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未逾月,特命領中都威衛指揮使。明年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元史》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

元史

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

鐵失者,當英宗即位之初,以翰林學士承旨、宣徽院使為太醫院使。

未逾月,特命領中都威衛指揮使。

明年,改元至治,有珍珠燕服之賜。

三月,特授光祿大夫、御史大夫,仍金虎符、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依前太醫院使。

英宗嘗御鹿頂殿,謂鐵失曰:「徽政雖隸太皇太后,朕視之與諸司同,凡簿書宜悉令御史檢核。」

既而又命領左右阿速衛。

冬十月,英宗親祀太廟,以中書左丞相拜住為亞獻官,鐵失為終獻官。

明年冬十月,江南行台御史大夫脫脫以疾請於朝,未得旨輒去職,鐵失奏罷之,杖六十七,謫居雲南。

治書侍御史鎖南,鐵木迭兒之子也,罷為翰林侍講學士,鐵失奏復其職,英宗不允。

十二月,鐵失以御史大夫、忠翊親軍都指揮使、左右衛阿速親軍都指揮使、太醫院使,兼領廣惠司事。

英宗嘗謂台臣曰:「朕深居九重,臣下一奸一貪,民生疾苦,豈能周知,故用卿等為耳目。

曩者,鐵木迭兒貪蠹無厭,汝等拱默不言,其人雖死,宜籍其家,以懲後也。」

又明年正月,申命大夫鐵失,振舉台綱,詔諭中外。

既而御史台請降旨開言路,英宗曰:「言路何嘗不開,但卿等選人未當爾。

朕知向所劾者,率因宿怨,羅織成獄,加之以罪,遂玷其人,終身不得伸。

監察御史嘗舉八思吉思可任大事,未幾以貪墨伏誅。

若此者,言路選人當乎,否乎?」

時鐵木迭兒既死,罪惡日彰,英宗委任拜住為右丞相,振立紀綱,修舉廢墜,以進賢退不肖為急務。

鐵失以一奸一黨一不自安,潛蓄異圖。

秋八月癸亥,英宗自上都南還,駐蹕南坡。

是夕,鐵失與知樞密院事也先鐵木兒、大司農失禿兒、前中書平章政事赤斤鐵木兒、前雲南行省平章政事完者、前治書侍御史鎖南、鐵失之弟宣徽使鎖南、典瑞院使脫火赤、樞密副使阿散、僉書樞密院事章台、衛士禿滿,及諸王按梯不花、孛羅、月魯鐵木兒、曲律不花、兀魯思不花等,以鐵失所領阿速衛兵為外應,殺右丞相拜住,而鐵失直犯禁幄,手弒英宗於臥所。

