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列傳第十九:杭忽思,阿速氏,主阿速國。太宗兵至其境,杭忽思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史》列傳第十九

元史

列傳第十九

○杭忽思

杭忽思,阿速氏,主阿速國。

太宗兵至其境,杭忽思率眾來降,賜名拔都兒,錫以金符,命領其土民。

尋奉旨選阿速軍千人,及其長子阿塔赤扈駕親征。

既還,阿塔赤入直宿衛。

杭忽思還國,道遇敵人,戰歿,敕其妻外麻思領兵守其國。

外麻思躬擐甲冑,平叛亂,後以次子按法普代之。

阿塔赤從憲宗征西川軍於釣魚山,與宋兵戰有功,帝親飲以酒,賞以白金。

阿里不哥叛,從也裡可征之。

至寧夏,與阿藍答兒、渾都海戰,率先赴敵,矢中其腹,不懼。

世祖聞而嘉之,賞以白金,召入宿衛。

中統二年,扈駕親征阿里不哥,追至失木裡禿之地,以功復賞白金。

三年,從征李璮,平之。

至元五年,奉旨同不答台領兵南征,攻破金剛台。

六年,從攻安慶府,戰有功。

七年,從下五河口。

十一年,從下沿江諸郡,戍鎮巢,民不堪命,宋降將洪福以計乘醉而殺之。

世祖憫其死,賜其家白金五百兩、鈔三千五百貫,並鎮巢降民一千五百三十九戶,且命其子伯答兒襲千戶,佩金符。

時失烈吉叛,詔伯答兒領阿速軍一千往征之,與甕吉剌只兒瓦台軍戰於押裡,復與藥木忽兒軍戰於禿剌及斡魯歡之地。

十五年春,至伯牙之地,與赤憐軍合戰。

五月,駐兵呵剌牙,與外剌台、寬赤哥思等軍合戰。

其大將塔思不花樹木為柵,積石為城,以拒大軍。

伯答兒督勇士先登,拔之,伯答兒矢中右股,別吉裡迷失以其功聞,賞白金。

二十年,授虎符、定遠大將軍、後衛親軍都指揮使,兼領阿速軍,充阿速拔都達魯花赤。

二十二年,征別失八里,軍於亦裡渾察罕兒之地,與禿呵、不早麻軍戰,有功。

二十六年,征杭海,敵勢甚盛,大軍乏食,其母乃咬真輸己帑及畜牧等給軍食。

世祖聞而嘉之,賜予甚厚。

大德四年,伯答兒卒。

長子斡羅思,由宿衛仕至隆鎮衛都指揮使。

次子福定,襲職,官懷遠大將軍,尋改右阿速衛達魯花赤,兼管後衛軍。

至大四年,兄都丹充右阿速衛都指揮使;福定復職後衛,升樞密同僉,命領軍一千守遷民鎮,尋授定遠大將軍、僉樞密院事、後衛親軍都指揮使,提調右衛阿速達魯花赤。

二年,進資善大夫、同知樞密院事。

後至元間,進知樞密院事。

○步魯合答

步魯合答,蒙古弘吉剌氏。

祖按主奴,太宗時率蒙古軍千人從諸王察合台征河西,至山丹。

攻下定、會、階、文諸州,以功為元帥,佩金符,駐軍漢一陽一禮店,戍守西和、階、文南界及西蕃邊境。

換金虎符,真除元帥。

父車裡,襲職。

從都元帥紐璘攻成都,宋將劉整以重兵守雲頂山,車裡擊敗之,進圍其城。

整遣裨校出戰,敗走,追至簡州斬之,殺三百餘人,遂拔其城。

攻重慶,車裡將兵千人為先鋒,渡馬湖江,敗宋兵於馬老山,俘獲百餘人。

戊午,諸軍還屯灰山,宋兵夜來劫營,車裡擊敗之,斬首三百級。

世祖即位,賜金符,為奧魯元帥,又改征行元帥。

至元二年,車裡以老疾不任事,諸王阿只吉命步魯合答代領其軍。

至元八年,制授管軍千戶,佩金符。

宋將昝萬壽攻成都,僉省嚴忠范遣步魯合答將兵七百人御之於沙坎。

以下缺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史
本紀第一 太祖本紀第二 太宗本紀第三 憲宗本紀第四 世祖一本紀第五 世祖二本紀第六 世祖三本紀第七 世祖四本紀第八 世祖五本紀第九 世祖六本紀第十 世祖七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本紀第十二 世祖九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本紀第十四 世祖十一本紀第十五 世祖十二本紀第十六 世祖十三本紀第十七 世祖十四本紀第十八 成宗一本紀第十九 成宗二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本紀第二十一 成宗四本紀第二十二 武宗一本紀第二十三 武宗二本紀第二十四 仁宗一本紀第二十五 仁宗二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本紀第三十一 