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068: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智慧光明登彼岸,颼颼,——雲生天際頭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西遊記》第068: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西遊記

第068: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

善正萬緣收,名譽傳揚四部洲。

智慧光明登彼岸,颼颼,——雲生天際頭。

諸佛共相酬,永住瑤台萬萬秋。

打破人間蝴蝶夢,休休,滌淨塵氛不惹愁。

話表三藏師徒,洗污穢之一胡一 同,上逍遙之道路,光陰迅速,又值炎天,正是:海榴舒錦彈,荷葉綻青盤。

兩路綠楊藏侞燕,行人避暑扇搖褲。

進前行處,忽見有一城池相近。

三藏勒馬叫:「徒弟們,你看那是甚麼去處?」

行者道:「師父原來不識字,虧你怎麼領唐王旨意離朝也!」三藏道:

「我自幼為僧,千經萬典皆通,怎麼說我不識字?」

行者道:「既識字,怎麼那城頭上杏黃旗,明書三個大字,就不認得,卻問是甚去處何也?」

三藏喝道:「這潑猴胡說!那旗被風吹得亂擺,縱有字也看不明白!」行者道:「老孫偏怎看見?」

八戒沙僧道:「師父,莫聽師兄搗鬼。

這般遙望,城池尚不明白,如何就見是甚字號?」

行者道:「卻不是朱紫國三字?」

三藏道:「朱紫國必是西邦王位,卻要倒換關文。」

行者道:「不消講了。」

不多時,至城門下馬過橋,入進三層門裡,真個好個皇州!

但見:門樓高聳,垛迭齊排。

周圍活水通流,南北高山相對。

六街三市貨資多,萬戶千家生意盛。

果然是個帝王都會處,天府大京城。

絕域梯航至,遐方玉帛盈。

形勝連山遠,宮垣接漢清。

三關嚴鎖鑰,萬古樂昇平。

師徒們在那大街市上行時,但見人物軒昂,衣冠齊整,言語清朗,真不亞大唐世界。

那兩邊做買做賣的,忽見豬八戒相貌醜陋,沙和尚面黑身長,孫行者臉毛額廓,丟了買賣,都來爭看。

三藏只叫:「不要撞禍!低著頭走!」

八戒遵依,把個蓮蓬嘴揣在懷裡,沙僧不敢仰視,惟行者東張西望緊隨唐僧左右。

那些人有知事的,看看兒就回去了。

有那游手好閒的,並那頑童們,烘烘笑笑,都上前拋瓦丟磚,與八戒作戲。

唐僧捏著一把汗,只教:「莫要生事!」那呆子不敢抬頭。

不多時,轉過隅頭,忽見一座門牆,上有會同館三字。

唐僧道:「徒弟,我們進這衙門去也。」

行者道:「進去怎的?」

唐僧道:

