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四十一回 察鈐音異僧獻技 失軍律醉漢遭擒:復遣兵進擾江淮,攻陷壽春。見三十九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四十一回 察鈐音異僧獻技 失軍律醉漢遭擒

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第四十一回 察鈐音異僧獻技 失軍律醉漢遭擒

卻說後趙主石勒,乘晉內亂,連奪司豫青徐兗諸州,見三十五回。

復遣兵進擾江淮,攻陷壽春。

見三十九回。

一面令石虎等率眾四萬,從軹關西行,往攻劉曜,略定河東五十餘縣,進迫蒲阪。

曜大發水陸各軍,親自督領,由衛關北渡黃河,為蒲阪援應。

石虎聞曜軍大至,不免震懼,乃撤圍退兵。

曜追至高候,得及虎兵,兩下交戰,虎兵大敗,偏將石瞻戰死,餘眾亦傷亡大半,伏一屍一二百餘里,喪失資械,不可勝計。

虎逃奔朝歌,曜乘勝南下,攻金墉城。

後趙守將石生,竭力抵禦,曜猛撲不克,因決穿千金堨外的流水,灌入城中。

城內兵民,險些兒變成魚鱉,幸虧金墉城素來堅固,不致坍沒。

石生移民登阜,麾兵乘城,日夜嚴防,兀自支撐得住。

曜見金墉難拔,又分兵轉攻汲郡河內,後趙滎一陽一太守尹矩,野王太守張進等,均迎降曜軍,曜勢大振,襄國戒嚴。

是時石勒右長史張賓,已經病歿,勒如失左右手,嘗臨喪大慟道:「天不欲我成事麼?何故奪我右侯?」

不令汝死,老天煞是有情。

既而令司馬程遐,代為右長史,遐智計不及張賓,但因妹為勒妾,得預政權。

勒每與遐議及國事,意見不合,輒流涕道:「右侯遽捨我長逝,乃令我與此輩共議,豈非天數?」

又要歸咎於天,天豈常來顧汝麼?及曜圍金墉,勒擬親出為援,程遐等入諫道:「劉曜乘勝南行,一時難與爭鋒,惟金墉城堅糧足,不致遽陷,待曜師老力疲,自然退去。

大王不宜親動,一或躁率,難保萬全,大業反從此失敗了。」

勒怒叱道:「汝等何知?休來妄言!」遐尚欲再諫,勒竟拔劍置案,幾欲動手殺遐,遐乃怯退。

先是參軍徐光,醉後忘情,致忤勒意,為勒所幽。

至是勒復憶光,釋令出獄,召與商議道:「劉曜乘高候勝仗,進圍洛一陽一,看似鋒不可當,但孤思曜帶甲十萬,圍攻一城,多日不克,勢必懈怠。

若率我銳卒,擊彼怠兵,無慮不勝。

倘遲至洛一陽一不守,曜必鼓勇前來,席捲河北,直至冀州,我軍為彼所懾,不戰必潰,大事去了。

程遐等不欲我行,卿意以為何如?」

光應聲道:「大王所料,確是勝算,試想劉曜既戰勝高候,不能進臨襄國,乃反往攻金墉,顯見是無能為呢。

誠使大王督兵親征,彼必望旗奔敗,平定天下,在此一舉,何必多疑。」

勒獰笑道:「如卿才合孤心哩。」

遂下令調集人馬,剋日啟行。

勒平時常敬禮西僧佛圖澄,因復將出師休咎,令他預決。

澄忽作梵語道:「秀支替戾岡,僕谷劬禿當。」

勒聽了茫然不解,請澄釋明意義。

澄乃答道:「秀支便是兵,替戾岡是出行的意義,僕谷指劉曜胡位,劬禿當就是捉人意。

依此解釋,定能出兵拒曜了。」

勒又問出自何經?澄答稱是相輪寺鈴音。

鈴音可作預讖麼?勒將信將疑。

