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31--40:貧賤非辱,貧賤而諂求於人者為辱;富貴非榮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圍爐夜話》31--40

圍爐夜話

31--40

31、分賤不能移,富貴不要濟世

貧賤非辱,貧賤而諂求於人者為辱;富貴非榮,富貴而利濟於世者為榮。

講大經綸,只是實實落落;有真學頭號,決不怪怪奇奇。

【註解】

諂求:阿諛而求之。

經綸:經世治國之學。

【翻譯】

貧窮與地位卑下,並不是可恥的事,可恥的是因為貧窮或卑下,便去諂媚奉承別人,想求得一些卑策的施捨。

富貴也不是什麼十分光榮的事,光榮的是富貴而能夠幫助他人,有利於世。

講經世治國的學問,應當是實在可行的。

真正有學問,決不會高談怪誕不經的言論。

32、橋梓花萼,以物喻理,秀才孝廉,求名副實

古人比父子為橋梓,比兄弟為花萼,比朋友為芝蘭,敦倫者,當即物窮理也;今人稱諸生曰秀才,秀貢生曰明經,稱舉人曰孝廉,為士者,當顧名思義也。

【註解】

橋梓:古人以喬木喻父,而梓木喻子,因為喬木高高在上,而梓木低伏在下。

花萼:花萼喻兄弟,因為同出一枝,彼此相依。

芝蘭:比喻朋友;《家語》:「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朋友貴在相勸,故以芝蘭比喻朋友。

敦倫:敦睦人倫。

秀才:讀書人的通稱。

貢生:科舉時代因學行優良,被舉薦升入太學的生員。

明經:唐制以經義取士,謂之明經。

舉人:明清時在鄉試被錄取的人。

孝廉:明清舉人的別稱。

【翻譯】

古時候的人,把「父子」比喻為喬和梓木,把「兄弟」比喻為花與萼,將「朋友」比為芝蘭香草,因此,有心想敦睦人倫的人,由萬物的事理便可推見人倫之理。

現在的人稱讀書人為「秀才」,稱被舉薦入太學的生員為「明經」,又叫舉人為「孝廉」,因此讀書人可以就這些名稱,明白自己應有的內涵。

33、身教重於言教

父兄有善行,子弟學之或不肖;父兄有惡行,子弟學之則無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子,無庸徒事言詞也。

君子有過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無過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處小人,必平其氣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註解】

不肖:不像、不如。

庸:用。

徒:白費。

過行:有瑕疵的行為。

【翻譯】

父輩兄長有好的行為,晚輩學來可能學不像,也比不上。

但是如果長輩有不好的行為,晚輩倒是一學就會,沒有不像的。

由此可知,長輩教晚輩,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為來率領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學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辭上白費工夫,不能以身作則。

有道德的人行為若稍有超過或偏失,一些無德之人因為嫉妒,一定無法容忍而群起攻擊。

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過失,小人也不見得能容他。

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和無道德的小人相處時,一定要平心靜氣地對待他們,不可過於急切的責罵他們。

34、守身不羞於父母,創業勿貽害子孫

守身不敢妄為,恐貽羞於父母;創業還須深慮,恐貽害於子孫。

【註解】

妄為:胡作非為。

貽:遺留。

深慮:慎重地考慮。

【翻譯】

一個人潔身自愛而不敢胡作非為,是怕自己做了不好的行為,會使父母蒙羞。

開始創立事業時,更要深思熟慮,仔細選擇,以免將來危害子孫。

35、待人不可勢利,習業萬勿粗心

無論作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無論習何等業,總不可有粗浮心。

【註解】

勢利:看重有財有勢者,而輕視無財無勢者。

粗浮心:粗疏草率而輕浮的心。

【翻譯】

不管做哪一種人,最重要的是不可有嫌貧愛富,以財勢來衡量人的習氣。

不論從事哪一種事業,總是不可有輕率不定的心思。

36、莫夜郎自大,要奮發圖強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則不敢虛驕矣;想到他日是那樣下場,則可以發憤矣。

【註解】

虛驕:沒什麼真才實學,卻自大驕傲。

【翻譯】

明白自己有多少內容,就不敢妄自尊大。

想到不發憤圖強的後果竟是如此慘淡,就該振作起精神,努力奮發。

37、吃一塹長一智,莫到江心補漏

常人突遭禍患,可決其再興,心動於警勵也。

大家漸及消亡,難期其復振,勢成於因循也。

【註解】

漸及消亡:慢慢地走向消敗頹亡。

因循:沿襲舊法,不知變通。

【翻譯】

若是一個平常人,突然遭受了災禍憂患的打擊,一定可以再重整旗鼓,因為突來的災害使他產生警戒心與激勵心。

但是,如果是一群人或是一個團體逐漸衰敗,就很難指望會再重新振作起來,因為一些墨守成規的習性已經養成,很難再改變了。

38、壽有盡時天無盡,富貴有定學無定

天地無窮期,生命則有窮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貴有定數,學問則無定數,求一分,便得一分。

【註解】

定數:猶言「定命」,命運為天所定。

【翻譯】

天地永遠存在,無窮無盡,然而人的生命卻很有限,只要逝去一天,生命就短少一天。

人的榮華富貴乃命運注定,然而學問知識則不是如此,只要用功一分,知識便增長一分。

39、做事要問心無愧,創業需量力而行

處事有何定憑,但求此心過得去;立業無論大小,總要此身做得來。

【註解】

定憑:一定的憑擾。

立業:創立事業。

【翻譯】

做任何事,是好是壞有時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和憑據,只求問心無愧。

創立事業的時候,無論從事哪一種行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能力應付。

40、作文做人要平正,人品心術勿矯飾

氣性不和平,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語言多矯飾,則人品心術,盡屬可疑。

【註解】

氣性:氣質性情。

和平:中和平正。

文章事功:學問和事業。

矯飾:多所修飾,而失去本來面目。

【翻譯】

如果一個人不能平心靜氣地處世待人,那麼,就可以斷定他在學問和做事上,都不可能有什麼值得傚法之處。

一個人的言語如果虛偽不實,那麼,無論他在人品或是心性上表現得多崇高,一樣令人懷疑。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圍爐夜話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