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秘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為皮膚科難治病之一。病程漫長,可反覆發作,常遷延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中醫秘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

老中醫秘方

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

銀屑病乃系非感染一性一的一種紅斑鱗屑一性一慢一性一皮膚疾病。

為皮膚科難治病之一。

病程漫長,可反覆發作,常遷延幾年甚至數十年。

迄今病因未明,可能與自體免疫功能低下和神經內分一泌功能失調有關。

無傳染一性一,但有遺傳一性一。

臨一床一表現一般有五型:一是尋常型;早期為冬發夏愈或冬重夏輕,後期無規律一性一;分佈於頭皮及四肢伸面間,或僅見於頭皮或四肢屈面:損害為皮膚表面帶白色墓底呈紅色丘疹,漸可融合成片,邊緣明顯,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刮去有發亮薄膜,抓之有點狀出一血;皮損形態有點滴狀、錢幣狀、盤狀、地圖狀等不一,皮損活動有進行期、靜止期、退行期;慢一性一易復發,組織病理有診斷價值。

二是膿疙型:多發生於手掌足拓,嚴重者可波及全身;損害為膿疙,指甲病變較常見;可先有尋常型或伴有關的全身症狀。

三是滲出型:皮膚損害同尋常型,但炎症明顯而有滲液和結癡,多伴有關節病變。

四是關節炎型:多侵及小關節,間或侵及肘膝等大關節,頗似類風濕一性一關節炎,重者發生關節僵硬;雖有上述皮膚損害,但以滲出型和膿疙型多見。

五是紅皮病型:病損表面受刺激或處理不當,可發展為其他型。

1 .消屑湯治療銀屑病

[方劑] 當歸、生地、烏蛇、玉竹、蟬蛻、劉寄一奴一各20克,苦參、白鮮皮、黃芪各30克,地膚子、蜂房各50克,防風25克,羌活、獨活各15克。

煎服。

[制用法] 大楓子、黃柏、白礬各30克,苯甲酸、水楊酸各15克,冰片、狼毒各10克,均制細粉,加白凡士林50克混合調勻即得,外用。

內服藥每劑水煎3 次,混合濃縮至450毫升,每天早、午、晚服,每次服450毫升。

病灶處塗上消屑膏,用蠟紙或薄紙嚴密敷蓋,並用繃帶包紮緊實。

每隔1周換藥1次。

如癬灶面積大,可分次塗消屑膏治療。

[功效] 治銀屑病。

[驗證] 趙xx ,女,22歲,未婚。

患銀屑病3年,軀幹部泛紅,四肢散發,曾先後經各醫院多法治療不效,於1982年1月16日求治,採用本法治獲愈,隨訪至今未復發。

2 .滋血熄風湯治療銀屑病

[方劑] 生、熟地各20克,何首烏30克,銀花籐30克,威靈仙10克,蚤休10克,山豆根10克,白鮮皮10克,紫草10克,赤芍30克,苦參10克,殭蠶10 克,廣地龍10克,川牛膝30克,火麻仁10克,大黃3-6克,車前子10克,當歸30克,蟬衣6克。

[制用法] 每日1劑,水煎3次分次服。

90劑為1個療程。

或制丸服。

進行期服湯劑,靜止期服丸劑。

[功效] 清熱解毒,滋血熄風。

[驗證] 馬xx ,女,38歲,教師。

頭部發間及左下肢排腸部鱗屑堆積痛癢,時輕時重10年餘,曾經某醫院診為銀屑病,服中西藥治療無效。

近期症狀加重,故來就診。

查頭頂偏左發間,表面上覆多層銀白色鱗屑,融合成5cm x 3cm 大小兩塊,左下肢部覆蓋銀白色鱗屑3cm x 3cm 大小一塊。

邊緣清楚,刮去鱗屑,呈:發亮薄膜,痰癢異常。

有時抓去鱗屑,脫皮色紅,痛癢麻木。

}夏輕冬重。

脈數,苔干舌紅。

診為銀屑病(尋常型)。

證屬血{虛風燥,瘀熱蘊肌。

方用滋血熄風湯:生熟地、何首烏、銀花籐、赤芍、川牛膝、當歸各30克,威靈仙、蚤休、山豆根、白鮮皮、紫草、苦參、僵參、廣地龍、火麻仁、車前子(布包)各10克,蟬衣6克,大黃3克。

