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故事
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閒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
他的哥哥譏笑他,他卻不在乎。
天長地久,他寫出了兩本書,引起了轟動,別人問他讀書有什麼竅門。
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xian)。」
人們很佩服他,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
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一陰一雨者,時之餘。
學習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種的空餘時間:冬天是一年之餘,晚上是一天之餘,雨天是平日之餘。
人們聽了,恍然大悟。
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語:現在有些人總找借口說:「我白天那麼忙,工作壓力那麼大,生活節奏那麼緊,哪有時間學習?」
其實,只要你自己肯學,時間是可以擠出來的。
一愛一因斯坦和魯迅說過同樣一句話: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
有個著名的「三八理論」,就是一個普通成年人的一天應該分為「三個八」:八小時工作、八小時睡覺、八小時自一由安排時間。
前面兩個「八」,大多數人是一樣的,並無多大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就在於剩下的八小時怎麼度過。
分類: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