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禮記》勸學第六十四:是故不升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 地之厚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大戴禮記》勸學第六十四

大戴禮記

勸學第六十四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矣,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水則為冰,而寒於水;木直而中繩,輮而為輪,其曲中 規,枯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是故不升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 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道,不知學問之大也。

於越戎 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者,教使之然也。

是故木從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如日參 己焉,故知明則行無過。

詩云:「嗟爾君子,無恆安息 ;靖恭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神莫 大於化道,福莫長於●咎。

孔子曰:「吾嘗終日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

吾嘗跂而望之,不如升高而博見也;升高而招,非臂之 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非聲加疾也,而聞者著; 假車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絕一江一 海;君子之性非異也,而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名曰●鳩,以羽為巢,編之以發,系 之葦苕,風至苕折,子死卵破,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 也。

西方有木,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 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

蘭氏之根,懷氏之苞,漸之滫中,君子不 近,庶人不服,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是故君子靖居恭學,脩身致志,處必擇鄉,游必 就士,所以防僻邪而道中正也。

物類之從,必有所由;榮辱之來,各象其德。

肉 腐出蟲,魚枯生蠹;殆教亡身,禍災乃作。

強自取折, 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布薪若一火就燥,平 地若一水就濕,草木疇生,禽一獸 群居,物各從其類也。

是故正鵠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樹成蔭,而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禍, 行有招辱,君子慎其所立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川,蛟龍生焉;積 善成德,神明自傳,聖心備矣。

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致 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一江一 海;騏驥一躒,不能千里; 駑馬無極,功在不捨;楔而捨之,朽木不折;楔而不捨 ,金石可鏤。

夫螾無爪牙之利,筋脈之強,上食晞土,下飲黃 泉者,用心一也。

蟹二螯八足,非蛇夔之穴,而無所寄 託者,用心躁也。

是故無憤憤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 綿綿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跂塗者不至,事兩君者不 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騰蛇無足而騰 ,鼫鼠五伎而窮。

詩云:「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 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若結兮。」

君子其結於 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沈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 仰秣,夫聲無細而不聞,行無隱而不行;玉居山而木潤 ,淵生珠而岸不枯;為善而不積乎?豈有不至哉?

孔子曰:「野哉!君子不可以不學,見人不可以 不飾。」

不飾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

夫遠而有光者,飾也;近而逾明者,學也。

譬如洿邪, 水潦灟焉,莞蒲生焉,從上觀之,誰知其非源泉也。

珠者,一陰一之一陽一也,故勝火;玉者,一陽一之一陰一也,故 勝水;其化如神,故天子藏珠玉,諸侯藏金石,大夫畜 犬馬,百姓藏布帛。

不然,則強者能守之,知者能秉之 ,賤其所貴,而貴其所賤;不然,矜寡孤獨不得焉。

子貢曰:「君子見大川必觀,何也?」

孔子曰: 「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偏與之而無私,似德;所及者 生,所不及者死,似仁;其流行庳下,倨句皆循其理, 似義;其赴百仞之溪不疑,似勇;淺者流行,深淵不測 ,似智;弱約危通,似察;受惡不讓,似貞;苞裹不清 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必出,量必平,似正;盈不 求概,似厲;折必以東西,似意,是以見大川必觀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大戴禮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