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傳》三十二 蕭太后出榜募兵 王全節兵征大遼:一日與群臣議曰:「近日北兵敗歸,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楊家將傳》三十二 蕭太后出榜募兵 王全節兵征大遼

楊家將傳

三十二 蕭太后出榜募兵 王全節兵征大遼

卻說蕭天佐自敗歸之後,蕭後日夕憂慮宋朝見伐。

一日與群臣議曰:「近日北兵敗歸,又聽得南朝將為征討之計。

今楊家人雄馬壯,倘或部領北征,誰可抵敵?」

道未罷,韓延壽奏曰:「諺云:『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預備之固。

』今大遼宿將老帥,已不堪任。

乞陛下效選舉法例,出下榜文,招募各國雄勇,任以帥職,以備宋人來侵,則為長保之策。」

後允奏,著文臣草招募榜文以進。

其文曰:

北番蕭太后為招募英雄,以防國難事:蓋聞兵以將為貴,將以才為能。

今值大遼多事之秋,戎馬相尋,干戈弗息。

特出榜文,招募各處豪傑。

或有抱謀略於山谷,懷武藝於窮荒,搴1旗、斬將、攻關、取城,不拘一技一能,可輔定霸者,威集幽州,孤親試其才。

果能稱職,即授重權,尊其爵位。

故茲榜示2。

蕭後看罷榜文,即令張掛城門,招取英雄。

正是:

欲教勝敵楊家將,除是神仙降世來。

大中祥符四年,蓬萊山鍾、呂二仙,適在三島洞中煉丹、圍棋。

鍾離問曰:「汝曾憶岳十陽十樓賞白牡丹之事乎?」

洞賓答曰:「色十欲之心,人皆有之。

若敝弟子尚且脫胎換骨,亦被迷戀,況凡夫俗子耶?」

鍾離曰:「此理本然。」

又問:「黃鶴樓酒捨,汝何留戀半載?此豈仙家之所宜乎?」

洞賓曰:「弟子存神煉氣,此味不能斷之。」

鍾離笑曰:「眾道友論汝『酒色神仙,猶有餘染』,果不虛也。」

洞賓自覺愧赧,尊敬師長,弗敢與辯。

忽然南北起一道殺氣,衝入雲漢,但見:

紅光萬丈隨火入,千條殺氣進煙來。

洞賓看罷,喚仙童撥十開雲霧視之。

回報道:「卻是南朝龍祖與北番龍母相鬥,殺氣進入於此。」

鍾離曰:「吾以氣數推之,尚有二年殺逆未除,只是可憐黎民受其荼毒。」

洞賓曰:「既師父以氣數知之,還是龍母戰勝,龍祖戰勝?」

鍾離曰:「龍母逆妖之類,走下北番,霸起一國。

龍祖應天運而生,以作萬民之主,今遭其擾鬧,不久當為龍祖滅也。」

洞賓曰:「二龍爭攘,百姓何辜?我仙家以救人為心,師父何不降凡,收龍母以歸升,免得為民之患,豈不美哉?」

鍾離曰:「世界紛紛,自有人定。

我等只存修養,莫將閒事惱心。」

言罷徑入洞中。

洞賓見鍾離已去,自思:「眾仙笑我酒色為重,師父指道龍祖為能。

我今要親降凡間,扶佐龍母,滅卻南朝,又恐師父分上有礙。

近見番界碧蘿山有萬年椿木,今成十精十怪,不如令他脫身降世,以助龍母。」

即著仙童喚椿木十精十來到,洞賓曰:「吾今付汝三卷六甲兵書。

上卷觀視天文,中卷變化藏機,此二卷汝不必學;只有下一卷,人難得識,內中盡載十陰十文迷十魂妖遁之事,教汝熟視。

即今北番蕭太后出下榜文,招募英勇,欲與南朝十十交十十兵。

爾可脫身降世,將此下卷兵書扶佐北番。

待滅卻宋朝之後,我收汝同入仙道。」

椿木十精十拜曰:「小孽下凡,難以施展,兵書恐不能通耳。」

洞賓曰:「汝先去揭取榜文,我即親降凡間,代汝用事。」

椿木十精十即日拜辭仙主,逕變身化作一道金光,震聲如雷,走下北番,來到幽州城,正見各處壯勇,十十團十十立於關門外看榜。

椿木十精十進前,叫十聲:「待我來揭榜。」

眾視之,其人生得面如黑鐵,眼若金珠,身長一丈有餘,兩臂筋十肉突起,貌極奇異。

守軍見揭了榜文,引進朝門,來見蕭後。

蕭後視罷,大驚曰:「世上竟有此怪貌耶?」

因問:「壯士何處人氏?」

椿木十精十答曰:「小臣祖居碧蘿山,姓椿名巖。」

蕭後曰:「汝有甚武藝?」

巖曰:「兵書戰策,一十八般武藝,無有不通。」

蕭後大悅,即與文武議封官職。

蕭天佐奏曰:「壯士初進,未見其能,陛下權封以中職,候其建立奇功,再議未遲。」

後允奏,乃封椿巖為十十團十十營都總使。

椿巖謝恩而退。

卻說宋真宗以魏府之恥,欲圖報雪,召集群臣計議。

八王奏曰:「陛下以一統之盛,幽州一隅封宇,取之不難。

爭奈士馬未集,尚待從容討之。」

帝未應,忽一人出曰:「不乘此時進兵,更待何時?」

眾視之,乃光州節度使王全節,近前奏曰:「臣有一計,可使北番拱手納降。」

帝曰:「卿有何計?」

全節曰:「若起中原之兵,急難取勝。

乞陛下敕澶州一路、雄州一路、山後一路,此三路乃幽州咽喉,易為糧餉;臣再提一旅之師,共四路並進。

北番雖有雄勇之將,何能當之?」

帝依奏,即敕三路出兵,以王全節為南北招討使,李明為副使,部兵五萬前行。

全節得旨,剋日領兵離汴京,望幽州進發。

時初春天氣,風和日暖,但見:

路上野花無意采,林中杜鵑動人情。

大軍來到九龍谷下寨。

消息傳入幽州,近臣奏知蕭後:「南朝起四路兵馬而來,聲勢甚盛。」

太后大驚曰:「不意其來如此速那!」因問:「誰可部兵迎敵?」

道未罷,椿巖應聲出曰:「陛下勿憂,臣舉一人退宋兵,如摧枯拉朽,取中原猶反掌之易。」

太后問曰:「卿舉何人?」

巖曰:「臣之師父,姓呂名客,現在宮門外,未敢擅入。

若用此人退敵,何患不克?」

後即宣進呂客於階下,視之,見其人物清雅,舉止特異。

自思:「此人必有奇才。」

乃問曰:「卿要來應募,求進身否?」

呂客答曰:「臣聞陛下欲與南朝爭衡,特來相助一臂之力,取其天下。」

後曰:「卿要多少人馬而行?」

呂客曰:「宋人善戰者多,可用陣圖斗之。

依臣所論,幽州軍馬不足調遣,陛下須於五國借兵,可成大事。」

後曰:「五國是誰?」

呂客曰:「可修書一封,差使臣往遼西鮮卑國,見國王耶律慶,獻送金帛,以結其心,問彼借十精十兵五萬,彼必無推。

又修書繼官誥往森羅國,賞賜國王孟天能,令他發兵五萬相助。

再遣一使往黑水國,許以成功之後,割西羌一帶謝之,令助兵五萬,必定悅從。

又差一使臣赴西夏國,見國王黃柯環,說知中原利害,借兵五萬。

再著親臣往長沙國,見國王蕭霍王,借兵五萬。

若得此五國兵來,仗臣平生所學,排下南天七十二陣,使宋君臣見之心膽碎裂,拱手歸命矣。」

蕭後聽罷,大悅曰:「卿真子牙重出,諸葛復生。」

即日封呂客為輔國軍師、北都內外兵馬正使。

呂客謝恩而退。

太后遣下五處使臣,令繼金寶,逕詣鮮卑等國而行。

當下領旨使臣分頭進發。

自是,五國得賜敕繼,無不悅從。

鮮卑國王差黑靼令公馬榮為帥,森羅國王差亢金龍太子為帥,黑水國王差鐵頭黑太歲為帥,西夏國王差公主黃瓊女為帥,長沙國王差駙馬蘇何慶與公主蕭霸貞為帥,各助十精十兵五萬,陸續而來。

