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141--150: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子弟;暴殄天物,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圍爐夜話》141--150

圍爐夜話

141--150

141、要造就人才,勿暴殄天物

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子弟;暴殄天物,自應折磨兒孫。

【註解】

暴殄天物:不知愛惜物力,任意浪費東西。

【翻譯】

培植有才能的人,使他有所成就,就是教育培養自己的子弟。

不知愛惜物力而任意浪費東西,自然使兒孫未來受苦受難。

142、和氣以迎人平情以應物,師古相期許守志待時機

和氣迎人,平情應物。

抗心希古,藏器待時。

【註解】

抗心希古:心志高亢,以古人自相期許。

器:指才華。

藏器待時:懷才以待見用。

【翻譯】

以祥和的態度去和人交往,以平等的心情去應對事物。

以古人的高尚心志自相期許,守住自己的才能以等待可用的時機。

143、今日且坐矮板凳,明天定是好光陰

矮板凳,且坐著;好光陰,莫錯過。

【註解】

且:暫且。

【翻譯】

這小小的板凳,暫且坐著吧!人有許多美好的時光,不要讓它偷偷溜走了呀!

144、苟無良心則去禽獸不遠,不行正路則行荊棘之中

天地生人,都有一個良心;苟喪此良心,則其去禽獸不遠矣。

聖賢教人,總是一條正路;若捨此正路,則常行荊棘中矣。

【註解】

苟:如果。

去:離開。

荊棘:困難的境地。

【翻譯】

人生於天地之間,都有天賦的良知良能,如果失去了它,就和禽獸無異。

聖賢教導眾人,總會指出一條平坦的大道,如果放棄這條路,就會走在困難的境地中。

14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世之言樂者,但曰讀書樂,田家樂。

可知務本業者,其境常安。

古之言憂者,必曰天下憂,廓廟憂。

可知當大任者,其心良苦。

【註解】

廓廟:朝廷。

【翻譯】

世人說到快樂之事,都只說讀書的快樂和田園生活的快樂,由此可知只要在自己本行工作中努力,便是最安樂的境地。

古人說到憂心之處,一定都是憂天下蒼生疾苦,以及憂朝廷政事清明,由此可知身負重任的人,真是用心甚苦。

146、人欲死天亦難救,人求福惟有自己

天雖好生,亦難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禍之天。

【註解】

好生:即上天樂見萬物之生,而不樂見萬物之死。

悔禍:不願再有禍亂。

【翻譯】

上天雖然希望萬物都充滿生機,卻也無法救那種一心不想活的人。

人如果能自求多福,就可使原本將要發生的災禍不發生,就像得到了上天的赦免一般。

147、薄族者,必無好兒孫,恃力者,忽逢真敵手

薄族者,必無好兒孫;薄師者,必無佳子弟,君所見亦多矣。

恃力者,忽逢真敵手;恃勢者,忽逢大對頭,人所料不及也。

【註解】

薄族:刻薄對待族人。

薄師:不尊重師長。

恃力:仗力欺人。

恃勢:倚勢壓人。

【翻譯】

苛待族人的人,必定沒有好的後代;不尊重師長的人,不會有優秀的子弟,這種情形見過許多了。

以為自己力氣大,而以力欺人的,必會遇上比他力氣更大的人;而憑仗權勢壓迫他人的人,也會遇到足以壓過他的人。

這都是人想不到的事。

148、為學不外靜敬,教人先去驕惰

為學不外靜敬二字,教人先去驕惰二字。

【註解】

教人:教導他人。

【翻譯】

求學問不外乎「靜」和「敬」兩個字。

教導他人,首先要讓他去掉「驕」和「惰」兩個毛病。

149、知己乃知音,讀書為有用

人得一知己,須對知己而無慚;士既多讀書,必求讀書而有用。

【註解】

無慚:沒有愧疚之處

【翻譯】

人難得一個知己,在面對知己時應該毫無可慚愧之處;讀書人既然讀了很多書,總要將學問用之於世,才不枉然。

150、以直道教人,以誠心待人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從,而自反無愧,切勿曲以求容也;以誠心待人,人或不諒,而歷久自明,不必急於求白也。

【註解】

直道:正直的道理。

自反:自我反省。

求白:求說明以洗刷清白。

【翻譯】

以正直的道理去教導他人,即使他不聽從,只要我問心無愧,千萬不要委曲求全,於理有損。

以誠懇的心對待他人,他人或者因為不能瞭解而有所誤會,日子久了他自然會明白你的心意,不須急著去向他辯解。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圍爐夜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