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誌》卷之三 異鳥:崇丘山有鳥,一足,一翼,一目,相得而飛,名曰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博物誌》卷之三 異鳥

博物誌

卷之三 異鳥

【原文】

崇丘山有鳥,一足,一翼,一目,相得而飛,名曰虻,見則吉良,乘之壽千歲。

【譯文】

崇吾山上有一種鳥,只有一隻腳、一隻翅膀、一隻眼睛,非要兩隻鳥併合起來才能飛翔,它的名字叫蠻蠻。

出現這種鳥很吉利,如乘上這種鳥,壽命可達千歲。

【原文】

比翼鳥,一青一赤,在參嵎山。

【譯文】

比翼鳥,羽毛一隻青色一隻紅色,兩鳥併合才能飛翔,生活在參嵎山。

【原文】

有鳥如烏,文首,白喙,赤足,曰一精一衛。

故一精一衛常取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

【譯文】

有一種鳥,形體像烏鴉.花腦袋.白嘴殼.紅足爪,名叫一精一衛。

從前炎帝的女兒名叫女媱.去東海遊玩,不慎淹死在海中,再也沒有回來,她的神靈化成了一精一衛鳥。

所以一精一衛鳥常常銜著西山的小樹枝、小石子投往東海中,想要把大海填平。

【原文】

越地深山有鳥,如鳩,青色,名曰冶鳥。

穿大樹作巢如升器,其戶口徑數寸,周飾以土堊,赤白相次,狀如射侯。

伐木見此樹,即避之去。

或夜冥,人不見鳥,鳥亦知人不見己也,鳴曰「咄咄上去」!明日便宜急上樹去;「咄咄下去」!明日便宜急下。

若使去但言笑而不已者,可止伐也。

若有穢惡及犯其止者,則虎通夕來守,人不知者即害人。

此鳥白日見其形,鳥也;夜聽其鳴,人也。

時觀樂便作人悲喜,形長三尺,澗中取石蟹就人火間炙之,不可犯也。

越人謂此鳥為越祝之祖。

【譯文】

越地深山裡有一種鳥,形如鳩鳥,青色羽毛,名叫冶鳥。

它穿通大樹築巢,巢有容積五六升的器皿那麼大,出口處直徑好幾寸,周圍用土塗飾,紅白相間,圖案像箭靶。

伐木的人見到這種樹,就避開它離去。

有時遇上漆黑的夜晚,人看不見冶鳥.冶鳥也知道人看不見自己,便鳴叫道:「咄.咄,上去」。

第二天伐木人就該趕快上樹去砍伐;如果鳴叫「咄,咄,下去」。

第二天就該趕快從樹上下來。

如果冶鳥不叫人離開,只是談笑不停的話,就可以留下來採伐。

要是有污穢不潔,或者它叫人停止伐木而不停止,那麼就會有老虎通宵來看守,人們不知防備,老虎便會傷害人。

這種鳥白天看它的形狀,是鳥,夜晚聽它的鳴叫聲,是人的聲音。

有時它高興起來,便做出人喜悅的樣子。

冶鳥形體長三尺,常到水澗中捕捉螃蟹,到人們點燃的火上去燒烤,人們不能去侵擾它。

越地的人把這種鳥稱為越地巫祝的祖先。

分類:古典神魔志怪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博物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