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秘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是臨一床一常見多發病。且病程纏一綿,治療上頗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中醫秘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

老中醫秘方

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又稱消化一性一潰瘍,屬中醫「胃院痛」範疇。

是臨一床一常見多發病。

且病程纏一綿,治療上頗難。

多因飲食失調,或憂恩忿怨,肝郁化火,熱灼胃一陰一,致胃粘一膜受報;或脾虛失運,濕邪凝聚,濕郁日久,腐蝕胃體,日久不解,均可導致潰湯病的發生。

臨一床一常用的偏方、驗方主要如下:

1 .洋白菜汁治胃潰瘍疼痛

[方 劑] 洋白菜(甘藍、圓白菜、包心菜)。

[制用法] 將洋白菜洗淨,搗爛取汁。

每次飲半茶杯。

[功 效] 清熱散結。

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疼痛,也是胃癌的預防藥。

[驗 證] 據《藥學通報》介紹,用此方治療100名胃潰瘍患者,60%的患者服藥後2-5天疼痛消失,90%的患者服藥7天疼痛消失。

2 .煨豬肚一溫一中和胃療潰瘍

[方 劑] 豬肚(豬胃)l個,鮮姜250克。

[制用法] 將豬肚洗淨,裝入切成片的鮮姜,紮好,放入砂鍋內用文火煨熟,然後去姜。

豬肚切絲,拌醬油吃,湯亦同飲。

每個豬肚分3天吃完,可連續吃10個。

[功 效] 一溫一中養胃。

治胃潰瘍。

[驗 證] 據《一江一蘇中醫》介紹,某患者胃潰瘍胃痛,多方醫治無效,經服此方而愈,7年未復發。

又據(食物療法一精一萃》介紹,此方治療胃寒疼痛效果理想。

3 .清胃散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方 劑] 珍珠粉50克、廣木香50克、人工牛黃粉10克。

[加 減] 如上腹疼痛較重時方中加延一胡一索50克。

[制用法] 研極細末和勻,用膠囊裝每粒0.5克,每服2粒、日3次,食前1小時一溫一開水送下。

連服4周為一個療程。

如一個療程潰瘍尚未癒合可繼續用。

[功 效]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一性一胃炎所致胃熱氣滯之上腹疼痛或脹滿暖氣、嘈雜泛酸者。

珍珠粉制酸收斂,人工牛黃鎮靜清熱解毒(消炎),二者合用珠黃散有消炎促進演瘍癒合之功,木香理氣解痙,加延一胡一索活血散癖,加強理氣止痛之效。

[驗 證]劉xx ,男,45歲。

就診日期:1956年3月15日。

上腹疼痛2年加重2周,伴嘈雜泛酸,有時院部脹滿暖氣,胃納尚可。

上消化道鋇餐檢查報告:胃小彎角切跡處潰瘍。

予上方服l周後痛止,嘈雜泛酸亦減,2周後嘈雜泛酸均解,4周後作上消化道造形複查:胃小彎完形消失。

[備 注] 避免憂思惱怒七情刺激,忌食生冷酸辣油膩及不易消化之食物,注意勿過飽過饑,基飲幕食以防復發。

4 .止血散治十二指腸潰瘍出一血

[方 劑] 土大黃(大黃亦可)30克、三七10克、白及30克。

[加 減] 大便干或秘結者用大黃,大便稀者用土大黃,嘈雜泛酸者加烏賊骨30克共研。

[制用法] 研極細末,每服5-10克,日3次,涼開水送下。

[適應證] 胃、十二指腸潰瘍出一血,嘔血,便血等均可。

[功 效] 土大黃涼血止血,白及收斂生肌止血,三七祛癖止血。

大黃通便之力較土大黃為強但止血之力亦較強,烏賊骨制酸收斂。

本方止血而無留瘀之弊。

[驗 證] 靳xx ,男,35歲。

就診日期:1976年9月15日。

患者上腹時感隱痛3年,診為十二脂腸球部潰瘍,於1 周前上腹隱痛,大便黑色,潛血試驗(+ + + + ) ,繫上消化道出一血,乃予上方,服3天後大便轉為黃色,潛血試驗一陰一性一。

