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傳
五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
卻說宋太祖回至京師,因途中冒沖暑氣,養疾宮中,累日不朝。
延至冬十月,轉加沉重。
因遵母后臨終遺命,其弟晉王光義入侍,囑以後事曰:「朕觀汝龍行虎步,他日必為太平天子。
但侄德昭,當善遇之。
再有三事,朕未能全得,汝宜承之:第一件,河東近邊之地,不可不取。
第二件,太行山呼延贊,當召而用之。
第三件,楊業父子,朕十愛十之,欲召為將。
吾觀彼國有趙遂,與此人通好,必誘他來降;且楊家父子,只圖中原之富貴,可於金水河邊,造無佞宅以待之,使人通消息於山後,其家必無疑矣。
再者,朕中年在五台山,曾許醮1願,蓋因國家多事,未曾還得。
汝若值朝廷無事之時,可代朕還。
數事牢記勿忘。」
光義拜而受命。
太祖又喚其子德昭曰:「為君不易,今傳位與叔王,以代汝之勞也。
今賜汝金鑭一把,在朝如有不正之臣,得專誅戮。」
德昭曰:「君父之命,安敢遺忘?」
太祖囑罷,大聲謂晉王曰:「汝好為之。」
俄而帝崩,在位十七年,壽五十。
後人詠史詩曰:
耿耿陳橋見帝星,宏開宋運際光明。
干戈指處狼煙滅,士馬驅來宇宙清。
雪夜訪求謀國士,杯酒消釋建封臣。
專征一念安天下,四海黎民仰太平。
時漏下四更,宋後入見晉王,愕然亟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懸於陛下矣。」
晉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次日晉王光義即位,更名靈,是為太宗皇帝。
群臣朝賀畢。
贈宋後為開寶皇后,遷之西宮。
大赦天下。
太宗以即位之初,注意將帥。
先朝符彥卿、馬全義等皆已物故。
一日,謂群臣曰:「河東、遼、夏,皆吾敵國。
先帝臨崩之時,以太行山李建忠、呼延贊兩名將屬朕,朕須下詔召之。」
楊光美奏曰:「李建忠等,先帝曾有封授,正宜宣其入朝,任以帥職。
陛上欲下河東,是人必能建功也。」
太宗依其奏,即日遣高瓊為使,赴太行山召取李建忠等。
高瓊領命,逕詣山寨,傳宣詔命曰:
朕初嗣位,注意將帥。
乃者河東未下,烽火有警。
今特招募雄勇,再議征舉。
近有太行山李建忠、呼延贊,弓馬嫻熟,武藝超群;部士十精十健,不下數千。
朕以先帝之遺命,曾有授封,未頒誥命。
今特遣親臣高瓊,繼詔來宣。
卿聞命之日,宜即赴闕2,勿負朕望。
建忠等得詔,拜受命訖,請高瓊入帳中相見畢。
瓊曰:「主上以二將軍之名,遣下官即催赴闕,二公當隨詔而行。」
建忠曰:「既聞君命,豈敢違詔!奈此處與河東隔一帶之地,若將軍馬一同赴闕,彼得乘虛以奪吾寨。
今令呼延贊隨詔面君,吾暫留於此,專待聖駕下河東,則效命從征,何如?」
瓊然其言。
次日與呼延贊同馬氏,部眾二千人,辭建忠,離太行山,不日來到汴京。
高瓊引贊朝見太宗畢。
高瓊復以建忠留寨之故,──奏聞。
太宗宣贊上殿,見其身軀魁偉,凜凜英風,稱羨不已。
贊既退,瓊又奏曰:「新將初到,陛下當以府第處之,庶慰來歸之望。」
太宗問群臣曰:「近城有何壯麗所在?整飾與贊安止。」
潘仁美出奏曰:「臣訪得汴城東郭門有所皇府,原是龍猛寨,惟有此處宏敞,現有壯兵一千看守,此實可居。」
帝允奏,即下旨,著呼延贊皇府安止。
讚得旨。
次日,引本部與馬氏徑出東郭門,來到皇府第中,卻是一所破房,兩廡3倒塌,中堂傾圮4,庭除5深草,屋角蛛絲,全未整理。
只有五百守軍,皆是些疲癃6老弱之輩。
贊甚不悅,憂形於色。
馬氏力勸曰:「將軍息怒,此不過暫時棲止,待聖上有下河東之舉,吾等便離此地耳。」
贊依其言,權令軍校掃除安頓。
次日,下令部軍,勿忘戎事,每日出教場十操十練。
卻說潘仁美遣人密探贊之動靜,回報:「呼延贊自到府中,不以荒殘為意,惟日夕整飭戎伍7,部下號令嚴明,不敢私自入城擾亂百姓。」
仁美聞報,自忖:「此人久後必得大位。」
欲思逐去之計,乃與心腹劉旺商議。
旺曰:「此事不難。
彼今新到,未得重職,三日後當來參見大人。
待其至,生一支節,苦虐之,彼被羞辱,必將逃去矣,安用逐為?」
仁美大喜曰:「此計甚妙。」
