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四十三回 背顧命鴞子毀室 凜夢兆狐首歸邱:光答道:「中山王對我兩人,時常切齒,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兩晉演義》《兩晉演義》第四十三回 背顧命鴞子毀室 凜夢兆狐首歸邱

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第四十三回 背顧命鴞子毀室 凜夢兆狐首歸邱

卻說程遐出遇徐光,便與光敘談,述及進諫不從情形。

光答道:「中山王對我兩人,時常切齒,不但與國有害,且必累及家禍,我等總當預先設法,保國安家,怎可坐待危禍哩?」

遐皺眉道:「君有甚麼良策?」

光想了多時,方答說道:「中山手擁強兵,威勢甚盛,我等無拳無勇,如何抵制?看來只好再三進諫,得能感悟主心,方得轉禍為福呢。」

但靠此策,何能制虎?遐搖首道:「只恐主上未必肯從。」

光說道:「待我再去一試罷。」

說畢乃散。

過了數日,光入內白事,見勒面有愁容,便乘間諷勒道:「陛下廓平八州,駕馭海內,為何神色未怡?當有隱患。」

勒悵然道:「今吳蜀未平,書軌不一,司馬家兒,未絕丹一陽一,後世將疑我未應符菉,難為真主,我一想著,便不覺有憂色了。」

光應聲道:「臣以為陛下憂及心腹,哪知陛下徒憂及四肢,四肢尚不足憂,腹心乃是大患呢。

從前魏承漢祚,為正朔帝王,劉備雖紹興巴蜀,總不能謂漢尚未亡,吳嘗跨據江東,與魏無損。

今陛下包括二都,平蕩八州,適與魏王相符,彼司馬家僻居江左,無異劉備。

李氏據蜀,尚遜孫權,帝王大統,不屬陛下,將屬何人?這不過是四肢的微患,無庸深憂。

惟中山王托陛下威靈,所向無敵,中外共目為英武,有類陛下,可惜他殘暴多一奸一,見利忘義,跡同管蔡,情異伊霍,且父子並據權位,勢傾王室,臣見他尚未滿意,一陰一蓄異圖。

近在東宮侍宴,傲慢不恭,輕視太子,陛下想亦察覺,不過曲示寬容,臣恐陛下傳及太子,宗社必生荊棘,這才是腹心重病,足為大患,奈何陛下顧小忘大呢?」

勒默然不答。

光當然說不下去,沒奈何趨回私第。

已而安定府間,報稱蛇鼠相鬥,越宿蛇死,臨涇亦報稱馬忽生角,長安城內,又報稱雞有怪聲,勒不以為意,西巡灃水宮,途次感冒風寒,竟致成疾,便即還都。

那病勢日加沈重,因召太子弘,中常侍嚴震,與中山王虎,並侍禁中。

虎立即入宮,矯托勒命,阻住弘震,不准入侍,就是王公大臣等問疾,也一概拒絕。

內外隔斷,不通音問,連勒病勢的增減,都無人知曉。

虎又召還秦王宏及彭城王堪,可巧勒病少痊,起一床一散步,忽見宏進來請安,便向虎驚問道:「秦王何故來此?我使王等出處藩鎮,正為今日的預備,究竟是何人召入,還是不召自來呢?如或有人矯制召王,便當處斬。」

