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公小紅袍傳
第三十二回 張太師蓋棺詐死海操江復任微行
第三十二回 張太師蓋棺詐死海操一江一 復任微行
詩曰:
為奸為佞苦營求,禍到頭來死便休。
今日蓋棺還不死,豈伊不死學莊周。
且說皇爺聽海瑞陳奏,一一依議,傳旨:剋期宣徐王兄,先即速帶羽林軍去抄張居正家產;一面準備夾底棺木,將張居正放於底下,上面用銅封好,海爺領了金銀緞帛,押著棺木,來到楊營。
楊豹接入帳中,謝過賞賜,便對海爺道:「海大人,不知奸相怎生面目?求開棺蓋,與末將一觀。」
海爺道:「這也不必了。
二位將軍,老夫備有水酒,帶同門下林天佐,與二位送行。」
說罷,就命家將排酒。
楊、焦二將領了酒席,立刻傳令兵馬退回。
海爺帶棺木回朝,面奏皇爺道:「臣蒙聖旨,犒賞楊家兵馬,並驗棺木,他已遵旨退兵了。」
皇帝聽奏大喜,忙令內監打開棺木,放出張居正,令他速速回鄉養老。
又傳聖旨:「升杜元勳為禮部侍郎,林天佐為翰林學士,荊州理刑孫成為掌堂都御史,海瑞復任南直操一江一 ,賜飛龍旗二面,上方寶劍,五爪龍袍。
欽哉,謝恩!」各臣三呼萬歲,叩首謝恩。
皇爺駕退後宮,諸臣出朝。
海爺回府,便叫海洪後堂請出夫人相見。
夫人道:「老相公,喚出妾身有何吩咐?」
海爺道:「老夫人,下官蒙聖恩復授南直操一江一 ,即欲上任。
我想前日在南直為官,倏忽光陰又是二十餘年了,不知目下民風如何?我依舊私行到彼,察訪奸惡,不便帶家眷而行。
夫人只在孩兒衙中,頤養優遊。
我恐同僚餞行拜送,又要耽擱多日。
那南直貪一官污吏、奸惡頑民聞知,得以潛蹤斂跡,故此女兒、女婿也不與他說明。
明日就要起身了。」
夫人說道:「老爺呵,你今年紀高邁,比不得中年康健,凡事務必將就罷。」
海爺道:「夫人,又來取笑了。
我是老江湖了,可須夫人吩咐?海洪,爾叫轎子送夫人到太爺衙中去。」
當時夫人拜別,上轎去了。
次日海爺起來,便叫:「海安、海洪過來!」二人應道:「老爺何事吩咐?」
海爺道:「海安、海洪,我與你三人,是老夥計了。
如今原扮作山東賣花椒的客人,往南京走了。」
二人聽見,暗暗埋怨道:「恰不是真真活受罪了。」
只得收拾行李。
主僕三人改扮,頭戴白氈帽,身穿海青布衣,青牛皮鞋子,紫花布襪子,背了袋子,出京去了。
話分兩頭。
再說一江一 南池州府青陽縣,有一人世代科甲人家,姓周字國治,少年入泮,走過十五遍文場,總不能中試,只博個副榜貢生。
妻秦氏,不幸早逝,雙生二子,長子名文桂,己經入學,娶媳婦金氏早喪,又繼娶袁氏。
只因媒人之語,誤配婚屆。
那袁氏父親叫作袁布相,有名光棍。
大兒袁阿狗,次兒袁阿牛。
父子三人,俱是無賴兇徒,欺負周家父了俱是書生文學,較討盤禮盒儀聘禮,件件費嘴費舌。
國治恐媳婦過門不賢吵架,故此送文桂招贅入門,望他夫婦和睦。
不想這袁氏原是惡婦,嫌丈夫懦弱貧苦,終日吵鬧不堪。
周文桂無標,稟過父親,遊學進京,幸得次兒周文玉娶媳張氏,美貌賢德,夫妻雙雙孝養公公。
生下一個孫男,名喚觀德,年紀長成一十三歲。
孫女蓮香十歲。
此時雖然家道貧窮,幸而子孝媳賢,得以相安過日。
那一年,天年荒歉,文玉失館,閒坐家中,未免口食不給。
國治只得使文玉至袁家探問文桂信息。
下午文玉回家,國治問道:「你去袁家探部,嫂嫂怎說?」
文玉道:「爹爹不要說起。
孩兒到袁家探問,嫂嫂便開口大罵,並道哥哥並無書信寄回。
孩兒不信,查問左右鄰里,多說哥哥遊學在京,學習 刑名之業。
前年蒙登萊道請在衙門,今春寄有銀信回業,想必是袁家父子吞去。
孩兒聞得此言,又與嫂嫂理論。
可恨那袁家父子出言詈罵,竟將銀兩埋匿,只把空信擲還。
孩兒無奈,只將空信帶回,與爹爹看過。」
國治接過書信一觀,內說:「不肖遊學至京,與登萊道唐公傾蓋相知,帶往衙署掌管刑名。
因思二弟在家,館金無多,就與東翁說了聘他主使。
今寄回銀五十兩,半為父親薪水之用,半為二弟盤費。
乞即遣他起程。」
國治看完,罵道:「賤人,如此可惡,把銀兩一起侵吞,毫無一些與我。
只是這機會錯過,如何過得日子?兒聽:我想你好友趙廷章,仗義疏財,濟人急難,你去與他商量,或肯周濟,亦未可知。」
