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齋書錄解題》詩集類上:凡無他文而獨有詩,及雖有他文而詩集復獨行者,別為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直齋書錄解題》詩集類上

直齋書錄解題

詩集類上

凡無他文而獨有詩,及雖有他文而詩集復獨行者,別為一類。

△《阮步兵集》四卷

魏步兵校尉陳留阮籍嗣宗撰。

其題皆曰《詠懷》。

首卷四言十三篇,余皆五言,八十篇,通為九十三篇。

《文選》所收十七篇而已。

△《宋武帝集》一卷

孝武駿也。

△《梁簡文帝集》五卷

簡文帝綱也。

今五卷皆詩,總二百四十四篇。

△《梁元帝詩》一卷

即湘東王繹。

△《謝惠連集》一卷

宋司徒參軍謝惠連撰。

本集五卷,今惟詩二十四首。

惠連得名早,輕薄多尤累,故仕不顯,死時財三十七歲。

△《劉孝綽集》一卷

梁秘書監彭城劉孝綽撰。

宋僕射勉之孫。

本傳稱文集數十萬言,今所存止此。

又言兄弟及群從子侄,當時有七十人,並能屬文,近古未有。

其三妹亦並有才學,適徐悱者,文尤清拔,所謂劉三娘者也。

今玉台集中有悱妻詩。

△《柳吳興集》一卷

梁吳興太守河東柳惲文暢撰。

僅有十八首。

△《徐孝穆集》一卷

陳太子太傅東海徐陵孝穆撰。

本傳稱其文喪亂散失,存者二十卷。

今惟詩五十餘篇。

△《江總集》一卷

陳尚書令考城江總總持撰。

總在陳為太子詹事,以宮禁為長夜之飲。

及後主即位,當權任,日為艷詩,君臣昏亂,以至亡國。

入隋,為上開府。

《唐志集》三十卷,《中興書目》七卷,今惟存詩近百首雲。

△《陰鏗集》一卷

陳散騎常侍南平陰鏗子堅撰。

財三十餘篇。

杜子美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今考之,未見鏗之所以似太白者。

太白固未易似也,子美云爾,殆必有說。

△《薛道衡集》一卷

隋內史詩郎河東薛道衡玄卿撰,詩凡十九篇。

本集三十卷,所存止此。

大抵隋以前文集存全者亡幾,多好事者於類書中鈔出,以備家數也。

△《杜必簡集》一卷

唐著作郎襄陽杜審言必簡撰。

工部之祖也。

唐初沈、宋以來,律詩始盛行,然未以平側失眼為忌。

審言詩雖不多,句律極嚴,無一失粘者,甫之家傳有自來矣。

然遂欲衙官屈、宋,則不可也。

△《薛少保集》一卷

唐太子少保河東薛稷嗣通撰。

稷,道衡曾孫,魏徵外孫。

△《喬知之集》一卷

唐右司郎喬知之撰。

天授中為酷吏所陷死。

集中有《緣珠怨》,蓋其所由以致禍也。

△《孟襄陽集》三卷

唐進士孟浩然撰。

宜城王士源序之。

凡二百十八首,分為七類,太常卿韋縚為之重序。

△《崔顥集》一卷

唐司勳員外郎崔顥撰。

開元十年進士。

才俊無行,《黃鶴樓》詩盛傳於世。

△《祖詠集》一卷

唐祖詠撰。

開元十二年進士。

△《崔國輔集》一卷

唐集賢直學士禮部員外郎崔國輔撰。

開元十三年進士,應縣令舉,為許昌令。

天寶中加學士,後以王鉷近親坐貶。

詩凡二十八首。

臨海李氏本。

後又得石林葉氏本,多六首。

△《綦毋潛集》一卷

唐待制集賢院南康綦毋潛孝通撰。

南康,今贛州。

△《儲光羲集》五卷

唐監察御史魯國儲光羲撰。

與崔國輔、綦毋潛皆同年進士,天寶末任偽官,貶死。

顧況為集序。

△《常建集》一卷

唐盱眙尉常建撰。

△《王江寧集》一卷

唐籠標尉江寧王昌齡少伯撰。

與常建俱開元十四年進士。

二十二年選宏辭,超絕群類。

為汜水尉,不護細行,貶籠標。

世亂還裡,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為詩緒密而思清。

△《李頎集》一卷

唐李頎撰。

開元二十三年進士。

△《崔曙集》一卷

