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秘方》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可分為原發一性一高血壓(高血壓病)和繼發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中醫秘方》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

老中醫秘方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

高血壓是指動脈血壓過高,即舒張壓超過12千帕(90毫米汞柱),或收縮壓在40歲以前超過18.7千帕(140毫米汞柱)。

可分為原發一性一高血壓(高血壓病)和繼發一性一高血壓(症狀一性一高血壓)兩大類。

前者是一種病因尚未完全明瞭的以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常見疾病,屬中醫的「頭痛」、「眩暈」範疇;後者是由於某些疾病引起,作為這些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

本節主要討論前者。

1 .白礬治痰厥和高血壓

[方 劑] 以白礬60 克,米泔水一大煲。

[制用法] 煮熱至白礬溶化後,乘一溫一浸雙足。

[療 效〕 降壓效果奇佳。

[驗 證〕 劉X X ,女,53 歲。

單用白礬米泔熱水浸腳10分鐘後,收縮壓降低4.00千帕斯卡、舒張壓降低2.67千帕斯卡,自覺舒服。

其夫驚歎比服一般降壓藥效果還好。

一老摳,患支氣管哮喘,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即取白礬10克搗碎開水溶化,徐徐飲下,片刻患者呼吸輕鬆,病減大半,日後常以白礬沖服,同時服二陳湯加減,歷經半年治療而愈。