文玉道:「父親主見極是!」即刻別了父親,到廷章家中。
廷章接入,分賓主坐下。
茶罷,廷章就開口道:「周兄,到此有何見諭?」
文玉道:「小弟與仁兄忝在知心,不揣貧窮,一向不識進退之言,與兄相商。
只因家兄在登萊道作幕,念小弟在家貧苦,難供甘旨,特寄白銀五十兩,半為家父薪水之供,半為小弟路途之費,命弟到署中辦事。
不想惡嫂父子將銀兩一起侵吞。
老父氣塞,無奈著弟向仁兄相商,意欲求借些小盤費。
但不知仁兄可肯玉成否?」
廷章道:「此乃小事,何必掛懷。
弟便依仁兄所寄之數,一半與老伯安家,一半與兄盤費。
但有一說,令尊老伯年逾桑榆,令昆玉遠離膝下,倘有些微所得,亦當即刻加家奉養,不可貪圖厚利,久羈異地。」
文玉道:「仁兄金玉之語,弟當銘刻。」
一交一 付銀兩,兩人辭別。
文玉回家,對父親說了。
國治甚喜,叫兒子預備行李,擇日起身。
到了之日,文玉對張氏道:「賢妻,我只因家計艱難,不得已出外謀生。
爾公公膝下無人,專望爾小心伏伺,愚夫感德不忘。」
張氏道:「丈夫放心,妾身頗知婦道,豈敢怠慢公公。
但官人路上風霜,切宜保重。」
文玉道:「不須吩咐。」
當下辭別了父親,背了行李,。
出門而去。
不想國治年老,因兩個兒子俱離身邊,未免悲傷,染成一病,張氏甚是憂愁。
一日,備下小菜湯粥等物,同觀德、蓮香來到公公床 前,道:「公公請用這薄粥。」
國治勉強吞了半碗。
張氏道:「公公呵!伯伯與丈夫遠離家鄉,但願公公身體康健。
不日二人自然回家,父子一團一 圓。」
國治道:「媳婦,但願如此便好了。」
那觀德、蓮香也叫道:「祖父大人,今日身子可好否?」
國治道:「孫兒、孫女呵!難得你二人小小年紀,榮宗耀祖。
我在九泉,也得瞑目。」
觀德道:「祖父大人,不是孫兒誇口,若肯苦心攻書,管取龍章一寵一 錫,報答祖老親恩。
但願祖父身體康健,奉增百歲。」
國治哈哈大笑道:「好個有志孫兒!」
再說那周文玉,只為家貧失館,蒙兄寄銀相招,往登萊道作幕,可恨惡嫂將銀侵吞,以至束手無策。
多虧好友趙廷章贈送盤纏,得以起身。
但是父老家貧,妻賢子幼,未免掛懷,這也無可奈何。
你看紅日西沉,難以行走,前面一排招商飯店,不免投宿一夜 。
文玉走進店前,只見一堆人簇擁著一個少年書生,在那裡爭論。
聽得店主人說道:「你身無行李包袱,什麼人也留你過宿?速速往別處去罷。」
文玉見了上前,呼道:「兄長,你出門為何不帶行李?難怪店家不留。
但小弟看你身雖狼狽,相貌不凡,請問尊居何處,出外何干?」
那後生見問,兩淚一交一 流,沾了一衣襟,道:「小弟家住揚州,父親現任司馬,母親誥命夫人。
小生姓楊,名龍貴,曾經入泮黌門。
只因今秋鄉試,屆期收拾行李上路。
主僕二人前至深山,忽遇假虎四人,將我主僕二人唬倒,行李搶去,衣服剝了。
小僕與他爭奪,被他殺死。
我捨命奔走,一路求乞至此。
又聞大盜打劫王槓,地方保甲嚴禁,不許容留生面之人,故此哀求店主暫歇一夜 。」
文玉道:「如此說來,卻是一位貴公子。
但此去揚州,卻也不遠。
也罷,待我與店家說明,相留同宿一宵,明日再作計議便了。」
說罷,便與店家說明,請龍貴同進店中。
用過晚膳,收拾同宿。
龍貴問道:「仁史貴處尊名?乞為示知。」
文玉便把鄉貫姓名說明,又道:「兄今身無分文,如何走得長路?弟薄有盤費,願分一半與兄。」
龍貴道:「原來仁兄也是聖門弟子,又如此義氣,小弟此去倘得僥倖,少不得就要上京,必要到登萊道衙門拜謝。」
二人說罷,一同安宿。
次日天明,文玉起來,取出白銀十兩,衣衫一套,相贈龍貴。
龍貴再三稱謝。
早飯畢,二人攜手出店。
行到三岔路口,文玉道:「小弟不送,就此分別,後會有期!」龍貴道:「小弟與仁兄萍水相逢。
邂造相遇,何幸不才叩蒙厚德!小弟今日分別尊台,希圖上進。
倘異日少能寸進,自應結草啣環以報大德。」
說罷相別而去。
文玉獨自一人,曉行夜宿,迢迢只望登萊而走,未知何日得停。
再說那袁家父子,自從文玉討銀之後,心中恨恨不忘,每同二子相議,意欲謀害周家父子性命。
忽見阿牛進前說:「爹爹若要謀害周家,兒有一計。」
不知阿牛是何計策,下回分解。
分類:公案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