虎慌忙答語道:「秦王想念陛下,暫時歸省,今即遣令還鎮便了。」

宏聞虎言,才知是由虎擅召,只因虎勢力一逼一人,未敢與辯,不得已含忍而退,待了數日,並無遣還命令,又只好留住都下。

勒問虎曾否遣宏?虎詐言奉諭即遣,所以勒不復再言。

是時熒惑入昴,星隕鄴中,又有赤黑黃雲,綿亙如幕,聲如雷震,墜地後氣熱如火,塵起連天。

勒是番王,未必果應天象,且據新學家言,天象與人事無關,惟史家羅列災象,故略述一二。

勒病勢復劇,勢難再起,乃遺令三日即葬,概從儉樸。

牧守等不必奔喪,仍令照常鎮守。

內外百寮,既葬除服,毋禁婚嫁祭祀,飲酒食肉。

又復申囑數語道:「大雅文弱,恐未能紹承我志,中山以下,宜各司所典,勿違朕命。

大雅與斌宜好自維持,司馬氏即汝等殷鑒,務須互相和好,勿蹈彼轍。

中山王亦當三思周霍,勉力匡輔,我死方得瞑目了。」

恐不能如汝所願。

言訖即逝,年正六十,僭位十五年。

虎主持勒喪,棺殮既畢,即舁棺夜瘞山谷,人不能測。

這是何意?想亦如魏武疑塚,恐被人發掘,或即由勒私囑石虎,亦未可知。

別使大臣子弟六十人,為輓歌郎,引錦一匹,備具文物儀衛,虛葬城外,號高平陵,尊為高祖明皇帝。

當下劫出太子弘,使他升殿,脅令手書,收捕程遐徐光下獄,並召齊王邃入宮宿衛,監製太子。

文武百官,統皆駭散。

弘亦大懼,情願讓位與虎。

虎冷笑道:「君薨,世子當立,這是古今通義,臣怎敢背越禮法?」

弘料虎不懷好意,復泣陳:「才力庸弱,不堪重寄,還是讓位為是。」

虎變色道:「如果不堪重任,天下自有公論,也不能私相授受呢。」

豈亦想磊磊落落麼?遂一逼一弘登位,改元延熙。

文武百官,各進位一等,惟將程遐徐光牽斬市曹。

虎自為丞相,魏王大單于,加九錫禮,據魏郡等十三邑,總攝百揆。

虎妻鄭氏為魏王后,長子邃為王太子,加官侍中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並錄尚書事,次子宣為車騎大將軍,領冀州刺史,封河間王,三子韜,為前鋒將軍,司隸校尉,封樂安王,四子遵為齊王,五子鑒為代王,六子苞為樂平王,徙太原王斌為章武王,所有虎舊時僚屬,悉署台省要職,改稱太子一宮為崇訓宮,勒後劉氏以下,俱遷居崇訓宮中。