即分付左右,嚴設刑具以待。
第四日,人報呼延贊入府參謁。
仁美令召入。
呼延贊徑趨階前拜曰:「小將蒙樞使提攜,得入於朝,誠願盡忠於闕下,以報先帝知遇之大恩也。」
仁美半晌不答,已而乃曰:「汝曉得先王留下法例麼?」
贊曰:「小將初到,不省其由。」
仁美曰:「先皇誓書:但遇招伏強人下山,皆要決一百殺威棒,以禁其後。
汝今亦當如是。」
贊聽罷,驚然莫應。
仁美喝令手下,依法施行。
左右得令,將呼延贊推倒於階下,重責一百。
可憐他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帳下見者,莫不酸鼻。
仁美令府門外從人,急策之去。
呼延贊回至府中,馬氏接著,見其容顏改色,步履差池8,驚問何故?贊將被打殺威棒之事,說了一遍。
馬氏曰:「既先帝有此法例,亦當順受,將軍只得忍耐。」
言罷,暖過醇酒,遞與贊飲。
贊在饑十渴之際,接來便飲。
酒杯未放,忽然大叫一聲,仆地悶絕。
馬氏大驚,倉皇失措,百計撫十摩,扶救不醒,遂放聲號哭曰:「吾夫婦本欲盡忠於朝廷,誰想自送其命?」
忽旁邊轉過一老軍曰:「夫人不要啼哭,小軍還能救之。」
馬氏泣曰:「汝若救得醒,勝如重生父母。」
老軍曰:「此是將軍被杖之時,必杖上先淬毒藥,浸入肌肉,遇熱酒即發,故悶絕去矣。
待將靈藥解之,立地可醒。」
馬氏曰:「既有此藥,即來施治,報恩有日。」
老軍取過丸藥,調而灌之。
呼延贊口通藥氣,漸漸甦醒。
眾軍皆喜。
贊問老軍:「藥丸何此之妙?」
老軍曰:「小軍曾遭仇人毒手,受杖而死,得遇方外9道人救醒,因而傳得此藥。」
贊以白金重酬。
老軍不受,乃曰:「將軍居止此處,分明是當朝潘仁美奏陷;適被毒杖,亦必是此人之計。
公若不亟去,十性十命終難保矣。」
贊聽罷,怒曰:「權臣當國,吾等何以立身?」
即下令所部,收拾行李,連夜與馬氏走歸太行山,侵早十已到寨外。
小卒報與李建忠。
建忠不信,出寨視之,果是贊也。
即同入寨中,問其所歸之由。
贊將被責之事,──訴知。
建忠怒曰:「此賊蓋因汝殺其子,故設此謀,將以報怨。
今且守於此,待聖駕復下河東,擒此匹夫,碎十十屍十十萬段。」
贊然其言。
建忠令手下擺酒散悶。
忽報:山下一夥人馬來到,不知是誰。
建忠即率部軍出寨相迎,乃是耿忠、耿亮也。
建忠喜曰:「正待來請賢兄,不想自至,甚慰吾望。」
即邀入帳中相見,列坐而飲。
席間,耿忠問曰:「近聞賢侄受宣入朝,今日何又在此?」
建忠答曰:「一言難盡。
吾弟正隨使赴闕,欲盡忠於朝廷。
不期十奸十相潘仁美,懷著宿怨,屢屢謀害吾弟。」
遂將前事訴說一番。
耿忠聽罷大怒曰:「賢弟此處有多少人馬?」
建忠曰:「大約八千餘人。」
忠曰:「借我二千,同贊去把懷州城圍了,挾其上本,奏知潘仁美之十奸十,以伸吾侄之冤也。」
建忠依其言,即日分撥二千人馬與耿忠、呼延贊等,前至懷州府,將城郭圍了,城下金鼓之十聲,徹於內外,州人無不驚駭。
知州事者張廷臣知之,登城觀望,遙見耿忠等,耀武揚威,於城下喊叫。
廷臣問曰:「汝等來圍城池,將有何意?」
耿忠曰:「我等不為劫掠而來,特為吾侄洗雪不白之冤。」
廷臣不知其故,乃問:「要雪何冤?」
忠曰:「前日太行山呼延贊,受朝廷之宣命,赴闕面君,被佞臣潘仁美奏陷,又假捏祖制,加杖殺威棒一百,欲了其命,只得潛歸山寨自保。
今朝廷不知其由,反坐贊有私奔之罪。
今特部眾十逼十城,要求州主奏知此事,除去佞臣,吾等皆願效命於朝廷也。」
廷臣諭之曰:「既有此事,汝眾人且退,勿驚百姓。
我當即具本奏知,定得朝廷復來宣汝,何如?」
耿忠乃下令,將人馬退去,離城二十里安下營寨。
----------------------------------------
【註釋】
1 醮[jiao,音叫]:設壇祭神。
2 赴闕[que]:趕赴京都、皇宮。
多指見皇帝。
3 廡[wǔ,音武]:堂周的廊屋。
4 圮[pī,音匹]:倒塌。
5 庭除:庭院和台階。
6 癃[long,音龍]:年老衰弱多病。
7 整飭[chi]戎伍:整頓隊伍。
8 差池:散失。
這裡指蹣跚,踉蹌。
9 方外:世俗之外,外域。
十 侵早:天剛亮,拂曉。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