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誌》卷之六 地理考:周自後稷至於文、武,皆都關中,號為宗周。秦為阿房殿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博物誌》卷之六 地理考

博物誌

卷之六 地理考

【原文】

周自後稷至於文、武,皆都關中,號為宗周。

秦為阿房殿,在長安西南二十里。

殿東西千步,南北三百步,上可以坐萬人,庭中受十萬人。

二世為趙高所殺於宜春宮,在杜城南三里,葬於旁。

【譯文】

周族從後稷開始,一直到周文王、周武王,都把關中作為都城,稱為「宗周」。

秦時建造的阿房宮,在長安西南二十里。

這座大殿東西一千步,南北三百步,殿堂上可坐一萬人,庭院中能容納十方人。

秦二世在宜春宮被趙高所殺,這宮殿在杜城南面三里,二世就葬在它附近。

【原文】

周時德澤盛,蒿大以為宮柱,名曰蒿宮。

姜嫄嗣祠在墉城,長安西南三十里。

【譯文】

周朝時德化恩惠普施天下,蒿草長得極為茂盛高大,於是用它來作宮殿的柱子,這宮殿便稱為「蒿宮」。

姜原後嗣宗廟在墉城,位於長安西南三十里。

【原文】

盜跖塚在太一陽一縣西。

趙鞅塚在臨水縣西。

【譯文】

盜跖墓地在大一陽一縣的西面。

趙鞅的墓地在臨水縣境內,墳上霞氣蒸騰,形成樓閣的形狀。

【原文】

始皇陵在驪山之北,高數十丈,周回六七里。

今在一陰一盤縣界。

北陵雖高大,不足以銷六丈冰,背陵障,使東西流。

又此山有土無石,運取大石於渭南諸山,故歌曰:「運石甘泉口,渭水為不流。

千人唱,萬人鉤,金陵余石大如區(土屋)。」

其餘功力皆如此類。

【譯文】

秦始皇的陵墓在驪山的北面,高數十丈,周圍五六里。

今在一陰一盤縣境內。

這陵墓雖然高大,但建陵並不足以耗費六十萬人長達一年的修築功夫,它化下去的功力有些是隱沒看不出的。

之所以看不出,是因為把原先向北流去的驪山上下來的水堵塞住,使它東西向流了。

此外,這驪山是有泥土而沒有石頭的,於是便從渭水以南的群山運取大石,所以有一首歌謠說、「從甘泉山口運石頭,渭水為之不流。

千人唱,萬人歌,如今陵墓下剩下的石頭也大得像土屋。」

其他方面所花費的功力都類似這樣。

【原文】

舊洛一陽一字作水邊各,漢火行也,忌水,故去水而加佳。

又魏於行次為土,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故復去佳加水,變雒為洛焉。

洞庭君山,帝之二女居之,曰湘夫人。

又《荊州圖經》曰:「湘君所游,故曰君山。」

《南荊賦》:一江一 陵有台甚大,而唯有一柱,眾梁皆拱之。

【譯文】

舊時洛一陽一的「洛」字是水旁加個「各」。

漢,五行中屬火,對水是犯忌的,所以去掉水旁加個「佳」,變為「雒」字。

魏在五行中屬土,水有了土才能流,土有了水才變得柔軟,所以又去掉「佳」加上水旁,又把「雒」字改為「洛」了。

洞庭湖中的君山,帝堯的兩個女兒居住在這裡,她們是舜的妃子,所以被稱為湘夫人。

又《荊州圖經》上說:「湘水之神湘君曾在此遊歷,所以名叫君山。」

《南荊賦》說:一江一 陵有一座台榭,十分高大,可是只有一根柱子,承托著所有的屋樑。

分類: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博物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