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050:情亂性從因愛慾 神昏心動遇魔頭:本體常清淨,方可論元初。性燭須挑剔,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西遊記》第050:情亂性從因愛慾 神昏心動遇魔頭

西遊記

第050:情亂性從因愛慾 神昏心動遇魔頭

詞曰:心地頻頻掃,塵情細細除,莫教坑塹陷毗盧。

本體常清淨,方可論元初。

性燭須挑剔,曹溪任吸呼,勿令猿馬氣聲粗。

晝夜綿綿息,方顯是功夫。

這一首詞,牌名《南柯子》。

單道著唐僧脫卻通天河寒冰之災,踏白黿負登彼岸。

四眾奔西,正遇嚴冬之景,但見那林光漠漠煙中淡,山骨稜稜水外清。

師徒們正當行處,忽然又遇一座大山,阻住去道,路窄崖高,石多嶺峻,人馬難行。

三藏在馬上兜住韁繩,叫聲「徒弟。」

那孫行者引八戒、沙僧近前侍立道:「師父,有何吩咐?」

三藏道:「你看那前面山高,只恐有虎狼作怪,妖獸傷人,今番是必仔細!」行者道:「師父放心莫慮,我等兄弟三人,性和意合,歸正求真,使出蕩怪降妖之法,怕甚麼虎狼妖獸!」三藏聞言,只得放懷前進,到於谷口,促馬登崖,抬頭觀看,好山:嵯峨矗矗,巒削巍巍。

嵯峨矗矗衝霄漢,巒削巍巍礙碧空。

怪石亂堆如坐虎,蒼松斜掛似飛龍。

嶺上鳥啼嬌韻美,崖前梅放異香濃。

澗水潺-流出冷,巔雲黯淡過來凶。

又見那飄飄雪,凜凜風,咆哮餓虎吼山中。

寒鴉揀樹無棲處,野鹿尋窩沒定蹤。

可歎行人難進步,皺眉愁臉把頭蒙。

師徒四眾,冒雪沖寒,戰澌澌,行過那巔峰峻嶺,遠望見山凹中有樓台高聳,房舍清幽。

唐僧馬上欣然道:「徒弟啊,這一日又饑又寒,幸得那山凹裡有樓台房舍,斷乎是莊戶人家,庵觀寺院,且去化些齋飯,吃了再走。」

行者聞言,急睜睛看,只見那壁廂凶雲隱隱,惡氣紛紛,回首對唐僧道:「師父,那廂不是好處。」

三藏道:「見有樓台亭宇,如何不是好處?」

行者笑道:

「師父啊,你那裡知道?西方路上多有妖怪邪魔,善能點化莊宅,不拘甚麼樓台房舍,館閣亭宇,俱能指化了哄人。

你知道龍生九種,內有一種名『蜃』,蜃氣放出,就如樓閣淺池。

若遇大一江一 昏迷,蜃現此勢,倘有鳥鵲飛騰,定來歇翅,那怕你上萬論千,盡被他一氣吞之。

此意害人最重,那壁廂氣色兇惡,斷不可入。」

三藏道:「既不可入,我卻著實饑了。」

行者道:「師父果饑,且請下馬,就在這平處坐下,待我別處化些齋來你吃。」

三藏依言下馬。

八戒采定韁繩,沙僧放下行李,即去解開包裹,取出缽盂,遞與行者。

行者接缽盂在手,吩咐沙僧道:「賢弟,卻不可前進,好生保護師父穩坐於此,待我化齋回來,再往西去。」

沙僧領諾。

行者又向三藏道:「師父,這去處少吉多凶,切莫要動身別往,老孫化齋去也。」

唐僧道:「不必多言,但要你快去快來,我在這裡等你。」

行者轉身欲行,卻又回來道:「師父,我知你沒甚坐性,我與你個安身法兒。」

即取金箍棒,幌了一幌,將那平地下周圍畫了一道圈子,請唐僧坐在中間,著八戒沙僧侍立左右,把馬與行李都放在近身,對唐僧合掌道:「老孫畫的這圈,強似那銅牆鐵壁,憑他甚麼虎豹狼蟲,妖魔鬼怪,俱莫敢近。