[備 注] 必須用米泔水煮溶白磯效果才好。

有些體瘦病人用開水溶浸後,自覺胸中不適,而用米泔水無此感覺,機理待探。

2 .中藥敷貼湧一泉一穴一治療高血壓

[方 劑] 桃仁、杏仁各12克,桅子3 克,一胡一椒7 粒,糯米14 粒。

[制用法] 上藥共搗爛,加1個雞蛋清調成糊狀,分3次用。

於每晚臨睡時敷貼於足心湧一泉一穴一,白晝除去。

每天1次,每次敷1足,兩足一交一替敷貼,6次為1 療程。

3 天測量1次血壓,敷藥處皮膚出現青紫色。

[療 效] 有降壓特效。

[驗 證] 劉xx ,女,47 歲,1981年5月16日就診。

患高血壓8年,長期服降壓藥收效不佳。

頭痛脹昏,頭面烘熱,手足心熱,血壓22.7/l4.7千帕斯卡,舌紅,苔薄白,脈弦細。

停服降血壓中西藥,採用本法治療。

5月21日複診,自覺症狀減輕。

5月29日三診,除輕微頭痛外,其他症狀消失,血壓18.7/l1.7 千帕斯卡。

停用敷貼藥物,至1982 年6月曾多次複查血壓,均在18.1--18.7/l1.7 --12千帕斯卡之間,一般情況良好。

3 .拌菠菜海蜇解頭痛面赤

[方 劑] 菠菜根100克,海蜇皮50克,香油、鹽、味一精一適量。

[制用法] 先將海蜇洗淨成絲,再用開水燙過,然後將用開水焯過的菠菜根與海蜇加調料同拌,即可食用。

[功 效] 平肝,清熱,降壓。

可解除高血壓之面赤、頭痛。

[驗 證] 鄭xx ,女,57歲,因患高血壓平素常頭痛不已,後服用本方後明顯好轉,堅持服用未見復發。

4 .松花蛋菜粥用治高血壓

[方 劑] 松花蛋1個,淡菜50克,大米50克。

[制用法] 松花蛋去皮,淡菜浸泡洗淨,同大米共煮作粥,可加少許鹽調味。

食蛋菜飲粥,每早空腹用。

[功 效〕 清心降火。

治高血壓、耳鳴、眩暈、牙齒腫痛等。

[驗 證〕 據(衛生報)介紹本方深受廣大群眾喜一愛一。

5 .花椒蛋治高血壓

[方 劑〕 鵝蛋1個,花椒1粒。

[制用法〕 在鵝蛋頂端打一小孔,將花椒裝人,麵糊封口蒸熟。

每日吃l個蛋,連吃7天。

[功 效] 清熱解毒。

[驗 證] 據《老年報》介紹,本方具有預防保健作用。

6 .鮮西紅柿治高血壓

[方 劑〕 鮮西紅柿2 個。

[制用法] 將西紅柿洗淨,蘸白糖每早空腹吃。

[功 效] 清熱降壓、止血。

[驗 證] 周x ,女,60 歲,長期服用本方,未發現高血壓徵象。

7 .菊槐綠茶治高血壓

[方 劑〕 菊花、槐花、綠茶各3克。

[制用法] 以沸水沏。

待濃後頻頻飲用。

平時可常飲。

[功 效] 清熱、散風。

治高血壓引起的頭暈頭痛。

[驗 證] 本方深受廣大高血壓患者好評,不斷反映效果良好。

8 .醋浸花生米治高血壓

[方 劑] 生花生米、醋各適量。

[制用法] 生花生米(帶衣者)半碗,用好醋倒至滿碗,浸泡7天。

每日早晚各吃10粒。

血壓下降後可隔數日服用1次。

[功 效] 清熱、活血。

對保護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較好的作用。

[驗 證] 石xx ,男,55歲,患高血壓3年,長期服用本方,收效甚佳。

9 .西瓜皮草決明湯降血壓

[方 劑] 風乾西瓜皮30克,草決明15克。

[制用法] 加水煎湯。

代茶飲。

[功 效] 清熱散風。

[驗 證] 據《衛生報》 介紹,本方療效很好。

10 .玉米須煎飲治高血壓

[方 劑] 玉米須60 --80 克。

[制用法] 將玉米須曬乾,洗淨,加水煎。

每日飲3次,堅持服用。

[功 效] 利尿,利膽,止瀉。

玉米須中含有大量鈣、鱗、鐵等微量元素,並含有豐富的谷氨酸,可促進腦細胞的新陳代謝,有利於人一體內的脂肪與膽固醇的正常代謝。

對治療高血壓病及慢一性一腎炎,有很好的作用。

[驗 證〕 經臨一床一治療5 例,有效45例,好轉6 例,總有效率100%。

11 .豬腦燉拘祀補虛治高血壓

[方 劑] 豬腦1副,懷山藥30克,枸杞10克,鹽少許。

[制用法] 將懷山藥、枸杞用紗布包紮好,與豬腦加水共燉,將熟時下鹽或調料。

食之。

[功 效] 補腎益一精一。

[驗 證] 錢x ,女,53歲,堅持服用本方,收效甚好。

12 .龍膽硫黃粉治高血壓

[方 劑] 吳茱萸(膽汁制)500克、龍膽草醇根物6克、硫黃50克、白礬(醋制)100克、硃砂50克、環戊甲塞秦17.5毫克。

[制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貯瓶備用。

每次用一藥粉200毫克左右,倒入患者肚一臍窩內、覆蓋棉球、膠布固定。

每週換藥1次,至愈為度。

[功 效] 降水瀉腫、化疫、鎮靜、安神。

[驗 證] 治療116例,經治4次後,總有效率為77.5%。

其中顯效率為29.31% ,從85例症狀療效看,總有效率為82.35%。

以I 、11 期高血壓療效較好。

[備 注] 引自《中藥鼻臍療法》。

驗之臨一床一,本方時肝熱、痰火所致的初中期高血壓,確有較好的療效。

13 .肉桂吳茱萸等外敷治高血壓

[方 劑] 肉桂、吳茱英、磁石各等份。

[制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密封備用。

用時每次取上藥末5克,用蜂蜜調勻,貼於湧一泉一穴一上,一陽一亢者加貼太沖一穴一,一陰一陽一不足者加貼足三里。

每次貼兩一穴一,一交一替使用。

貼後外以膠布固定。

並用艾條懸灸20分鐘。

每天於臨睡前換藥l次。

[功 效] 引火歸原,降壓止暈。

[驗 證] 臨一床一觀察,尤對病情不太嚴重者療效滿意。

對老年患者還可起保健作用。

[備 注] 引自《外治匯要》。

14 .金銀菊花湯治高血壓

[方 劑] 金銀花、菊花各24--30克。

[加 減] 若頭暈明顯者,加桑葉12克;若動脈硬化、血脂高者加山植24--30 克。

[制用法] 本方為1日劑量。

每日分4次,每次用沸水沖泡10--15分鐘後當茶飲,沖泡2次棄掉另換。

可連服3--4周或更長時間。

[療 效] 治高血壓有奇效。

[驗 證] 用上藥治療高血壓患者46例,(其中單純高血壓病27 例,單純動脈硬化症5例,高血壓伴有動脈硬化14例。

服藥3--7天後頭痛、眩暈、失眠等症狀開始減輕,隨之血壓漸降至正常者35 例,其餘病例服藥10--30天後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15.澤瀉混合併用湯治高血壓