澄自言尚有一法,可覘未來,當由勒請令一試,澄謂須展期七日,七日內令一童子持齋,齋期滿,方能覘視,於是如法施行。

眨眼間已是七日,澄即入見,在勒前行法,令左右取餅麻油及胭脂,二物攙合,置諸掌心,又用兩手摩一擦,好一歇方才啟掌,粲然有光。

勒等只見他掌中光芒,看不出甚麼奇異,獨持齋七日的童子,顧視澄掌,不禁大詫道:「內有無數兵馬,捉住一須長面白的大人。」

澄即語勒道:「這就是劉曜了。」

掌中有如此幻影,無怪如來佛能捉孫悟空。

勒乃大喜,即令親將石堪石聰,往會豫州刺史桃豹等,各率部眾趨滎一陽一,復飭石虎進據石門,自統步騎四萬,出發襄國,下令敢諫者斬,程遐等自然不敢再言,一任勒上馬登途去了。

但佛圖澄究是何人,能有這般秘術?相傳澄生長天竺,本姓帛氏,至晉懷帝永嘉四年,始至洛一陽一,自雲百有餘歲,能服氣攝生,連日不食。

每持神咒,役使鬼神,腹旁有一孔,用絮塞住,夜間拔絮露孔,光照一室。

又嘗至流水側,從孔中取出臟腑,就水洗淨,還納腹中,洛人稱為奇僧。

至洛中大亂,投依勒將郭黑。

黑從勒四出,每預知行兵吉凶,勒當然疑問。

黑謂由澄所授,因即召澄相見,試以道法。

澄取缽盛水,焚香持咒,立見缽中生出青蓮,花光曜日,勒乃驚服。

嗣是勒有舉動,澄輒先知。

勒為趙王至五年,襄國大旱,勒令澄禱雨,澄言禱求無益,別有良法。

遂率徒侶往石井崗,掘得死龍一條,長約尺餘,取置水盂,半日復甦。

澄向龍咒誦,用酒為奠,驀見龍一躍上升,騰往天空,即見一陰一霾四塞,大雨傾盆,田野沾足。

因改名天井崗為龍崗。

過了數年,襄國城壕,水源驟涸,勒又求澄設法。

澄笑答道:「城壕無水,敕龍往取便了。」

勒本字世龍,疑澄有心嘲弄,亦笑語道:「正因龍不能取水,所以商諸高僧。」

澄乃正色道:「這是實語,並非戲言。

水泉無論大小,必有神龍居住,今城塹水源,在西北五里一團一丸祠下,若非敕龍取水,水何從來?」

說畢自出。

隨引弟子法首等數人,逕至一團一丸祠下,自坐繩一床一,燒安息香,口中唸唸有詞,絮絮不絕。

直至三日三夜,方有小水流動,一小龍長五六寸,隨水出沒,人民相率趨觀。

澄禁令一逼一視,不到半日,水勢驟漲,洶湧澎湃,流滿隍塹,龍亦不知去向了。

澄返報石勒,勒益加敬禮,號為大和尚,這且待後再表。

事見《十六國春秋》中。

且說趙王劉曜,自據位稱尊後,起初還從善納諫,用遊子遠為車騎大將軍,討平氐羌。

依侍中喬豫和苞等言,罷建宮室。

又在長樂宮東隅立太學,未央宮西隅立小學,凡百姓年在十三以上,二十五以下,聰穎可教,俱令入學肄業,共得千五百人。

命中書監劉均領國子祭酒,散騎侍郎董景道為崇文祭酒,居然尊經講道,用夏變夷。

曜後羊氏,雖得專一寵一干政,究竟也沒有甚麼權力,曜立羊氏為後,見三十二回。

在位四年,境內尚稱平安,不過與後趙已成仇隙,屢有兵爭。

是年五月,終南山忽崩。

長安人劉終,從山崩處拾得白玉一方,上有篆文云:「皇亡皇亡,敗趙昌,井水竭,構五梁。

咢酉小衰,困囂喪鳴。

嗚呼嗚呼,赤牛奮靷其盡乎。」

終莫名其妙,但繼玉獻曜。

曜臣都稱為石勒將滅,乃有此征,因聯翩入賀。

曜也以為天錫禎祥,特齋戒七日,至太廟中拜受瑞玉,命終為奉瑞大夫。

好像做夢。

獨中書監劉均上書道:

臣聞國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國君為之不一舉。

終南京師之鎮,國之所瞻,無故而崩,其凶可知。

昔三代之季,其災也如是,今朝臣皆言祥瑞,臣獨言非,誠上忤聖旨,下違眾議。

然臣不達大理,竊所未同。

何則,玉之於山石也,猶君之於臣下。

山崩石壞,像國傾人亂,皇亡皇亡。

敗趙昌者,此言王室將為趙所敗,趙因之而昌大。

今大趙都於秦雍,而勒跨全趙之地,趙昌之應,當在石勒,不在我也。

井水竭,構五梁者,井謂東井,秦之分也,五謂五車,梁謂大梁,五車大梁,趙之分也,此言秦將絕滅以構成趙也。

咢者歲之次,名作咢也,言歲馭作咢酉之年,當有敗軍殺將之事。

困謂困敦,歲在子之年名,玄囂亦在子之次,言歲馭於子,國當喪亡。

赤牛奮靷,謂赤奮若,在丑之歲名也。

牛謂牽牛,東北維之宿,丑之分也,言歲在於丑,當滅之殆盡,無復遺也。

太歲在酉曰作咢,在子曰困敦,在丑曰赤奮,若語見《爾雅》。

此其誠悟蒸蒸,欲陛下勤修德化以禳之耳。

縱為嘉祥,尚願陛下夕惕以答之。

《書》曰:「雖休勿休」,願陛下追蹤周旦盟津之美,捐鄙虢公夢廟之凶,謹歸沐浴以待妖言之誅,則國家幸甚!

曜覽畢均書,倒也憮然動容。

廷臣劾均狂言瞽說,誣妄妖瑞,應作大不敬論。

曜卻謂不問災祥,均當深戒,怎得加罪劉均。

越年,又從并州獻入玉璽一枚,文為趙盛二字。

曜乃不復稱瑞,但收貯庫中罷了。

既而征服仇池王楊難敵,又因秦州刺史陳安叛亂,親往討平。

赤亭羌酋姚弋仲,亦稱臣受封。

姚弋仲見前文。

涼州牧張寔,為帳下將閻涉所戕,張寔見第三回。

寔弟張茂,平定內亂,嗣為涼州刺史。

曜復率領戍卒二十八萬,進攻涼州。

茂憚曜兵威,奉表稱藩,曜乃退兵。

自是漸即驕盈,沈湎酒色。

羊後病死,更立侍中劉昶侄女劉氏為後。

才閱一年,劉氏又病不能起,留有遺言,請納從妹劉芳。

芳女姿色,比姊秀美,年甫十三,已長七尺八寸,垂手過膝,發與身齊。

曜當然納入,即冊為繼後,時已為光初十一年。

光初為劉曜年號,見三十二回。

曜命驃騎將軍劉述為大司徒,侍中劉昶為太保,召公卿以下子弟,入闕親選,見有材武出眾,便使為親御郎,被甲乘馬,隨同出入。

尚書郝述,都水使者支當等,謂人主不宜日近武人,致觸曜怒,勒令服毒自盡。

是夕,曜夢見空中降下三神,統是金面丹唇,東向逡巡,不言即退。

當下恍惚前追,屈身下拜,俯履三人足跡。

俄而驚寤,細思夢兆,辨不出什麼吉凶。

翌晨,召入公卿,令他詳夢。

一班諧臣媚子,無非曲意獻諛,交口稱賀,惟太史令任義,謂夢兆不祥,列陳見解,大略說是:

三者歷運統之極也,東為震位,王者之始次也。

金為兌位,物衰落也。

丹唇不言,事之畢也。

逡巡揖讓,退捨之道也。

為之拜者,屈服於人也。

履跡而行,慎勿出疆也。

東井,秦之分也,五車,趙之分也,秦兵必大起,亡主喪師,留敗趙地,遠至三年,近七百日,其應不遠,幸熟思而慎防之!