凡故宮侍女,具有姿色,及車馬珍寶服飾玩好等類,盡被載入丞相府署。

令鎮軍將軍夔安為左僕射,尚書郭殷為右僕射。

安與殷均虎一黨一羽,所有舉措,俱稟虎後行。

虎雖未篡位,簡直與君主無二。

勒後劉氏,不堪脅迫,密召彭城王石堪入見,流涕與語道:「皇祚恐將覆滅了。

王與先帝,義同父子,應該顧全一脈,毋致凌夷。」

堪唏噓道:「先帝舊臣,均已被斥,宮廷僚屬,統是中山心腹,無可與謀。

臣惟有出奔兗州,據住廩邱,挾南一陽一王為盟主,勒子恢為南一陽一王,見前回。

宣太后詔,號召諸鎮牧守,令各起義兵,入討桀逆,方能濟事。」

劉氏道:「事已萬急,便應速發,毋使日久變生。」

堪應命而出,微服輕騎,往襲兗州。

不料兗州有備,未能掩入,部下不過百餘騎,如何持久?只好南奔譙城。

石虎得知消息,亟遣部將郭太等追擊,行至城父,與堪相值。

堪兵單力寡,被太圍住,一陣亂箭,把堪射倒,活捉了去。

虎見了石堪,怒沖牛鬥,即命左右取出鼎鑊,將他炙死,復召石恢還都。

嗣探得劉氏與謀,竟帶兵入崇訓宮,一逼一令自一殺,別尊弘母程氏為皇太后。

關中鎮將石生,洛一陽一鎮將石朗,聞虎敢殺太后,很是不平,遂連兵討虎。

虎留子邃居襄國,自率步騎七萬人,倍道攻金墉城,朗不意虎兵驟至,倉猝守禦,偏守兵各無鬥志,相率駭走,城即被陷,朗被擒住。

虎命先刖朗足,繼砍朗首,然後移兵轉攻長安,用將軍石挺為前鋒大都督,引兵急進。

石生遣部將郭權,與鮮卑涉瑰部落,共二萬人為前驅,自統大軍為後應。

權等到了潼關,正值石挺領兵前來,兩下爭鋒,鮮卑兵驍悍異常,橫一衝一直一撞,立將挺陣搗破。

挺竟戰死,眾多覆沒。

虎亦退走澠池,暗中差人繼著重賂,買囑鮮卑,令他反攻石生。

鮮卑貪賂忘信,背了郭權,還擊生軍。

生猝不及防,單騎奔長安,又恐虎兵追至,潛逃至雞頭山。

前此俱為驍將,何此時統皆沒用?郭權尚有餘眾三千,退保渭汭,虎令裨將石廣,與權相持,自率輕騎入關,竟至長安城下。

長安守將蔣英,倒還憑城抵拒,好容易過了十多日,為虎所破,蔣英陣亡。

再分兵四覓石生,且懸賞購募。

生部下又貪厚賞,斬生出降。

郭權孤軍在外,當然不能支持,即逃往隴右。

虎又遣將軍麻秋進討氐酋略一陽一公蒲洪,見前文。

洪率部落二萬戶降虎,虎授洪為龍驤將軍,使居枋頭。

羌帥姚弋仲,亦率眾迎接虎軍,虎又拜弋仲為奮武將軍,兼西羌大都督,令徙居清河灄頭,乃引兵東還襄國,頒令大赦,且諷弘命建魏台,一如魏武輔漢故事。

尋聞郭權據住上邽,向晉投誠,晉授權為鎮西將軍,領秦州刺史。

石廣進攻失利,乃再遣將軍郭敖,及章武王斌等,率步騎四萬人攻權,行次華一陰一,那上邽人聞風惶駭,竟將權刺死,函首迎降。

虎因亂一黨一悉平,躊躇滿志,便欲篡移趙祚。

適秦王隱有違言,即將他拘入別室,幽禁起來。

弘更大懼,親往魏宮,奉璽與虎。

父如龍而兒如豚,奈何?虎搖首道:「帝王大業,當由天下人公論,怎得屢來擾我?」

遂卻璽不受。

弘流涕還宮,入白太后程氏道:「先帝種果不得再遺了。」

讓位求生,還做不到,真正苦極。

未幾,即由尚書省出名,向虎上書,請依唐虞禪讓故事。

虎勃然道:「弘一性一愚愔,居喪無禮,不能君臨天下,直可廢去,說甚麼禪讓呢?」

倒還爽一快,免得許多做作。

便令右僕射郭殷持節入宮,廢弘為海一陽一王,迫令徙居。

弘徐步就車,顧語左右道:「愚昧不堪承統,自慚群後。

但也由天命已去,致遭此禍,尚復何言?」

左右統皆流涕,宮人亦慟哭失聲,於是群臣俱詣魏台勸進。

虎下書道:「王室多難,海一陽一自棄,四海任重,勉從推戴。

但朕聞道合乾坤,方可稱皇,德協神人,方可稱帝。

皇帝尊號,朕不敢當,今暫稱為居攝趙天王,聊副眾望。」

既自稱朕,又不願稱皇帝,此次未免近迂。

群臣不好違議,虎即號居攝趙天王,升殿視朝,改元建武,立子邃為太子,進夔安為太尉,郭殷為司空,韓晞為尚書左僕射,魏概馮莫張崇曹顯為尚書,申鍾為侍中,王波為中書令,此外文武百官,俱進秩有差。