唐崔曙撰。

開元二十六年進士狀頭。

△《杜工部詩集注》三十六卷

蜀人郭加達所集九家注。

世有稱東坡《杜詩故事》者,隨事造文,一一牽合,而皆不言其所自出。

且其辭氣首末若出一口,蓋妄人依托以欺亂流俗者,書坊輒剿入《集注》中,殊敗人意,此本獨削去之。

福清曾噩子肅刻板五羊漕司,最為善本。

△《門類杜詩》二十五卷

稱東萊徐宅居仁編次,未詳何人。

△《類集詩史》三十卷

莆陽方醇道溫叟編。

△《王季友集》一卷

唐王季友撰。

元結《篋中集》有季友詩二首,今此集有七篇,而《篋中》二首不在焉。

杜詩所謂「酆城客子王季友」者,意即其人耶。

△《陶翰集》一卷

唐禮部員外郎丹陽陶翰撰。

開元十八年進士,次年鴻詞。

△秦隱君集一卷

唐處士秦系公緒撰。

系自天寶間有詩名。

藩鎮奏辟,皆不就。

嘗隱越之剡,泉之南安,至貞元中,年八十餘,不知所終。

此本南安所刻,余又嘗於宋次道《寶刻叢章》得其逸詩二首,書冊末。

△《岑嘉州集》八卷

唐嘉州刺史南陽岑參撰。

文本之曾孫。

天寶三載進士,為補閥左史郎官,與杜甫唱和。

△《李嘉祐集》一卷

唐台州刺史李嘉祐從一撰。

天寶七載進士。

亦號《台閣集》。

李肇稱其「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之句,王維取之以為七言,今按此集無之。

△《皇甫冉集》一卷

唐左補闕丹陽皇甫冉茂政撰。

與其弟曾齊名。

集有獨孤及序。

△《皇甫曾集》一卷

唐侍御史皇甫曾孝常撰。

天寶十二載進士。

兄冉,後曾三載登第。

△《郎士元集》一卷

唐郢州刺史中山郎士元君胄撰。

天寶十五載進士。

寶應中選幾縣官,肅宗詔試中書,補渭南尉,歷拾遺、刺史。

△《包何集》一卷

唐起居舍人延陵包何幼鬧撰。

何,融之子,與弟佶齊名。

△《包佶集》一卷

唐秘書監包佶撰。

天寶六載進士,兄何後一年。

△《錢考功集》十卷

唐考功員外郎吳興錢起撰。

天寶十載進士。

世所傳《湘靈鼓瑟》詩斷句用鬼語者,即其試作也。

蜀本作《前》、《後集》十三卷。

△《韓翃集》五卷

唐中書舍人韓翃君平撰。

天寶十三載進士。

以「春城飛花」之句受知德宗。

△《顧況集》五卷

唐著作郎吳郡顧況逋翁撰。

至德二載進士。

皇甫湜作序。

湜嘗言吾自為顧況作序,未嘗許他人。

況在唐蓋為人推重也。

集本十五卷,今止五卷,不全。

△《嚴維集》一卷

唐秘書郎山陰嚴維正文撰。

至德二載辭藻宏麗科。

△《韋蘇州集》十卷

唐韋應物,京兆人,天寶時為三衛,後作洛陽丞、京兆府功曹,知滁、江二州。

召還,或媢其進媒孽之計,出為蘇州刺史。

詩律自沈、宋以後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雖音韻諧婉,屬對麗密,而閑雅平淡之氣不存矣。

獨應物之詩,馳驟建安以還,得其風格雲。

△《耿湋集》二卷

唐右拾遺河東耿湋撰。

寶應二年進士。

《登科記》一作「緯」。

△《司空文明集》二卷

唐虞部郎中京兆司空曙文明撰。

別本一卷,財數篇。

△《李端集》三卷

唐杭州司馬趙郡李端撰。

大歷五年進士。

△《盧綸集》十卷

唐戶部郎中河東盧綸允言撰。

綸與吉中孚、錢起、韓翃、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李端皆有詩名,號大歷十才子。

△《李益集》二卷

唐集賢學士右散騎常侍李益君虞撰。

益,宰相揆之族子。

大歷四年進士。

歌詩與宗人賀齊名,《舊史》本傳稱其少有癡病,防閒妻妾過於苛酷,有「散灰扁戶」之說聞於時,故時謂妒癡為李益疾。

按:世傳《霍小玉傳》,所謂李十郎詩「開簾風動竹,疑是故人來」者,即益也。

《舊史》所載如此,豈小玉將死,訣絕之言果驗耶?抑好事者因其有此疾,遂為此說以實之也?

