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五十八回 圍廣固慕容恪善謀 戰東河諸葛攸敗績:及醒後已失權威,雖然懊惱異常,但已似鳥入籠中,無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五十八回 圍廣固慕容恪善謀 戰東河諸葛攸敗績

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第五十八回 圍廣固慕容恪善謀 戰東河諸葛攸敗績

卻說苻生被徙入別室,醉尚未醒,當即有人傳入,廢生為越王,生亦不知為何人所授。

及醒後已失權威,雖然懊惱異常,但已似鳥入籠中,無從跳躍,只好再向酒中尋樂,終日沈酣。

那苻法苻堅,已廢去暴主,無人反抗,遂議另立嗣君。

法與堅互相推讓,法謂:「堅系嫡嗣,且有賢名。」

堅謂:「法年較長,應該序立。」

兄弟謙說多時,迄無定議。

惟群臣多主張立堅,堅母苟氏趨入道:「社稷重事,我兒既自知不能,不如讓人。

若謬膺大位,他日有悔,當由諸君任咎哩。」

看到後文,才知苟氏所言,寓有深意。

群臣一齊頓首,盛稱堅賢,必能安邦定國。

苟氏乃喜。

遂由堅升殿即位,自立帝號,稱大秦天王。

誅董榮趙韶等二十餘人,復遣使一逼一生自盡。

生臨死時,尚飲酒數鬥,醉倒地上,不省人事,當被堅使拉斃,年只二十三,在位二年有餘,堅謚生為厲王。

生子馗尚值幼沖,許襲越王封爵,總算是秦王堅的仁恩。

句中有刺。

當下大赦改元,年號永興,追諡父雄為文桓皇帝,尊母苟氏為皇太后,妻苟氏為天王后,子宏為太子,兄法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

諸王皆降封為公。

從祖永安公侯為太尉,晉公柳為車騎大將軍尚書令,封弟融為一陽一平公,雙為河南公,子丕為長樂公,暉為平原公,熙為廣平公,叡為鉅鹿公,命李威為左僕射,梁平老為右僕射,強汪為領軍將軍,呂婆樓為司隸校尉,王猛為中書侍郎。

猛自還居華一陰一後,隱遁如故。

應五十六回。

堅欲圖生,令呂婆樓廷訪人才,婆樓與猛有舊交,因即舉薦。

堅遂使婆樓往召,猛應一召而至,與堅談及時事,口若懸河,滔一滔一不一絕,說得堅傾心悅服,自謂如劉玄德遇孔明,竭誠相待。

及斬關廢立,猛亦與謀。

李威為苟太后姑子,堅事威如父,威亦知猛賢,勸堅委猛國事。

堅嘗語猛道:「李公知君,不啻管鮑。」

所以猛事威如兄。

堅又任薛贊為中書侍郎,權翼為給事黃門侍郎,令與猛並掌機密。

贊與翼皆姚襄參軍,降秦事堅,堅任為心膂,事輒與商,這且不在話下。

惟堅母苟氏,尊為太后,嘗恐眾心未附,嗣主不安,又因法為庶長,得攬大權,將來未免生變,特別加防。

一日出遊宣明台,路過法第,留心注視,正值車馬盈門,非常熱鬧,他遂憂上加憂,返與李威密謀,即夕發出內旨,收法賜死。

堅倉猝聞報,趨往東堂,與法訣別,流涕悲號,甚至嘔血。

法雖由內旨賜死,堅豈真不可挽回?乃佯為慟哭,欺人可知。

及法死後,謚曰獻哀,封法子一陽一為東海公,敷為清河公,於是舉異才,修廢職,課農桑,恤困窮,禮神祇,立學校,旌節義,如前時魚遵雷弱兒王墮一毛一貴梁楞梁安段純辛牢等後嗣,俱量能授用,且追復本身官爵,依禮改葬,吏民大悅。