當下放出毒手,命將故主弘及太后程氏,並秦王宏南一陽一王恢等,一古腦兒鎖禁崇訓宮,派兵監守。

暗中卻囑使一黨一羽,乘夜突入,凡自程太后以下,悉數被戕。

弘在位才得逾年,只二十二歲而終。

是時各郡鎮將,俱奉表賀虎。

獨西羌大都督姚弋仲,稱疾不賀。

虎疑他有異志,屢次發使馳召。

弋仲始至,正色語虎道:「弋仲嘗謂大王命世英雄,奈何把臂受托,乃遽行篡奪呢?」

虎答道:「我豈樂為此謀,但海一陽一年少,恐不能了家事,所以代為主治,卿亦太不諒我哩。」

弋仲聽不入耳,奮衣趨出。

虎見弋仲誠實,也不加罪。

實是自愧。

惟因讖文中云:「天子當從東北來。」

乃特備法駕,東往信都,再向北方環巡一周,然後還都,這算是自己應讖的意思。

全是癡想。

徐州從事朱縱,不服趙政,殺斃刺史郭祥,舉城降晉。

虎遣將軍王朗擊縱,縱奔淮南。

虎率眾南下,行近歷一陽一,但欲張皇聲威,恫嚇晉廷,實無深入用兵的意思。

歷一陽一太守袁耽,嚇得心膽俱裂,飛使報達建康,混稱石虎入寇。

江南已有好幾年不聞兵革,驟得此信,都是錯愕失措,相顧彷徨,再加太尉荊州牧陶侃,已經病亡,朝廷失去一座長城,更覺得守邊乏材,不寒而慄。

小子敘到此處,又不得不將侃死情形,略為表明。

侃自克復襄一陽一後,見前回。

晉廷因功加賞,拜侃為大司馬大將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

侃上表固辭,不肯受賞。

相傳侃少時往漁雷澤,網得一織布梭,取回家中,懸掛壁上。

俄而天大雷雨,梭化為龍,破壁飛去,侃視為祥征,有志自負。

尋復在夜間得了一夢,乃是身生八翼,奮飛上天,得登天門八重,惟一重不得闖入。

內有閽人,攜杖出擊,觸身墜地,致折左翼,痛極而寤。

次日左腋尚痛,數宿乃愈。

又嘗詣廁所,見一人朱衣介幘,斂版前謁道:「君有長者風,故特來報,君將來當得公封,位至八州都督。」

言訖不見。

嗣復有相士師圭,握視侃手,隨即指示道:「君左手中指有直紋,理當封公。

若向上貫徹,便貴不可言了。」

侃聞圭言,就用針戳中指上紋,欲使紋路上達。

忽有指血漂入壁上,流為公字,再用紙揩指中惡血,也現出一個公字,愈拭愈明。

及都督八州,受封長沙公,自思前事俱驗,不敢再有他望,且每念及折翼夢兆,更恐盈一滿致禍,屢與僚佐言及,將上書乞休。

僚佐再三苦留,方才中止。

至成帝鹹和七年,侃已七十六歲,一病垂危,即上表辭職,略云:

臣少長孤寒,始願有限,過蒙聖朝歷世殊恩,陛下睿鑒,一寵一靈彌泰,有始必終,自古而然。

臣年垂八十,位極人臣,啟手啟足,當復何恨,但以陛下春秋尚富,余寇不誅,山陵未反,所以憤愾兼懷,不能已已。

臣雖不知命,年時已邁,國恩殊特,賜封長沙,隕越之日,當歸骨故土。

臣父母舊葬,尚在尋一陽一,擬以來秋奉迎窀穸,待葬事訖,乃告老下藩。

不圖所患,遂爾綿篤,伏枕感結,情不自勝。

臣間者猶謂犬馬之齒,尚可小延,欲為陛下西平李雄,北吞石虎,是以遣毌丘奧於巴東,授桓宣於襄一陽一,良圖未敘,於此長乖。

此方之任,內外之要,願陛下速選臣代,使必得良才,奉宣王猷。

遵成臣志,則臣死之日,猶生之年。

陛下雖聖姿天縱,英奇日新,方事之殷,當賴群俊。

司徒導鑒識經遠,光輔三世,司空鑒簡素貞正,內外惟允,平西將軍亮雅量詳明,器用周時,即陛下之周召也。

獻替疇咨,敷融政道,地平天成,四海幸賴。

謹遣左長史殷羨,奉送所假節麾幢曲蓋,侍中貂蟬太尉章,荊江州刺史印傳卹戟,仰戀天恩,悲酸感結。

以後事付右司馬王愆期,加督護統領文武職銜,俾臣得歸死首邱,雖在泉壤,亦拜賜無窮矣。

謹待死上聞!

