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禮記》禮察第四十六:故以舊防為無用而 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戴禮記》禮察第四十六

大戴禮記

禮察第四十六

孔子曰:「君子之道譬猶防與?夫禮之塞,亂之所 從生也;猶防之塞,水之所從來也。

故以舊防為無用而 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 患。」

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一婬一辟之罪多矣 ;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鬥之獄繁矣。

聘 射之禮廢,則諸侯之行惡,而盈溢之敗起矣。

喪祭之禮 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之禮眾矣。

凡人之知,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

禮者,禁於 將然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

是故法之用易見, 而禮之所為生難知也。

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先王執此之正, 堅如金石,行此之信,順如四時;處此之功,無私如天 地爾,豈顧不用哉?然如曰禮雲禮雲,貴絕惡於未萌、 而起信於微眇,使民日從善遠罪而不自知也。

孔子曰: 「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此之謂也。

為人主計者,莫如安審取捨。

取捨之極,定於內 ;安危之萌,應於外。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 一日而危也;皆以積然,不可不察也。

善不積,不足以 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而人之所行,各在其取捨 。

以禮義治之者積禮義,以刑罰治之者積刑罰;刑罰積 而民怨倍,禮義積而民和親。

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 以使民之善者異。

或導之以德教,或歐之以法令。

導之 以德教者,德教行而民康樂;歐之以法令者,法令極而 民哀戚。

哀樂之感,禍福之應也。

我以為秦王之欲尊宗廟而安子孫,與湯武同。

然 則如湯武能廣大其德,久長其後,行五百歲而不失;秦 王亦欲至是,而不能持天下十餘年,即大敗之。

此無佗 故也,湯武之定取捨審,而秦王之定取捨不審也。

易曰 :「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之千里。」

取捨之謂也。

然則為人主師傅者,不可不日夜明此。

問:「為天下如何?」

曰:「天下,器也。

今人 之置器,置諸安處則安,置諸危處則危;而天下之情, 與器無以異,在天子所置爾。

湯武置天下於仁義禮樂而 德澤洽,禽一獸 草木廣育,被蠻貊四夷,累子孫十餘世, 歷年久五六百歲,此天下之所共聞也。

秦王置天下於法 令刑罰,德澤無一有,而怨毒盈世,民憎惡如仇讎,禍 幾及身,子孫誅絕,此天下之所共見也。

夫用仁義禮樂 為天下者,行五六百歲猶存;用法令為天下者,十餘年 即亡;是非明□大驗乎?人言曰:『聽言之道,必以其 事觀之,則言者莫妄言。

』今子或言禮義之不如法令, 教化之不如刑罰。

人主一胡一 不承殷周秦事以觀之乎?」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大戴禮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