無非噢咻小惠。

尚書左丞程卓,案多不治,勒令免官,代以王猛。

既而并州鎮將張平,據州叛命,堅遣建節將軍鄧羌往討,殺敗平軍,擒平養子蠔,送入長安。

平乃悔罪投誠,堅特旨赦免,仍署平為右將軍,並命蠔為武賁中郎將,但徙平部曲三千戶入關。

是年秋季天旱,堅減膳撤懸,發出金帛錦繡,充作賑資。

後宮后妃,悉去羅褲,開墾山澤,與民共利,因此旱不為災。

看官!試想從前苻生在位時,如何暴虐,如何昏狂,此次得了這位英主,與苻生判若天淵,真是倒懸立解,事半功倍,還有何人不歌功頌德,想望太平呢?其實是牢籠手段。

且說燕主慕容俊,僭號稱帝,雄長朔方,接應五十四回。

大封宗室諸臣,多授王爵。

慕容軍得封襄一陽一王,慕容恪得封太原王,慕容評得封上庸王,慕容霸得封吳王,慕容疆得封洛一陽一王。

軍為撫軍將軍,恪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皆留居薊城。

惟遣評為征南將軍,都督秦雍益梁江揚荊徐兗豫十州諸軍事,使鎮洛水。

疆為前鋒,都督荊徐二州諸軍事,進屯河南。

霸為安東將軍,領冀州刺史,留守舊都龍城。

霸有勇略,前曾得乃父皝歡心,特名為霸,恩遇比世子為優。

俊頗懷嫉忌,不過因霸常立功,未便加罪。

霸少好畋游,墮馬折齒,俊既僭位,令霸改名為,霸不願受命,至是乃令減去右旁,但留垂字。

霸始易名為垂。

垂既鎮龍城,撫眾課民,得收東北大利。

俊又恐他勢盛,仍復召還。

俊母段氏,系出徒河,與段遼從子龕,有中表誼。

龕父名蘭,蘭死後,龕收遺眾,東屯廣固,自號齊王,向晉稱藩,襲燕郎山,擊走俊將滎國,乃貽書與俊,抗稱中表,斥俊僭號。

俊得書甚怒,即遣太原王恪為征討大都督,尚書令一陽一騖為副,同討段龕。

先是俊案皝臨終時,曾有遺言囑俊云:「恪智勇兼濟,才堪任重,騖志行高潔,忠干貞固,可托大事。」

俊謹記勿忘,凡軍國重要,統與二人商決。

此次因龕眾方盛,特遣二人出師。

龕弟羆驍勇過人,且有智謀,聞燕軍將至,即向龕獻議道:「慕容恪素善用兵,更有一陽一騖為助,率眾前來,恐不可當,若聽彼渡河,頓兵城下,雖欲乞降,亦不可得。

王但固守城中,由羆帶領一精一銳,往拒河上;幸得戰勝,王可合兵力追,乘勝殲虜,使他匹馬不返,萬一不勝,即可請降,尚不失為萬戶侯哩。」

龕不肯從。

已而羆聞燕軍近河,重申前議,龕仍不許,羆情急語戇,竟觸龕怒,拔劍殺羆。

未曾遇敵,先將親弟殺死,安得不亡。

那慕容恪方屯兵河上,安排舟楫,好幾日不敢渡河,也恐龕遣兵掩擊,格外持重。

至探得殺羆消息,才知龕無能為,麾兵急渡,陸續東進,行至淄水南岸,方見龕自來拒戰。

恪與騖分軍為二,包抄龕兵,龕左右遇敵,招架不住,遂至敗退。

龕弟欽被擒,右長史袁范等,統皆戰死。

恪追龕至廣固城下,龕閉門固守,恪但令軍士築柵,四面兜圍,另分兵招撫旁郡。

龕所有諸城,依次附燕。

恪或仍令故吏居守,或請派新官往署,從容佈置,進退咸宜;獨未嘗督攻圍城,鎮日裡按兵不動。

諸將莫名其妙,群請速攻。

恪乃與語道:「用兵不宜執一,或宜緩行,或宜急取,若彼我勢均,外有強援,一或頓兵,腹背受敵,自應急攻為是,冀速大利;倘我強彼弱,又無外援,不如羈住守兵,靜待彼斃,兵法所謂十圍五攻,便是此意。

龕恩結賊一黨一,眾未離心,前此淄南一戰,彼非不銳,不過用兵未善,為我所敗;今我得憑阻天險,上下戮力,攻守勢倍,行軍常法,必欲急攻,諒亦數旬可克,但恐困獸猶鬥,必須惡戰,傷我士眾,定在意中。

