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傳》二十五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關寨五郎觀象:人報宋將揚聲搦戰,天祐披掛上馬,率番兵列下陣勢。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楊家將傳》二十五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關寨五郎觀象

楊家將傳

二十五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關寨五郎觀象

卻說蕭天祐分遣已定。

人報宋將揚聲搦戰,天祐披掛上馬,率番兵列下陣勢。

對面岳勝先出,舞刀大叫:「番將速退,免傷和氣。

不然,自取滅亡耳。」

蕭天祐大怒,挺槍直奔岳勝。

岳勝掄刀迎戰。

未及數合,孟良、焦贊左右衝出,接住番兵十十交十十鋒。

蕭天祐力戰數將,佯輸而走。

六使從旁追及,挺槍刺之,金火進起,槍不能入。

六使且驚且疑。

岳勝、孟良等催兵而進,被天祐賺到谷口。

六使見山勢峻惡,停住馬曰:「眾人且慢追趕,恐敵人用埋伏之計。」

良曰:「此處我素慣熟,裡頭乃絕地,只有小路可通雁嶺。

番將不知路徑,走人谷中,正好乘勢擒之,如何不進?」

六使然其言,率眾趕入谷中,不見番將人馬。

六使驚曰:「敵人已有計謀,若不急退,定遭其困。」

道未罷,谷口金鼓齊鳴,喊聲大振,耶律第伏兵齊出,將南兵盡皆困了。

孟良、岳勝等拚死來戰,山上矢石十十交十十下,宋兵傷者無數。

直待尋雁嶺殺出,已被番兵壘斷路徑。

山後旌旗亂滾,那一個敢近前!

