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秘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1 .碧桃干紅棗湯治盜汗[方 劑] 碧桃干15枚(以未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中醫秘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

老中醫秘方

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

汗證,是指在安靜的狀態下,如靜坐靜臥、睡眠等時,全身或身一體某些部位出汗過多,或大汗淋一漓不止為主的一種證候,常用的臨一床一偏方、驗方、主要如下:

1 .碧桃干紅棗湯治盜汗

[方 劑] 碧桃干15枚(以未熟果風乾,色綠者佳),紅棗10枚。

[制用法] 煎湯。

每晚1劑,連服3劑。

[功 效] 止汗。

[驗 證] 據《中華內科雜誌》介紹,碧桃干對肺膿腫、敗血症等不同疾病所致的盜汗,都有一定效果,經臨一床一應用無任何副作用。

2 .加味牡蠣散治盜汗

[方 劑] 鍛牡蠣100克、生黃芪100克、麻黃根50克、五味子50克。

[加 減] 久病氣虛加人參須6克;一陰一虛燥一熱加生地10克、白芍10克;心悸眠差加酸棗仁10克、麥冬10克。

[制用法] 上藥研粗末。

瓶貯備用。

每次10-20 克,用浮小麥巧克同煎,濾去渣熱服,1日2次。

[功 效] 治體常自汗,動則益甚,時易感冒者;夜寐盜汗,醒則汗止,氣短神疲者;氣虛表弱,衛一陽一不固之證。

[驗 證] 方xx ,男,50歲。

就診日期:1950年10月16日。

患者神疲乏力,時易盜汗,動則尤甚,易感冒,舌質淡紅,苔薄白, 脈弱 , 此氣虛衛外之一陽一不固也,予本方每天20克,加人參須6克、浮小麥15克同煎去渣,日2次分服。

連服2周,體力好轉,自汗亦解。

[備 注] 鍛牡蠣潛一陽一斂汗;生黃芪益氣固表;麻黃根走表固衛;五味子斂一陰一止汗;浮小麥滋養心一陰一,共奏益氣固表、潛一陽一斂一陰一,養心止汗之功,故自汗盜汗均可隨證加減用之。