我國家連年用兵,未得休息,我每念士卒瘡痍,幾忘寢食,奈何再輕殘民命哩?故我意持久以取,勿貪近功。」

諸將始皆下拜,自稱未及。

我亦佩服。

就是軍士聞言,亦皆悅服。

於是嚴固圍壘,屯田課耕。

齊民亦爭運糧芻,饋傍燕軍。

好容易過了半年,城中糧儲已盡,樵采路絕,甚至人自相食,龕不得已悉眾出戰。

恪早防到此著,開壘接仗,潛令騎兵抄到龕兵背後,截他歸路。

龕兵統皆枵腹,怎能殺得過燕軍?一經交鋒,便即敗卻,龕只好退回。

不意到了城邊,又被燕騎截住,弄得進退兩難,沒奈何拚死殺入,才得衝開走路,踉蹌入城。

燕騎也不去追一逼一,唯驅殺龕眾,斬馘殆盡,守兵從此奪氣,莫有固志。

龕窮蹙萬分,因使部將段蘊,縋城夜出,詣晉乞援。

晉遣北中郎將荀羨,率兵往救,進次琅琊,探得燕軍強盛,不敢輕進。

一陽一郡守將王騰,方背龕降燕,他想討好恪前,立些功績,遂不待恪命,欲乘虛襲晉鄄城。

將士方調發出去,誰知晉軍已掩到城下,原來晉將荀羨,自恐逗留得罪,正思進攻一陽一郡,求功補過,湊巧一陽一郡出兵,城內空虛,遂引軍撲城,日夜不休。

老天有意做人美,連宵下雨,沖坍城牆,羨即乘隙攻入,把騰擒住,殺死了事。

欲侮人者反為人侮,可見貪足殺身。

騰所遣赴鄄將士,中途聞耗,當然駭散,不消細敘。

惟段龕待援不至,無法支持,且經恪許他不死,乃面縛出降。

恪入城安民,禁止侵掠,人民大悅,遂定齊地。

命龕為伏順將軍,同返薊城。

留鎮南將軍慕容塵居守廣固。

龕後為俊所殺。

晉將荀羨,聞廣固失陷,退還下邳,留泰山太守諸葛攸,及高平太守劉莊,率兵三千守琅琊。

參軍戴逯,率兵二千守泰山。

燕將慕容蘭屯汴城。

羨順道進擊,斬蘭而去。

越年燕太子曄病逝,謚曰獻懷。

俊立第三子暐為太子,改元光燾。

是年即晉穆帝昇平元年。

晉泰山太守諸葛攸,攻燕東郡,進兵武一陽一。

俊按遣慕容恪一陽一騖,及樂安王臧,俊之子。

引兵拒攸。

攸才略有限,哪裡是慕容恪的對手,一戰即敗,逃回泰山,恪遂進兵渡河,連陷汝穎譙沛諸郡縣,分置守宰,振旅北歸,還據上一黨一,收降河內太守馮鴦,略定河北全境。

燕主俊遂自薊城徙都鄴中,繕修宮殿,復作銅雀台。

注見前。

命昌黎遼東二郡,建廟祀廆。

范一陽一燕郡,建廟祀皝,即派護軍平熙,領將作大匠,監造二廟。

獨吳王垂素遭俊忌,垂妃段氏,為故鮮卑單于段末柸女,才高一性一烈,自恃貴姓,又不肯尊事俊後。

後可足渾氏引為深恨,遂與中常侍涅浩密謀,誣稱段氏為巫盅事,收付廷尉訊驗。

虧得段氏抵死不認,垂始得免連坐。

段氏不堪箠楚,竟死獄中。

俊頗加悔憫,乃授垂為東夷校尉,領平州刺史,出鎮遼東。

幸有此婦,應該終身頂禮。