曜聞言大懼,即親祀二郊,修繕神祠,遍禱名山大川,大赦死罪以下,減免百姓半租。

徒務表面,有何益處?越年,春令大旱,好幾月不見甘霖,曜偏分兵襲仇池,攻涼州,略河南,一些兒不加軫恤,但令出掠境外,奪得子女玉帛,還充府實。

國人遇有旱災,令他四出縱掠,不可謂非理財妙訣。

又越年出敗石虎,便是圍攻金墉城一役。

補敘劉曜數年間事,使知敗亡之由來。

後趙主石勒,自救金墉。

至大堨渡河,時當仲冬,寒風似刀,河濱更甚。

及勒軍將渡,忽天氣轉為晴和,風靜冰泮,安然得濟。

濟畢又狂風大起,沉一陰一如故。

勒大喜道:「這是天神我哩。」

此番才喜有天了。

遂改名大堨為靈昌津。

參軍徐光,亦隨勒南行,勒顧語光道:「劉曜聞我出兵,若移兵成皋,據關拒我,方為上策;依洛為營,負水自固,乃是下策;坐守洛一陽一,束手待擒,便成無策了。」

既而勒至成皋,會集諸軍,得步兵六萬,騎兵二萬七千,鼓行而進,一路無阻,並不見有曜軍。

勒舉手上指,又自指額,連聲呼天,天何言哉。

復令兵士卷甲銜枚,從間道出鞏訾間,晝夜不休,直至洛水,遙見曜兵俱退駐對岸,連營十餘里,差不多有十多萬人,更不禁大喜道:「曜真庸奴,為我所料,諸將士已好賀我了。」

大眾聞言,統向勒道賀。

勒揚鞭得意,督步騎入宣一陽一門,由守將石生出接,迎入故太極前殿,升座勞眾,休息一宵。

越宿,乃部署兵馬,整頓器械,准期明日出戰。

命石虎率步卒三萬人,自城北趨西,攻曜中軍,石堪石聰各領騎兵八千人,自城西趨北,擊曜前鋒。

三人領命歸營。

勒又預戒親卒,五更造飯,黎明飽餐,開城助戰。

這一邊已安排就緒,那一邊尚雜亂無章。

劉曜圍攻金墉,已過了三月有餘,他見堅城難下,索一性一置諸度外,鎮日與群臣飲博,酣醉無度,不恤士卒。

左右或進言相規,曜斥為妄語,連殺數人。

及聞勒渡河親至,方擬遣兵增戍,堵截勒兵。

議尚未定,勒兵已抵洛水,前驅諜使,被曜候騎獲得一人,獻入營中。

曜親問道:「大胡自來麼?率眾幾何?」

諜使答道:「大王自來,兵勢甚盛。」

曜聞言不禁失色,便下令撤圍,退營洛水西岸。

敘出曜軍情形,方與上文接筍。

到了勒兵入城,曜尚無佈置,仍然拚命飲酒。

臨戰的早晨,已聞石虎石堪等兩路殺來,還要飲酒數鬥,喝得醉意醺醺,方披甲上馬。

馬無故悲鳴,立住不動,經曜揮了數鞭,反見馬倒退下去,一前一卻,幾乎把曜掀落,虧得左右將曜扶住,倉猝下馬,改乘他騎。

已兆不祥。

曜疑是酒力未足,致馬作怪,再命左右進酒一鬥,一氣喝乾,乃策馬出營,逕詣西一陽一門。

說時遲,那時快,石虎從左殺到,石堪石聰從右殺來。

曜兵抵擋不住,紛紛潰亂。

曜已爛醉如泥,不知進退,但向西一陽一門馳去,不防石勒帶著親兵,由閶闔門繞至西一陽一門,迎頭擊曜。

曜醉眼矇矓,望不出甚麼石勒,惟聽得一聲大喝道:「劉曜快來受死!」這一語傳入耳鼓,才把十分酒意,嚇退三分。