六使與眾人困在谷中,無計能脫。

焦贊進曰:「小將願部兵衝開谷口,救著本官出去。」

六使曰:「番兵甚眾,如何抵當?倘傷士卒而無益,不如停待幾時,乘勢或可走脫。」

岳勝曰:「寨中不知我等被困,倘若外無救援,內絕糧食,番兵乘疲殺入,豈不坐而待斃!趁今人馬尚強,依焦贊之言可也。」

六使曰:「救援之處本有,奈無人通透。

此去五台山,一望之地,若得一人前去,報與吾兄楊五郎得知,內外夾攻,則可脫此厄矣。」

孟良曰:「本官與眾人忍耐在此,待我裝作番軍,偷出山谷,前往五台山求取救兵。」

六使曰:「汝去須用機密。

見了吾兄,求他作急而來。」

孟良遂解下盔甲,扮作番人,辭六郎,乘夜偷出雁嶺。

恰遇巡營番兵,被孟良一刀斬之,取其鐵鈴,滿營喊去,口內番語不休云:「牢把寨,牢把寨,莫教走了楊都大1(按:此讀 dai)。」

又云:「牢把險,牢把險,莫教走了楊巡檢。」

時番營並無猜疑,任從孟良來往。

巡至三更,走離嶺外,大踏步望五台山而行。

不消一日,孟良來到山門之下,見一侍者,問曰:「汝師父在寺中否?」

待者曰:「君從何處而來?」

孟良曰:「楊六使將軍差遣,將來見楊禪師,有急事報知。」

侍者聞是楊家,即引孟良進入方丈中,稟知師父,出來相見畢。

五郎問曰:「汝來寺中,有何高論?」

答曰:「小人姓孟名良,近歸楊巡檢,鎮守三關。

蓋為北番犯邊,本官與其十十交十十戰,不期中了敵人之計,被困於雙龍谷,外無救應,糧草將盡,特遣小人來求師父,出力相助。」

五郎笑曰:「我出家之人,豈可復臨陣相殺乎?且戎伍久荒,武藝俱廢,縱去亦無益矣。

君可往汴京,求救於朝廷,庶不誤事。」

孟良曰:「此去京師,程途遙遠,知他幾時出兵?望師父念手足之情,親勞一行,以救眾命,便是活佛出世,萬勿推辭。」

五郎沉吟半晌,乃曰:「去則容易,奈我戰馬已死,少一匹騎駿,難以果行。」

良曰:「師父若肯相救,小可即往寨中取得馬來。」

五郎曰:「吾所乘騎,最難中意。

除非八大王千里風、萬里雲二馬,若得其一,則可前行。」

孟良曰:「此亦沒奈何,小人只得星夜入汴京,問八王借得來用。」

五郎曰:「若有是馬,當勝番兵矣。」

孟良即辭五郎,逕往注京而來。

不日到京,進八王府中拜見,道知要借馬之由。

八王曰:「別事皆可,惟此二馬,吾看之未飽,豈肯借人臨陣哉?不必再說,決難允許。」

孟良悶悶而退,赴無佞府,來見楊令婆,道知六郎被困。

令婆灑涕曰:「吾夫君率諸子歸於朝中,今只有六郎一人,能承父志,今又為番兵所困,倘若有不測,使我倚靠於誰?」

九妹進曰:「母親不必深憂,既哥哥有難,兒當同孟良前去救應。」

令婆曰:「汝去最好。

邊庭之事,須宜謹慎。」

九妹領諾。

孟良曰:「請小十姐先出沛京,於二十里之外等候。

小人今夜往八王府中,偷得其馬,即來相約。」

九妹依其言,先自整備,辭母親去了。

只說孟良復來八王后花園,驀地越入。

將近黃昏左側,向御書樓邊放起火來。

一伏時,煙焰張天,滿處通紅,軍校急報入府中,八王大驚,即令人赴救。

孟良乘其慌亂,閃入馬廄,偷得千里風一匹,從後園門,逕跑出城。

比及救滅火勢,中軍傳說:有一壯士,乘千里風走出東門而去。

八王怒曰:「必是孟良用此計較也。」

即令牽過萬里雲,揮鞭趕來,天色已黑。

時孟良偷馬出得汴京城,不勝之喜,不知八王所乘如騰雲霧,頃刻間追至。

孟良正行間,聽得後面如風過之十聲。

八王罵道:「逆賊速留下馬還我,饒汝十性十命。」

孟良大驚曰:「彼來何速耶?」

即心生一計:將千里風推落泥澤中,自躲入松林裡瞭望。

適八王追趕近前,見馬陷在澤中,笑曰:「此賊莫奈何,生支節推落澤中。

且待從軍來到,救起而去。」

遂跳下所乘,近前視之。

孟良在星光之下張見,即跨上萬里雲,叫十聲:「八大王休怪,吾借此馬,退番兵便送還矣。」

言罷,揮鞭勒轡而去。

八王悔恨無及。

正在懊惱間,後頭隨軍已到,八王知道被孟良詭計脫十去萬里雲。

隨軍曰:「殿下勿憂,待其救出楊郡馬,必當送還。」

八王只得令人救起千里風,復回沛京不題。

將近平明,孟良恰與九妹相會,說知盜得萬里雲馬而來。

九妹喜曰:「既得此馬,君往五台山求五哥下山救援,我先去三關俟候。」

孟良領諾,逕來五台山見五禪師,告知:「借馬已到,又與九令妹同來救授。」

五郎曰:「看你為主,志亦勤勞,當得下山相救。」

即點起頭陀五六百人,扯起楊家旗號,離了五台山,到三關與九妹等相見。

九妹曰:「六哥被困日久,乘今便殺入救之。」

五郎曰:「番兵眾盛,待遣人緝探消息,然後出兵。」

眾人然其言,遂按甲而待。

消息傳入蕭天祐軍中,天祐召諸將議曰:「楊五郎救兵來到,此人雄勇莫敵。

吾有一計,可使救援自退,宋兵盡死於谷中矣。」

耶律第曰:「元帥有何妙策?」

天祐曰:「今軍中捉得一邊民,面貌極似六郎。

可殺之,以頭懸於高桿,只說昨日被番兵所擒,部下誅戮殆盡。

彼若見之,必信而退矣。」

耶律第曰:「此計甚高。」

蕭天祐即將其人誅之,斬其頭,令番兵懸出陣前,傳說六郎被殺,今以首級號令。

哨軍報入關中,五郎聞此消息,大驚曰:「吾弟遭困,為番兵乘虛所殺,此理有之。」

即令九妹出關下認之。

九妹連忙披掛,來關下認之。

先令軍人前往通知番帥:「若果是楊家首級,即便退兵。」

軍人於陣前傳說。

蕭天祐得知,令部下獻出轅門與視。

九妹看時,見面貌頗似六郎,遂號泣不止,遙指番兵而罵曰:「殺兄之仇,定要報復!」乃回馬入關中,報知五郎。