秦右將軍張平,復叛秦降燕,據有并州壁壘三百餘所,得胡晉遺民十餘萬眾。

會燕調降將馮鴦為京兆太守,改令別將呂護代任。

鴦與護一陰一相聯絡,通款晉廷,就是張平亦模稜兩可,意欲聯晉。

俊遣上庸王慕容評討鴦,鴦固守不下,再由燕領軍將軍慕輿根,奉命助評,合兵急攻。

鴦乃開城夜遁,奔投呂護。

評又移兵往攻張平,平正與兗州刺史李歷,安西將軍高昌,通使連盟,一陽一事燕主,暗通秦晉。

張平歷見前文,李歷高昌見五十四回中。

評偵實報聞,燕主俊使一陽一騖討昌,樂安王臧討歷。

歷從濮一陽一奔滎一陽一,昌從東燕奔樂陵,平勢日孤,所署征西將軍諸葛驤,鎮東將軍蘇象,寧東將軍喬庶,鎮南將軍石賢等,又舉并州壁壘百餘所,降順燕軍。

那時平支撐不住,也率眾三千奔平一陽一,竟遣使向晉乞降。

俊因晉屢納叛將,遂思大舉南下,並擬經略關西,當下命州郡校閱現丁,詳核隱漏,每戶只准留一丁,余悉充當兵役,定額一百五十萬,約期來春大集,進臨洛一陽一。

武邑人劉貴上書,極陳民力雕敝,不應過事徵調,並陳時政失宜十三事。

俊乃寬限征發,改來春為來冬,但中使仍然四出,募兵征餉,絡繹道旁。

郡縣不堪供億,相率咨嗟。

太尉封弈,謂:「調發事宜,盡可責成州郡,不必另行遣使,所有從前使臣,概請召還,以省煩擾。」

俊總算依議。

已而晉北中郎將荀羨,攻入山荏,擒住燕泰山太守賈堅。

堅祖父本皆晉臣,羨因勸堅降順,且與語道:「君世代事晉,不應忘本歸虜。」

堅答說道:「晉自棄中原,並非堅甘心忘本。

今既身為燕臣,怎得再思改節呢?」

遂絕粒而死。

愚忠亦不足道。

忽由燕將慕容塵,遣司馬悅明來救泰山。

羨與戰失利,只好退走,山荏復被燕軍奪去,羨憤恚成病,上書求代。

晉廷乃遣吳興太守謝萬為西中郎將,監督司豫冀並四州軍事,領豫州刺史。

再命散騎常侍郗曇為北中郎將,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軍事,領徐兗二州刺史。

二人才具,均不及羨,惟曇為故太尉郗鑒次子,萬為故鎮西將軍謝尚從弟,皆以門閥邀榮,得列方鎮。

右將軍王羲之曾貽萬書,說他用非所長,既已受職建牙,應與士卒共同甘苦。

萬不能用。

萬兄謝安,亦誡萬道:「汝為元帥,須常接待諸將,聯絡歡心,不宜自命風一流,矜才傲物。」

萬亦不少悛。

臨行時,由安親托諸將,一一慰勉。

萬還道阿兄多事,怏怏而去。

為後文敗歸伏線。

荀羨解職還都,旋即去世。

穆帝很加悲悼,歎為折一股肱,因追贈驃騎將軍。

羨尚有令名,故敘及病歿。

未幾為昇平三年,晉泰山太守諸葛攸,大起水陸兵士,共得二萬餘人,再往伐燕,自石門進次河渚,分遣部將匡超據碻磝,蕭館屯新柵,督護徐冏,帶領水軍三千,游弋河中,泛舟上下,作為東西聲援。

