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傳
三十 八王繼詔求六使 焦贊大鬧陳家莊
卻說王全節繼赦文,星夜投進汝州,見太守張濟,道知:「主上被困魏府,官軍戰敗,今眾臣保奏,赦了楊六使前罪,著部兵救駕。
今某繼赦文到此,望太守作急根究其人。」
張濟曰:「六使犯罪,首級已獻於朝廷,豈復有六使乎?今著下官根究,從那裡尋討?節使可速回奏,庶不誤事。」
全節憂悶不已,乃曰:「若不得此人,則主上之難萬不能脫,下官亦難回奏。」
張濟曰:「君父有難,臣子何安?節使務要追究,除非到無佞府,可知消息。
我汝州決無是人。」
全節無奈,只得離汝州,逕到無佞府,來見令婆,道知聖上赦討六使救駕之事,令婆曰:「小兒首級埋葬多時矣,那裡復有?此或眾臣無計可施,設為此言,以安主上之心。
節使可即回奏,勿誤軍情。」
全節怏怏不樂。
次日全節只得單騎復來魏州,殺開血路,到東門大叫:「開城!」李明聽得是王全節聲音,即開城殺出,救人城中。
全節見真宗,奏知:「汝州並無六使消息。
臣又投楊府究問,皆道已死多時,」真宗聞奏,長歎曰:「堂堂天朝,遇朕有難之際,無一人敢提兵救援。」
又問計於群臣,群臣對曰:「如此兵勢,雖子牙復生,亦無計可施。」
真宗納悶無地,寢食俱廢。
八王曰:「事急矣!臣只得親往楊家,取討六使。
如果不在,亦召藩鎮來援。
惟陛下與眾將堅守此城。」
帝曰:「軍情重事,兄不宜造次。」
八王領命。
帝乃令王全節、李明先殺開重圍,保出八王而去。
二人復殺回城中。
不題。
卻說八王繼赦文,逕赴無佞府,來見楊令婆,說知主上在危急之中,可著六使出來商議救駕。
令婆曰:「前日王節使來召,老妾不與其知。
既殿下親到,當令出來相見。」
因令手下,於後園地窖中,喚出六使,堂上拜見八王。
八王嗟呀良久,乃曰:「若非昔日之計,今日那討郡馬?」
六使謝曰:「多得殿下方便,無恩以報。」
八王曰:「主上被困魏府,事勢已急,今有赦書來到,郡馬作急救應。」
六使曰:「近聞三關之眾,人各散去,如何能夠即救?須待小可前往寨中,招集眾人,方可議行。」
八王曰:「事不宜遲,速進朝中,調撥邊師俟候,待君招集眾將,一同進兵。」
六使領諾。
八王既去,六郎辭卻令婆,前往三關而行。
正是:
誰教豪傑依然出,直向銅台救駕回。
六使只一人在路,行了數日。
先往十鄧十州界訪問焦贊消息,並無下落。
行到錦十江十口,見一夥僧家,卿卿噥噥而過。
六使問曰:「汝等要往何處?都有不悅之意。」
憎人曰:「君豈解其事?此地方有一癲漢,發作時,便要打人,官司沒奈他何。
他口中稱,有甚麼本官,被朝廷所誅。
但逢僧道,便拿去看經誦偈,那個敢違逆之?昨日來我寺中,著我等去作功果,超度其主,我眾人只得赴命。」
六使聽罷,自思:「此必是焦贊。」
乃問曰:「此人今住何地?」
僧人曰:「十鄧十州城西,泗州堂裡便是他居處。」
六使曰:「我同汝等往見之。」
僧人引六使到泗州堂,正見焦贊臥在神案上,鼻息如雷。
六使視之不差,近前搖醒。
焦贊睡中起來,睜開一雙怪眼,大聲叫道:「那個不怕死的,卻來相撩老爺?」
六使喝曰:「焦贊不得無禮,本官在此!」贊聽罷大驚,逕向前抱住曰:「汝是人耶?鬼耶?焦贊超度本官多矣。」
六使笑曰:「豈有白日之鬼來見汝乎?此間不是說話處,可隨我來。」
焦贊放手便拜,眾僧人掩笑而散。