本方對病後體虛之自汗盜汗極為適宜,但對亡一陽一的大汗淋一漓則不能勝任。

3 .五倍子散治盜汗

[方 劑] 五倍子適量。

[制用法] 研極細末,貯瓶備用。

每次2-3克,用一溫一開水調成糊狀,臨睡時敷肚一臍窩,上蓋紗布,以膠布固定,次晨除去。

[功 效] 本藥味酸澀功專收斂,用於自汗、盜汗有收斂止汗之效。

[驗 證] 王xx ,女,35歲。

就診日期:1975年10月5日。

患者夜間睡中盜汗,醒後即止,時有燥一熱感,余無不適。

予本方治療4次,汗止而愈。

[備 注] 臍部有濕疹或皮膚破損者勿用。

用5-6次無效者停用。

4 .麥棗湯補氣血斂汗

[方 劑] 浮小麥50克,大棗50克。

[制用法] 水煎。

日服1劑。

[功 效] 養心神,斂虛汗。

用治盜汗。

[驗 證] 此方在農村被廣泛應用。

5 .黃芪羊肉湯滋養斂汗

[方 劑] 黃芪15克,羊肉90克,桂圓肉10克,懷山藥15克。

[制用法] 將羊肉用沸水先煮片刻,撈出後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

用砂鍋將水煮開,放入羊肉和三味中藥同煮湯,食時調好味。

飲湯吃肉。

如小兒無咀嚼能力,可煮成濃湯飲用。

[功 效] 健脾補虛,滋養斂汗。

主病後體虛盜汗。

[驗 證] 孫xx ,女,15歲,經服3劑盜汗即愈。

[備 注] 一陰一虛太重的小兒忌用。

6 .豬心黃芪湯治自汗盜汗

[方 劑] 豬心1個,黃芪12克,一黨一參12克,五味子4克。

[制用法] 將黃芪等三味納人豬心內,加水燉熟。

吃肉飲湯。

[功 效] 補氣血,安心神。

用治體虛所致的自汗、盜汗。

7 .釀羊肝主治體弱盜汗

[方 劑] 羊肝1個,糯米60克,紅棗5枚。

[制用法] 將羊肚洗淨去污,糯米淘洗乾淨,同紅棗放人羊肚內,用粗線縫口,放鍋內隔水燉熟。

飯時切開羊肚,調好味,佐餐。

[功 效] 強壯脾胃,補中益氣,復元斂汁。

主治體虛盜汗、自汗。

[驗 證] 據《新中醫》介紹,以上2方在治療的體虛所致盜汗、自汗均有良效。

8 .韭菜根治自汗盜汗

[方 劑] 韭菜根100克。

[制用法] 水煎湯。

頓服。

[功 效] 斂汗。

用治自汗、盜汗等。

[驗 證] 屢用神效。

9 .燕麥米糠治虛汗不止

[方 劑] 燕麥50克,米糠25克,飴糖15克。

[制用法] 將前二味水煎,去渣。

分2次服,服時加飴糖調味。

[功 效] 補虛斂汗。

用治自汗、盜汗、虛汗不止。

[驗 證] 屢用神效。

10 .肉麩湯圓有止汗功效

[方 劑] 小麥麩100克,豬肉末250克,水磨糯米粉250克,蔥末、薑末、鹽、醬油各少許。

[制用法] 將小麥麩與肉末、蔥末、薑末等調料調成肉餡,水磨糯米粉加水適量,拌成軟料,再與肉餡包成湯圓。

煮熟後可隨量食用。

[功 效] 用治虛汗、自汗、盜汗等。

[驗 證] 吳xx ,女,35歲,時常夜間人睡即汗出,睡醒後即止,經服上方2劑好轉。

6劑痊癒。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 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 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 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 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 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 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 八 、癲癇_中藥偏方 九、頭痛_中藥偏方 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中醫秘方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八 、癲癇_中藥偏方九、頭痛_中藥偏方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十三、糖尿病_中藥偏方十四、失眠_中藥偏方十五、眩暈_中藥偏方十六、嘔吐_中藥偏方十七、胃下垂_中藥偏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十九、胃脘痛_中藥偏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二十一、呃逆_中藥偏方二十二、消化不良_中藥偏方二十三、腸炎_中藥偏方二十四、腹瀉_中藥偏方二十五、痢疾_中藥偏方二十六、便秘_中藥偏方二十七、肝炎、肝脾腫大_中藥偏方二十八、肝膿瘍_中藥偏方二十九、肝硬化腹水_中藥偏方三十、腎炎_中藥偏方三十一、感冒_中藥偏方三十二、咳嗽_中藥偏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三十四、矽肺、肺癰_中藥偏方三十五、肺結核_中藥偏方三十六、風寒濕痺_中藥偏