△《孟東野集》一卷

唐溧陽尉孟郊東野撰。

△《朱放集》一卷

唐右拾遺吳郡朱放長通撰。

按:《藝文志》雲襄州人,隱居剡谿,貞元初召為右拾遺不就。

△《朱灣集》一卷

唐永平從事朱灣撰。

自號滄州,其為從事,李勉辟之也。

△《面信陵集》一卷

唐望江令面信陵撰。

貞元元年進士。

△《長孫佐輔集》一卷

唐長孫佐輔撰。

按:《百家詩選》雲德宗時人,其弟公輔為吉州刺史,往依焉,當必有所據也。

其詩號《古調集》。

△《柳宗元詩》一卷

唐柳宗元撰。

子厚詩在唐與王摩詰、韋應物相上下,頗有陶、謝風氣,古律、絕句總一百四十五篇,在全集中不便於觀覽,因鈔出別行。

△《張籍集》三卷

唐國子司業張籍文昌撰。

川本作五卷。

△《木鐸集》十二卷

張洎所編。

錢公輔名《木鐸集》,與他本相出入,亦有他本所無者。

△《張司業集》八卷、《附錄》一卷

湯中季庸以諸本校定,且考訂其為吳郡人。

魏峻叔高刻之平江,續又得《木鐸集》,凡他本所無者,皆附其末。

△《王建集》十卷

唐陝州司馬王建仲和撰。

建長於樂府,與張籍相上下,大歷十年進士也。

歷官昭應縣丞,太和中為陝州司馬。

尤長宮詞。

△《王建宮詞》一卷

即集中第十卷錄出別行。

△李長吉集一卷

唐奉禮郎李賀長吉撰。

賀不壽,仕不顯,而世多喜言其人,此不復敘。

△《盧仝集》三卷

唐處士洛陽盧仝撰。

自號玉川子。

其詩古怪,而《女兒集》、《小婦吟》、《有所思》諸篇,輒嫵媚艷冶。

其第三卷號集外詩,凡十首。

慶歷中有韓盈者為之序。

川本止前二卷。

△《劉叉集》二卷

唐處士劉叉撰。

附見《新史韓愈傳》。

不知何處人,但云「歸齊、魯,不知所終」而已。

其《冰柱》、《雪車》二詩,狂怪誠出盧仝右,然豈風人之謂哉?

△《楊少尹集》五卷

唐河南少尹楊巨源景山撰。

按:韓退之有《送楊少尹序》,蓋自司業為少尹。

稱其都少尹者,乃其鄉里也。

《藝文志》乃雲太和河中少尹,誤。

第三卷末二十餘篇,有目無詩。

△《武元衡集》一卷

唐宰相武元衡伯蒼撰。

初用莆田李氏本傳錄,後以石林葉氏本校,益以六首,及李古甫唱酬六首。

川本作二卷。

△《張碧歌詩集》一卷

唐張碧太碧撰。

《藝文志》雲貞元時人。

集中有《覽貫休上人時》,或剿入之也。

△《陳羽集》一卷

唐東宮衛佐陳羽撰。

貞元八年陸贄下第二人。

△《羊土諤集》一卷

唐詩御史羊士諤撰。

貞元元年進士。

竇群引為御史,共傾李吉甫者也。

△《鮑溶集》五卷

唐鮑溶撰。

元和四年進士。

△《竇拾遺集》一卷

唐左拾遺扶風竇叔向撰。

包何為序。

群、常、牟、庠、鞏,皆其子也。

△《賈長江集》十卷

唐長江尉范陽賈島閬仙撰。

韓退之有《送無本》詩,即其人也。

後返初服,舉進士不第,文宗時作飛謗,貶長江。

會昌初以普州參軍卒。

本傳所載如此。

今遂寧刊本首載大中墨制云:「比者禮部奏卿風狂,且養疾關外,今卻攜卷軸潛至京城,遇朕微行,聞卿諷詠,觀其志業,可謂屈人,是用顯我特恩,賜卿墨制,宜從短簿,別俟殊科。」