上方連服82劑,又制丸劑續服3個月。

2年後追訪,皮疹消退,亦未復發。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 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 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 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 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 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 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 八 、癲癇_中藥偏方 九、頭痛_中藥偏方 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中醫秘方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八 、癲癇_中藥偏方九、頭痛_中藥偏方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十三、糖尿病_中藥偏方十四、失眠_中藥偏方十五、眩暈_中藥偏方十六、嘔吐_中藥偏方十七、胃下垂_中藥偏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十九、胃脘痛_中藥偏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二十一、呃逆_中藥偏方二十二、消化不良_中藥偏方二十三、腸炎_中藥偏方二十四、腹瀉_中藥偏方二十五、痢疾_中藥偏方二十六、便秘_中藥偏方二十七、肝炎、肝脾腫大_中藥偏方二十八、肝膿瘍_中藥偏方二十九、肝硬化腹水_中藥偏方三十、腎炎_中藥偏方三十一、感冒_中藥偏方三十二、咳嗽_中藥偏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三十四、矽肺、肺癰_中藥偏方三十五、肺結核_中藥偏方三十六、風寒濕痺_中藥偏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三十八、暑病_中藥偏方三十九、神經衰弱_中藥偏方四十、硬皮病_中藥偏方四十一、下肢潰瘍_中藥偏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四十三、蛇、蟲、獸咬傷_中藥偏方四十四、癰、疽、療、癤_中藥偏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四十六、腦震盪_中藥偏方四十七、丹毒_中藥偏方四十八、脈管炎_中藥偏方四十九、疝氣_中藥偏方五十、闌尾炎_中藥偏方五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五十二、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核_中藥偏方五十三、痔瘡_中藥偏方五十四、肛裂_中藥偏方五十五、骨質增生症_中藥偏方五十六、跌打損傷_中藥偏方五十七、急性腰扭傷_中藥偏方五十八、頸椎病_中藥偏方五十九、腳跟痛_中藥偏方六十、漏肩風_中藥偏方六十一、跺關節扭傷_中藥偏方六十二、眼疾_中藥偏方六十三、耳病_中藥偏方六十四、鼻症_中藥偏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六十六、口瘡_中藥偏方六十七、慢性喉炎_中藥偏方六十八、誤吞硬物(刺)_中藥偏方六十九、口臭_中藥偏方七十、泌尿系統結石_中藥偏方一、小兒發熱_中藥偏方二、小兒感冒_中藥偏方三、小兒疳積_中藥偏方四、小兒痄腮_中藥偏方五、百日咳_中藥偏方六、小兒支氣管哮喘_中藥偏方七、小兒肺炎_中藥偏方八、小兒支氣管炎_中藥偏方九、嬰幼兒哮痰證_中藥偏方十、厭食症_中藥偏方十一、嬰兒黃疽_中藥偏方十二、小兒疝氣_中藥偏方十三、小兒脫肛_中藥偏方十四、小兒遺尿症_中藥偏方十五、嬰兒濕疹_中藥偏方十六、小兒口腔潰瘍_中藥偏方十七、嬰幼兒腹瀉_中藥偏方十八、小兒睪丸鞘膜積液_中藥偏方十九、蟯蟲病_中藥偏方二十、佝僂病_中藥偏方二十一、麻疹_中藥偏方二十二、小兒汗證_中藥偏方二十三、小兒夜啼_中藥偏方二十四、小兒驚嚇_中藥偏方二十五、小兒脂溢性皮炎_中藥偏方二十六、小兒癲癇_中藥偏方二十七、小兒漆過敏_中藥偏方二十八、兒童手足凍瘡_中藥偏方二十九、嬰幼兒尿布疹_中藥偏方三十、兒童多動症_中藥偏方三十一、小兒缺鋅症_中藥偏方三十二、小兒過敏性紫癜_中藥偏方三十三、小兒流涎症_中藥偏方三十四、小兒痱子_中藥偏方三十五、重症小兒營養不良_中藥偏方三十六、小兒脾虛_中藥偏方三十七、嬰幼兒綠便_中藥偏方三十八、兒童便秘_中藥偏方三十九、小兒尿頻症_中藥偏方四十、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四十一、小兒黃水瘡_中藥偏方四十二、小兒肝炎_中藥偏方四十三、小兒細菌性痢疾_中藥偏方四十四、小兒麻痺後遺症_中藥偏方四十五、小兒肌性斜頸_中藥偏方四十六、骨髓炎_中藥偏方一、流產_中藥偏方二、催生引產_中藥偏方三、產後疾患_中藥偏方四、子宮脫垂_中藥偏方五、月經不調_中藥偏方六、痛經_中藥偏方七、閉經_中藥偏方八、帶下病_中藥偏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十、崩漏_中藥偏方十一、產後血暈_中藥偏方十二、宮頸糜爛_中藥偏方十三、老婦行經_中藥偏方十四、產後便秘_中藥偏方十七、倒經_中藥偏方十八、缺乳_中藥偏方十九、回乳_中藥偏方二十、乳腺炎_中藥偏方二十一、女陰瘙癢症_中藥偏方二十二、外陰濕疹_中藥偏方二十三、胎位不正_中藥偏方二十四、避孕_中藥偏方二十五、更年期綜合症_中藥偏方一、陽痿_中藥偏方二、早洩_中藥偏方三、遺精_中藥偏方四、陽強、陽縮_中藥偏方五、不射精症_中藥偏方六、男性不育症_中藥偏方七、血尿_中藥偏方八、尿頻症_中藥偏方九、老年性前列腺肥大_中藥偏方十、男性乳房發育症_中藥偏方十一、肇丸痛_中藥偏方一、酒渣鼻_中藥偏方二、凍瘡_中藥偏方三、疥瘡_中藥偏方四、黃水瘡_中藥偏方五、癬證_中藥偏方六、手足癬_中藥偏方七、皮膚瘙癢症_中藥偏方八、白癜風_中藥偏方九、扁平疣_中藥偏方十、爛腳丫_中藥偏方十一、帶狀皰疹_中藥偏方十二、蕁麻疹_中藥偏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十四、接觸性皮炎_中藥偏方十五、鵝掌風、雞爪風_中藥偏方十六、痱子_中藥偏方十七、痤瘡_中藥偏方十八、雞眼_中藥偏方一、青年脫髮_中藥偏方二、青年粉刺_中藥偏方三、腋臭_中藥偏方四、祛斑潔面_中藥偏方五、美澤容顏_中藥偏方六、去皺美容_中藥偏方七、青春痘_中藥偏方八、雀斑_中藥偏方九、黑斑_中藥偏方十一、化妝品引起的斑疹_中藥偏方十二、婦女駐顏法_中藥偏方十三、面頰發紅_中藥偏方十四、使面如白玉五法_中藥偏方十五、美膚法_中藥偏方十六、減肥輕身_中藥偏方十七、烏須美發_中藥偏方十八、爽口香身_中藥偏方解煙毒、酒毒秘方_中藥偏方解食物中毒秘方_中藥偏方一、滋陰補陽方_中藥偏方二、補氣養身_中藥偏方三、補血養身_中藥偏方四、補腎養身_中藥偏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