明宗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本紀第三十三 文宗二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本紀第三十五 文宗四本紀第三十六 文宗五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本紀第三十八 順帝一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本紀第四十七 順帝十志第一 天文一志第二 天文二志第三上 五行一志第三下 五行二志第四 歷一志第五 歷二志第六 歷三志第七 歷四志第八 歷五志第九 歷六志第十 地理一志第十一 地理二志第十二 地理三志第十三 地理四志第十四 地理五志第十五 地理六志第十六 河渠一志第十七上 河渠二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志第十八 禮樂一志第十九 禮樂二志第二十 禮樂三志第二十一 禮樂四志第二十二 禮樂五志第二十三 祭祀一志第二十四 祭祀二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志第二十七 祭祀五志第二十七下 祭祀六志第二十八 輿服一志第二十九 輿服二志第三十 輿服三志第三十一 選舉一志第三十二 選舉二志第三十三 選舉三志第三十四 選舉四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志第三十六 百官二志第三十七 百官三志第三十八 百官四志第三十九 百官五志第四十 百官六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志第四十一下 百官八志第四十二 食貨一志第四十三 食貨二志第四十四 食貨三志第四十五上 食貨四志第四十五下 食貨五志第四十六 兵一志第四十七 兵二志第四十八 兵三志第四十九 兵四志第五十 刑法一志第五十一 刑法二志第五十二 刑法三志第五十三 刑法四表第一 后妃表表第二 宗室世系表表第三 諸王表表第四 諸公主表表第五上 三公表表第五下 三公表二表第六上 宰相年表表第六下 宰相年表二列傳第一 后妃一列傳第二 睿宗列傳第三 后妃二列傳第四列傳第五列傳第六列傳第七列傳第八列傳第九列傳第十列傳第十一列傳第十二列傳第十三列傳第十四列傳第十五列傳第十六列傳第十七列傳第十八列傳第十九列傳第二十列傳第二十一列傳第二十二列傳第二十三列傳第二十四列傳第二十五列傳第二十六列傳第二十七列傳第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九列傳第三十列傳第三十一列傳第三十二列傳第三十三列傳第三十四列傳第三十五列傳第三十六列傳第三十七列傳第三十八列傳第三十九列傳第四十列傳第四十一列傳第四十二列傳第四十三列傳第四十四列傳第四十五列傳第四十六列傳第四十七列傳第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九列傳第五十列傳第五十一列傳第五十二列傳第五十三列傳第五十四列傳第五十五列傳第五十六列傳第五十七列傳第五十八列傳第五十九列傳第六十列傳第六十一列傳第六十二列傳第六十三列傳第六十四列傳第六十五列傳第六十六列傳第六十七列傳第六十九列傳第七十列傳第七十一列傳第七十二列傳第七十三列傳第七十四列傳第七十五列傳第七十六 儒學一列傳第七十七 儒學二列傳第七十八 良吏一列傳第七十九 良吏二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列傳第八十一 忠義二列傳第八十二 忠義三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列傳第八十四 孝友一列傳第八十五 孝友二列傳第八十六 隱逸列傳第八十七 列女一列傳第八十八 列女二列傳第八十九 釋老列傳第九十 方技(工藝附)列傳第九十一 宦者列傳第九十二 奸臣列傳第九十三 叛臣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列傳第九十六 外夷二列傳第九十七 外夷三●纂修元史凡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