與傳所稱誹謗不同。

蓋宣宗好微行,小說載島應對忤旨,好事者撰此制以實之,安有微行而顯著訓詞者?首稱「奏卿風狂」,尤為可笑,當以本傳為正,本傳亦據《墓誌》也。

唐貴進士科,故《志》言責授長江,如溫飛卿亦謫方城尉,當時為鄉貢進士不博上州刺史則簿尉,固宜謂之責授。

若使今世進士得罪而責授簿尉,則惟恐責之不早耳。

△《姚少監集》十卷

唐秘書少監姚合撰。

崇之曾孫也。

元和十一年進士。

嘗為杭州刺史,開成末終秘書監。

川本卷數同、編次異。

△《莊南傑集》一卷

唐進士莊南傑撰。

與賈島同時。

△《李涉集》一卷

唐國子太學博士李涉撰。

渤之弟也。

△《殷堯藩集》一卷

唐侍御史殷堯藩撰。

元和元年進士。

△《章孝標集》一卷

唐秘書省正字章孝標撰。

元和十四年進士。

△《熊儒登集》一卷

唐西川從事熊儒登撰。

元和中人。

執易,其從侄也。

△《西川集》一卷

唐施肩吾撰。

元和十五年進士。

△《雍裕之集》一卷

唐雍裕之撰。

未詳何時人。

△《張南史集》一卷

唐試參軍范陽張南史季直撰。

△《王涯集》一卷

唐宰相王涯廣津撰。

△《袁不約集》一卷

唐袁不約還樸撰。

長慶三年進士。

其年試《麗龜賦》。

△《追昔游編》三卷

唐宰相李紳公垂撰。

皆平生歷官及遷謫所至,述懷紀游之作也。

余嘗書其後云:「讀此編,見其飾智矜能,誇榮殉勢,益知子陵、元亮為千古高人。」

△《朱景玄集》一卷

唐太子諭德朱景玄撰。

△《朱慶余集》一卷

唐朱可久慶余撰。

以字行,受知於張籍,寶歷二年進士。

△《李義山集》三卷

唐太學博士李商隱義山撰。

△《溫飛卿集》七卷

唐方城尉溫庭筠飛卿撰。

△《張祜集》十卷

唐處士張祜承吉撰。

△《丁卯集》二卷

唐郢州刺史丹陽許渾用晦撰。

太和五年進士。

△《李遠集》一卷

唐建州刺史李遠求古撰。

△《於鵠集》一卷

唐於鵠撰。

與張籍同時,未詳其人。

△《薛瑩集》一卷

唐薛瑩撰,號《洞庭集》。

文宗時人,集中多蜀詩,其曰「壬寅歲」者,在前則為長慶四年,後則為中和二年,未知定何年也。

△《薛逢集》一卷

唐秘書監薛逢陶臣撰。

會昌元年進士。

△《喻鳧集》一卷

唐烏程尉喻鳧撰。

開成五年進士。

△《潘咸集》一卷

唐潘鹹撰。

不知何人,與喻鳧同時,《藝文志》不載。

△《項斯集》一卷

唐丹徒尉江東項斯子遷撰。

初受知於張籍水部,而楊敬之祭酒亦知之,有「逢人說項斯」之句。

會昌四年進士。

△《渭南集》一卷

唐渭南尉趙嘏承祐撰。

壓卷有「長笛一聲人倚樓」之句,當時稱為「趙倚樓」。

△《馬戴集》一卷唐馬戴虞臣撰。

以上二人皆會昌五年進士。

△《薛許昌集》十卷

唐許昌節度使薛能撰。

會昌六年進士。

△《李群玉集》三卷

唐宏文校書澧陽李群玉文山撰。

裴休以處士薦。

集後有《乞假歸別業》及《朝士送行》詩。

△《曹鄴集》一卷

唐洋州刺史曹鄴撰。

大中四年進士。

△《津陽門詩》一卷

唐鄭嵎撰。

大中五年進士。

或作愚者,非也,愚嘗為嶺南節度,好著錦半臂者,非此鄭嵎也。

「津陽」者,華清宮門名。

△《劉駕集》一卷

唐劉駕司南撰。

大中六年進士。

△《李頻集》一卷

唐建州刺史新定李頻德新撰。

大中八年進士。

姚合之婿也。

△《李端公集》一卷

唐詩御史李郢楚望撰。

大中十年進士。

