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目錄類:△《唐藝文志》四卷《新唐書》中錄出別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直齋書錄解題》目錄類

直齋書錄解題

目錄類

△《唐藝文志》四卷

《新唐書》中錄出別行。

監中有印本。

△《崇文總目》一卷

景祐初,學士王堯臣同聶冠卿、郭縝、呂公綽、王洙、歐陽修等撰定,凡六十六卷。

諸儒皆有論議,歐公《文集》頗見數條,今此惟六十六卷之目耳。

題雲紹興改定。

△《秘書省四庫闕書目》一卷

亦紹興改定。

其闕者,注「闕」字於逐書之下。

△《邯鄲書目》十卷

學士河南李淑獻臣撰,號《圖書十志》。

皇祐己丑自作序以示子孫曰朋、圭、芻者,其子壽朋、復圭、德芻也。

△《京兆金石錄》六卷

北平田概纂。

元豐五年王欽臣為序,自為後序。

皆記京兆府縣古碑所在,覽之使人慨然。

△《集古錄跋尾》十卷

歐陽修撰。

編述之意,序文詳之,世所共知,不復著。

△《集古目錄》二十卷

公子禮部郎官棐叔弼撰。

公既為跋尾二百九十六篇,命棐撮其大要,別為目錄,棐之序云爾。

今考集中凡三百五十餘跋。

△《太宗御制御書目》一卷

玉宸殿所藏,兼有真宗御制序十四篇。

又本稍多,而無序文。

△《真宗御制碑頌石本目錄》一卷

凡九十名件。

乾興所刊板。

△《龍圖閣瑞物寶目》、《六閣書籍圖畫目》共一卷

已上平江虎邱寺御書閣有原頒降印本,傳寫得之。

△《群書備檢》三卷

不知名氏。

皆經、史、子、集目錄。

△《廣川藏書志》二十六卷

徽猷閣待制董逌彥遠撰。

以其家藏書考其本末,而為之論說,及於諸子而止。

蓋其本意專為經設也。

△《廣川書跋》十卷、《畫跋》五卷

董逌撰。

△《寶墨待訪錄》二卷

禮部員外郎米芾元章撰。

記承平時故家所藏晉唐遺跡。

△《金石錄》三十卷

東武趙明誠德甫撰其所藏二千卷。

蓋仿歐陽《集古》,而數則倍之。

本朝諸家蓄古器物款式,其考訂詳洽,如劉原父、呂與叔、黃長睿多矣,大抵好附會古人名字,如「丁」字,即以為祖丁;「舉」字,即以為伍舉;「方鼎」,即以為子產;「仲吉匜」,即以為偪姞之類。

邃古以來,人之生世伙矣,而僅見於簡冊者幾何?器物之用於人亦伙矣,而僅存於今世者幾何?乃以其姓字、名物之偶同而實焉,余嘗竊笑之。

惟其附會之過,並與其詳洽者,皆不足取信矣。

惟此書跋尾獨不然,好古之通人也。

明誠,宰相挺之之子。

其妻易安居士李氏為作後序,頗可觀。

△《考古圖》十卷

汲郡呂大臨與叔撰。

其書作於元祐七年,所紀目御府之外,凡三十六家所藏古器物,皆圖而錄之。

△《博古圖說》十一卷

秘書郎邵武黃伯思長睿撰。

有序。

凡諸器五十九品,其數五百二十七;印章十七品,其數二百四十五。

案李丞相伯紀為長睿志墓,言所著《古器說》四百二十六篇,悉載《博古圖》。

今以《圖說》考之,固多出於伯思,亦有不盡然者。

又其名物亦頗不同,錢、鑒二品至多,此所載二錢、二鑒而已。

《博古》不載印章,而此印章最伙。

蓋長睿沒於政和八年,其後修《博古圖》頗採用之,而亦有所刪改云爾。

其書大抵好傅古人名字,說已見前。

△《宣和博古圖》三十卷

宣和殿所藏古器物,圖其形制而記其名物,錄其款識。

品有總說,以舉其凡。

而物物考訂,則其目詳焉。

然亦不無牽合也。

△《群書會記》二十六卷

鄭樵撰。

大略記世間所有之書,非必其家皆有之也。

△《夾漈書目》一卷、《圖書志》一卷

鄭樵記其平生所自著之書。

《志》者,蓋述其著作之意也。

△《秦氏書目》一卷

濡須秦氏,元祐二年,有為金部員外郎者,聞於朝,請以宅舍及文籍不許子孫分割。

△《藏六堂書目》一卷

莆田李氏雲唐江王之後,有家藏誥命。

其藏書自承平時。

今浸以散逸矣。

△《吳氏書目》一卷

奉議郎漳浦吳與可權家藏。

閩中不經兵火,故家文籍多完具,然地濕苦蠹損。

△《晁氏讀書志》二十卷

昭德晁公武子止撰。

其序言得南陽公書五十篋,合其家舊藏得二萬四千五百卷。

其守榮州,日夕讎校,每終篇輒論其大指。

時紹興二十一年也。

其所發明有足觀者。

南陽公未知何人,或雲井度憲孟也。

△《遂初堂書目》一卷

錫山尤氏尚書袤延之,淳熙名臣,藏書至多,法書尤富。

嘗燼於火,今其存亡幾矣。

△《中興館閣書目》三十卷

秘書監臨海陳騤叔進等撰。

淳熙五年上之。

中興以來庶事草創,網羅遺逸,中秘所藏,視前世獨無歉焉,殆且過之。

大凡著錄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

蓋亦盛矣。

其間考究疏謬,亦不免焉。

△《館閣續書目》三十卷

秘書丞吳郡張攀從龍等撰。

嘉定十三年上。

以淳熙後所得書,纂續前錄,草率尤甚。

凡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卷。

△《隸釋》一十七卷、《隸續》二十一卷

丞相鄱陽洪適景伯撰。

凡漢刻之存於世者,以今文寫之,而為之釋。

又為之世代譜及物象圖碑,形式悉具之。

魏初近古者亦附焉。

年來北方舊刻不可復得,覽此猶可慨想。

△《法寶標目》十卷

戶部尚書三槐王右敏仲撰。

以釋藏諸函隨其次第為之目錄,而釋其因緣。

凡佛會之先後,華譯之異同,皆具著之。

右,旦之曾孫,入元祐黨籍。

△《鄭氏書目》七卷

莆田鄭寅子敬以所藏書為七錄,曰經,曰史,曰子,曰藝,曰方技,曰文,曰類。

寅,知樞密院僑之子,博文強記,多識典故。

端平初召為都司,執法守正,出為漳州以沒。

△《集古系時錄》十卷、《系地錄》十一卷

鄭樵撰。

大抵因《集古》之舊,詳考其時與地而系之,二書相為表裡。

△《寶刻叢編》二十卷

臨安書肆陳思者,以諸家集古書錄,用《九域志》京、府、州、縣系其名物,而昔人辨證審定之語,具著其下,其不詳所在,附末卷。

△《釋書品次錄》一卷

題唐僧從梵集。

末有黎陽張翬跋,稱大定丁未。

蓋北方板本也。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直齋書錄解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