「會同館乃天下通會通同之所,我們也打攪得,且到裡面歇下。

待我見駕,倒換了關文,再趕出城走路。」

八戒聞言,掣出嘴來,把那些隨看的人唬倒了數十個,他上前道:「師父說的是,我們且到裡邊藏下,免得這伙鳥人吵嚷。」

遂進館去,那些人方漸漸而退。

卻說那館中有兩個館使,乃是一正一副,都在廳上查點人夫,要往那裡接官,忽見唐僧來到,個個心驚,齊道:「是甚麼人?是甚麼人?往那裡走?」

三藏合掌道:「貧僧乃東土大唐駕下,差往西天取經者,今到寶方,不敢私過,有關文欲倒驗放行,權借高衙暫歇。」

那兩個館使聽言,屏退左右,一個個整冠束帶,下廳迎上相見,即命打掃客房安歇,教辦清素支應,三藏謝了。

二官帶領人夫,出廳而去。

手下人請老爺客房安歇,三藏便走,行者恨道:「這廝憊懶!怎麼不讓老孫在正廳?」

三藏道:「他這裡不服我大唐管屬,又不與我國相連,況不時又有上司過客往來,所以不好留此相待。」

行者道:「這等說,我偏要他相待!」正說處,有管事的送支應來,乃是一盤白米、一盤白面、兩把青菜、四塊豆腐、兩個麵筋、一盤干筍、一盤木耳。

三藏教徒弟收了,謝了管事的,管事的道:「西房裡有乾淨鍋灶,柴火方便,請自去做飯。」

三藏道:「我問你一聲,國王可在殿上麼?」

管事的道:「我萬歲爺爺久不上朝,今日乃黃道良辰,正與文武多官議出黃榜。

你若要倒換關文,趁此急去還趕上。

到明日,就不能彀了,不知還有多少時伺候哩。」

三藏道:「悟空,你們在此安排齋飯,等我急急去驗了關文回來,吃了走路。」

八戒急取出袈裟關文。

三藏整束了進朝,只是吩咐徒弟們,切不可出外去生事。

不一時,已到五鳳樓前,說不盡那殿閣崢嶸,樓台壯麗。

直至端門外,煩奏事官轉達天廷,欲倒驗關文。

那黃門官果至玉階前啟奏道:「朝門外有東土大唐欽差一員僧,前往西天雷音寺拜佛求經,欲倒換通關文牒,聽宣。」

國王聞言喜道:「寡人久病,不曾登基,今上殿出榜招醫,就有高僧來國!」即傳旨宣至階下,三藏即禮拜俯伏。

國王又宣上金殿賜坐,命光祿寺辦齋,三藏謝了恩,將關文獻上。

國王看畢,十分歡喜道:「法師,你那大唐,幾朝君正?幾輩臣賢?至於唐王,因甚作疾回生,著你遠涉山川求經?」

這長老因問,即欠身合掌道:「貧僧那裡三皇治世,五帝分輪。

堯舜正位,禹湯安民。

成周子眾,各立乾坤。

倚強欺弱,分國稱君。

邦君十八,分野邊塵。

後成十二,宇宙安淳。

因無車馬,卻又相吞。

七雄爭勝,六國歸秦。

天生魯沛,各懷不仁。

一江一 山屬漢,約法欽遵。

漢歸司馬,晉又紛紜。

南北十二,宋齊梁陳。

列祖相繼,大隋紹真。

賞花無道,塗炭多民。

我王李氏,國號唐君。

高祖晏駕,當今世民。

河清海晏,大德寬仁。

茲因長安城北,有個怪水龍神,刻減甘雨,應該損身。

夜間托夢,告王救。

王言准赦,早召賢臣。

款留殿內,慢把棋輪。

時當日午,那賢臣夢斬龍身。」

國王聞言,忽作聲吟之一聲 問道:「法師,那賢臣是那邦來者?」

三藏道:「就是我王駕前丞相,姓魏名徵。

他識天文,知地理,辨陰一陽一,乃安邦立國之大宰輔也。

因他夢斬了涇河龍王,那龍王告到陰司,說我王許救又殺之,故我王遂得促病,漸覺身危。

魏徵又寫書一封,與我王帶至冥司,寄與酆都城判官崔。

少時,唐王身死,至三日復得回生。

虧了魏徵,感崔判官改了文書,加王二十年壽。

今要做水陸大會,故遣貧僧遠涉道途,詢求諸國,拜佛祖,取大乘經三藏,超度孽苦升天也。」

那國王又聲吟歎道:「誠乃是天朝大國,君正臣賢!似我寡人久病多時,並無一臣拯救。」

長老聽說,偷睛觀看,見那皇帝面黃肌瘦,形脫神衰。

長老正欲啟問,有光祿寺官奏請唐僧奉齋。

王傳旨教:「在披香殿,連朕之膳擺下,與法師同享。」

三藏謝了恩,與王同進膳進齋不題。

卻說行者在會同館中,著沙僧安排茶飯,並整治素菜。

沙僧道:「茶飯易煮,蔬菜不好安排。」

行者問道:「如何?」

沙僧道:

「油鹽醬醋俱無也。」

行者道:「我這裡有幾文襯錢,教八戒上街買去。」

那呆子躲懶道:「我不敢去,嘴臉欠俊,恐惹下禍來,師父怪我。」

行者道:「公平一交一 易,又不化他,又不搶他,何禍之有!」八戒道:「你才不曾看見獐智?在這門前扯出嘴來,把人唬倒了十來個;若到鬧市叢中,也不知唬殺多少人是!」行者道:

「你只知鬧市叢中,你可曾看見那市上賣的是甚麼東西?」

八戒道:「師父只教我低著頭,莫撞禍,實是不曾看見。」

行者道:「酒店、米鋪、磨坊,並綾羅雜貨不消說,著然又好茶房、麵店,大燒餅、大饃饃,飯店又有好湯飯,好椒料、好蔬菜,與那異品的糖糕、蒸酥、點心、卷子、油食、蜜食,無數好東西,我去買些兒請你如何?」

那呆子聞說,口內流涎,喉嚨裡——的嚥唾,跳起來道:「哥哥!這遭我擾你,待下次趲錢,我也請你回席。」

行者暗笑道:「沙僧,好生煮飯,等我們去買調和來。」

沙僧也知是耍呆子,只得順口應承道:「你們去,須是多買些,吃飽了來。」

那呆子撈個碗盞拿了,就跟行者出門。

有兩個在官人問道:「長老那裡去?」

行者道:「買調和。」

那人道:「這條街往西去,轉過拐角鼓樓,那鄭家雜貨店,憑你買多少,油鹽醬醋、姜椒茶葉俱全。」

他二人攜手相攙,逕上街西而去。

行者過了幾處茶房,幾家飯店,當買的不買,當吃的不吃。

八戒叫道:「師兄,這裡將就買些用罷。」

那行者原是耍他,那裡肯買,道:「賢弟,你好不經紀!再走走,揀大的買吃。」

兩個人說說話兒,又領了許多人跟隨爭看。

不時,到了鼓樓邊,只見那樓下無數人喧嚷,擠擠挨挨,填街塞路。

八戒見了道:「哥哥,我不去了,那裡人嚷得緊,只怕是拿和尚的。

又況是面生可疑之人,拿了去,怎的了?」

行者道:「一胡一 談!和尚又不犯法,拿我怎的?我們走過去,到鄭家店買些調和來。」

八戒道:「罷罷罷!我不撞禍。

這一擠到人叢裡,把耳朵-了兩-,唬得他跌跌爬爬,跌死幾個,我倒償命哩!」行者道:「既然如此,你在這壁根下站定,等我過去買了回來,與你買素面燒餅吃罷。」

那呆子將碗盞遞與行者,把嘴拄著牆根,背著臉,死也不動。

這行者走至樓邊,果然擠塞,直挨入人叢裡聽時,原來是那皇榜張掛樓下,故多人爭看。

行者擠到近處,閃開火眼金睛,仔細看時,那榜上卻云:「朕西牛賀洲朱紫國王,自立業以來,四方平服,百姓清安。

近因國事不祥,沉痾伏枕,淹延日久難痊。

本國太醫院,屢選良方,未能調治。

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賢士。

不拘北往東來,中華外國,若有一精一醫藥者,請登寶殿,療理朕躬。

稍得病癒,願將社稷平分,決不虛示。

為此出給張掛,須至榜者。」

覽畢,滿心歡喜道:「古人云,行動有三分財氣。

早是不在館中呆坐。

即此不必買甚調和,且把取經事寧耐一日,等老孫做個醫生耍耍。」

好大聖,彎倒腰丟了碗盞,拈一撮土,往上灑去,念聲咒語,使個隱身法,輕輕的上前揭了榜,又朝著巽地上吸口仙氣吹來,那陣旋風起處,他卻回身,逕到八戒站處,只見那呆子嘴拄著牆根,卻是睡著了一般。

