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錄》雍正:一 如此父子:雍正的死,十分蹊蹺,因為事先並無任何徵兆。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品人錄》雍正:一 如此父子

品人錄

雍正:一 如此父子

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時,大清世宗憲皇帝一愛一新覺羅胤,即人們通常所說的雍正皇帝,突然在北京圓明園神秘地死去,終年五十八歲。

雍正的死,十分蹊蹺,因為事先並無任何徵兆。

據《世宗實錄》和近臣張廷玉自撰的年譜,雍正只是二十日「偶爾違和」,但「聽政如常」。

十八日、二十日處理了重要軍機大事,二十一日也照常辦公。

然而二十二日深夜,卻突然召見皇子弘歷(即乾隆)、弘晝,皇弟允祿、允禮,近臣鄂爾泰、張廷玉等,其時已口不能言。

接著便在一兩個時辰內驟然去世,連傳位密旨放在哪裡都來不及交代,難怪張廷玉要表示「驚駭欲絕」了。

中國古代的宮廷總是充滿了不可告人的秘密,燭影斧聲,撲朔迷一離。

目擊者們早已作古,有關證據也早已銷毀,可供考證的蛛絲馬跡確乎不多,能夠肯定的只有三點:一、雍正以前並無重病;二、雍正死得十分突然;三、雍正死前知道自己危在旦夕。

如果是因患急病而死,這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急病?為什麼所有的史書,對其病因、病情、病狀和病名都一字不提?

看來,雍正一定有自己的苦衷。

雍正確實有心病。

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帝位多少有些來歷不明。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一代雄主康熙大帝病逝於暢春園。

他留下了一片大好河山,也留下一個嚴峻的問題:誰來繼承?這個問題的答案,他生前沒有明說,只是對大臣們說,「朕萬年後,必擇一堅固可托之人與爾等作主,必令爾等傾心悅服,斷不致賠累爾諸臣也。」

對此,朝臣們多有猜測,但似乎很少有人想到,這個「堅固可托」的人,竟會是四阿哥雍親王胤。

可以繼承皇位的人原本很多。

按照多子多福的觀念,康熙福氣不小。

他前前後後一共生了三十五個兒子。

除掉早夭不敘齒(排行)的十一個,中途夭折的四個,也還有二十個。

當然的下任皇帝原本是允。

允是孝誠仁皇后赫捨裡氏的兒子,也是康熙皇帝唯一的嫡子。

皇后生下允就命喪黃泉,允則在出生的第二年即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就按照漢族王朝的傳統禮法被立為太子,到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第一次被廢,整整當了三十三年太子。

時間這麼長,當然要出問題。

一是他的一性一格變得乖張、殘忍、貪婪、剛愎、驕奢一婬一逸,暴戾不仁;二是他對沒完沒了地當太子,已明顯地表現出不耐煩,而且對康熙形成了威脅。

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夏,康熙出巡塞外,發現允竟每晚都在自己的帳篷外轉悠,窺視父皇的動靜。