五郎歎曰:「本為來救吾弟,誰想已遭擒戮,真乃楊門之不幸也。」

惟有孟良不信,乃曰:「五將軍,此事可疑。

當日小人離雙龍谷之時,本官部下尚有許多人馬,即被其殺,豈無一人走漏者乎?此事未可便信。」

五郎亦疑信不決。

是夜,秋風微動,月明如晝。

五郎披衣出帳外,觀望星斗,見將星明朗,正照於雙龍谷。

自思:「六郎必然尚在。」

次日謂九妹等曰:「我夜觀星象,知汝兄無恙。

今得一人通知消息才好。」

孟良曰:「小可復人谷中,體探動靜。」

五郎曰:「得汝去極好。」

孟良徑辭而行。

九妹曰:「孟良既去,小妹亦往左近訪問其事。」

五郎曰:「汝去須用機密,勿被敵人測破。」

九妹曰:「自有方略。」

即辭卻五郎,裝作打獵小軍行至天馬山,路徑叢雜,進入林中,卻有番兵無數來到。

九妹轉到後面,見著小茅庵。

九妹十抽十身入庵中。

恰遇庵主,迎問之曰:「汝是何人?獨自來此深山?」

九妹答曰:「實不相瞞。

小可是楊家女流,蓋為哥哥六郎被番兵所困,今來訪問的實。

走錯路徑,遇番人追十逼十,特投庵主相救。」

庵主曰:「此是番邦境界,汝緣何輕進?速卸去弓箭,取道服穿著。」

一時間,番兵都趕到庵中,捉住九妹。

庵主曰:「是我弟子,在此出家,汝等何以捉之?」

番兵曰:「既是出家,緣何帶有弓箭?」

庵主笑曰:「汝本不知,我居此山,不時有猛獸傷人,適才弟子出外打獵而回,弓箭何足為怪。」

番兵遂放了手,因曰:「汝既能射,必有勇力,若鬥得我眾人過,則放汝。

不然,定要捉去,見我十娘十娘十也。」

庵主曰:「汝等如何出此言?」

番兵曰:「近因南朝孟良過界,偷去驌驦御馬,今下令各處巡視,恐防南人入界。

我等疑他亦是細作,故要比試也。」

九妹曰:「師父且待我與他比試。」

言罷,即出草坪中比鬥。

番兵無一人能近之者。

番兵鬥他不過,各自回營去了。

庵主曰:「且待幾日,我令人探問令兄消息,行之未遲。」

九妹依允,就留在庵中不題。

----------------------------------------

【註釋】

1 都大[dai,音代]:宋代官名。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楊家將傳
一 北漢主屏逐忠臣 呼延贊激烈報仇二 李建忠力救義士 呼延贊夢神教武三 金頭娘征場鬥藝 高懷德大戰潞州四 講和議楊業回兵 迎鑾駕豪傑施能五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六 潘仁美奉詔宣召 呼延贊單騎救駕七 北漢主議守河東 呼延贊力擒敵將八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九 郭進大破耶律沙 劉鈞敕書召楊業十 八王進獻反間計 光美奉使說楊業十一 小聖感夢取太原 太宗下議征大遼十二 高懷德幽州大戰 宋太宗班師還汴十三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十四 犒將士趙普辭官 宴群臣宋琪賦詩十五 曹彬部兵征大遼 懷德戰死歧溝關十六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十七 宋太宗議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楊業十八 呼延贊大戰遼兵 李陵碑楊業死節十九 瓜州營七郎遭射 胡原谷六使遇救二十 六使沛京告御狀 王欽定計圖八王二十一 宋名臣辭官解印 蕭太后議圖中原二十二 楊家將晉陽斗武 楊郡馬領鎮三關二十三 樵夫詭計捉孟良 六使單騎收焦贊二十四 孟良智盜驌驦馬 岳勝大戰蕭天祐1二十五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關寨五郎觀象二十六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二十七 樞密計傾無佞府 金吾拆毀天波樓二十八 焦贊怒殺謝金吾 八王智救楊郡馬二十九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節銅台交兵三十 八王繼詔求六使 焦贊大鬧陳家莊三十一 呼延贊途中遇救 楊郡馬大破遼兵三十二 蕭太后出榜募兵 王全節兵征大遼三十三 呂軍師布南天陣 楊六使明下三關三十四 宗保遇神授兵法 真宗出榜募醫人三十五 孟良盜回白驥馬 宗保佳遇穆桂英三十六 宗保部眾看天陣 真宗築壇封將帥三十七 黃瓊女反投宋營 穆桂英破陣救姑三十八 宗保大破天門陣 五郎降伏蕭天佐三十九 宋真宗下詔班師 王樞密進用反間四十 八殿下三關借兵 眾英雄九龍斗武四十一 楊延朗暗助糧草 八娘子大戰番兵四十二 楊郡馬議取北境 重陽女大鬧幽州四十三 平大遼南將班師 頒官誥大封功臣四十四 六郎議取令公骸 孟良焦贊雙喪命四十五 禁宮中八王祈斗 無佞府郡馬壽終四十六 達達國議舉1伐宋 楊宗保兵征西夏四十七 束天神大戰宋將 百花女錘打張達四十八 楊宗保困陷金山 周夫人力主救兵四十九 杜娘子大破妖黨 馬賽英火燒番營五十 楊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婦得勝回朝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