[備 注] 大便轉為黃色,潛血試驗一陰一性一後須繼續服藥3-4天以鞏固療效。

5 .止血湯治十二指腸潰瘍出一血

[方 劑] 鍛烏賊骨15克研細沖服、白及粉12克沖服、地榆炭15克、仙鶴草30克、藕節炭30克。

[加 減] 大便乾燥加生大黃6克或土大黃15克均可,上腹疼者加痛痙散人湯劑中服之,每次1克,日3次。

[制用法] 先將後三味煎、2遍和勻,共約200時左右,日3次分服。

待藥液稍涼時將烏賊骨粉5克、白及粉4克和人調勻服之。

過熱則藥粉溶化後凝成膠狀影響療效。

[功 效] 胃、十二指腸潰瘍出一血,嘔血,便血等均可。

烏賊骨粉、白及粉制酸收斂生肌止血;地愉炭、藕節炭涼血止血;仙鶴草收斂 止血並有調補氣血之功,故民間稱為「脫力草」。

數藥合用有… 協同作用,可以增強止血效力。

[驗 證] 張xx ,男,45歲。

就診日期:. 1970年10月15日。

患者有發有作一性一上腹疼痛史、冬天發作較頻,饑時為甚,進食後緩解,己延5年,曾先後嘔血2次,X線鋇餐造影示胃小彎潰瘍,近l周來上腹疼痛發作頻繁,3天前發生嘔吐,吐物呈咖啡色,隨之大便呈黑色,潛血試驗++ + + ,血色素8克,系胃潰瘍出一血,予上方服1天嘔血即止,3天後大便轉為黃色,潛血試驗一陰一性一。

