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禮記》盛德第六十六:古者天子常以 季冬考德,以觀治亂得失。凡德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戴禮記》盛德第六十六

大戴禮記

盛德第六十六

聖王之盛德;人民不疾,六畜不疫,五穀不災,諸 侯無兵而正,小民無刑而治,蠻夷懷服。

古者天子常以 季冬考德,以觀治亂得失。

凡德盛者治也,德不盛者亂 也;德盛者得之也,德不盛者失之也。

是故君子考德, 而天下之治亂得失,可坐廟堂之上而知也。

德盛則脩法 ,德不盛則飾政,法政而德不衰,故曰王也。

凡人民疾 、六畜疫、五穀災者,生於天;天道不順,生於明堂不 飾;故有天災,即飾明堂也。

凡民之為奸邪、竊盜、曆法、妄行者,生於不足 ;不足,生於無度量也;無度量,則小者偷墮,大者侈 靡而不知足;故有度量則民足,民足則無為奸邪、竊盜 ,曆法、妄行者。

故有奸邪、竊盜、曆法、妄行之獄, 則飾度量也。

凡不孝生於不仁愛也,不仁愛生於喪祭之禮不明 ,喪祭之禮所以教仁愛也。

致愛故能致喪祭,春秋祭祀 之不絕,致思慕之心也。

夫祭祀致饋養之道也,死且思 慕饋養,況於生而存乎?故曰喪祭之禮明,則民孝矣。

故有不孝之獄,則飾喪祭之禮。

凡弒上生於義不明,義者所以等貴賤、明尊卑; 貴賤有序,民尊上敬長矣。

民尊上敬長,而弒者,寡有 之也。

朝聘之禮,所以明義也。

故有弒獄,則飾朝聘之 禮也。

凡斗辨生於相侵陵也,相侵陵生於長幼無序,而 教以敬讓也;故有斗辨之獄,則飾鄉飲酒之禮也。

凡一婬一亂生於男女無別、夫婦無義;昏禮享聘者, 所以別男女、明夫婦之義也。

故有一婬一亂之獄,則飾昏禮 享聘也。

故曰:刑罰之所從生有源,不務塞其源而務刑殺 之,是為民設陷以賊之也。

刑罰之源,生於嗜欲好惡不 節。

故明堂,天法也;禮度,德法也;所以御民之嗜欲 好惡,以慎天法,以成德法也。

刑法者,所以威不行德 法者也。

故季冬聽獄論刑者,所以正法也,法正論吏公行 之。

是故古者天子孟春論吏德、行、能(理)、功:能 德法者為有德,能行德法者為有行,能理德法者為有能 ,能成德法者為有功。

故論吏而法行,事治而成功;季 冬正法,孟春論吏,治國之要也。

德法者御民之銜也,史者轡也,刑者筴也;天子 御者,內史、太史左右手也。

古者以法為銜勒,以官為 轡,以刑為筴,以人為手,故御天下數百年而不懈墮。

善御馬者,正銜勒,齊轡筴,均馬力,和馬心,故口無 聲,手不搖,筴不用,而馬為行也。

善御民者:正其德 法、飭其官、而均民力,和民心,敬聽言不出於口,刑 不用而民治,是以民德美之。

夫民善其德,必稱其人;故今之人稱五帝三王者 ,依然若猶存者,其法誠德,其德誠厚。

夫民思其德, 心稱其人,朝夕祝之,升聞於皇天,上帝歆焉,故永其 世而豐其年。

不能御民者,棄其德法。

譬猶御馬,棄銜 勒,而專以筴御馬,馬必傷,車必敗;無德法而專以刑 法御民,民心走,國必亡。

亡德法,民心無所法循,迷 惑失道,上必以為亂無道;苟以為亂無道,刑罰必不克 ,成其無道,上下俱無道。

故今之稱惡者,必比之於夏 桀殷紂,何也?曰法誠不德,其德誠薄。

夫民惡之,必 朝夕祝之,升聞於皇天,上帝不歆焉;故水旱並興,災 害生焉。

故曰:德法者,御民之本也。

古之御政以治天下者,塚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 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馬之官以成聖,司寇之 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

故六官以為轡,司會均入 以為軜,故御四馬,執六轡,御天地與人與事者,亦有 六政。

是故善御者,正身同轡,均馬力,齊馬心,惟其 所引而之,以取長道;遠行可以之,急疾可以御。

天、 地與人、事,此四者聖人之所乘也。

是故天子御者,太 史、內史左右手也,六官亦六轡也;天子三公合以執六 官,均五政,齊五法,以御四者,故亦惟其所引而之, 以之道則國治,以之德則國安,以之仁則國和,以之聖 則國平,以之義則國成,以之禮則國定,此御政之體也 。

過,失也。

人情莫不有過,過而改之,是不過也 。

是故官屬不理,分職不明,法政不一,百事失紀,曰 「亂」也;亂則飭塚宰。

地宜不殖,財物不蕃,萬民饑 寒;教訓失道,風俗一婬一僻,百姓流亡,人民散敗,曰「 危」也;危則飭司徒。

父子不親,長幼無序,君臣上下 相乘,曰「不和」也;不和則飭宗伯。

賢能失官爵,功 勞失賞祿,爵祿失則士卒疾怨,兵弱不用,曰「不平」 也;不平則飭司馬。

刑罰不中,暴亂奸邪不勝,曰「不 成」也;不成則飭司寇。

百度不審,立事失禮,財務失 量曰「貧」也;貧則飭司空。

故曰:御者同是車馬,或 以取千里,或數百里者,所進退緩急異也;治者同是法 ,或以治、或以亂者,亦所進退緩急異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大戴禮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