又見前面兵士,好幾個滾下頭顱,乃拍馬返奔,忙不擇路,只管沿洛水邊亂跑。

又聽背後有人叫道:「劉曜休走!」曜也不敢回頭,飛馬奔逃。

那後面的箭鏃,接連射來,可恨背上不生眼睛,無從閃避,徒受了三處箭傷。

馬亦中了數箭,負痛亂躍,高低不辨,竟致陷入石渠。

曜慌忙提韁,馬足雖得拔一出,馬力已竭,墜倒水濱,曜亦當然同墜。

可巧水結成冰,將人馬一同擱住,不致沈溺。

還是溺死的好。

奈左右俱已逃散,無人相救。

俄而追兵馳到,用著撓鉤等件,將曜鉤起。

曜身上又受創十餘,臥在地上,由他捆縛,勉強開眼一瞧,面前立著一馬,馬上坐著一員大將,正是後趙都尉石堪。

堪見曜西奔,率馬追來,用箭射倒劉曜,遂得擒曜報功。

曜兵一半逃去,一半被殺。

勒乃下令道:「我只欲擒獲一人,今已得擒住,將士等可抑鋒止銳,毋得再加殺戮,有傷天仁。」

於是收軍入城,牽曜至河南丞廨,把他拘住。

一面宰牛設饗,大犒將士。

一連三日,方班師北還襄國,使征東將軍石邃,押曜同行。

曜創痕未痊,不能行動,因用馬車載曜,令金創醫李永,與曜同載,沿途療治。

既至北苑市,三老孫機,請諸勒前,願一見曜,勒即允諾。

機持酒一大觥,進白劉曜道:「僕谷王,關右稱帝王,當持重,保土疆;輕用兵,敗洛一陽一,祚運窮,天所亡;開大量,進一觴。」

曜見機龐眉皓首,鬚髮似銀,乃接觥答語道:「老翁年當近百,尚這般康健麼?我當為公滿飲此觴。」

說著,一吸立盡。

適配胃口。

孫機乃退。

勒聞機言,也為悵然道:「亡國奴,應該使老叟數罪哩。」

及馳入襄國,勒令曜居永豐小城,遣還伎妾,與曜為伴,惟派兵監守,不准曜出入自一由。

先是兩趙連歲交兵,互有擒獲,勒將石佗,為曜軍所擒,便即殺死。

曜將劉岳劉震,為勒軍所擒,尚未被殺,至此岳震等,得奉勒命,許令見曜。

曜瞿然道:「我道卿等久為灰土,不意石王仁厚,全宥至今,我驟殺石佗,有愧石王,無怪今日遭禍呢。」

乃留岳震等同宴,終日始別。

此時已近死期,樂得痛飲數杯。

勒使人語曜,令致彼太子熙書,囑使速降。

曜不從勒意,但飭熙與群臣維持社稷,不必為我易慮云云。

勒因此嫉曜,尋即將曜害死。

曜僭位十三年,歲次戊子,兵敗被擒,正與劉均言相符。

小子有詩歎道:

讖緯遺文寧足憑?荒耽才是國亡征。

古今多少滄桑感,無道保邦得未曾。

曜子熙居守長安,能否保全宗祀,且看下回自知。

佛圖澄之種種秘術,俱載前史,相傳至今,是否確鑿,亦無從證實。

即果有其事,亦不過如張陸於吉之流耳。

律以治國平天下之大道,澄固未足語此也。

劉曜少時,以聰慧聞,劉淵嘗稱為千里駒;及長尤多奇略,自比樂毅蕭曹,劉聰又以世祖魏武擬之;及靳准篡漢,仗義討賊,再興劉氏,似乎劉淵父子之言,不為無見,乃觀其金墉一役,醉態昏迷,毫無軍謀,倉猝一戰,便為所擒,豈其天奪之魄,使汩一性一靈?抑亦由沉湎酒色,乃有此昏庸之結果也!世間自有大丈夫,特一婬一婦人之媟詞耳。