六使引焦贊出城西橋,道知:「主上遇難,今八殿下領赦來召救駕,可速往三關,招集眾兄弟同往。」
焦贊聽罷,大喜曰:「我道本官被朝廷所害,撇得眾人沒主。
今日又得相會,真是快活煞我也!」
次日,六使經過汝州,入府中拜見太守,道知八王領赦來取救駕之事。
張濟大喜,亦以王節度來由告知。
六使曰:「軍情緊急,我當往三關招集進兵。
張濟然之。
六使徑辭張濟出城,與焦贊望三關而行。
路上,二人各訴其本末。
來到楊家渡,日正當午,遙望水勢茫茫,旁無船隻。
六使等待多時,全沒人渡。
因令焦贊去問渡船。
焦贊領諾,行至上流頭,見船夫問曰:「勞汝渡過對岸,多奉渡錢。」
船夫曰:「此渡是楊太保掌管收錢,那個敢私渡?汝要去,可往前面亭上見之。」
焦贊聽罷,逕奔亭中來。
正見一夥人在那裡賭賽,焦贊近前曰:「借用渡船過岸,多奉船錢。」
眾人忽抬頭,見焦贊生得異樣,皆不答言。
焦贊又小心問之,眾人罵曰:「臭狗十奴十!說甚麼過渡、過渡!」焦贊大怒,伸出一對硬拳,打得眾人四分五落,正待向前打那太保,太保望後走去。
焦贊回見六使,怒氣未消。
六使曰:「汝又去生事來?」
焦贊曰:「今番好被那伙氣也!分明有渡,不肯借我,反出惡言相傷。
被我怒激起來,打散眾人而去。」
六使正沒奈何,忽見強人各執短棍趕來。
焦贊曰:「待結果此賊,以除其害。」
徑提大朴刀,當中殺來。
那伙強人不能抵當。
後面楊太保出,與焦贊連鬥數合,不分勝敗。
六使叫曰:「不要相鬥,願聞壯士姓名。」
楊太保十抽十回利刃,立於原地。
焦贊亦住了手。
太保曰:「我乃十鄧十州人氏,姓楊名繼宗,小號太保。
且問汝是何人,要過此渡而令手下強取?」
六使曰:「小可太原楊令公之子六郎也。
今主上被難,要往三關招集部下救駕。
來到河邊無渡,特借一時。
壯土何故不允?」
太保聽罷,放下刀,近前拜曰:「久聞大名,未得瞻拜,今日幸見,甚慰平生。」
六使扶起。
太保即邀六使到莊上,設酒醴相待。
乃曰:「將軍不棄,願率所部,同往魏府救駕。」
六使喜曰:「太保如肯相從,誠乃美事,有何不可?只待招集眾人,便來相約。」
太保領諾。
是夕,留六使宿於莊上。
次日,楊太保撐船渡過六使登岸,與焦贊望三關而行。
時四月天氣,途中酷熱,古人有詞為證:
翠藻參差竹徑成,新荷跳雨淚珠傾,曲欄斜轉小池亭。
風落簾衣歸燕急,水搖扇影戲魚驚,柳梢斜日弄微晴。
二人行了半日,歇坐於柳蔭之下。
焦贊曰:「本官且停待於此,我往前面,問有酒捨,沽一壺聊止饑十渴。」
六使允之。
焦贊徑往前來,沒處尋酒店。
正煩惱間,忽一夥人挑著酒肉而過。
焦贊問曰:「汝等所挑酒肉肯賣乎?」
一人曰:「此是賽願1酒肉,如何肯賣?」
焦贊曰:「賽甚麼願?」
眾人曰:「前面有楊六使神廟,威靈顯赫,鄉村賴之以安,但有祈許者,無不遂意。
今日特往酬謝。」
焦贊聽罷,遂大笑。
回見六使,道知其事。
六使笑曰:「那有是理?」
焦贊曰:「鄉人道離此不遠,當與本官訪視之。」
六使依言,與焦贊行來,果見一座廟宇,創造極是威儀。
楊六使步入廟中,見上塑著本身神像,脫然無異。
兩旁塑一十八員指揮使。
香火十分旺相。
六使指焦贊謂曰:「此像塑汝真乃相似也。」
焦贊笑著道:「本官更塑得真。
我在十鄧十州發癲打人,原來這裡供養。
待先推倒本身,然後去推本官。」
言罷,一下拳頭一聲響,將其塑像推落半邊。
走上殿去,把六使神像一連幾推,全然不動。