△《儲嗣宗集》一卷

唐儲嗣宗撰。

大中十三年進士。

△《司馬先輩集》一卷

唐司馬札撰。

與儲嗣宗同時。

△《李廓集》一卷

唐武寧節度李廓撰。

程之子也。

△《於濆集》一卷

唐於濆子漪撰。

鹹通二年進士。

△《李昌符集》一卷

唐膳部員外郎李昌符撰。

鹹通四年進士。

△《司空表聖集》十卷

唐兵部侍郎司空圖表聖撰。

鹹通十年進士。

別有全集,此集皆詩也。

其子永州刺史荷為後記。

△《聶夷中集》一卷

唐華陰尉聶夷中撰。

鹹通十二年進士。

△《許棠集》一卷

唐宛陵許棠文化撰。

亦鹹通十二年進士。

△《林寬集》一卷

唐林寬撰。

與李頻、許棠皆同時,集有送二人詩。

△《周繇集》一卷

唐周繇撰。

鹹通十三年進士。

△《無譏集》四卷

唐崔櫓撰。

僖宗時人。

△《章碣集》一卷

唐章碣撰。

亦僖宗時人。

△《高蟾集》一卷

唐御史中丞高蟾撰。

乾符三年進士。

△《崔塗集》一卷

唐崔塗禮山撰。

光啟四年進士。

△《雲台編》三卷

唐都官郎中宜春鄭谷守愚撰。

光啟三年進士。

△《香奩集》二卷、《入內廷後詩集》一卷、《別集》三卷

唐翰林學士韓偓致光撰。

△《唐英集》三卷

唐翰林學士吳融子華撰。

融與偓皆龍紀元年進士。

△《張蠙集》一卷

唐張蠙象文撰。

乾寧二年進士。

△《靈溪集》七卷

唐校書郎上饒王貞白有道撰。

乾寧二年進士。

其集有自序,永豐人有藏之者,洪景盧得而刻之。

詩雖多,在一時儕輩未為工也。

△《翁承贊集》一卷

唐諫議大夫京兆翁承贊文堯撰。

乾符二年進士。

△《褚載集》一卷

唐褚載厚之撰。

△《王轂集》一卷

唐王轂虛中撰。

二人皆乾寧五年進士。

△《浣花集》一卷

蜀韋莊撰。

唐乾寧元年進士也。

△《王駕集》一卷

唐彭城王駕大用撰。

大順元年進士。

自號守素先生。

△《喻坦之集》一

卷唐喻坦之撰。

△《張喬集》二卷

唐進士九華張喬撰。

喬與許棠、張蠙、鄭谷、喻坦之等同時,號「十哲」。

喬試京兆,《月中桂》詩擅場,傳於今,而《登科記》無名,蓋不中第也。

△《高駢集》一卷

唐淮南節度使高駢撰。

△《周賀集》一卷

唐周賀撰。

嘗為僧,名清塞,後反初服。

別本又號《清塞集》。

△《李洞集》一卷

唐李洞撰。

與張喬同時,稱「餘杭明經」。

潘熙載編。

△《曹唐集》一卷

唐桂林曹唐堯賓撰。

有《大、小遊仙》詩。

△《來鵬集》一卷

唐豫章來鵬撰。

鹹通中舉進士不第。

△《任藩集》一卷

唐任藩撰。

或作翻。

客居天台,有《宿帢幘山》絕句,為人所稱。

今城中巾子山也。

△《玄英集》十卷

唐處士新定方干撰。

△《唐風集》三卷

唐九華山杜荀鶴撰。

△《詠史詩》三卷

唐邵陽胡曾撰。

凡一百五十首。

曾,鹹通末為漢南從事。

△《羅江東集》十卷

唐羅隱昭諫撰。

△《劉滄集》一卷

唐進士劉滄蘊靈撰。

△《羅鄴集》一卷

唐羅鄴撰。

△《曹松集》一卷

唐曹松夢征撰。

天復元年進士。

別本與印本互有詳略,但別本《大遊仙》十三首,乃曹唐詩也。

△《比紅兒詩》一卷

唐鄜州從事羅虯撰。

紅兒者,雕陰官妓杜也。

△《唐彥謙集》一卷

唐河中節度副使襄陽唐彥謙茂業撰。

號鹿門先生。

△《秦韜玉集》一卷

唐秦韜玉撰。

△《東浮集》九卷

唐荊南崔道融撰。