[方 劑] 澤瀉30--50克,川芎、白朮各20--30克,草決明、野菊花、桑寄生各15--20克,鉤籐4O--60克,全蠍5--10 克。

[加 減] 若屬氣血瘀阻型者,加丹參、桃仁、紅花各15--30克;若屬氣一陰一兩虛型者,加川斷、生地黃各10克;若屬肝一陽一上亢型者,加玄參、枸杞、麥冬各10--15克。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3次後合併藥液,分2 --3次口服。

每日1劑。

10劑為l 療程:

[療 效] 治高血壓有神效。

[驗 證] 用本方治療高一血壓病患者60例,其中顯效者(血壓恢復正常,症狀消失)45例;有效者(血壓基本恢復正常,症狀好轉)12例;無效者(治療前後無明顯變化)3例。

顯效病例經隨訪2年.均未見復發。

16 .向日葵葉湯降血壓

[方 劑] 鮮向日葵葉120克。

[制用法] 洗淨煎湯。

每日3次分服。

[療 效] 治高血壓。

[驗 證] 《一江一西中醫藥》 介紹:一男一性一,年67歲,患高血壓,頭暈眼花、四肢癱瘓、語言謇澀、神志欠清、體一溫一偏高。

經連服本品煎劑十餘天,血壓、體一溫一均恢復正常。

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 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 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 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 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 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 八 、癲癇_中藥偏方 九、頭痛_中藥偏方 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 十三、糖尿病_中藥偏方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中醫秘方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八 、癲癇_中藥偏方九、頭痛_中藥偏方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十三、糖尿病_中藥偏方十四、失眠_中藥偏方十五、眩暈_中藥偏方十六、嘔吐_中藥偏方十七、胃下垂_中藥偏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十九、胃脘痛_中藥偏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二十一、呃逆_中藥偏方二十二、消化不良_中藥偏方二十三、腸炎_中藥偏方二十四、腹瀉_中藥偏方二十五、痢疾_中藥偏方二十六、便秘_中藥偏方二十七、肝炎、肝脾腫大_中藥偏方二十八、肝膿瘍_中藥偏方二十九、肝硬化腹水_中藥偏方三十、腎炎_中藥偏方三十一、感冒_中藥偏方三十二、咳嗽_中藥偏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三十四、矽肺、肺癰_中藥偏方三十五、肺結核_中藥偏方三十六、風寒濕痺_中藥偏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三十八、暑病_中藥偏方三十九、神經衰弱_中藥偏方四十、硬皮病_中藥偏方四十一、下肢潰瘍_中藥偏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四十三、蛇、蟲、獸咬傷_中藥偏方四十四、癰、疽、療、癤_中藥偏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四十六、腦震盪_中藥偏方四十七、丹毒_中藥偏方四十八、脈管炎_中藥偏方四十九、疝氣_中藥偏方五十、闌尾炎_中藥偏方五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五十二、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