不消數十日,都集幽州聽候。

近臣奏知蕭後:「五國兵馬齊到。」

後宣進呂客問曰:「五國之兵已到,軍師何以調遣?」

呂客奏曰:「臣此行不是等閒,陛下再召回雲州耶律休哥等,蔚州蕭撻懶等,起傾國之兵,與臣提調,管取克伏中原。」

後允奏,即下敕於雲、蔚二州,調回各處軍馬。

以韃靼令公韓延壽為監軍,都部署上盒秀以下並聽調遣,統率二十五萬十精十兵,合五國共五十萬,隨呂軍師征進。

韓延壽得旨,出往教場中,十操十演齊備。

越數日,雲、蔚二州軍馬皆至。

呂軍師同巖率五國十精十兵與北番人馬離幽州,浩浩蕩蕩,望九龍谷而進。

此一去,有詩為證:

全憑興國扶王策,能使英雄顯智來。

三千世界風雲變,七十天門戰陣開。

北番兵馬來到九龍谷,於平川曠野下寨。

對面便是宋營。

次日,呂軍師召集諸將,分付曰:「三月丙申支幹相剋之日,吾將排陣,各人須要聽令。

如有後期者,先斬後奏。」

韓延壽進曰:「軍師令旨,誰敢有違?」

----------------------------------------

【註釋】

1 搴[qiān,音千]:舉,拔取。

2 故茲榜示:故而今以榜文告示。

茲:今。

分類:古典俠義小說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楊家將傳
一 北漢主屏逐忠臣 呼延贊激烈報仇二 李建忠力救義士 呼延贊夢神教武三 金頭娘征場鬥藝 高懷德大戰潞州四 講和議楊業回兵 迎鑾駕豪傑施能五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六 潘仁美奉詔宣召 呼延贊單騎救駕七 北漢主議守河東 呼延贊力擒敵將八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九 郭進大破耶律沙 劉鈞敕書召楊業十 八王進獻反間計 光美奉使說楊業十一 小聖感夢取太原 太宗下議征大遼十二 高懷德幽州大戰 宋太宗班師還汴十三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十四 犒將士趙普辭官 宴群臣宋琪賦詩十五 曹彬部兵征大遼 懷德戰死歧溝關十六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十七 宋太宗議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楊業十八 呼延贊大戰遼兵 李陵碑楊業死節十九 瓜州營七郎遭射 胡原谷六使遇救二十 六使沛京告御狀 王欽定計圖八王二十一 宋名臣辭官解印 蕭太后議圖中原二十二 楊家將晉陽斗武 楊郡馬領鎮三關二十三 樵夫詭計捉孟良 六使單騎收焦贊二十四 孟良智盜驌驦馬 岳勝大戰蕭天祐1二十五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關寨五郎觀象二十六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二十七 樞密計傾無佞府 金吾拆毀天波樓二十八 焦贊怒殺謝金吾 八王智救楊郡馬二十九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節銅台交兵三十 八王繼詔求六使 焦贊大鬧陳家莊三十一 呼延贊途中遇救 楊郡馬大破遼兵三十二 蕭太后出榜募兵 王全節兵征大遼三十三 呂軍師布南天陣 楊六使明下三關三十四 宗保遇神授兵法 真宗出榜募醫人三十五 孟良盜回白驥馬 宗保佳遇穆桂英三十六 宗保部眾看天陣 真宗築壇封將帥三十七 黃瓊女反投宋營 穆桂英破陣救姑三十八 宗保大破天門陣 五郎降伏蕭天佐三十九 宋真宗下詔班師 王樞密進用反間四十 八殿下三關借兵 眾英雄九龍斗武四十一 楊延朗暗助糧草 八娘子大戰番兵四十二 楊郡馬議取北境 重陽女大鬧幽州四十三 平大遼南將班師 頒官誥大封功臣四十四 六郎議取令公骸 孟良焦贊雙喪命四十五 禁宮中八王祈斗 無佞府郡馬壽終四十六 達達國議舉1伐宋 楊宗保兵征西夏四十七 束天神大戰宋將 百花女錘打張達四十八 楊宗保困陷金山 周夫人力主救兵四十九 杜娘子大破妖黨 馬賽英火燒番營五十 楊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婦得勝回朝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