行者更不驚他,將榜文折了,輕輕揣在他懷裡,拽轉步先往會同館去了不題。

卻說那樓下眾人,見風起時,各各蒙頭閉眼。

不覺風過時,沒了皇榜,眾皆悚懼。

那榜原有十二個太監,十二個校尉,早朝領出,才掛不上三個時辰,被風吹去,戰兢兢左右追尋,忽見豬八戒懷中露出個紙邊兒來,眾人近前道:「你揭了榜來耶?」

那呆子猛抬頭,把嘴一噘,唬得那幾個校尉踉踉——跌倒在地。

他卻轉身要走,又被面前幾個膽大的扯住道:「你揭了招醫的皇榜,還不進朝醫治我萬歲去,卻待何往?」

那呆子慌慌張張道:「你兒子便揭了皇榜!你孫子便會醫治!」校尉道:「你懷中揣的是甚?」

呆子卻才低頭看時,真個有一張字紙,展開一看,咬著牙罵道:「那猢猻害殺我也!」恨一聲便要扯破,早被眾人架住道:「你是死了!此乃當今國王出的榜文,誰敢扯壞?你既揭在懷中,必有醫國之手,快同我去!」八戒喝道:「汝等不知,這榜不是我揭的,是我師兄孫悟空揭的。

他暗暗揣在我懷中,他卻丟下我去了。

若得此事明白,我與你尋他去。」

眾人道:「說甚麼亂話,現鍾不打打鑄鍾?你現揭了榜文,教我們尋誰!不管你!扯了去見主上!」那夥人不分清白,將呆子推推扯扯。

這呆子立定腳,就如生了根一般,十來個人也弄他不動。

八戒道:

「汝等不知高低!再扯一會,扯得我呆性子發了,你卻休怪!」

不多時,鬧動了街人,將他圍繞,內有兩個年老的太監道:

「你這相貌稀奇,聲音不對,是那裡來的,這般村強?」

八戒道:

「我們是東土差往西天取經的,我師父乃唐王御弟法師,卻才入朝,倒換關文去了。

我與師兄來此買辦調和,我見樓下人多,未曾敢去,是我師兄教我在此等候。

他原來見有榜文,弄陣旋風揭了暗揣我懷內先去了。」

那太監道:「我頭前見個白面胖和尚,逕奔朝門而去,想就是你師父?」

八戒道:「正是,正是。」

太監道:「你師兄往那裡去了?」

八戒道:「我們一行四眾,師父去倒換關文,我三眾並行囊馬匹俱歇在會同館。

師兄弄了我,他先回館中去了。」

太監道:「校尉,不要扯他,我等同到館中,便知端的。」

八戒道:「你這兩個奶奶知事。」

眾校尉道:「這和尚委不識貨!怎麼趕著公公叫起奶奶來耶?」

八戒笑道:「不羞!你這反了陰一陽一的!他二位老媽媽兒,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倒叫他做公公!」眾人道:「莫弄嘴!快尋你師兄去。」

那街上人吵吵鬧鬧,何止三五百,共扛到館門首。

八戒道:「列位住了,我師兄卻不比我任你們作戲,他卻是個猛烈認真之士。

汝等見了,須要行個大禮,叫他聲孫老爺,他就招架了。

不然啊,他就變了嘴臉,這事卻弄不成也。」

眾太監校尉俱道:「你師兄果有手段,醫好國王,他也該有一半一江一 山,我等合該下拜。」

那些閒雜人都在門外喧嘩,八戒領著一行太監校尉,逕入館中,只聽得行者與沙僧在客房裡正說那揭榜之事耍笑哩。

八戒上前扯住亂嚷道:「你可成個人!哄我去買素面、燒餅、饃饃我吃,原來都是空頭!又弄旋風,揭了甚麼皇榜,暗暗的揣在我懷裡,拿我裝胖!這可成個弟兄!」行者笑道:「你這呆子,想是錯了路,走向別處去。

我過鼓樓,買了調和,急回來尋你不見,我先來了,在那裡揭甚皇榜?」

八戒道:「現在看榜的官員在此。」

說不了,只見那幾個太監校尉朝上禮拜道:孫老爺,今日我王有緣,天遣老爺下降,是必大展經綸手,微施三折肱,治得我王病癒,一江一 山有分,社稷平分也。」

行者聞言,正了聲色,接了八戒的榜文,對眾道:「你們想是看榜的官麼?」

太監叩頭道:

「一奴一婢乃司禮監內臣,這幾個是錦衣校尉。」

行者道:「這招醫榜,委是我揭的,故遣我師弟引見。

既然你主有病,常言道,藥不跟賣,病不討醫。

你去教那國王親來請我,我有手到病除之功。」

太監聞言,無不驚駭,校尉道:「口出大言,必有度量。

我等著一半在此啞請,著一半入朝啟奏。」

當分了四個太監,六個校尉,更不待宣召,逕入朝當階奏道:「主公萬千之喜!」那國王正與三藏膳畢清談,忽聞此奏,問道:「喜自何來?」

太監奏道:「一奴一婢等早領出招醫皇榜,鼓樓下張掛,有東土大唐遠來取經的一個聖僧孫長老揭了,現在會同館內,要王親自去請他,他有手到病除之功,故此特來啟奏。」

國王聞言滿心歡喜,就問唐僧道:「法師有幾位高徒?」

三藏合掌答曰:「貧僧有三個頑徒。」

國王問:「那一位高徒善醫?」

三藏道:「實不瞞陛下說,我那頑徒俱是山野庸才,只會挑包背馬,轉澗尋波,帶領貧僧登山涉嶺,或者到峻險之處,可以伏魔擒怪,捉虎降龍而已,更無一個能知藥性者。」

國王道:「法師何必太謙?朕當今日登殿,幸遇法師來朝,誠天緣也。

高徒既不知醫,他怎肯揭我榜文,教寡人親迎?斷然有醫國之能也。」

叫:「文武眾卿,寡人身虛力怯,不敢乘輦;汝等可替寡人,俱到朝外,敦請孫長老看朕之病。

汝等見他,切不可輕慢,稱他做神僧孫長老,皆以君臣之禮相見。」

那眾臣領旨,與看榜的太監、校尉徑至會同館,排班參拜。

唬得那八戒躲在廂房,沙僧閃於壁下。

那大聖,看他坐在當中端然不動,八戒暗地裡怨惡道:「這猢猻活活的折殺也!怎麼這許多官員禮拜,更不還禮,也不站將起來!」不多時,禮拜畢,分班啟奏道:「上告神僧孫長老,我等俱朱紫國王之臣,今奉王旨,敬以潔禮參請神僧,入朝看病。」

行者方才立起身來對眾道:「你王如何不來?」

眾臣道:「我王身虛力怯,不敢乘輦,特令臣等行代君之禮,拜請神僧也。」

行者道:「既如此說,列位請前行,我當隨至。」

眾臣各依品從,作隊而走。

行者整衣而起,八戒道:「哥哥,切莫攀出我們來。」

行者道:「我不攀你,只要你兩個與我收藥。」

沙僧道:「收甚麼藥?」

行者道:「凡有人送藥來與我,照數收下,待我回來取用。」

二人領諾不題。

這行者即同多官,頃間便到。

眾臣先走,奏知那國王,高卷珠簾,閃龍睛鳳目,開金口御言便問:「那一位是神僧孫長老?」

行者進前一步,厲聲道:「老孫便是。」

那國王聽得聲音凶狠,又見相貌刁鑽,唬得戰兢兢,跌在龍床 之上。

慌得那女官內宦,急扶入宮中,道:「唬殺寡人也!」眾官都嗔怨行者道:「這和尚怎麼這等粗魯村疏!怎敢就擅揭榜!」行者聞言笑道:「列位錯怪了我也。

若像這等慢人,你國王之病,就是一千年也不得好。」

眾臣道:「人生能有幾多一陽一壽?就一千年也還不好?」

行者道:

「他如今是個病君,死了是個病鬼,再轉世也還是個病人,卻不是一千年也還不好?」

眾臣怒曰:「你這和尚,甚不知禮!怎麼敢這等滿口一胡一 柴!」行者笑道:「不是一胡一 柴,你都聽我道來:醫門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轉旋。