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三十八、暑病_中藥偏方三十九、神經衰弱_中藥偏方四十、硬皮病_中藥偏方四十一、下肢潰瘍_中藥偏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四十三、蛇、蟲、獸咬傷_中藥偏方四十四、癰、疽、療、癤_中藥偏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四十六、腦震盪_中藥偏方四十七、丹毒_中藥偏方四十八、脈管炎_中藥偏方四十九、疝氣_中藥偏方五十、闌尾炎_中藥偏方五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五十二、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核_中藥偏方五十三、痔瘡_中藥偏方五十四、肛裂_中藥偏方五十五、骨質增生症_中藥偏方五十六、跌打損傷_中藥偏方五十七、急性腰扭傷_中藥偏方五十八、頸椎病_中藥偏方五十九、腳跟痛_中藥偏方六十、漏肩風_中藥偏方六十一、跺關節扭傷_中藥偏方六十二、眼疾_中藥偏方六十三、耳病_中藥偏方六十四、鼻症_中藥偏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六十六、口瘡_中藥偏方六十七、慢性喉炎_中藥偏方六十八、誤吞硬物(刺)_中藥偏方六十九、口臭_中藥偏方七十、泌尿系統結石_中藥偏方一、小兒發熱_中藥偏方二、小兒感冒_中藥偏方三、小兒疳積_中藥偏方四、小兒痄腮_中藥偏方五、百日咳_中藥偏方六、小兒支氣管哮喘_中藥偏方七、小兒肺炎_中藥偏方八、小兒支氣管炎_中藥偏方九、嬰幼兒哮痰證_中藥偏方十、厭食症_中藥偏方十一、嬰兒黃疽_中藥偏方十二、小兒疝氣_中藥偏方十三、小兒脫肛_中藥偏方十四、小兒遺尿症_中藥偏方十五、嬰兒濕疹_中藥偏方十六、小兒口腔潰瘍_中藥偏方十七、嬰幼兒腹瀉_中藥偏方十八、小兒睪丸鞘膜積液_中藥偏方十九、蟯蟲病_中藥偏方二十、佝僂病_中藥偏方二十一、麻疹_中藥偏方二十二、小兒汗證_中藥偏方二十三、小兒夜啼_中藥偏方二十四、小兒驚嚇_中藥偏方二十五、小兒脂溢性皮炎_中藥偏方二十六、小兒癲癇_中藥偏方二十七、小兒漆過敏_中藥偏方二十八、兒童手足凍瘡_中藥偏方二十九、嬰幼兒尿布疹_中藥偏方三十、兒童多動症_中藥偏方三十一、小兒缺鋅症_中藥偏方三十二、小兒過敏性紫癜_中藥偏方三十三、小兒流涎症_中藥偏方三十四、小兒痱子_中藥偏方三十五、重症小兒營養不良_中藥偏方三十六、小兒脾虛_中藥偏方三十七、嬰幼兒綠便_中藥偏方三十八、兒童便秘_中藥偏方三十九、小兒尿頻症_中藥偏方四十、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四十一、小兒黃水瘡_中藥偏方四十二、小兒肝炎_中藥偏方四十三、小兒細菌性痢疾_中藥偏方四十四、小兒麻痺後遺症_中藥偏方四十五、小兒肌性斜頸_中藥偏方四十六、骨髓炎_中藥偏方一、流產_中藥偏方二、催生引產_中藥偏方三、產後疾患_中藥偏方四、子宮脫垂_中藥偏方五、月經不調_中藥偏方六、痛經_中藥偏方七、閉經_中藥偏方八、帶下病_中藥偏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十、崩漏_中藥偏方十一、產後血暈_中藥偏方十二、宮頸糜爛_中藥偏方十三、老婦行經_中藥偏方十四、產後便秘_中藥偏方十七、倒經_中藥偏方十八、缺乳_中藥偏方十九、回乳_中藥偏方二十、乳腺炎_中藥偏方二十一、女陰瘙癢症_中藥偏方二十二、外陰濕疹_中藥偏方二十三、胎位不正_中藥偏方二十四、避孕_中藥偏方二十五、更年期綜合症_中藥偏方一、陽痿_中藥偏方二、早洩_中藥偏方三、遺精_中藥偏方四、陽強、陽縮_中藥偏方五、不射精症_中藥偏方六、男性不育症_中藥偏方七、血尿_中藥偏方八、尿頻症_中藥偏方九、老年性前列腺肥大_中藥偏方十、男性乳房發育症_中藥偏方十一、肇丸痛_中藥偏方一、酒渣鼻_中藥偏方二、凍瘡_中藥偏方三、疥瘡_中藥偏方四、黃水瘡_中藥偏方五、癬證_中藥偏方六、手足癬_中藥偏方七、皮膚瘙癢症_中藥偏方八、白癜風_中藥偏方九、扁平疣_中藥偏方十、爛腳丫_中藥偏方十一、帶狀皰疹_中藥偏方十二、蕁麻疹_中藥偏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十四、接觸性皮炎_中藥偏方十五、鵝掌風、雞爪風_中藥偏方十六、痱子_中藥偏方十七、痤瘡_中藥偏方十八、雞眼_中藥偏方一、青年脫髮_中藥偏方二、青年粉刺_中藥偏方三、腋臭_中藥偏方四、祛斑潔面_中藥偏方五、美澤容顏_中藥偏方六、去皺美容_中藥偏方七、青春痘_中藥偏方八、雀斑_中藥偏方九、黑斑_中藥偏方十一、化妝品引起的斑疹_中藥偏方十二、婦女駐顏法_中藥偏方十三、面頰發紅_中藥偏方十四、使面如白玉五法_中藥偏方十五、美膚法_中藥偏方十六、減肥輕身_中藥偏方十七、烏須美發_中藥偏方十八、爽口香身_中藥偏方解煙毒、酒毒秘方_中藥偏方解食物中毒秘方_中藥偏方一、滋陰補陽方_中藥偏方二、補氣養身_中藥偏方三、補血養身_中藥偏方四、補腎養身_中藥偏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