡虛誣,篝火狐鳴嚇腐愚。

若果水仙通妙術,海濱何事伏兵誅。

恩既溺死,尚有殘眾數千,未曾解散,又由眾推出一個頭目來了。

欲知頭目為誰,容至下回報明。

呂隆呂超,篡逆得國,兄為君,弟為相,躊躇滿志,謂可安享天年,孰知焦朗姜紀,為秦作倀,竟導姚碩德之進攻乎?超戰敗請降,秦軍即返,威雖盡殺,國尚倖存,孰知北有沮渠,聲有禿髮,相一逼一而來,竟欲分割後涼而後快乎?隆超兩人,無術保全,不得已棄國降秦,此非鄰國之不肯容隆,實天意之不肯恕隆也。

孫恩以海島餘孽,招集亡命,一騷一擾東南,得良將以撲滅之,原非難事,乃一誤於王凝之,再誤於謝琰,遂致匪一黨一日盛。

當時尚疑其妖術勝人,未可力敵,然觀於劉寄奴之累戰累勝,乃知恩固無術,徒為脅從之計而已。

寄奴非能破法者,胡為足使水仙之返劫乎?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自序《兩晉演義》第一回 祀南郊司馬開基 立東宮庸雛伏禍《兩晉演義》第二回 墮詭計儲君納婦 慰癡情少女偷香《兩晉演義》第三回 楊皇后枕膝留言 左貴嬪攄才上頌《兩晉演義》第四回 圖東吳羊祜定謀 討西虜馬隆奏捷《兩晉演義》第五回 搗金陵數路並舉 俘孫皓二將爭功《兩晉演義》第六回 納群娃羊車恣幸 繼外孫螟子亂宗《兩晉演義》第七回 指御座諷諫無功 侍帝榻權豪擅政《兩晉演義》第八回 怙勢招殃楊氏赤族 逞兇滅紀賈後廢姑《兩晉演義》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後援周處捐軀《兩晉演義》第十回 諷大廷徙戎著論 誘小吏侍宴肆淫《兩晉演義》第十一回 草逆書醉酒逼儲君 傳偽敕稱兵廢悍後《兩晉演義》第十二回 墜名樓名姝殉難 奪御璽御駕被遷《兩晉演義》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殺王豹擅權拒諫《兩晉演義》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齊王畢命 中詐降計李特敗亡《兩晉演義》第十五回 討逆蠻力平荊土 拒君命冤殺陸機《兩晉演義》第十六回 劉刺史抗忠盡節 皇太弟挾駕還都《兩晉演義》第十七回 劉淵擁眾稱漢王 張方恃強劫惠帝《兩晉演義》第十八回 作盟主東海起兵 誅惡賊河間失勢《兩晉演義》第十九回 偽都督敗回江左 呆皇帝暴斃宮中《兩晉演義》第二十回 戰陽平苟晞破賊壘 佐琅琊王導集名流《兩晉演義》第二十一回 北宮純力破群盜 太傅越擅殺諸臣《兩晉演義》第二十二回 乘內亂劉聰據國 借外援猗盧受封《兩晉演義》第二十三回 傾國出師權相畢命 覆巢同盡太尉知非《兩晉演義》第二十四回 執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義旅關右迓親王《兩晉演義》第二十五回 貽書歸母難化狼心 行酒為奴終遭鴆毒《兩晉演義》第二十六回 詔江東愍帝徵兵 援靈武麴允破虜《兩晉演義》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薊北 斃趙染晉相保關中《兩晉演義》第二十八回 漢劉後進表救忠臣 晉陶侃合軍破亂賊《兩晉演義》第二十九回 小兒女突圍求救 大皇帝銜璧投降《兩晉演義》第三十回 牧守聯盟奉箋勸進 君臣屈辱蒙難喪生《兩晉演義》第三十一回 晉王睿稱尊嗣統 漢主聰見鬼亡身《兩晉演義》第三十二回 誅逆登基羊後專寵 乘釁獨立石勒稱王《兩晉演義》第三十三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處仲抗表叛江南《兩晉演義》第三十四回 鎮湘中譙王舉義 失石頭元帝驚心《兩晉演義》第三十五回 逆賊橫行廷臣受戮 皇靈失馭嗣子承宗《兩晉演義》第三十六回 扶錢鳳即席用謀 遣王含出兵犯順《兩晉演義》第三十七回 平大憝群臣進爵 立幼主太后臨朝《兩晉演義》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變 入內廷蘇峻縱凶《兩晉演義》第三十九回 溫嶠推誠迎陶侃 毛寶負劍救桓宣《兩晉演義》第四十回 梟首逆戡亂成功 宥元舅顧親屈法《兩晉演義》第四十一回 察鈐音異僧獻技 失軍律醉漢遭擒《兩晉演義》第四十二回 並前趙石勒稱尊 防中山徐遐泣諫《兩晉演義》第四十三回 背顧命鴞子毀室 凜夢兆狐首歸邱《兩晉演義》第四十四回 