望聞問切四般事,缺一之時不備全:第一望他神氣色,潤枯肥瘦起和眠;第二聞聲清與濁,聽他真語及狂言;三問病原經幾日,如何飲食怎生便;四才切脈明經絡,浮沉表裡是何般。

我不望聞並問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那兩班文武叢中有太醫院官,一聞此言,對眾稱揚道:「這和尚也說得有理。

就是神仙看病,也須望聞問切,謹合著神聖功巧也。」

眾官依此言,著近侍傳奏道:「長老要用望聞問切之理,方可認病用藥。」

那國王睡在龍床 上,聲聲喚道:「叫他去罷!寡人見不得生人面了!」近侍的出宮來道:「那和尚,我王旨意,教你去罷,見不得生人面哩。」

行者道:「若見不得生人面啊,我會懸絲診脈。」

眾官暗喜道:「懸絲診脈,我等耳聞,不曾眼見。

再奏去來。」

那近侍的又入宮奏道:「主公,那孫長老不見主公之面,他會懸絲診脈。」

國王心中暗想道:「寡人病了三年,未曾試此,宣他進來。」

近侍的即忙傳出道:「主公已許他懸絲診脈,快宣孫長老進宮診視。」

行者卻就上了寶殿,唐僧迎著罵道:「你這潑猴,害了我也!」行者笑道:「好師父,我倒與你壯觀,你返說我害你?」

三藏喝道:「你跟我這幾年,那曾見你醫好誰來!你連藥性也不知,醫書也未讀,怎麼大膽撞這個大禍!」行者笑道:

「師父,你原來不曉得。

我有幾個草頭方兒,能治大病,管情醫得他好便是。

就是醫死了,也只問得個庸醫殺人罪名,也不該死,你怕怎的!不打緊,不打緊,你且坐下看我的脈理如何。」

長老又道:「你那曾見《素問》、《難經》、《本草》、《脈訣》,是甚般章句,怎生註解,就這等胡說散道,會甚麼懸絲診脈!」行者笑道:

「我有金線在身,你不曾見哩。」

即伸手下去,尾上拔了三根毫毛,捻一把,叫聲「變!」即變作三條絲線,每條各長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氣,托於手內,對唐僧道:「這不是我的金線?」

近侍宦官在旁道:「長老且休講口,請入宮中診視去來。」

行者別了唐僧,隨著近侍入宮看病。

正是那:心有秘方能治國,內藏妙訣注長生。

畢竟這去不知看出甚麼病來,用甚麼藥品。

欲知端的,且聽下回分解——

輸入:中華古籍oldbook.126.com

轉載請保留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西遊記
第001: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002: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第003: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第004: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第005: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第006: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第007: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008: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第009: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第010: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第011:還受生唐王遵善果第012: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013: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第014: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第015: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第016: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第017: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第018: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第019: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第020: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第021: 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第022: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第023: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第024: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第025: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第026: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第027: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第028: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第029: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第030: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第031: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第032: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第033: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第034: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第035: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第03: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第037: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第038: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第039: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第040: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第041: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第042:大聖慇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第043: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第044: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第045: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第046: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第047: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第048: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第049: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第050:情亂性從因愛慾 神昏心動遇魔頭第051: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第052:悟空大鬧金山兜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第053: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第054: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第055: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第056: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第057: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第058: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第059: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第060: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061: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第062: 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第063:二僧蕩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第064: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第065:妖邪假設小雷音 四眾皆遭大厄難第066: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第067: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污道心清第068: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第069: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第070: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第071:行者假名降怪 觀音現象伏妖王第072: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第073: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第074: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第075: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第076:心神居捨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第077: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第078: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第079: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第080:奼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第081:鎮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第082: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第083: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第084: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第085: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第086: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第087: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第088: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第089:黃獅精虛設釘鈀宴 金木土計鬧豹頭山第090: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第091: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第092:三僧大戰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第093: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第094: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第095: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第096: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第097:金酬外護遭魔毒 聖顯幽魂救本原第098: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第099:九九數完魔剷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第100: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