燕主俊即命上庸王評,率同長樂太守傅顏等,領兵五萬,往拒攸軍。

評屢經戰陣,紀律頗嚴,部下又統皆一精一銳,踴躍爭先,行至東阿相近,正與攸軍遇著,不待列營休息,便即麾兵上前,步騎相間,縱橫馳驟。

攸雖有志平虜,怎奈才力不濟,徒靠著一時血氣,究竟敵不過百戰雄師,兩下交戰多時,攸軍多半受傷,眼見是旗一靡一轍亂,不能再奮,沒奈何敗退下去。

評趨兵追擊,大殺一陣,俘斬不可勝計,遂乘勝圍攻東阿,且分兵進窺河洛。

晉廷詔令西中郎將謝萬,出駐下蔡,北中郎將郗曇,出駐高平。

萬在軍中,仍然嘯詠自如,未嘗拊循士卒,每經升帳,不發一言,但手執如意,指麾四座。

將士統不服萬,萬尚不以為意,引眾出渦穎間,擬援洛一陽一。

途次聞郗曇退屯彭城,不禁惶駭,也即拍馬逃歸。

部將見他傲慢無能,相率鄙視,恨不得將他刃斃,只因受安囑托,未敢妄言,但各走各路,分道引歸罷了。

究竟曇為何事退兵?後來傳下詔書,才知曇因病自歸。

朝廷格外原諒,僅降曇為建武將軍,惟謝萬無故潰退,罪難輕恕,著即免為庶人。

還是失刑。

燕上庸王慕容評,正想略定河洛,會接燕主俊寢疾消息,乃收兵還鄴。

俊自太子曄逝世,不免追悼,嘗對群臣流涕,謂此兒若在,我可無憂。

又因嗣子暐年輕質弱,未及乃兄,深以為慮,因此寢饋不安,釀成心疾。

一夕,夢見石虎闖入,牽臂亂嚙,不由的猛呼一聲,才將夢魔驅出,醒後尚覺臂痛,乃命發掘虎墓,有棺無一屍一。

尋復懸賞百金,購人告發。

適有故趙宮女李菟,得知石虎葬處,在鄴宮東明觀下,因即應募報聞。

俊遂令李女引示,發掘至數丈以下,果得一棺,剖棺出一屍一,僵臥不腐。

俊親往驗視,用足蹴踏,對一屍一怒叱道:「死羯奴敢夢擾活天子麼?」

說著,又命御史中丞楊約,數他罪惡,計數百件,遂加鞭撻,打得筋斷骨折,乃投諸漳水中。

死尚被罰,人何苦生前作惡?一屍一尚倚著橋柱,終未漂沒。

及苻秦滅燕,王猛始收一屍一埋葬,並殺女子李菟,這是後話。

王猛亦未免好事。

惟俊既棄去虎一屍一,病仍未痊,因召大司馬太原王恪,入室與語道:「我病恐不起,將與卿等長別。

人生壽數,本有定限,死亦何恨,但秦晉未平,景茂尚幼,暐字景茂。

怎能遽當大位?我欲效宋宣公故事,即以社稷付汝,汝意以為何如?」

恪答道:「太子雖幼,秉一性一寬仁,必能勝殘去殺,為守成令主。

臣實何人,怎敢上干正統?」

俊變色道:「兄弟間還要虛飾麼?」

恪從容道:「陛下既稱臣能主社稷,難道不能輔少主嗎?」

俊乃轉怒為喜道:「汝果能為周公,我復何憂?」

恪便趨退。

俊按召吳王垂還鄴,尋因病體少瘥,復欲遣兵寇晉。

越年正月,且出郊閱兵,派定大司馬恪,及司空一陽一騖為正副元帥,定期出兵。

是夕還宮,自覺勞倦。

翌日,舊疾復發,遂至危篤,即召恪與一陽一騖,暨司徒評,領軍將軍慕輿根等,受遺輔政,言畢遂殂,年五十三,在位十有二年。

燕人稱俊為令主,小子有詩歎道:

六朝衰運慨泯棼,遍地胡腥不忍聞。

但得一方中主出,民間已是號賢君。

俊既病逝,百官復議立恪,究竟恪是否從眾,容至下回敘明。

慕容俊僭號稱尊,國勢日盛,所恃者莫如慕容恪,次為慕容垂,而慕容評尚不足道也。

觀恪之往圍廣固,不欲急攻,非特深諳兵法,並且體恤全軍。

迨段龕出降,禁止侵掠,不嗜殺而齊地自定,雖古之良將,無以過之。

俊能承父遺命,倚恪為重,並及一陽一騖,其致強也宜哉。

且平時雖嘗忌垂,而不忍加罪。

垂妻被誣,仍免垂連坐,使鎮遼東,俊其固有知人之明乎?慕容評粗具戰略,視恪與垂,相去實遠,而晉將諸葛攸等,尚為所敗,晉實無人,此燕之所以橫行河朔,而益得稱雄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自序《兩晉演義》第一回 祀南郊司馬開基 立東宮庸雛伏禍《兩晉演義》第二回 墮詭計儲君納婦 慰癡情少女偷香《兩晉演義》第三回 楊皇后枕膝留言 左貴嬪攄才上頌《兩晉演義》第四回 圖東吳羊祜定謀 討西虜馬隆奏捷《兩晉演義》第五回 搗金陵數路並舉 俘孫皓二將爭功《兩晉演義》第六回 納群娃羊車恣幸 繼外孫螟子亂宗《兩晉演義》第七回 指御座諷諫無功 侍帝榻權豪擅政《兩晉演義》第八回 怙勢招殃楊氏赤族 逞兇滅紀賈後廢姑《兩晉演義》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後援周處捐軀《兩晉演義》第十回 諷大廷徙戎著論 誘小吏侍宴肆淫《兩晉演義》第十一回 草逆書醉酒逼儲君 傳偽敕稱兵廢悍後《兩晉演義》第十二回 墜名樓名姝殉難 奪御璽御駕被遷《兩晉演義》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殺王豹擅權拒諫《兩晉演義》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齊王畢命 中詐降計李特敗亡《兩晉演義》第十五回 討逆蠻力平荊土 拒君命冤殺陸機《兩晉演義》第十六回 劉刺史抗忠盡節 皇太弟挾駕還都《兩晉演義》第十七回 劉淵擁眾稱漢王 張方恃強劫惠帝《兩晉演義》第十八回 作盟主東海起兵 誅惡賊河間失勢《兩晉演義》第十九回 偽都督敗回江左 呆皇帝暴斃宮中《兩晉演義》第二十回 戰陽平苟晞破賊壘 佐琅琊王導集名流《兩晉演義》第二十一回 北宮純力破群盜 太傅越擅殺諸臣《兩晉演義》第二十二回 乘內亂劉聰據國 借外援猗盧受封《兩晉演義》第二十三回 傾國出師權相畢命 覆巢同盡太尉知非《兩晉演義》第二十四回 執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義旅關右迓親王《兩晉演義》第二十五回 貽書歸母難化狼心 行酒為奴終遭鴆毒《兩晉演義》第二十六回 詔江東愍帝徵兵 援靈武麴允破虜《兩晉演義》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薊北 斃趙染晉相保關中《兩晉演義》第二十八回 漢劉後進表救忠臣 晉陶侃合軍破亂賊《兩晉演義》第二十九回 小兒女突圍求救 大皇帝銜璧投降《兩晉演義》第三十回 牧守聯盟奉箋勸進 君臣屈辱蒙難喪生《兩晉演義》第三十一回 晉王睿稱尊嗣統 漢主聰見鬼亡身《兩晉演義》第三十二回 誅逆登基羊後專寵 乘釁獨立石勒稱王《兩晉演義》第三十三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處仲抗表叛江南《兩晉演義》第三十四回 鎮湘中譙王舉義 失石頭元帝驚心《兩晉演義》第三十五回 逆賊橫行廷臣受戮 皇靈失馭嗣子承宗《兩晉演義》第三十六回 扶錢鳳即席用謀 遣王含出兵犯順《兩晉演義》第三十七回 平大憝群臣進爵 立幼主太后臨朝《兩晉演義》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變 入內廷蘇峻縱凶《兩晉演義》第三十九回 溫嶠推誠迎陶侃 毛寶負劍救桓宣《兩晉演義》第四十回 梟首逆戡亂成功 宥元舅顧親屈法《兩晉演義》第四十一回 察鈐音異僧獻技 失軍律醉漢遭擒《兩晉演義》第四十二回 並前趙石勒稱尊 防中山徐遐泣諫《兩晉演義》第四十三回 背顧命鴞子毀室 凜夢兆狐首歸邱《兩晉演義》第四十四回 盡愚孝適貽蜀亂 保遺孤終立代王《兩晉演義》第四十五回 