乃努力推之,震聲而崩。
賽願者各自奔走。
廟祝見之,便把哨鑼亂敲。
一伏時,劉超、張蓋帶領三百餘人,來到廟前。
六使認得,喝聲曰:「汝眾人做得好事來!」劉、張大驚,納頭便拜曰:「眾人都道本官已死,今日緣何到此?」
六使說知詐死之事:「今要招集汝等,前往魏州救駕。」
劉、張喜曰:「既如此,請到寨中商議。」
六使令拆毀廟宇,打倒神像。
隨眾人到虎山寨坐定,劉、張設酒醴相待。
六使曰:「岳勝居止何處?」
劉超曰:「岳勝與孟良部眾反上太行山,稱草頭天子。」
六使歎曰:「使我不起,四境如何得寧?」
乃分付劉、張等:「各整槍刀盔甲,在此俟候。
待我招了岳、孟,一同征進。」
劉、張領諾。
六使仍與焦贊望太行山而來。
行了一日,紅輪西墜,天色漸昏。
六使曰:「此去皆是山路,想無客店,汝往前村尋覓借宿去處。」
焦贊領諾,往前一望之地,並無人家,直轉過山後,卻是個小鄉村。
焦贊靠前入進莊所中,見一員外,在燈光下端坐。
焦贊揖曰:「遠行客商到此日晚,敢擾公公,寶莊上借宿一宵,當以重謝。」
那人答曰:「平時敝莊盡可安歇,今日難以相許,君可往別處投宿。」
焦贊曰:「天色已黑,萬望公公方便。」
主翁曰:「汝有伴當否?」
焦贊曰:「只有本主在莊外,共兩人而已。」
主翁曰:「只兩人亦無礙,與汝在外房歇息。」
焦贊即出,邀六使相見。
主翁視六使一貌堂堂,乃問曰:「君從何而來?」
六使答曰:「小可汴京到此,欲往太行山公幹。」
主翁曰:「君若提起太行山,老拙冤懷莫伸。」
六使曰:「有何苦事?望說與小可知之。」
主翁曰:「老拙居止此鄉,好名重義。
此莊都是陳家一姓,離太行山數里之程。
今山中有二位草頭強人,一名岳勝,一名孟良,號稱天子,招聚五六萬人,打官劫舍,甚為民害。
老拙飄零半世,只生一女,被孟良瞧見,今夜要來入贅,沒奈何,只得允從。
不然,一鄉之人難保。
是此冤枉,無處伸也。」
六使笑曰:「老丈勿憂,孟良是小可故人,待他來,我自有法退之。」
主翁曰:「若得小女不辱,乃重生父母。」
六使辭出外面俟候。
卻說主翁分付家中,安排筵席迎接。
將近二更左側,忽聞金鼓之十聲,燈炬輝煌,入報孟大王來到。
陳長者出莊外迎接。
孟良進廳上坐定,從人各列於兩邊。
長者拜曰:「有失遠迎,望大王赦宥。」
孟良曰:「汝今是我岳丈也,不必施禮。」
長者因令家人抬過筵席,並故意令百花十娘十子來把盞。
使女回報:十娘十子懷羞,不肯出來。
長者曰:「如今即是將軍夫人,懷甚麼羞,不肯出來耶?」
孟良聽得,不勝歡喜。
是時,六使與焦贊隔窗張視,私笑曰:「若是沒王法,憑他橫行鄉村。
今日不遇我來,真被他騙去此女。」
焦贊曰:「待我出去打折他一隻腳,看他還做得新郎否?」
六使曰:「汝先去捉住,我便來矣。」
焦贊忍氣多時,即踏進廳上,一腳將筵席踢倒,兩手將孟良緊緊抱住。
孟良不曾提備,動手不得,喝聲:「手下何在?」
嘍囉正待向前,六使厲聲罵曰:「不識廉恥之徒!敢如此無禮耶?」
焦贊乃拖孟良出座外,指曰:「汝看此位是誰?」
孟良燈下認得,連忙拜曰:「本官因何到此?萬望赦罪。」
六使曰:「可急備鞍馬,回寨中商議,起兵救駕。」
----------------------------------------
【註釋】
1 賽願:祭神還願。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