曜顧信之不疑,釀成驕態,其曷能免滅亡之禍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自序《兩晉演義》第一回 祀南郊司馬開基 立東宮庸雛伏禍《兩晉演義》第二回 墮詭計儲君納婦 慰癡情少女偷香《兩晉演義》第三回 楊皇后枕膝留言 左貴嬪攄才上頌《兩晉演義》第四回 圖東吳羊祜定謀 討西虜馬隆奏捷《兩晉演義》第五回 搗金陵數路並舉 俘孫皓二將爭功《兩晉演義》第六回 納群娃羊車恣幸 繼外孫螟子亂宗《兩晉演義》第七回 指御座諷諫無功 侍帝榻權豪擅政《兩晉演義》第八回 怙勢招殃楊氏赤族 逞兇滅紀賈後廢姑《兩晉演義》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後援周處捐軀《兩晉演義》第十回 諷大廷徙戎著論 誘小吏侍宴肆淫《兩晉演義》第十一回 草逆書醉酒逼儲君 傳偽敕稱兵廢悍後《兩晉演義》第十二回 墜名樓名姝殉難 奪御璽御駕被遷《兩晉演義》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殺王豹擅權拒諫《兩晉演義》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齊王畢命 中詐降計李特敗亡《兩晉演義》第十五回 討逆蠻力平荊土 拒君命冤殺陸機《兩晉演義》第十六回 劉刺史抗忠盡節 皇太弟挾駕還都《兩晉演義》第十七回 劉淵擁眾稱漢王 張方恃強劫惠帝《兩晉演義》第十八回 作盟主東海起兵 誅惡賊河間失勢《兩晉演義》第十九回 偽都督敗回江左 呆皇帝暴斃宮中《兩晉演義》第二十回 戰陽平苟晞破賊壘 佐琅琊王導集名流《兩晉演義》第二十一回 北宮純力破群盜 太傅越擅殺諸臣《兩晉演義》第二十二回 乘內亂劉聰據國 借外援猗盧受封《兩晉演義》第二十三回 傾國出師權相畢命 覆巢同盡太尉知非《兩晉演義》第二十四回 執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義旅關右迓親王《兩晉演義》第二十五回 貽書歸母難化狼心 行酒為奴終遭鴆毒《兩晉演義》第二十六回 詔江東愍帝徵兵 援靈武麴允破虜《兩晉演義》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薊北 斃趙染晉相保關中《兩晉演義》第二十八回 漢劉後進表救忠臣 晉陶侃合軍破亂賊《兩晉演義》第二十九回 小兒女突圍求救 大皇帝銜璧投降《兩晉演義》第三十回 牧守聯盟奉箋勸進 君臣屈辱蒙難喪生《兩晉演義》第三十一回 晉王睿稱尊嗣統 漢主聰見鬼亡身《兩晉演義》第三十二回 誅逆登基羊後專寵 乘釁獨立石勒稱王《兩晉演義》第三十三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處仲抗表叛江南《兩晉演義》第三十四回 鎮湘中譙王舉義 失石頭元帝驚心《兩晉演義》第三十五回 逆賊橫行廷臣受戮 皇靈失馭嗣子承宗《兩晉演義》第三十六回 扶錢鳳即席用謀 遣王含出兵犯順《兩晉演義》第三十七回 平大憝群臣進爵 立幼主太后臨朝《兩晉演義》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變 入內廷蘇峻縱凶《兩晉演義》第三十九回 溫嶠推誠迎陶侃 毛寶負劍救桓宣《兩晉演義》第四十回 梟首逆戡亂成功 宥元舅顧親屈法《兩晉演義》第四十一回 察鈐音異僧獻技 失軍律醉漢遭擒《兩晉演義》第四十二回 並前趙石勒稱尊 防中山徐遐泣諫《兩晉演義》第四十三回 背顧命鴞子毀室 凜夢兆狐首歸邱《兩晉演義》第四十四回 盡愚孝適貽蜀亂 保遺孤終立代王《兩晉演義》第四十五回 殺妻孥趙主寡恩 協君臣燕都卻敵《兩晉演義》第四十六回 議北伐蔡謨抗諫 篡西蜀李壽改元《兩晉演義》第四十七回 餞劉翔晉臣受責 逐高釗燕主逞威《兩晉演義》第四十八回 斬敵將進滅宇文部 違朝議徙鎮襄陽城《兩晉演義》第四十九回 擢桓溫移督荊梁 降李勢蕩平巴蜀《兩晉演義》第五十回 