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秘旨》第九章 修行始事:《九真玉書》曰︰修丹者,先正其爐。爐者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養生秘旨》第九章 修行始事

養生秘旨

第九章 修行始事

初學修行,當先認爐鼎。

《九真玉書》曰︰修丹者,先正其爐。

爐者鼎之外垣,身是也。

爐分八門,曰耳目口鼻,是為 。

闔辟之戶既認明的,須理會安爐立鼎。

慎起居,節飲食,調寒暑,少眠睡,收拾身心,懲忿窒慾,惜一精一、惜氣、惜神,使四大安和,神完氣足,則此身方成爐鼎,可為入藥之基矣。

然未敢遽議行火。

蓋初入門之人,斫喪既多。

此身是個虛器,大藥未生而行火候,則虛一陽一上攻,適自一焚其軀也。

須營靜室,室不宜太明,太明則傷魂;不宜太暗,太暗則傷魄;室中只設一香爐,一燈檠、一靜幾、一禪榻而已。

須辦肯心,此事若非真為生死,鮮不中道而輒。

故必立志堅剛,割捨不系,直前不回。

常觀此身如牽牛入屠市,步步近死,既以死為念,則步步棄割,雖有境物紛華在前,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唸唸盡忘︰此身亦捨,何況其他?縱遇患難,永無退心,必不以緣分淺、根氣薄而自暴自棄也。

須屏眾緣,蓋學道之人,第一要斷緣簡事,如內接家務,外綜世事,不唯勞形役心,牽纏業障,留戀人我,何時得了!必屏除之。

所謂舊緣漸減,新緣莫結也。

次學打坐,須濃鋪茵褥,使身不苦,解寬衣帶,使氣不滯,塞充垂簾,正身端坐,耳對肩,眼對鼻,鼻對臍,坐毋傾側,毋倚靠,要安舒,要自然。

息不可粗,不可促,不可閉︰不可抑,出入往來,務令綿綿。

不可著意,念起即覺,覺之即無,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若能如此,自然四大輕爽,即安樂法門也。

然打坐最是難事,若內無靜定工夫,不免束心太急,致生狂疾,如何坐得安穩?

昔有武人慕道,禮師以求打坐,師不許上蒲一團一,令供薪水之役。

如是歲余,乞容一坐。

師曰︰此蒲一團一一上便不可下了,汝自思之。

因其固求,乃使之坐。

坐未半時,求下甚急。

師令抬大石壓其兩一腿,疼不可忍,大聲曰︰我以殺人為事!

舊一性一復發。

師叱而逐之。

其人去而復返曰︰事師久矣,幸賜一訣。

師曰︰我適以石壓汝足,汝覺疼乎?曰︰疼。

師曰︰疼處就有道。

其人遂大悟,安坐而成道。

今之學人,只捨不得這疼,倘真為生死事大,若父子天親如何可割?則思一日無常,子亦難代,身中自有真種一子在也。

夫婦恩情如何可割?則曰︰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一天。

身中配偶何樂如之,一切家中所有所用如何捨得?則曰︰來時空手,去亦空拳,無常買得不來否也。

參透此間,忍得此疼,一刀兩段,何道之不可成哉!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養生秘旨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