核_中藥偏方五十三、痔瘡_中藥偏方五十四、肛裂_中藥偏方五十五、骨質增生症_中藥偏方五十六、跌打損傷_中藥偏方五十七、急性腰扭傷_中藥偏方五十八、頸椎病_中藥偏方五十九、腳跟痛_中藥偏方六十、漏肩風_中藥偏方六十一、跺關節扭傷_中藥偏方六十二、眼疾_中藥偏方六十三、耳病_中藥偏方六十四、鼻症_中藥偏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六十六、口瘡_中藥偏方六十七、慢性喉炎_中藥偏方六十八、誤吞硬物(刺)_中藥偏方六十九、口臭_中藥偏方七十、泌尿系統結石_中藥偏方一、小兒發熱_中藥偏方二、小兒感冒_中藥偏方三、小兒疳積_中藥偏方四、小兒痄腮_中藥偏方五、百日咳_中藥偏方六、小兒支氣管哮喘_中藥偏方七、小兒肺炎_中藥偏方八、小兒支氣管炎_中藥偏方九、嬰幼兒哮痰證_中藥偏方十、厭食症_中藥偏方十一、嬰兒黃疽_中藥偏方十二、小兒疝氣_中藥偏方十三、小兒脫肛_中藥偏方十四、小兒遺尿症_中藥偏方十五、嬰兒濕疹_中藥偏方十六、小兒口腔潰瘍_中藥偏方十七、嬰幼兒腹瀉_中藥偏方十八、小兒睪丸鞘膜積液_中藥偏方十九、蟯蟲病_中藥偏方二十、佝僂病_中藥偏方二十一、麻疹_中藥偏方二十二、小兒汗證_中藥偏方二十三、小兒夜啼_中藥偏方二十四、小兒驚嚇_中藥偏方二十五、小兒脂溢性皮炎_中藥偏方二十六、小兒癲癇_中藥偏方二十七、小兒漆過敏_中藥偏方二十八、兒童手足凍瘡_中藥偏方二十九、嬰幼兒尿布疹_中藥偏方三十、兒童多動症_中藥偏方三十一、小兒缺鋅症_中藥偏方三十二、小兒過敏性紫癜_中藥偏方三十三、小兒流涎症_中藥偏方三十四、小兒痱子_中藥偏方三十五、重症小兒營養不良_中藥偏方三十六、小兒脾虛_中藥偏方三十七、嬰幼兒綠便_中藥偏方三十八、兒童便秘_中藥偏方三十九、小兒尿頻症_中藥偏方四十、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四十一、小兒黃水瘡_中藥偏方四十二、小兒肝炎_中藥偏方四十三、小兒細菌性痢疾_中藥偏方四十四、小兒麻痺後遺症_中藥偏方四十五、小兒肌性斜頸_中藥偏方四十六、骨髓炎_中藥偏方一、流產_中藥偏方二、催生引產_中藥偏方三、產後疾患_中藥偏方四、子宮脫垂_中藥偏方五、月經不調_中藥偏方六、痛經_中藥偏方七、閉經_中藥偏方八、帶下病_中藥偏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十、崩漏_中藥偏方十一、產後血暈_中藥偏方十二、宮頸糜爛_中藥偏方十三、老婦行經_中藥偏方十四、產後便秘_中藥偏方十七、倒經_中藥偏方十八、缺乳_中藥偏方十九、回乳_中藥偏方二十、乳腺炎_中藥偏方二十一、女陰瘙癢症_中藥偏方二十二、外陰濕疹_中藥偏方二十三、胎位不正_中藥偏方二十四、避孕_中藥偏方二十五、更年期綜合症_中藥偏方一、陽痿_中藥偏方二、早洩_中藥偏方三、遺精_中藥偏方四、陽強、陽縮_中藥偏方五、不射精症_中藥偏方六、男性不育症_中藥偏方七、血尿_中藥偏方八、尿頻症_中藥偏方九、老年性前列腺肥大_中藥偏方十、男性乳房發育症_中藥偏方十一、肇丸痛_中藥偏方一、酒渣鼻_中藥偏方二、凍瘡_中藥偏方三、疥瘡_中藥偏方四、黃水瘡_中藥偏方五、癬證_中藥偏方六、手足癬_中藥偏方七、皮膚瘙癢症_中藥偏方八、白癜風_中藥偏方九、扁平疣_中藥偏方十、爛腳丫_中藥偏方十一、帶狀皰疹_中藥偏方十二、蕁麻疹_中藥偏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十四、接觸性皮炎_中藥偏方十五、鵝掌風、雞爪風_中藥偏方十六、痱子_中藥偏方十七、痤瘡_中藥偏方十八、雞眼_中藥偏方一、青年脫髮_中藥偏方二、青年粉刺_中藥偏方三、腋臭_中藥偏方四、祛斑潔面_中藥偏方五、美澤容顏_中藥偏方六、去皺美容_中藥偏方七、青春痘_中藥偏方八、雀斑_中藥偏方九、黑斑_中藥偏方十一、化妝品引起的斑疹_中藥偏方十二、婦女駐顏法_中藥偏方十三、面頰發紅_中藥偏方十四、使面如白玉五法_中藥偏方十五、美膚法_中藥偏方十六、減肥輕身_中藥偏方十七、烏須美發_中藥偏方十八、爽口香身_中藥偏方解煙毒、酒毒秘方_中藥偏方解食物中毒秘方_中藥偏方一、滋陰補陽方_中藥偏方二、補氣養身_中藥偏方三、補血養身_中藥偏方四、補腎養身_中藥偏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