但只不許你們走出圈外,只在中間穩坐,保你無虞;但若出了圈兒,定遭毒手。

千萬千萬!至囑至囑!」三藏依言,師徒俱端然坐下。

行者才起雲頭,尋莊化齋,一直南行,忽見那古樹參天,乃一村莊捨。

按下雲頭,仔細觀看,但只見:雪欺衰柳,冰結方塘。

疏疏修竹搖青,鬱鬱喬松凝翠。

幾間茅屋半裝銀,一座小橋斜砌粉。

籬邊微吐水仙花,簷下長垂冰凍箸。

颯颯寒風送異香,雪漫不見梅開處。

行者隨步觀看莊景,只聽得呀的一聲,柴扉響處,走出一個老者,手拖藜杖,頭頂羊裘,身穿破衲,足踏蒲鞋,拄著杖,仰身朝天道:「西北風起,明日晴了。」

說不了,後邊跑出一個哈巴狗兒來,望著行者,汪汪的亂吠。

老者卻才轉過頭來,看見行者捧著缽盂,打個問訊道:「老施主,我和尚是東土大唐欽差上西天拜佛求經者,適路過寶方,我師父腹中饑餒,特造尊府募化一齋。」

老者聞言,點頭頓杖道:「長老,你且休化齋,你走錯路了。」

行者道:「不錯。」

老者道:「往西天大路,在那直北下,此間到那裡有千里之遙,還不去找大路而行?」

行者笑道:「正是直北下,我師父現在大路上端坐,等我化齋哩。」

那老者道:「這和尚胡說了。

你師父在大路上等你化齋,似這千里之遙,就會走路,也須得六七日,走回去又要六七日,卻不餓壞他也?」

行者笑道:「不瞞老施主說,我才然離了師父,還不上一盞熱茶之時,卻就走到此處。

如今化了齋,還要趁去作午齋哩。」

老者見說,心中害怕道:「這和尚是鬼!是鬼!」急怞身往裡就走。

行者一把扯住道:「施主那裡去?有齋快化些兒。」

老者道:「不方便!不方便!別轉一家兒罷!」行者道:「你這施主,好不會事!你說我離此有千里之遙,若再轉一家,卻不又有千里?