表文已發,即將軍諮器仗,牛馬舟車,照簿移交。

倉庫自加管鑰,付與王愆期掌管,自己一無所私,乃力疾登輿,出府自去。

愆期等送至江口,灑淚告別。

侃顧語道:「老子婆娑,徘徊未去之意。

正為君輩,今恐當長別了。」

說罷,下輿登舟,行至樊溪,越宿便逝。

訃聞晉廷,即有詔頒發道:

故使持節侍中太尉,都督荊江雍梁交廣益寧八州諸軍事,荊江二州刺史長沙郡公,經德蘊哲,謀猷弘遠,作藩於外,八州肅清,勤王於內,皇家以寧。

乃者桓文之勳,伯舅是憑,方賴大猷。

俾屏予一人,前進位大司馬,禮秩冊命,未及加崇,昊天不吊,奄忽薨殂。

朕用震悼於厥心,今特追贈大司馬,予謚曰桓,祀以太牢,魂而有靈,嘉茲一寵一榮。

總計侃在軍中四十一年,雄毅有權,臨機善斷,事無大小,莫不明察,因此兵民不敢相欺。

自南陵至白帝城,道不拾遺。

尚書梅陶,嘗與友人書云:「陶公機神明鑒似魏武,忠順勤勞似孔明,非陸抗諸人所能及。」

太常卿謝裒子安,亦謂:「陶公用法,常得法外意。」

可見得陶侃才名,實為東晉諸臣的翹楚,不過蘇峻亂時,稍存芥蒂,不離俗見,未免有些闕憾哩。

評論公允。

晉廷以侃既壽終,特調平西將軍豫州刺史庾亮,代鎮武昌。

亮名不副實,又辟殷浩為記室參軍,專談《老》《易》,徒尚風一流,怎能與陶侃時相比?一聞石虎南來,正是自顧不暇。

晉廷選不出將才,只好仍請出這位年高望重的王茂弘,抵禦羯寇,當下加官大司馬,假黃鉞,都督征討諸軍事。

成帝時已十有四歲,也觀兵廣漠門,分遣諸將,命將軍劉仕救歷一陽一,趙胤屯慈湖,路永戍牛渚,王允之戍蕪湖。

司空郗鑒,亦使廣陵相陳光率眾衛京師中外戒嚴,非常緊急。

小子有詩歎道:

到底江南暮氣深,一聞寇至便驚心。

紛紛遣將徒滋擾,虎子懷安不爾侵。

欲知後來有無戰事,且待下回再表。

石勒之有從子虎,猶劉淵之有族子曜。

曜助淵而建漢祚,虎佐勒而成趙業,當時之為主立功,情固相同。

厥後曜得嗣聰,虎得繼弘,跡亦相類。

但曜之得國,取諸靳准之手,尚有中興之名,虎則直攫勒子而有之,其罪大,其惡極,曜尚不若是也。

夫劉氏之亡,主之者勒,輔之者虎,而勒之妻孥,亦終為虎所殘滅,養虎噬人,即還而自噬,何報應若是之速耶?若東晉將才,足以畏趙者,惟祖逖陶侃二人,而侃之功為尤大,史稱其都督八州,據上流,握強兵,潛有窺窬之志,每思折翼之祥而止,是說未足盡信。