盡愚孝適貽蜀亂 保遺孤終立代王《兩晉演義》第四十五回 殺妻孥趙主寡恩 協君臣燕都卻敵《兩晉演義》第四十六回 議北伐蔡謨抗諫 篡西蜀李壽改元《兩晉演義》第四十七回 餞劉翔晉臣受責 逐高釗燕主逞威《兩晉演義》第四十八回 斬敵將進滅宇文部 違朝議徙鎮襄陽城《兩晉演義》第四十九回 擢桓溫移督荊梁 降李勢蕩平巴蜀《兩晉演義》第五十回 選將得人涼州破敵 築宮漁色石氏宣淫《兩晉演義》第五十一回 誅逆子縱火焚屍 責病主抗顏極諫《兩晉演義》第五十二回 乘羯亂進攻反失利 弒趙主易位又遭囚《兩晉演義》第五十三回 養子復宗冉閔複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兩晉演義》第五十四回 卻桓溫晉相貽書 滅冉魏燕王僭號《兩晉演義》第五十五回 拒忠言殷浩喪師 射敵帥桓溫得勝《兩晉演義》第五十六回 逞刑戮苻生縱虐 盜淫威張祚殺身《兩晉演義》第五十七回 具使才說下涼州 滿惡貫變生秦闕《兩晉演義》第五十八回 圍廣固慕容恪善謀 戰東河諸葛攸敗績《兩晉演義》第五十九回 謝安石應徵變節 張天錫乘亂弒君《兩晉演義》第六十回 失洛陽沈勁死義 阻石門桓溫退師《兩晉演義》第六十一回 慕容垂避禍奔秦 王景略統兵入洛《兩晉演義》第六十二回 略燕地連摧敵將 拔鄴城追擄孱王《兩晉演義》第六十三回 海西公遭誣被廢 崑崙婢產子承基《兩晉演義》第六十四回 謁崇陵桓溫見鬼 重正朔王猛留言《兩晉演義》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涼主作降虜 守襄陽朱母築斜城《兩晉演義》第六十六回 救孤城謝玄卻秦軍 違眾議苻堅窺晉室《兩晉演義》第六十七回 山墅賭弈寇來不驚 淝水交鋒兵多易敗《兩晉演義》第六十八回 結丁零再興燕祚 索鄴城申表秦庭《兩晉演義》第六十九回 據渭北後秦獨立 入阿房西燕稱尊《兩晉演義》第七十回 墮虜謀晉將逾絕澗 應童謠秦主縊新城《兩晉演義》第七十一回 用僧言呂光還兵 依逆謀段隨弒主《兩晉演義》第七十二回 謀刺未成秦後死節 失營被獲毛氏捐軀《兩晉演義》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創興後魏 慕容垂討滅丁零《兩晉演義》第七十四回 智姚萇旋師驚噩夢 勇翟瑥斬將掃孱宗《兩晉演義》第七十五回 失都城西燕被滅 壓山寨北魏爭雄《兩晉演義》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盡 弟陵兄晉道子專權《兩晉演義》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張貴人逞兇弒孝武《兩晉演義》第七十八回 迫誅奸稱戈犯北闕 僭稱尊遣將伐西秦《兩晉演義》第七十九回 呂氏肆虐涼土分崩 燕祚祚衰魏兵深入《兩晉演義》第八十回 拓跋珪轉敗為勝 慕容寶因怯出奔《兩晉演義》第八十一回 攻舊都逆子忘天理 陷中山嬌女作人奴《兩晉演義》第八十二回 通叛黨蘭汗弒君 誅賊臣燕宗復國《兩晉演義》第八十三回 再發難王恭受戮 好惑人孫泰伏誅《兩晉演義》第八十四回 戕內史獨全謝婦 殺太守復陷會稽《兩晉演義》第八十五回 失荊州參軍殉主 棄苑川乾歸逃生《兩晉演義》第八十六回 受逆報呂纂被戕 據偏隅李暠獨立《兩晉演義》第八十七回 掃殘孽南燕定都 立奸叔東宮失位《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兩晉演義》第八十九回 覆全軍元顯受誅 奪大位桓玄行逆《兩晉演義》第九十回 賢孟婦助夫舉義 勇劉軍敗賊入都《兩晉演義》第九十一回 蒙江洲馮遷誅逆首 陷成都譙縱害疆臣《兩晉演義》第九十二回 貪女色吞針欺僧侶 戕婦翁擁眾號天主《兩晉演義》第九十三回 葬愛妻遇變喪身 立猶子臨終傳位《兩晉演義》第九十四回 得使才接眷還都 失兵機縱敵入險《兩晉演義》第九十五回 覆孤城慕容超亡國 誅逆賊馮文起開基《兩晉演義》第九十六回 何無忌戰死豫章口 劉寄奴固守石頭城《兩晉演義》第九十七回 竄南交盧循斃命 平西蜀譙縱伏辜《兩晉演義》第九十八回 南涼王愎諫致亡 西秦後敗謀殉難《兩晉演義》第九十九回 入荊州驅除異黨 奪長安翦滅後秦《兩晉演義》第一百回 招寇亂秦關再失 迫禪位晉祚永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