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160--170:有守雖無所展佈,而其節不撓,故與有猷有為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圍爐夜話》160--170

圍爐夜話

160--170

160、有守與有猷有為並重,立言與立功立德並傳

有守雖無所展佈,而其節不撓,故與有猷有為而並重;立言即未經起行,而於人有益,故與立功立德而並傳。

〔註釋〕

不撓:不屈。

有猷:有貢獻。

【譯文】

能謹守道義而不變節,雖然對道義並無推展之功,卻有守節不屈之志,所以和有貢獻有作為是同等重要的。

在文字上宣揚道理,雖然並未以行為動來加以表現,但是已使聞而信者得到裨益,因此和直接建立事業與功德是同樣不朽而為人所傳頌的。

161、求孝殷殷向善必篤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則向善必篤也;聽切實話,覺得津津有味,則進德可期也。

〔註釋〕

老成人:年長有德的人。

殷殷:熱心切。

篤:深重。

切實話:非常實在的言語。

【譯文】

遇到年老有德的人,便熱心地向他請求教誨,那麼這個人向善之心必定十分深重。

聽到實在的話語,便覺得十分有滋味,那麼這個人德業的進步是可以料想得到的。

162、有真涵養才有真性情

有真性情,須有真涵養:有大識見,乃有大文章。

〔註釋〕

真性情:至真無妄的心性情思。

真涵養:真正的修養。

【譯文】

要有至真無妄的性情,一定先要有真正的修養才能達到;要寫出不朽的文章,首先要有不朽的見識。

163、為善要講讓,立身務得敬

為善之端無盡,只講一讓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註釋〕

端:方法。

【譯文】

行善的方法是無窮盡的,只要能講一個「讓」字,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處世的道理何止千百,只要做到一個「敬」字,就能使所有的事情整頓起來。

164、是非要自知,正人先正己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古人已往之得失,且不必論,但須記己。

〔註釋〕

安:哪裡。

【譯文】

自己的行為舉止是對是錯,還不能確實知道,哪裡還能夠知道他人的對錯呢?過去古人所做的事是得是失,暫且不要討論,重要的是先要明白自己的得失。

165、仁厚為儒家治術之本,虛浮為今人處世之禍

治術必本儒術者,唸唸皆仁厚也;今人不及古人者,事事皆虛浮也。

〔註釋〕

治術:治理國家的方法。

儒術:儒家的方法。

【譯文】

治理國家之所以必定要本於儒家的方法,主要的原因乃在於儒家的治國之道都出於仁家寬厚之心。

現代人之所以不如古代人,乃在於現代人所做的事情都十分不實在,不穩定。

166、禍起於須毀臾之不忍

莫之大禍,起於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

〔註釋〕

須臾:一會兒,暫時。

【譯文】

再大的禍事,起因都是由於一時的不能忍耐,所以凡事不可不謹慎。

167、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家之長幼,皆倚賴於我,我亦嘗體其情否也?士之衣食,皆取資於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

〔註釋〕

倚賴:依靠。

【譯文】

家中的老小都依靠自己生活,自己是否曾經去體會他們心中的情感和需要呢?讀書人在衣食上完全憑著他人的生產來維持,是否曾也讓他人也由他那裡得到些益處呢?

168、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富不肯讀書,貴不肯積德,錯過可惜也;少不肯事長,愚不肯親賢,不祥莫大焉!

〔註釋〕

親賢:親近賢人。

【譯文】

在富有的時候不肯好好讀書,在顯貴的時候不能積下德業,錯過了這富貴可為之時實在可惜。

年少的時候不肯敬奉長輩,愚昧卻又不肯向賢人請教,這是最不吉的預兆!

169、五倫為教然後有大經,四子成書然後有正學

自虞廷立五倫為教,然後天下有大經;自紫陽集四子成書,然後天下有正學。

〔註釋〕

虞廷:虞舜。

五倫: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大給:不可變易的禮法。

紫陽:北宋理學大家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又號晦庵,徽州婺源人。

學者稱為紫陽先生。

四子成書:朱熹集注《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

【譯文】

自從舜令契為司徒,教百姓以五倫,天下自此才有不可變易的人倫大道;自從朱熹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天下才確立了足為一切學問奉為圭臬的中正之學。

170、志量遠大

意趣清高,利祿不能動也;志量遠大,富貴不能淫也。

〔註釋〕

意趣:心意志趣。

【譯文】

心意志趣清雅高尚的人,金錢和祿位是無法變易其心志的,志氣廣闊高遠的人,即使身在富貴也不會迷亂心志而隱溺其中。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圍爐夜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