侃生平並無逆跡,第當蘇峻之亂,不遽入援,必待溫嶠之敦促而始發,時人乃疑其有貳耳。

然袁氏了凡,猶謂其誣,是則侃固東晉之名臣歟。

本回又於侃之沒世,特加詳敘,正善善從長之遺意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兩晉演義
《兩晉演義》自序《兩晉演義》第一回 祀南郊司馬開基 立東宮庸雛伏禍《兩晉演義》第二回 墮詭計儲君納婦 慰癡情少女偷香《兩晉演義》第三回 楊皇后枕膝留言 左貴嬪攄才上頌《兩晉演義》第四回 圖東吳羊祜定謀 討西虜馬隆奏捷《兩晉演義》第五回 搗金陵數路並舉 俘孫皓二將爭功《兩晉演義》第六回 納群娃羊車恣幸 繼外孫螟子亂宗《兩晉演義》第七回 指御座諷諫無功 侍帝榻權豪擅政《兩晉演義》第八回 怙勢招殃楊氏赤族 逞兇滅紀賈後廢姑《兩晉演義》第九回 遭反噬楚王受戮 失後援周處捐軀《兩晉演義》第十回 諷大廷徙戎著論 誘小吏侍宴肆淫《兩晉演義》第十一回 草逆書醉酒逼儲君 傳偽敕稱兵廢悍後《兩晉演義》第十二回 墜名樓名姝殉難 奪御璽御駕被遷《兩晉演義》第十三回 迎惠帝反正除奸 殺王豹擅權拒諫《兩晉演義》第十四回 操同室戈齊王畢命 中詐降計李特敗亡《兩晉演義》第十五回 討逆蠻力平荊土 拒君命冤殺陸機《兩晉演義》第十六回 劉刺史抗忠盡節 皇太弟挾駕還都《兩晉演義》第十七回 劉淵擁眾稱漢王 張方恃強劫惠帝《兩晉演義》第十八回 作盟主東海起兵 誅惡賊河間失勢《兩晉演義》第十九回 偽都督敗回江左 呆皇帝暴斃宮中《兩晉演義》第二十回 戰陽平苟晞破賊壘 佐琅琊王導集名流《兩晉演義》第二十一回 北宮純力破群盜 太傅越擅殺諸臣《兩晉演義》第二十二回 乘內亂劉聰據國 借外援猗盧受封《兩晉演義》第二十三回 傾國出師權相畢命 覆巢同盡太尉知非《兩晉演義》第二十四回 執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義旅關右迓親王《兩晉演義》第二十五回 貽書歸母難化狼心 行酒為奴終遭鴆毒《兩晉演義》第二十六回 詔江東愍帝徵兵 援靈武麴允破虜《兩晉演義》第二十七回 拘王浚羯胡吞薊北 斃趙染晉相保關中《兩晉演義》第二十八回 漢劉後進表救忠臣 晉陶侃合軍破亂賊《兩晉演義》第二十九回 小兒女突圍求救 大皇帝銜璧投降《兩晉演義》第三十回 牧守聯盟奉箋勸進 君臣屈辱蒙難喪生《兩晉演義》第三十一回 晉王睿稱尊嗣統 漢主聰見鬼亡身《兩晉演義》第三十二回 誅逆登基羊後專寵 乘釁獨立石勒稱王《兩晉演義》第三十三回 段匹磾受擒失河朔 王處仲抗表叛江南《兩晉演義》第三十四回 鎮湘中譙王舉義 失石頭元帝驚心《兩晉演義》第三十五回 逆賊橫行廷臣受戮 皇靈失馭嗣子承宗《兩晉演義》第三十六回 扶錢鳳即席用謀 遣王含出兵犯順《兩晉演義》第三十七回 平大憝群臣進爵 立幼主太后臨朝《兩晉演義》第三十八回 召外臣庾亮激變 入內廷蘇峻縱凶《兩晉演義》第三十九回 溫嶠推誠迎陶侃 毛寶負劍救桓宣《兩晉演義》第四十回 梟首逆戡亂成功 宥元舅顧親屈法《兩晉演義》第四十一回 察鈐音異僧獻技 失軍律醉漢遭擒《兩晉演義》第四十二回 並前趙石勒稱尊 防中山徐遐泣諫《兩晉演義》第四十三回 背顧命鴞子毀室 凜夢兆狐首歸邱《兩晉演義》第四十四回 盡愚孝適貽蜀亂 保遺孤終立代王《兩晉演義》第四十五回 殺妻孥趙主寡恩 協君臣燕都卻敵《兩晉演義》第四十六回 議北伐蔡謨抗諫 篡西蜀李壽改元《兩晉演義》第四十七回 餞劉翔晉臣受責 逐高釗燕主逞威《兩晉演義》第四十八回 斬敵將進滅宇文部 違朝議徙鎮襄陽城《兩晉演義》第四十九回 擢桓溫移督荊梁 降李勢蕩平巴蜀《兩晉演義》第五十回 選將得人涼州破敵 築宮漁色石氏宣淫《兩晉演義》第五十一回 