九月四日,晉王即位,鐵失及其一黨一皆伏誅。

孛羅帖木兒,答失八都魯之子也。

從父討賊,屢立戰功,其語見父傳。

父既歿,孛羅帖木兒引兵退駐井陘口。

至正十八年正月,命孛羅帖木兒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總領其父元管諸軍。

三月,擊劉福通於衛輝,走之,進克濮州。

四月,屯兵真定。

六月,自武安由彭城邀截沙劉等,敗之。

九月,命統領諸軍夾攻曹州。

十月,遣參政匡福統苗軍自西門入,孛羅帖木兒自北門入,四門並進,克復曹州,擒殺偽官武宰相、仇知院,獲偽印信金牌等物。

十九年二月,過代州,收山東潰將孟本周諸軍。

三月,詔孛羅帖木兒移兵至大同,置大都督兵農司,專督屯種,以孛羅帖木兒領之。

當月領兵豐州、雲內,與關先生戰,關軍奔潰。

時有楊誠者,據蔚州,六月,詔遣平章月魯不花、樞密同知八剌火者,督兵捕之,七月,圍其城。

俄有旨,命回兵。

十一月,再命剿捕。

二十年正月,孛羅帖木兒追誠至飛狐縣東關,誠棄軍遁,降其潰卒,回駐大同。

二月,除中書平章政事。

三月,命討上都程思忠,兵次興和,思忠奔潰。

七月,擊敗田豐偽將王士誠於台州。

詔總領一應達達、漢人諸軍,便宜行一事。

八月,命守石嶺關以北,察罕帖木兒守石嶺關以南。

九月,孛羅帖木兒欲得冀寧,遣兵自石嶺關直趨圍其城,三日,復退屯交城。

十月,詔孛羅帖木兒守冀寧,遣保保、殷興祖、高脫因倍道趨之,守者不納。

察罕帖木兒遣鎖住、陳秉直以兵來爭,孛羅帖木兒部將脫列伯戰敗之。

二十一年正月,命平章答失帖木兒、參政七十往諭解之,孛羅帖木兒罷兵還鎮。

九月,命孛羅帖木兒於保定以東、河間以南屯田。

二十二年二月,偽平章左李遣楊榮祖至大同降。

三月,孛羅帖木兒遣裨將也速不花等招兵五萬,戍大同。

升孛羅帖木兒太尉、中書平章,位居第一。

張良弼來受節制,李思齊遣兵攻良弼於武功,良弼伏兵大破之。

二十三年十月,孛羅帖木兒復南侵擴廓帖木兒所守地,遂據真定。

初,朝廷既黜御史大夫老的沙,安置東勝州,帝別遣宦官密諭孛羅帖木兒,令留軍中。

而皇太子累遣官索之,孛羅帖木兒匿不發。

二十四年正月,孛羅帖木兒一陰一使人殺其叔父左丞亦只兒不花,佯為不知,往吊不哭。

朝廷知其跋扈,又以匿老的沙事,三月辛卯,詔罷孛羅帖木兒兵權,四川安置。

孛羅帖木兒殺使者,拒命,遣部將會禿堅帖木兒提兵犯闕,揚言索右丞相搠思監、資正院使樸不花二人。

先是,朝廷立衛屯田,嘗命中書右丞也先不花提督,與禿堅帖木兒分院之地相近,因擾及其親裡。

構成嫌隙,也先不花乃譖禿堅帖木兒詆毀朝政,孛羅帖木兒與禿堅帖木兒相友善,且知其誣,遣人白其非罪。

皇太子以孛羅帖木兒握兵跋扈,今乃與禿堅帖木兒交通,又匿不軌之臣,遂與丞相搠思監議,請詔削其官,分其兵授四川省丞相察罕不花領之。

孛羅帖木兒謂非帝意,故不聽命,舉兵助禿堅帖木兒。

四月壬寅,入居庸。

乙巳,至清河列營,將犯闕。

帝遣達達國師、蠻子院使往問故,乃命屏搠思監於嶺北,竄樸不花於甘肅,實執送與之。

庚戌,禿堅帖木兒自健德門入,見帝延春閣,慟哭請罪,帝賜宴慰勉,詔赦其罪。

仍以孛羅帖木兒為太保、中書平章,兼知樞密院事,守禦大同;以禿堅帖木兒為中書平章政事。

辛亥,孛羅帖木兒還大同,皇太子恚怒不已,再征擴廓帖木兒兵,保障京師。

五月,詔擴廓帖木兒總兵,調諸道軍分討大同。

擴廓帖木兒自其父察罕帖木兒在時,與孛羅帖木兒連年相仇殺,朝廷累命官講和,二軍已還兵,各守其地。

至是,擴廓帖木兒乃大發兵,諸道夾攻大同,調麾下鎖住守護京師,兵不滿萬,以其部下青軍楊同僉守居庸,擴廓帖木兒自將至太原,調督諸軍。

七月,孛羅帖木兒率兵,與禿堅帖木兒、老的沙等復犯闕,京師震駭。

丙戌,皇太子親統兵迎於清河,丞相也速、詹事不蘭奚軍於昌平。

也速軍士無鬥志,青軍楊同僉被殺於居庸,不蘭奚戰敗走,皇太子亦馳入城。

丁亥夜,鎖住脅東宮官僚從太子出奔太原。

戊子,孛羅帖木兒兵至,駐健德門外,欲追襲皇太子,老的沙力止之。

三人入見帝宣文閣,泣拜訴冤,帝亦為之泣,乃賜宴。

庚寅,就命孛羅帖木兒太保、中書左丞相,老的沙中書平章政事,禿堅帖木兒御史大夫。

部屬將士,布列台省,總攬國一柄一。

八月壬寅,詔加孛羅帖木兒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太保、中書右丞相,節制天下軍馬。