[備 注]血止之後。

仍須繼續治療潰瘍病,以防復發。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 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 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 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 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 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 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 八 、癲癇_中藥偏方 九、頭痛_中藥偏方 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中醫秘方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八 、癲癇_中藥偏方九、頭痛_中藥偏方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十三、糖尿病_中藥偏方十四、失眠_中藥偏方十五、眩暈_中藥偏方十六、嘔吐_中藥偏方十七、胃下垂_中藥偏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十九、胃脘痛_中藥偏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二十一、呃逆_中藥偏方二十二、消化不良_中藥偏方二十三、腸炎_中藥偏方二十四、腹瀉_中藥偏方二十五、痢疾_中藥偏方二十六、便秘_中藥偏方二十七、肝炎、肝脾腫大_中藥偏方二十八、肝膿瘍_中藥偏方二十九、肝硬化腹水_中藥偏方三十、腎炎_中藥偏方三十一、感冒_中藥偏方三十二、咳嗽_中藥偏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三十四、矽肺、肺癰_中藥偏方三十五、肺結核_中藥偏方三十六、風寒濕痺_中藥偏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三十八、暑病_中藥偏方三十九、神經衰弱_中藥偏方四十、硬皮病_中藥偏方四十一、下肢潰瘍_中藥偏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四十三、蛇、蟲、獸咬傷_中藥偏方四十四、癰、疽、療、癤_中藥偏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四十六、腦震盪_中藥偏方四十七、丹毒_中藥偏方四十八、脈管炎_中藥偏方四十九、疝氣_中藥偏方五十、闌尾炎_中藥偏方五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五十二、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核_中藥偏方五十三、痔瘡_中藥偏方五十四、肛裂_中藥偏方五十五、骨質增生症_中藥偏方五十六、跌打損傷_中藥偏方五十七、急性腰扭傷_中藥偏方五十八、頸椎病_中藥偏方五十九、腳跟痛_中藥偏方六十、漏肩風_中藥偏方六十一、跺關節扭傷_中藥偏方六十二、眼疾_中藥偏方六十三、耳病_中藥偏方六十四、鼻症_中藥偏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六十六、口瘡_中藥偏方六十七、慢性喉炎_中藥偏方六十八、誤吞硬物(刺)_中藥偏方六十九、口臭_中藥偏方七十、泌尿系統結石_中藥偏方一、小兒發熱_中藥偏方二、小兒感冒_中藥偏方三、小兒疳積_中藥偏方四、小兒痄腮_中藥偏方五、百日咳_中藥偏方六、小兒支氣管哮喘_中藥偏方七、小兒肺炎_中藥偏方八、小兒支氣管炎_中藥偏方九、嬰幼兒哮痰證_中藥偏方十、厭食症_中藥偏方十一、嬰兒黃疽_中藥偏方十二、小兒疝氣_中藥偏方十三、小兒脫肛_中藥偏方十四、小兒遺尿症_中藥偏方十五、嬰兒濕疹_中藥偏方十六、小兒口腔潰瘍_中藥偏方十七、嬰幼兒腹瀉_中藥偏方十八、小兒睪丸鞘膜積液_中藥偏方十九、蟯蟲病_中藥偏方二十、佝僂病_中藥偏方二十一、麻疹_中藥偏方二十二、小兒汗證_中藥偏方二十三、小兒夜啼_中藥偏方二十四、小兒驚嚇_中藥偏方二十五、小兒脂溢性皮炎_中藥偏方二十六、小兒癲癇_中藥偏方二十七、小兒漆過敏_中藥偏方二十八、兒童手足凍瘡_中藥偏方二十九、嬰幼兒尿布疹_中藥偏方三十、兒童多動症_中藥偏方三十一、小兒缺鋅症_中藥偏方三十二、小兒過敏性紫癜_中藥偏方三十三、小兒流涎症_中藥偏方三十四、小兒痱子_中藥偏方三十五、重症小兒營養不良_中藥偏方三十六、小兒脾虛_中藥偏方三十七、嬰幼兒綠便_中藥偏方三十八、兒童便秘_中藥偏方三十九、小兒尿頻症_中藥偏方四十、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四十一、小兒黃水瘡_中藥偏方四十二、小兒肝炎_中藥偏方四十三、小兒細菌性痢疾_中藥偏方四十四、小兒麻痺後遺症_中藥偏方四十五、小兒肌性斜頸_中藥偏方四十六、骨髓炎_中藥偏方一、流產_中藥偏方二、催生引產_中藥偏方三、產後疾患_中藥偏方四、子宮脫垂_中藥偏方五、月經不調_中藥偏方六、痛經_中藥偏方七、閉經_中藥偏方八、帶下病_中藥偏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十、崩漏_中藥偏方十一、產後血暈_中藥偏方十二、宮頸糜爛_中藥偏方十三、老婦行經_中藥偏方十四、產後便秘_中藥偏方十七、倒經_中藥偏方十八、缺乳_中藥偏方十九、回乳_中藥偏方二十、乳腺炎_中藥偏方二十一、女陰瘙癢症_中藥偏方二十二、外陰濕疹_中藥偏方二十三、胎位不正_中藥偏方二十四、避孕_中藥偏方二十五、更年期綜合症_中藥偏方一、陽痿_中藥偏方二、早洩_中藥偏方三、遺精_中藥偏方四、陽強、陽縮_中藥偏方五、不射精症_中藥偏方六、男性不育症_中藥偏方七、血尿_中藥偏方八、尿頻症_中藥偏方九、老年性前列腺肥大_中藥偏方十、男性乳房發育症_中藥偏方十一、肇丸痛_中藥偏方一、酒渣鼻_中藥偏方二、凍瘡_中藥偏方三、疥瘡_中藥偏方四、黃水瘡_中藥偏方五、癬證_中藥偏方六、手足癬_中藥偏方七、皮膚瘙癢症_中藥偏方八、白癜風_中藥偏方九、扁平疣_中藥偏方十、爛腳丫_中藥偏方十一、帶狀皰疹_中藥偏方十二、蕁麻疹_中藥偏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十四、接觸性皮炎_中藥偏方十五、鵝掌風、雞爪風_中藥偏方十六、痱子_中藥偏方十七、痤瘡_中藥偏方十八、雞眼_中藥偏方一、青年脫髮_中藥偏方二、青年粉刺_中藥偏方三、腋臭_中藥偏方四、祛斑潔面_中藥偏方五、美澤容顏_中藥偏方六、去皺美容_中藥偏方七、青春痘_中藥偏方八、雀斑_中藥偏方九、黑斑_中藥偏方十一、化妝品引起的斑疹_中藥偏方十二、婦女駐顏法_中藥偏方十三、面頰發紅_中藥偏方十四、使面如白玉五法_中藥偏方十五、美膚法_中藥偏方十六、減肥輕身_中藥偏方十七、烏須美發_中藥偏方十八、爽口香身_中藥偏方解煙毒、酒毒秘方_中藥偏方解食物中毒秘方_中藥偏方一、滋陰補陽方_中藥偏方二、補氣養身_中藥偏方三、補血養身_中藥偏方四、補腎養身_中藥偏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