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歷象類:△《周髀算經》二卷、《音義》一卷題趙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直齋書錄解題》歷象類

直齋書錄解題

歷象類

△《周髀算經》二卷、《音義》一卷

題趙君卿注、甄鸞重述、李淳風等註釋。

《周髀》者,蓋天之書也。

稱周公受之商高而以句股為術,故曰《周髀》。

《唐志》有趙嬰、甄鸞《注》各一卷,李淳風《釋》二卷。

今日君卿者,豈嬰之字耶?《中興書目》又雲君卿名爽,蓋本《崇文總目》。

然皆莫詳時代。

甄鸞者,後周司隸也。

《音義》者,假承務郎李籍撰。

△《星簿讚歷》一卷

《唐志》稱《石氏星經簿讚》。

《館閣書目》以其有徐、穎、婺、台等州名,疑後人附益。

今此書明言依甘、石、巫咸氏,則非專石申書也。

△《乙巳占》十卷

唐太史令岐陽李淳風撰。

起算上元乙已,故以名焉。

△《玉歷通考經》三卷

李淳風撰。

亦天文占也。

《唐志》無之。

△《乾坤變異錄》一卷

不著名氏。

雜占變異。

凡十七篇。

△《古今通占》三十卷

唐嵩高潛夫沛國武密撰。

纂集黃帝、巫咸而下諸家及隋以前諸史《天文志》為此書。

《景祐乾象新書》間取其說,《中興館閣書目》作《古今通占鏡》,本《唐志》云爾。

△《景祐乾象新書》三十卷

司天春官正楊惟德等撰。

△《大宋天文書》十五卷

不著名氏。

《館閣書目》亦無之。

意其為太史局見今施用之書,蓋供報占驗,大抵出此。

△《天經》十九卷

同州進士王及甫撰進。

△《天象法要》二卷

丞相溫陵蘇頌子容撰。

元祐三年新造渾天成,記其法要而圖其形象進之。

△《歷代星史》一卷

不著名氏。

鈔集諸史《天文志》。

△《天文考異》二十五卷

昭武布衣鄒淮撰。

大抵襲《景祐新書》之舊。

淮後入太史局。

△《二十四氣中星日月宿度》一卷

此書傳之程文簡家,雲得於荊判局。

荊名大聲,太史局官也。

△《天象義府》九卷

宜黃布衣應垕撰。

其書考究精詳,論議新奇,而多穿鑿傅會。

象垂於天,其曰某星主某事者,人實名之也。

開闢之初,神聖在御,地天之通未絕,其必有得於仰觀俯察之妙者,故曰「天垂象,聖人則之」,夫天豈諄諄然命之乎?如必一切巧為之說,而以為天意實然,則幾於矯誣矣。

△《官歷刻漏圖》一卷、《蓮花漏圖》一卷

太常博士王普伯照撰。

△《唐大衍歷議》十卷

唐僧一行作新歷,草成而卒。

詔張說與歷官陳元景等次為《歷術》七篇、《略例》一篇、《歷議》十篇,《新史志》略見之。

「十議」者,一《歷本》、二《日度》、三《中氣》、四《合朔》、五《卦候》、六《九道》、七《日晷》、八《分野》、九《五星》、十《日食》。

大抵皆以考正古今得失也。

《歷志》略取其要,著於篇者十有二,曰《歷本》,曰《中氣》,曰《合朔》,曰《卦候》,曰《卦議》,曰《日度》,曰《九道》,曰《日食》,曰《五星》。

蓋《歷議》之八篇,而分《卦候》為二,故共為九條。

其《沒滅盈縮》、《晷漏》、《中星》三條,則皆取之《略例》,余《歷議日暑》,《分野》二篇,則具之《天文志》。

嘉定辛末,辭科用為序題,有劉澹如者,嘗得其書,白詭必在選中。

而考官但據史文,初不知此書尚存於世也。

以其篇次與史文不合,黜之。

要之,史官因此書以述《志》,考官因《史志》以命題,當以此書為本而參考《志》之所載,乃為全善。

郭雍撰集《古歷通議》,論諸家歷云:「一行作歷,上自劉洪之鬥分、下及淳風之總法,前後五百餘年,諸家所得歷術精微之法,集其大成,以作《開元歷》。

此其所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謂盡善盡美矣。

是以自寶應之後以迄於今,幾五百年皆宗之,而不能易。

語以上古聖人之術則又有問矣。

△《崇天歷》一卷

司天夏官正權判監宋行古等撰。

天聖二年上。

學士晏殊序。

國初有建隆《應天歷》,次有《乾元歷》、《儀天歷》,詳見《三朝史志》。

太祖建隆《應天》,太宗太平興國《乾元》,真宗鹹平《儀天》,仁宗天聖《崇天》。

△《紀元歷》三卷、《立成》一卷

姚舜輔撰。

崇寧五年成。

自《崇天》之後,有《明天歷》、熙寧《奉元歷》、元祐《觀天歷》。

至崇寧三年,舜輔造新歷,曰《占天》。

未幾,蔡京又令舜輔更造,用帝受命之年、即位之日,元起庚辰、日命己卯。

上親制序,頒之天下,賜名《紀元》。

本朝承平,諸歷略具正史志,不見全書。

此二歷近得之蜀人秦九韶道古,故存之。

英宗治平《明天》,熙寧元年復《崇天》,熙寧七年《奉元》,哲宗元祐《觀天》,徽宗崇寧《紀元》。

△《統元歷》一卷

常州布衣陳得一更造,秘書少監朱震監視,紹興五年上。

歷家不以為工。

高宗紹興《統元》、二十二年以後用《紀元》。

△《會元歷》一卷

夏官正劉孝榮造,禮部尚書李瓛序。

紹熙元年也。

孝榮判太史局,凡造三厲,此其最後者,勝前遠矣。

孝宗《乾道歷》、《淳熙歷》,光宗紹熙《會元歷》。

△《統天歷》一卷

冬官正楊忠輔撰,承相京鏜表進。

其《歷議》甚詳,至於星度,明言不曾測驗,無候簿可以立術,最為不欺。

紹熙五年也。

其末有《神殺》一篇,流於陰陽拘忌,則為俚俗。

寧宗慶元《統天》。

△《開禧歷》三卷、《立成》一卷

大理評事鮑澣之撰進,時開禧三年。

詔附《統天歷》推算。

至今頒歷,用《統天》之名,而實用此歷。

當時緣金人閏月與本朝不同,故於此歷加五刻。

天道有常,而造術以就之,非也。

大抵中興以來,雖屢改歷,而日官淺鄙,不知歷象之本,但模襲前歷,而於氣朔,皆一時遷就爾。

△《金大明歷》一卷

金大定十三年所為也。

其術疏淺,無足取。

積年三億以上,其拙可知。

然《統天》、《開禧》改歷,皆緣朝論以北歷得天為疑,貴耳賤目,由來久矣,實不然也。

△《數術大略》九卷

魯郡秦九韶道古撰。

前世算術,自《漢志》皆屬厲譜家。

要之數居六藝之一,故今《解題》列之雜藝類,惟《周髀經》為蓋天遺書,以為歷象之冠。

此書本名《數術》,而前二卷《大衍》、《天時》二類於治歷測天為詳,故亦置之於此。

秦博學多能,尤邃曆法,凡近世諸歷,皆傅於秦。

所言得失,亦悉著其語雲。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直齋書錄解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