誅逆子縱火焚屍 責病主抗顏極諫《兩晉演義》第五十二回 乘羯亂進攻反失利 弒趙主易位又遭囚《兩晉演義》第五十三回 養子復宗冉閔複姓 孱主授首石氏垂亡《兩晉演義》第五十四回 卻桓溫晉相貽書 滅冉魏燕王僭號《兩晉演義》第五十五回 拒忠言殷浩喪師 射敵帥桓溫得勝《兩晉演義》第五十六回 逞刑戮苻生縱虐 盜淫威張祚殺身《兩晉演義》第五十七回 具使才說下涼州 滿惡貫變生秦闕《兩晉演義》第五十八回 圍廣固慕容恪善謀 戰東河諸葛攸敗績《兩晉演義》第五十九回 謝安石應徵變節 張天錫乘亂弒君《兩晉演義》第六十回 失洛陽沈勁死義 阻石門桓溫退師《兩晉演義》第六十一回 慕容垂避禍奔秦 王景略統兵入洛《兩晉演義》第六十二回 略燕地連摧敵將 拔鄴城追擄孱王《兩晉演義》第六十三回 海西公遭誣被廢 崑崙婢產子承基《兩晉演義》第六十四回 謁崇陵桓溫見鬼 重正朔王猛留言《兩晉演義》第六十五回 失姑臧涼主作降虜 守襄陽朱母築斜城《兩晉演義》第六十六回 救孤城謝玄卻秦軍 違眾議苻堅窺晉室《兩晉演義》第六十七回 山墅賭弈寇來不驚 淝水交鋒兵多易敗《兩晉演義》第六十八回 結丁零再興燕祚 索鄴城申表秦庭《兩晉演義》第六十九回 據渭北後秦獨立 入阿房西燕稱尊《兩晉演義》第七十回 墮虜謀晉將逾絕澗 應童謠秦主縊新城《兩晉演義》第七十一回 用僧言呂光還兵 依逆謀段隨弒主《兩晉演義》第七十二回 謀刺未成秦後死節 失營被獲毛氏捐軀《兩晉演義》第七十三回 拓跋珪創興後魏 慕容垂討滅丁零《兩晉演義》第七十四回 智姚萇旋師驚噩夢 勇翟瑥斬將掃孱宗《兩晉演義》第七十五回 失都城西燕被滅 壓山寨北魏爭雄《兩晉演義》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盡 弟陵兄晉道子專權《兩晉演義》第七十七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 張貴人逞兇弒孝武《兩晉演義》第七十八回 迫誅奸稱戈犯北闕 僭稱尊遣將伐西秦《兩晉演義》第七十九回 呂氏肆虐涼土分崩 燕祚祚衰魏兵深入《兩晉演義》第八十回 拓跋珪轉敗為勝 慕容寶因怯出奔《兩晉演義》第八十一回 攻舊都逆子忘天理 陷中山嬌女作人奴《兩晉演義》第八十二回 通叛黨蘭汗弒君 誅賊臣燕宗復國《兩晉演義》第八十三回 再發難王恭受戮 好惑人孫泰伏誅《兩晉演義》第八十四回 戕內史獨全謝婦 殺太守復陷會稽《兩晉演義》第八十五回 失荊州參軍殉主 棄苑川乾歸逃生《兩晉演義》第八十六回 受逆報呂纂被戕 據偏隅李暠獨立《兩晉演義》第八十七回 掃殘孽南燕定都 立奸叔東宮失位《兩晉演義》第八十八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 劉裕屢勝走孫恩《兩晉演義》第八十九回 覆全軍元顯受誅 奪大位桓玄行逆《兩晉演義》第九十回 賢孟婦助夫舉義 勇劉軍敗賊入都《兩晉演義》第九十一回 蒙江洲馮遷誅逆首 陷成都譙縱害疆臣《兩晉演義》第九十二回 貪女色吞針欺僧侶 戕婦翁擁眾號天主《兩晉演義》第九十三回 葬愛妻遇變喪身 立猶子臨終傳位《兩晉演義》第九十四回 得使才接眷還都 失兵機縱敵入險《兩晉演義》第九十五回 覆孤城慕容超亡國 誅逆賊馮文起開基《兩晉演義》第九十六回 何無忌戰死豫章口 劉寄奴固守石頭城《兩晉演義》第九十七回 竄南交盧循斃命 平西蜀譙縱伏辜《兩晉演義》第九十八回 南涼王愎諫致亡 西秦後敗謀殉難《兩晉演義》第九十九回 入荊州驅除異黨 奪長安翦滅後秦《兩晉演義》第一百回 招寇亂秦關再失 迫禪位晉祚永終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