真是餓殺我師父也。」

那老者道:「實不瞞你說,我家老小六七口,才淘了三升米下鍋,還未曾煮熟。

你且到別處去轉轉再來。」

行者道:「古人云,走三家不如坐一家。

我貧僧在此等一等罷。」

那老者見纏得緊,惱了,舉藜杖就打。

行者公然不懼,被他照光頭上打了七八下,只當與他拂癢。

那老者道:「這是個撞頭的和尚!」行者笑道:「老官兒,憑你怎麼打,只要記得杖數明白,一杖一升米,慢慢量來。」

那老者聞言,急丟了藜杖,跑進去把門關了,只嚷:「有鬼!有鬼!」慌得那一家兒戰戰兢兢,把前後門俱關上。

行者見他關了門,心中暗想:「這老賊才說淘米下鍋,不知是虛是實。

常言道,道化賢良釋化愚。

且等老孫進去看看。」

好大聖,捻著訣,使個隱身遁法,逕走入廚中看處,果然那鍋裡氣騰騰的,煮了半鍋干飯。

就把缽盂往裡一椏,滿滿的椏了一缽盂,即駕雲回轉不題。

卻說唐僧坐在圈子裡,等待多時。

不見行者回來,欠身悵望道:「這猴子往那裡化齋去了?」

八戒在旁笑道:「知他往那裡耍子去來!化甚麼齋,卻教我們在此坐牢!」三藏道:「怎麼謂之坐牢?」

八戒道:「師父,你原來不知。

古人劃地為牢,他將棍子劃了圈兒,強似鐵壁銅牆,假如有虎狼妖獸來時,如何擋得他住?只好白白的送與他吃罷子。」

三藏道:「悟能,憑你怎麼處治?」

八戒道:「此間又不藏風,又不避冷,若依老豬,只該順著路,往西且行。

師兄化了齋,駕了雲,必然來快,讓他趕來。

如有齋,吃了再走。

如今坐了這一會,老大腳冷!」三藏聞此言,就是晦氣星進宮,遂依呆子,一齊出了圈外。

沙僧牽了馬,八戒擔了擔,那長老順路步行前進,不一時,到了那樓閣之所,原來是坐北向南之家。

門外八字粉牆,有一座倒垂蓮升斗門樓,都是五色裝的,那門兒半開半掩。

八戒就把馬拴在門枕石鼓上,沙僧歇了擔子,三藏畏風,坐於門限之上。

八戒道:「師父,這所在想是公侯之宅,相輔之家。

前門外無人,想必都在裡面烘火。

你們坐著,讓我進去看看。」

唐僧道:「仔細耶!莫要衝撞了人家。」

呆子道:「我曉得,自從歸正禪門,這一向也學了些禮數,不比那村莽之夫也。」

那呆子把釘鈀撒在腰裡,整一整青錦直裰,斯斯文文,走入門裡,只見是三間大廳,簾櫳高控,靜悄悄全無人跡,也無桌椅家火。

轉過屏門,往裡又走,乃是一座穿堂,堂後有一座大樓,樓上窗格半開,隱隱見一頂黃綾帳幔。

呆子道:「想是有人怕冷,還睡哩。」

他也不分內外,拽步走上樓來,用手掀開看時,把呆子唬了一個-踵。

原來那帳裡像牙床 上,白媸媸的一堆骸骨,骷髏有巴斗大,腿挺骨有四五尺長。

呆子定了性,止不住腮邊淚落,對骷髏點頭歎云:「你不知是那代那朝元帥體,何邦何國大將軍。

當時豪傑爭強勝,今日淒涼露骨筋。

不見妻兒來侍奉,那逢士卒把香焚?謾觀這等真堪歎,可惜興王霸業人。」

八戒正才感歎,只見那帳幔後有火光一幌。

呆子道:「想是有侍奉香火之人在後面哩。」

急轉步過帳觀看,卻是穿樓的窗扇透光。

那壁廂有一張彩漆的桌子,桌子上亂搭著幾件錦繡綿衣。

呆子提起來看時,卻是三件納錦背心兒。

他也不管好歹,拿下樓來,出廳房,逕到門外道:「師父,這裡全沒人煙,是一所亡靈之宅。

老豬走進裡面,直至高樓之上,黃綾帳內,有一堆骸骨。

串樓旁有三件納錦的背心,被我拿來了,也是我們一程兒造化,此時天氣寒冷,正當用處。

師父,且脫了褊衫,把他且穿在底下,受用受用,免得吃冷。」

三藏道:「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竊取皆為盜。

倘或有人知覺,趕上我們,到了當官,斷然是一個竊盜之罪。

還不送進去與他搭在原處!我們在此避風坐一坐,等悟空來時走路,出家人不要這等愛小。」

八戒道:「四顧無人,雖雞犬亦不知之,但只我們知道,誰人告我?有何證見?就如拾到的一般,那裡論甚麼公取竊取也!」三藏道:「你一胡一 做啊!雖是人不知之,天何蓋焉!玄帝垂訓雲,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趁早送去還他,莫愛非禮之物。」

那呆子莫想肯聽,對唐僧笑道:「師父啊,我自為人,也穿了幾件背心,不曾見這等納錦的。

你不穿,且待老豬穿一穿,試試新,晤晤脊背。

等師兄來,脫了還他走路。」

沙僧道:「既如此說,我也穿一件兒。」

兩個齊脫了上蓋直裰,將背心套上。

才緊帶子,不知怎麼立站不穩,撲的一跌。

原來這背心兒賽過綁縛手,霎時間,把他兩個背剪手貼心捆了。

慌得個三藏跌足報怨,急忙上前來解,那裡便解得開?三個人在那裡吆喝之一聲 不絕,卻早驚動了魔頭也。

話說那座樓房果是妖一精一點化的,終日在此拿人。

他在洞裡正坐,忽聞得怨恨之一聲 ,急出門來看,果見捆住幾個人了。

妖魔即喚小妖,同到那廂,收了樓台房屋之形,把唐僧攙住,牽了白馬,挑了行李,將八戒沙僧一齊捉到洞裡。

老妖魔登台高坐,眾小妖把唐僧推近台邊,跪伏於地。

妖魔問道:「你是那方和尚?