殺妻孥趙主寡恩 協君臣燕都卻敵《兩晉演義》第四十六回 議北伐蔡謨抗諫 篡西蜀李壽改元《兩晉演義》第四十七回 餞劉翔晉臣受責 逐高釗燕主逞威《兩晉演義》第四十八回 斬敵將進滅宇文部 違朝議徙鎮襄陽城《兩晉演義》第四十九回 擢桓溫移督荊梁 降李勢蕩平巴蜀《兩晉演義》第五十回 選將得人涼州破敵 築宮漁色石氏宣淫《兩晉演義》第五十一回 誅逆子縱火焚屍 責病主抗顏極諫《兩晉演義》第五十二回 乘羯亂進攻反失利 弒趙主易位又遭囚《兩晉演義》第五十三回 養子復宗冉閔複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兩晉演義》第五十四回 卻桓溫晉相貽書 滅冉魏燕王僭號《兩晉演義》第五十五回 拒忠言殷浩喪師 射敵帥桓溫得勝《兩晉演義》第五十六回 逞刑戮苻生縱虐 盜淫威張祚殺身《兩晉演義》第五十七回 具使才說下涼州 滿惡貫變生秦闕《兩晉演義》第五十八回 圍廣固慕容恪善謀 戰東河諸葛攸敗績《兩晉演義》第五十九回 謝安石應徵變節 張天錫乘亂弒君《兩晉演義》第六十回 失洛陽沈勁死義 阻石門桓溫退師《兩晉演義》第六十一回 慕容垂避禍奔秦 王景略統兵入洛《兩晉演義》第六十二回 略燕地連摧敵將 拔鄴城追擄孱王《兩晉演義》第六十三回 海西公遭誣被廢 崑崙婢產子承基《兩晉演義》第六十四回 謁崇陵桓溫見鬼 重正朔王猛留言《兩晉演義》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涼主作降虜 守襄陽朱母築斜城《兩晉演義》第六十六回 救孤城謝玄卻秦軍 違眾議苻堅窺晉室《兩晉演義》第六十七回 山墅賭弈寇來不驚 淝水交鋒兵多易敗《兩晉演義》第六十八回 結丁零再興燕祚 索鄴城申表秦庭《兩晉演義》第六十九回 據渭北後秦獨立 入阿房西燕稱尊《兩晉演義》第七十回 墮虜謀晉將逾絕澗 應童謠秦主縊新城《兩晉演義》第七十一回 用僧言呂光還兵 依逆謀段隨弒主《兩晉演義》第七十二回 謀刺未成秦後死節 失營被獲毛氏捐軀《兩晉演義》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創興後魏 慕容垂討滅丁零《兩晉演義》第七十四回 智姚萇旋師驚噩夢 勇翟瑥斬將掃孱宗《兩晉演義》第七十五回 失都城西燕被滅 壓山寨北魏爭雄《兩晉演義》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盡 弟陵兄晉道子專權《兩晉演義》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張貴人逞兇弒孝武《兩晉演義》第七十八回 迫誅奸稱戈犯北闕 僭稱尊遣將伐西秦《兩晉演義》第七十九回 呂氏肆虐涼土分崩 燕祚祚衰魏兵深入《兩晉演義》第八十回 拓跋珪轉敗為勝 慕容寶因怯出奔《兩晉演義》第八十一回 攻舊都逆子忘天理 陷中山嬌女作人奴《兩晉演義》第八十二回 通叛黨蘭汗弒君 誅賊臣燕宗復國《兩晉演義》第八十三回 再發難王恭受戮 好惑人孫泰伏誅《兩晉演義》第八十四回 戕內史獨全謝婦 殺太守復陷會稽《兩晉演義》第八十五回 失荊州參軍殉主 棄苑川乾歸逃生《兩晉演義》第八十六回 受逆報呂纂被戕 據偏隅李暠獨立《兩晉演義》第八十七回 掃殘孽南燕定都 立奸叔東宮失位《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兩晉演義》第八十九回 覆全軍元顯受誅 奪大位桓玄行逆《兩晉演義》第九十回 賢孟婦助夫舉義 勇劉軍敗賊入都《兩晉演義》第九十一回 蒙江洲馮遷誅逆首 陷成都譙縱害疆臣《兩晉演義》第九十二回 貪女色吞針欺僧侶 戕婦翁擁眾號天主《兩晉演義》第九十三回 葬愛妻遇變喪身 立猶子臨終傳位《兩晉演義》第九十四回 得使才接眷還都 失兵機縱敵入險《兩晉演義》第九十五回 覆孤城慕容超亡國 誅逆賊馮文起開基《兩晉演義》第九十六回 何無忌戰死豫章口 劉寄奴固守石頭城《兩晉演義》第九十七回 竄南交盧循斃命 平西蜀譙縱伏辜《兩晉演義》第九十八回 南涼王愎諫致亡 西秦後敗謀殉難《兩晉演義》第九十九回 入荊州驅除異黨 奪長安翦滅後秦《兩晉演義》第一百回 招寇亂秦關再失 迫禪位晉祚永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