康熙終於忍無可忍,下令將其鎖拿,並宣佈廢掉了這個太子。

太子被廢,儲位空缺,多少有點資格的皇子都紅了眼睛。

其中,最迫不及待也跳得最高的是大阿哥允。

他認為,既然嫡子被廢,當然該立長子。

所以,他恨不能置廢太子於死地。

允被廢,康熙派他看守,他便把允看得死死的。

允還買通一個蒙古喇嘛名叫巴漢格隆的施行巫術,妄圖咒死太子。

於是,康熙下令將允革爵,嚴行圈禁,並稱他為「亂臣賊子」,說他為「天理國法,皆所不容者」。

允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太子沒當上,反倒成了囚徒。

康熙迫不及待地廢黜太子,除勢在必行外,多少也有殺一儆百的意思在內。

沒想到雞殺了,猴子卻跳得更高。

允自己固然賊心不死,其他皇子的野心更是大大地膨一脹。

這就讓康熙大傷腦筋。

允的鬥爭策略是收買人心。

允在皇子中排行第八,爵位卻不算高,是個貝勒。

清制,皇子、皇孫的封爵凡四等,即親王、郡王、貝勒、貝子。

貝勒只算三等。

允人品出眾,識量不凡,儀表端莊,風度儒雅,他又以仁一愛一自勵,為人謙和有禮,傾心結交士人。

於是,朝中大臣交口讚譽,說他「極是好學,極是好王子」。

然而這個好人緣卻害苦了他。

康熙在四十七年九月初四廢黜太子後,忽然又在十一月下令朝廷滿漢大臣各自舉薦太子,明令除大阿哥允外,諸皇子均可入選。

康熙還表示,大家看中誰,就立誰。

結果不出所料,「得票」最多的是允。

誰知康熙皇帝翻臉不認人,不但沒有立允為太子,反而下令徹查是誰帶頭擁立允的。

群臣開始還互相包庇,但哪裡頂得住康熙的凌厲攻勢?最後都查出來了:為首的是議政大臣、大學士馬齊,次為康熙的舅舅兼岳丈佟國維,此外還有王鴻緒等人。

康熙毫不客氣,將馬齊奪職拘禁,其弟革退,責令王鴻緒退休。

保舉允的人,全都討了個沒趣。

現在看來,康熙此舉,是有預謀的,目的則是引蛇出洞。

看看允到底有多大勢力多大能耐。

康熙原本是喜歡允的,後來逐漸對允不滿,尤其不滿其收買人心。

康熙說:「八阿哥到處妄博虛名,凡朕所寬宥及所施恩外,俱歸功於己,人皆稱之。」

這就使得一貫大權獨攬唯我獨尊的康熙極為惱怒,甚至揚言誰再敢說允一個好字,「朕即斬之」,因為「此權豈肯假諸人乎」!

四阿哥胤在這次舉薦太子的活動中得了多少票,我們已不得而知,但肯定很少,也許沒有。

他明白自己現在還排不上號,也不願意去當出頭鳥,而其他野心勃勃的弟兄們又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所以,到諸王謀儲時,胤便採取了低調的態度,不但不熱衷,甚至不摻和。

他很明白,自己並不具備特別的優勢:論嫡庶,他不如允;論長幼,他不如乃;論學識,他不如允祉;論人望,他不如允。

甚至論才幹,他也未必比得上親弟弟允。

既然如此,爭他做甚,不如坐山觀虎鬥,說不定可以坐收漁利。

即便無利可圖,也不會失去什麼。

因此,當允他們為奪嫡而忙得不可開交時,胤卻把自己打扮成「天下第一閒人」,儼然一副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樣子。

胤的這種姿態很得康熙的欣賞。

他表揚胤說,先前拘禁允時,沒有一個人為他說話,「唯四阿哥一性一量過人,深知大義」,屢屢保奏。

「似此居心行一事,洵是偉人。」

胤聽了,卻表示誠惶誠恐「不敢仰承」。

他心裡很明白,太子是保不住的。

只不過除太子外,也無人可保,只好死馬當活馬醫。

但這事又不能張揚,以免攻擊太子的人反感。

因此在康熙面前,極力否認自己保過太子。

這樣一來,他又得了個謙虛的美名。

因此五十一年(1712年)以後,康熙對胤越來越信任,差使也越派越多,甚至在登極六十年大慶時派胤代替自己到盛京三大陵祭祀。

盛京三陵,即一愛一新覺羅家族遠祖的永陵、太祖努爾哈赤的福陵和太宗皇太極的昭陵,是大清王室真正的祖墳。

胤能代父祭祖,可見其在乃父心目中的地位已很不輕。

康熙去世前,他又代父於冬至日到南郊祭天。

這是國家大典。

可以奉派恭代的皇子,差不多已被暗示為儲君了。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品人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