數月間,誅狎臣禿魯帖木兒、波迪哇兒禡等,罷三宮不急造作,沙汰宦官,減省錢糧,禁西番僧人佛事。

數遣使請皇太子還朝,使至太原,拘留不報。

二十五年,皇太子在外,日夜謀除內難,承製調遣嶺北、甘肅、遼一陽一、陝西及擴廓帖木兒等軍,進討孛羅帖木兒。

孛羅帖木兒怒,出皇后於外,幽置百日。

遣禿堅帖木兒率軍討上都附皇太子者,調也速南御擴廓帖木兒軍。

也速次良鄉不進,而歸永平,遣人西連太原,東連遼一陽一,軍聲大振。

孛羅帖木兒患之,遣驍將姚伯顏不花統兵出御,至通州,河溢,營虹橋以待。

也速出其不意,襲而破之,擒姚伯顏,殺之。

孛羅帖木兒大恐,自將出通州,三日大雨而還。

孛羅帖木兒先嘗以自疑殺其將保安,既又失姚伯顏,鬱鬱不樂,乃日與老的沙飲宴,荒一婬一無度,酗酒殺人,喜怒不測,人皆畏忌。

威順王子和尚,受帝密旨,與徐士本謀,結勇士上都馬、金那海、伯顏達兒、帖古思不花、火兒忽達、洪寶寶等,一陰一圖刺之。

七月乙酉,值禿堅帖木兒遣人來告上都之捷,孛羅帖木兒起入奏,行至延春閣李樹下,伯顏達兒自眾中奮出,斫孛羅帖木兒,中其腦,上都馬及金那海等競前斫死。

老的沙傷額,趨出,得馬,走其家,擁孛羅帖木兒母妻及其子天寶奴北遁。

有旨令民間盡殺其部一黨一。

明日,遣使函孛羅帖木兒首級往太原,詔皇太子還朝。

諸道兵聞詔,罷歸。

九月,皇太子朝京師。

十二月,獲禿堅帖木兒、老的沙,皆伏誅。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元史
本紀第一 太祖本紀第二 太宗本紀第三 憲宗本紀第四 世祖一本紀第五 世祖二本紀第六 世祖三本紀第七 世祖四本紀第八 世祖五本紀第九 世祖六本紀第十 世祖七本紀第十一 世祖八本紀第十二 世祖九本紀第十三 世祖十本紀第十四 世祖十一本紀第十五 世祖十二本紀第十六 世祖十三本紀第十七 世祖十四本紀第十八 成宗一本紀第十九 成宗二本紀第二十 成宗三本紀第二十一 成宗四本紀第二十二 武宗一本紀第二十三 武宗二本紀第二十四 仁宗一本紀第二十五 仁宗二本紀第二十六 仁宗三本紀第二十七 英宗一本紀第二十八 英宗二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本紀第三十 泰定帝二本紀第三十一 明宗本紀第三十二 文宗一本紀第三十三 文宗二本紀第三十四 文宗三本紀第三十五 文宗四本紀第三十六 文宗五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本紀第三十八 順帝一本紀第三十九 順帝二本紀第四十 順帝三本紀第四十一 順帝四本紀第四十二 順帝五本紀第四十三 順帝六本紀第四十四 順帝七本紀第四十五 順帝八本紀第四十六 順帝九本紀第四十七 順帝十志第一 天文一志第二 天文二志第三上 五行一志第三下 五行二志第四 歷一志第五 歷二志第六 歷三志第七 歷四志第八 歷五志第九 歷六志第十 地理一志第十一 地理二志第十二 地理三志第十三 地理四志第十四 地理五志第十五 地理六志第十六 河渠一志第十七上 河渠二志第十七下 河渠三志第十八 禮樂一志第十九 禮樂二志第二十 禮樂三志第二十一 禮樂四志第二十二 禮樂五志第二十三 祭祀一志第二十四 祭祀二志第二十五 祭祀三志第二十六 祭祀四志第二十七 祭祀五志第二十七下 祭祀六志第二十八 輿服一志第二十九 輿服二志第三十 輿服三志第三十一 選舉一志第三十二 選舉二志第三十三 選舉三志第三十四 選舉四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志第三十六 百官二志第三十七 百官三志第三十八 百官四志第三十九 百官五志第四十 百官六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志第四十一下 百官八志第四十二 食貨一志第四十三 食貨二志第四十四 食貨三志第四十五上 食貨四志第四十五下 食貨五志第四十六 兵一志第四十七 兵二志第四十八 兵三志第四十九 兵四志第五十 刑法一志第五十一 刑法二志第五十二 刑法三志第五十三 刑法四表第一 后妃表表第二 宗室世系表表第三 諸王表表第四 諸公主表表第五上 三公表表第五下 三公表二表第六上 宰相年表表第六下 宰相年表二列傳第一 后妃一列傳第二 睿宗列傳第三 后妃二列傳第四列傳第五列傳第六列傳第七列傳第八列傳第九列傳第十列傳第十一列傳第十二列傳第十三列傳第十四列傳第十五列傳第十六列傳第十七列傳第十八列傳第十九列傳第二十列傳第二十一列傳第二十二列傳第二十三列傳第二十四列傳第二十五列傳第二十六列傳第二十七列傳第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九列傳第三十列傳第三十一列傳第三十二列傳第三十三列傳第三十四列傳第三十五列傳第三十六列傳第三十七列傳第三十八列傳第三十九列傳第四十列傳第四十一列傳第四十二列傳第四十三列傳第四十四列傳第四十五列傳第四十六列傳第四十七列傳第四十八列傳第四十九列傳第五十列傳第五十一列傳第五十二列傳第五十三列傳第五十四列傳第五十五列傳第五十六列傳第五十七列傳第五十八列傳第五十九列傳第六十列傳第六十一列傳第六十二列傳第六十三列傳第六十四列傳第六十五列傳第六十六列傳第六十七列傳第六十九列傳第七十列傳第七十一列傳第七十二列傳第七十三列傳第七十四列傳第七十五列傳第七十六 儒學一列傳第七十七 儒學二列傳第七十八 良吏一列傳第七十九 良吏二列傳第八十 忠義一列傳第八十一 忠義二列傳第八十二 忠義三列傳第八十三 忠義四列傳第八十四 孝友一列傳第八十五 孝友二列傳第八十六 隱逸列傳第八十七 列女一列傳第八十八 列女二列傳第八十九 釋老列傳第九十 方技(工藝附)列傳第九十一 宦者列傳第九十二 奸臣列傳第九十三 叛臣列傳第九十四 逆臣列傳第九十五 外夷一列傳第九十六 外夷二列傳第九十七 外夷三●纂修元史凡例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