怎麼這般膽大,白日裡偷盜我的衣服?」

三藏滴淚告曰:「貧僧是東土大唐欽差往西天取經的,因腹中饑餒,著大徒弟去化齋未回,不曾依得他的言語,誤撞仙庭避風。

不期我這兩個徒弟愛小,拿出這衣物,貧僧決不敢壞心,當教送還本處。

他不聽吾言,要穿此晤晤脊背,不料中了大王機會,把貧僧拿來。

萬望慈憫,留我殘生,求取真經,永注大王恩情,回東土千古傳揚也!」

那妖魔笑道:「我這裡常聽得人言:有人吃了唐僧一塊肉,發白還黑,齒落更生,幸今日不請自來,還指望饒你哩!你那大徒弟叫做甚麼名字?往何方化齋?」

八戒聞言,即開口稱揚道:「我師兄乃五百年前大鬧天宮齊天大聖孫悟空也。」

那妖魔聽說是齊天大聖孫悟空,老大有些悚懼,口內不言,心中暗想道:「久聞那廝神通廣大,如今不期而會。」

教:「小的們,把唐僧捆了,將那兩個解下寶貝,換兩條繩子也捆了。

且抬在後邊,待我拿住他大徒弟,一發刷洗,卻好湊籠蒸吃。」

眾小妖答應一聲,把三人一齊捆了,抬在後邊,將白馬拴在槽頭,行李挑在屋裡。

眾妖都磨兵器,準備擒拿行者不題。

卻說孫行者自南莊人家攝了一缽盂齋飯,駕雲回返舊路。

徑至山坡平處,按下雲頭,早已不見唐僧,不知何往,棍劃的圈子還在,只是人馬都不見了。

回看那樓台處所,亦俱無矣,惟見山根怪石。

行者心驚道:「不消說了!他們定是遭那毒手也!」

急依路看著馬蹄,向西而趕。

行有五六里,正在淒愴之際,只聞得北坡外有人言語。

看時,乃一個老翁,氈衣苫體,暖帽蒙頭,足下踏一雙半新半舊的油靴,手持著一根龍頭拐棒,後邊跟一個年幼的僮僕,折一枝臘梅花,自坡前念歌而走。

行者放下缽盂,覿面道個問訊,叫:「老公公,貧僧問訊了。」

那老翁即便回禮道:「長老那裡來的?」

行者道:「我們東土來的,往西天拜佛求經,一行師徒四眾。

我因師父饑了,特去化齋,教他三眾坐在那山坡平處相候。

及回來不見,不知往那條路上去了。

動問公公,可曾看見?」

老者聞言,呵呵冷笑道:「你那三眾,可有一個長嘴大耳的麼?」

行者道:「有有有!」「又有一個晦氣色臉的,牽著一匹白馬,領著一個白臉的胖和尚麼?」

行者道:「是是是!」

老翁道:「你們走錯路了,你休尋他,各個顧命去也。」

行者道:

「那白臉者是我師父,那怪樣者是我師弟。

我與他共發虔心,要往西天取經,如何不尋他去!」老翁道:「我才然從此過時,看見他錯走了路徑,闖入妖魔口裡去了。」

行者道:「煩公公指教指教,是個甚麼妖魔,居於何方,我好上門取索他等,往西天去也。」

老翁道:「這座山叫做金-山,山前有個金-洞,那洞中有個獨角兕大王。

那大王神通廣大,威武高強。

那三眾此回斷沒命了,你若去尋,只怕連你也難保,不如不去之為愈也。

我也不敢阻你,也不敢留你,只憑你心中度量,」行者再拜稱謝道:「多蒙公公指教,我豈有不尋之理!」把這齋飯倒與他,將這空缽盂自家收拾。

那老翁放下拐棒,接了缽盂,遞與僮僕,現出本象,雙雙跪下叩頭叫:「大聖,小神不敢隱瞞,我們兩個就是此山山神土地,在此候接大聖。

這齋飯連缽盂,小神收下,讓大聖身輕好施法力。

待救唐僧出難,將此齋還奉唐僧,方顯得大絲至恭至孝。」

行者喝道:「你這毛鬼討打!既知我到,何不早迎?卻又這般藏頭露尾,是甚道理?」

土地道:「大聖性急,小神不敢造次,恐犯威顏,故此隱象告知。」

行者息怒道:「你且記打!好生與我收著缽盂!待我拿那妖一精一去來!」土地山神遵領。

這大聖卻才束一束虎筋絛,拽起虎皮裙,執著金箍棒,逕奔山前,找尋妖洞。

轉過山崖,只見那亂石磷磷,翠崖邊有兩扇石門,門外有許多小妖,在那裡輪槍舞劍,真個是:煙雲凝瑞,苔蘚堆青——怪石列,崎嶇曲道縈。

猿嘯鳥啼風景麗,鸞飛鳳舞若蓬瀛。

向一陽一幾樹梅初放,弄暖千竿竹自青。

陡崖之下,深澗之中,陡崖之下雪堆粉,深澗之中水結冰。

兩林松柏千年秀,幾簇山茶一樣紅。

這大聖觀看不盡,拽開步徑至門前,厲聲高叫道:「那小妖,你快進去與你那洞主說,我本是唐朝聖僧徒弟齊天大聖孫悟空,快教他送我師父出來,免教你等喪了性命!」那伙小妖,急入洞裡報道:「大王,前面有一個毛臉勾嘴的和尚,稱是齊天大聖孫悟空,來要他師父哩。」

那魔王聞得此言,滿心歡喜道:「正要他來哩!我自離了本宮,下降塵世,更不曾試試武藝。

今日他來,必是個對手。」

即命:「小的們!取出兵器。」

那洞中大小群魔,一個個精神抖擻,即忙抬出一根丈二長的點鋼槍,遞與老怪。

老怪傳令教:「小的們,各要整齊,進前者賞,退後者誅!」眾妖得令,隨著老怪,騰出門來,叫道:「那個是孫悟空?」

行者在旁閃過,見那魔王生得好不凶丑:獨角參差,雙眸幌亮。

頂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

舌長時攪鼻,口闊版牙黃。

毛皮青似靛,筋攣硬如鋼。

比犀難照水,像牯不耕荒。

全無喘月犁雲用,倒有欺天振地強。

兩隻焦筋藍靛手,雄威直挺點鋼槍。

細看這等凶模樣,不枉名稱兕大王!孫大聖上前道:

「你孫外公在這裡也!快早還我師父,兩無毀傷!若道半個不字,我教你死無葬身之地!」那魔喝道:「我把你這個大膽潑猴一精一!你有些甚麼手段,敢出這般大言!」行者道:「你這潑物,是也不曾見我老孫的手段!」那妖魔道:「你師父偷盜我的衣服,實是我拿住了,如今待要蒸吃。

你是個甚麼好漢,就敢上我的門來取討!」行者道:「我師父乃忠良正直之僧,豈有偷你甚麼妖物之理?」

妖魔道:「我在山路邊點化一座仙莊,你師父潛入裡面,心愛情慾,將我三領納錦綿裝背心兒偷穿在身,只有贓證,故此我才拿他。

你今果有手段,即與我比勢,假若三合敵得我,饒了你師之命;如敵不過我,教你一路歸陰!」行者笑道:

「潑物!不須講口!但說比勢,正合老孫之意。

走上來,吃吾之棒!」那怪物那怕甚麼賭鬥,挺鋼槍劈面迎來。

這一場好殺!你看那:金箍棒舉,長桿槍迎。

金箍棒舉,亮藿藿似電掣金蛇;長桿槍迎,明幌幌如龍離黑海。

那門前小妖擂鼓,排開陣勢助威風;這壁廂大聖施功,使出縱橫逞本事。

他那裡一桿槍,精神抖擻;我這裡一條棒,武藝高強。

正是英雄相遇英雄漢,果然對手才逢對手人。

那魔王口噴紫氣盤煙霧,這大聖眼放光華結繡雲。

只為大唐僧有難,兩家無義苦爭輪。

他兩個戰經三十合,不分勝負。

那魔王見孫悟空棍法齊整,一往一來,全無些破綻,喜得他連聲喝采道:「好猴兒!好猴兒!真個是那鬧天官的本事!」這大聖也愛他槍法不亂,右遮左擋,甚有解數,也叫道:

「好妖一精一!好妖一精一!果然是一個偷丹的魔頭!」二人又鬥了一二十合。

那魔王把槍尖點地,喝令小妖齊來。

那些潑怪,一個個拿刀弄杖,執劍輪槍,把個孫大聖圍在中間。

行者公然不懼,只叫:「來得好!來得好!正合吾意!」使一條金箍棒,前迎後架,東擋西除,那伙群妖,莫想肯退。

行者忍不住焦躁,把金箍棒丟將起去,喝聲「變!」即變作千百條鐵棒,好便似飛蛇走蟒,盈空裡亂落下來。

那伙妖一精一見了,一個個魄散魂飛,抱頭縮頸,盡往洞中逃命。

老魔王唏唏冷笑道:「那猴不要無禮!看手段!」即忙袖中取出一個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來,望空拋起,叫聲「著!」忽喇一下,把金箍棒收做一條,套將去了。

弄得孫大聖赤手空拳,翻觔斗逃了性命。

那妖魔得勝回歸洞,行者朦朧失主張,這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性亂情昏錯認家。

可恨法身無坐位,當時行動念頭差。

畢竟不知這番怎麼結果,且聽下回分解——

輸入:中華古籍oldbook.126.com

轉載請保留

分類:四大文學名著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西遊記
第001: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第002: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第003: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第004: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第005: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第006: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第007: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第008: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第009: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第010: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第011:還受生唐王遵善果第012: 玄奘秉誠建大會 觀音顯像化金蟬第013: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第014: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第015: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第016: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第017: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第018: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行者降魔第019: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第020: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第021: 護法設莊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第022: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第023: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第024: 萬壽山大仙留故友 五莊觀行者竊人參第025: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第026: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第027: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第028: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第029: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第030: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第031: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妖怪第032: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第033: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第034: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第035: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第03: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旁門見月明第037: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第038: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第039: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第040: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歸木母空第041: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第042:大聖慇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第043: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第044:法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第045: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第046: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第047: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第048: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第049: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第050:情亂性從因愛慾 神昏心動遇魔頭第051: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第052:悟空大鬧金山兜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第053: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第054: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第055: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第056: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第057: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第058: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第059: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第060: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第061:豬八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第062: 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第063:二僧蕩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第064: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第065:妖邪假設小雷音 四眾皆遭大厄難第066: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第067: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污道心清第068: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者施為三折肱第069:心主夜間修藥物 君王筵上論妖邪第070: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第071:行者假名降怪 觀音現象伏妖王第072: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第073: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第074: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第075: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第076:心神居捨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第077:群魔欺本性 一體拜真如第078:比丘憐子遣陰神 金殿識魔談道德第079: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第080:奼女育陽求配偶 心猿護主識妖邪第081:鎮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眾尋師第082:奼女求陽 元神護道第083:心猿識得丹頭 奼女還歸本性第084: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第085:心猿妒木母 魔主計吞禪第086: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第087:鳳仙郡冒天止雨 孫大聖勸善施霖第088:禪到玉華施法會 心猿木母授門人第089:黃獅精虛設釘鈀宴 金木土計鬧豹頭山第090:師獅授受同歸一 盜道纏禪靜九靈第091: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第092:三僧大戰青龍山 四星挾捉犀牛怪第093:給孤園問古談因 天竺國朝王遇偶第094:四僧宴樂御花園 一怪空懷情慾喜第095: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陰歸正會靈元第096: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第097:金酬外護遭魔毒 聖顯幽魂救本原第098:猿熟馬馴方脫殼 功成行滿見真如第099:九九數完魔剷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第100: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