自稱「東甌散人乾寧乙卯永嘉山齋編成」,蓋避地於此。

今缺第十卷。

△《唐詩》三卷

崔道融撰。

皆四言詩,述唐中世以前事實,事為一篇,篇各有小序,凡六十九篇。

△《裴說集》一卷

唐裴說撰。

天祐三年進士狀頭,唐蓋將亡矣。

說後為禮部員外郎,世傳其《寄邊衣》古詩甚麗,此集無之,僅有短律而已,非全集也。

其詩有「避亂一身多」之句。

△《劉得仁集》一卷

唐進士劉得仁撰。

公主之子,累舉不第而卒。

△《唐求集》一卷

唐唐求撰。

與顧非熊同時,《藝文志》不載。

△《李山甫集》一卷

唐魏博從事李山甫撰。

唐末進士不第。

△《邵謁集》一卷

唐國子生曲江邵謁撰。

集後有胡賓王者為之序,言其沒後,降巫賦詩,自稱「邵先輩」,殆若今世請大仙之類耶?

△《李推官披沙集》六卷

唐李鹹用撰。

其八世孫兼孟達居宛陵,亦能詩,嘗為台州,出其家集,求楊誠齋作序。

△《於武陵集》—卷

△《周濆集》一卷

△《陳光集》一卷

△《劉威集》一卷

以上皆唐人。

於武陵,大中進士。

余莫詳出處。

濆集《藝文志》不載。

△《殷文珪集》一卷

唐殷文珪撰。

乾寧五年進士。

後仕南康。

其子曰崇義,歸朝更姓名,即湯悅也。

△《盧士衡集》一卷

後唐盧士衡撰。

天成二年進士。

△《劉昭禹集》一卷

湖南天策府學士桂陽劉昭禹撰。

△《熊皦屠龍集》一卷

五代晉九華熊皦撰。

後唐清泰二年進士。

集中多下第詩,蓋老於場屋者。

△《符蒙集》一卷

題符侍郎。

同光三年進士也。

同年四人,蒙初為狀頭,覆試為第四。

△《李建勳集》一卷

南唐宰相李建勳撰。

△《孟賓於集》一卷

五代進士孟賓於撰。

仕湖南、江南。

△《廖匡圖集》一卷

湖南從事寥匡圖撰。

△《江為集》一卷

五代建安江為撰。

為王氏所誅,當漢乾祐中。

△《劉乙集》一卷

似唐末五代人。

《藝文志》不載。

其詩怪而不律,亦不工。

△《文丙集》一卷

稱布衣文丙,未詳何人。

△《蔣吉集》一卷

△《蘇拯集》一卷

△《王周集》一卷

皆未詳何人。

△《顧非熊集》一卷

唐盱眙主簿顧非熊撰。

況之子,會昌五年進士。

△《吳興集》一卷

唐僧吳興謝皎然清晝撰。

康樂十世孫。

顏魯公為刺史,與之唱酬,其後刺史於頔為作集序。

所居龍興寺之西院,今天寧寺是也。

又嘗居杼山寺。

△《靈一集》一卷

唐僧,與皇甫曾同時。

△《無可集》一卷

唐僧賈無可撰。

島弟也。

△《禪月集》十卷

唐僧蘭溪貫休撰。

姓姜氏,後入蜀。

△《白蓮集》十卷

唐僧齊己撰。

長沙胡氏。

△《棲白集》一卷

△《修睦東林集》一卷

△《尚顏供奉集》一卷

皆唐僧。

貫休而下,盡唐末人也。

△《薛濤集》一卷

唐成都妓女薛濤撰。

字洪度,號薛校書,世傳奏授,恐無是理,殆一時州鎮褒借為戲,如今世《白帖》借補之類耶。

濤得年最長,至近八十。

△《李季蘭集》一卷

唐女冠,與劉長卿同時,相譏調之語見《中興間氣集》。

△《魚玄機集》一卷

唐女冠。

坐妒殺女婢抵死。

余嘗言婦女從釋入道,有司不禁,亂禮法、敗風俗之尤者。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直齋書錄解題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