選將得人涼州破敵 築宮漁色石氏宣淫《兩晉演義》第五十一回 誅逆子縱火焚屍 責病主抗顏極諫《兩晉演義》第五十二回 乘羯亂進攻反失利 弒趙主易位又遭囚《兩晉演義》第五十三回 養子復宗冉閔複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兩晉演義》第五十四回 卻桓溫晉相貽書 滅冉魏燕王僭號《兩晉演義》第五十五回 拒忠言殷浩喪師 射敵帥桓溫得勝《兩晉演義》第五十六回 逞刑戮苻生縱虐 盜淫威張祚殺身《兩晉演義》第五十七回 具使才說下涼州 滿惡貫變生秦闕《兩晉演義》第五十八回 圍廣固慕容恪善謀 戰東河諸葛攸敗績《兩晉演義》第五十九回 謝安石應徵變節 張天錫乘亂弒君《兩晉演義》第六十回 失洛陽沈勁死義 阻石門桓溫退師《兩晉演義》第六十一回 慕容垂避禍奔秦 王景略統兵入洛《兩晉演義》第六十二回 略燕地連摧敵將 拔鄴城追擄孱王《兩晉演義》第六十三回 海西公遭誣被廢 崑崙婢產子承基《兩晉演義》第六十四回 謁崇陵桓溫見鬼 重正朔王猛留言《兩晉演義》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涼主作降虜 守襄陽朱母築斜城《兩晉演義》第六十六回 救孤城謝玄卻秦軍 違眾議苻堅窺晉室《兩晉演義》第六十七回 山墅賭弈寇來不驚 淝水交鋒兵多易敗《兩晉演義》第六十八回 結丁零再興燕祚 索鄴城申表秦庭《兩晉演義》第六十九回 據渭北後秦獨立 入阿房西燕稱尊《兩晉演義》第七十回 墮虜謀晉將逾絕澗 應童謠秦主縊新城《兩晉演義》第七十一回 用僧言呂光還兵 依逆謀段隨弒主《兩晉演義》第七十二回 謀刺未成秦後死節 失營被獲毛氏捐軀《兩晉演義》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創興後魏 慕容垂討滅丁零《兩晉演義》第七十四回 智姚萇旋師驚噩夢 勇翟瑥斬將掃孱宗《兩晉演義》第七十五回 失都城西燕被滅 壓山寨北魏爭雄《兩晉演義》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盡 弟陵兄晉道子專權《兩晉演義》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張貴人逞兇弒孝武《兩晉演義》第七十八回 迫誅奸稱戈犯北闕 僭稱尊遣將伐西秦《兩晉演義》第七十九回 呂氏肆虐涼土分崩 燕祚祚衰魏兵深入《兩晉演義》第八十回 拓跋珪轉敗為勝 慕容寶因怯出奔《兩晉演義》第八十一回 攻舊都逆子忘天理 陷中山嬌女作人奴《兩晉演義》第八十二回 通叛黨蘭汗弒君 誅賊臣燕宗復國《兩晉演義》第八十三回 再發難王恭受戮 好惑人孫泰伏誅《兩晉演義》第八十四回 戕內史獨全謝婦 殺太守復陷會稽《兩晉演義》第八十五回 失荊州參軍殉主 棄苑川乾歸逃生《兩晉演義》第八十六回 受逆報呂纂被戕 據偏隅李暠獨立《兩晉演義》第八十七回 掃殘孽南燕定都 立奸叔東宮失位《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兩晉演義》第八十九回 覆全軍元顯受誅 奪大位桓玄行逆《兩晉演義》第九十回 賢孟婦助夫舉義 勇劉軍敗賊入都《兩晉演義》第九十一回 蒙江洲馮遷誅逆首 陷成都譙縱害疆臣《兩晉演義》第九十二回 貪女色吞針欺僧侶 戕婦翁擁眾號天主《兩晉演義》第九十三回 葬愛妻遇變喪身 立猶子臨終傳位《兩晉演義》第九十四回 得使才接眷還都 失兵機縱敵入險《兩晉演義》第九十五回 覆孤城慕容超亡國 誅逆賊馮文起開基《兩晉演義》第九十六回 何無忌戰死豫章口 劉寄奴固守石頭城《兩晉演義》第九十七回 竄南交盧循斃命 平西蜀譙縱伏辜《兩晉演義》第九十八回 南涼王愎諫致亡 西秦後敗謀殉難《兩晉演義》第九十九回 入荊州驅除異黨 奪長安翦滅後秦《兩晉演義》第一百回 招寇亂秦關再失 迫禪位晉祚永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