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事
王羲之教子
原文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譯文
當父母呼叫你的時候,應當及時應答,不能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當父母有事交代時候,應當立即去做,不應拖延偷懶。
對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敬地聆聽。
父母對你的批評,一定要虛心接受。
故事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造詣很高,被公稱為「書聖」。
作為一代書法大師,王羲之在教育上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王羲之對自己和七個兒子要求都很嚴格,規定他們在吃飯、穿衣上都要艱苦樸素,不能鋪張一浪一費。
小兒子王獻之七八歲時便開始學習書法。
有一天,他將自己寫的字拿給父親看。
王羲之看一張搖一下頭,直到看到一個「大」字才有了點笑意,提筆在「大」字下面點了一點兒,然後把字都還給了王獻之。
王獻之拿著自己的字給母親看,問母親自己的字和父親的字有什麼不同。
母親拿著他的字看了半天,然後指著那個「大」字底下的一點兒對王獻之說:「只有這一點兒像你父親的字!」即使有客人在,王羲之總是讓兒子王獻之陪在身旁,從不約束孩子。
父母熱情好客的行為感染了王獻之,並對王獻之一性一格、品德的培養起了重要的作用。
王羲之鼓勵王獻之勤學苦練,傳說王獻之練筆曾用盡十八缸水。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書法水平提高很快,終於成為一代大家。
王獻之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