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秘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 天氣聚變,空氣潮一濕或是氣壓低時,最易誘發哮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中醫秘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

老中醫秘方

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

天氣聚變,空氣潮一濕或是氣壓低時,最易誘發哮喘,患者異常敏一感,發作時間並無規律,有的是夏發,有的是冬發,也有四季常發。

其症狀就是氣急。

上氣不接下氣,不僅呼吸困難,且帶喘聲,喉中咪唯作響,胸喉之間,頑痰淤積梗塞,有的兼有咬嗽。

患者面色蒼白,甚至發青發紫,眼球突出,冷汗淋一漓,坐臥不寧,睡眠不安,有的因呼吸困難而言語不便。

此症致病原因,大致分為二種。

一為心病一性一氣喘,是因心臟有病而起。

每個人心臟的收縮力量是不同的,心臟收縮力量小的人,他的心臟在跳動時期輸送出去血液就不多,也不能把血管內的血液順暢的推進向前,於是,有些血液便散佈在肺部或是其它肢一體各部門為患。

血液在心臟內排一出不多,稍勞動,便感心跳,血液如散在肺裡,便會通過神經起反射作用,引起大、小支氣管收縮起來,空氣通過便有困難,兼之肺裡積有鬱血,肺的呼吸面積縮小,就發生呼吸困難而氣喘。

例如有心臟一病的人,因血液循環不好,血液散積在腳或腿時,會使血管腫脹,血液便從血管的疏鬆處滲入皮下,以致腿腳腫起,所以,心臟一病患者皆可能患水腫。

肺裡積聚血液,自會引起哮喘,這是很自然的。

另一種是支氣管一性一氣喘、這純粹是支氣管本身所引起的一毛一病,每個人的支氣管對外來及內在的物質,其感覺也不同,有的人聞到某一種氣味,神經就能反射一到支氣管發生變化,也有的吃到某種食物,也會如此,例如逢吃到鹹味的食品,喉頭沾著鹹味味,哮喘便會發作,這是「鹹哮」;有的人會因聞到煎糖的氣味,促使哮喘發作,便稱「糖哮」;或是油炒洋蔥、煙熏魚、油炒辣椒時,聞到熱鍋發出的氣息,便大發「油哮」,這是敏一感一性一的症狀。

也有因已身的某種慢病變分一泌一出來的毒素,也會起敏一感作用,於是使引起支氣管的收縮,而呼吸困難,形成為哮喘。

哮喘二字雖連稱;但疾病不同,哮是喉中有痰,喘則脅肩呼吸急促,與哮各異,普通的哮症多兼有喘,有喘者有不兼哮者,故種類多,大都是因氣管狹憊窄,肺部彈力不夠與持久一性一痙一攣,或粘一膜腫脹及分一泌物障礙呼吸而成。

1 .寧肺丸治療支氣管哮喘

1號寧肺丸

[方 劑] 海藻、昆布、蛤粉各150克,北沙參、百合、生地、玄參、茯苓、黃芩、鉤籐、紫河車各90克,一黨一參、黃芪、枇杷葉、半夏、陳皮、百部、杏仁、桔便、簍皮、馬兜鈴各60克,旋覆花、麻黃各45克,瓜萎仁450克,白果100 粒,小青蛙(干 品)300克。

[制用法] 煉蜜為丸,每天服兩次。

[功 效] 平喘止咳。

2號寧肺丸

[方 劑] 生地、礞石、桃仁、鉤籐各150克,大黃、大海子、陳皮、黃芩、一黨一參、南沙參、白芍、紫河車各90克,昆布、蛤粉、海藻,各120克,瓜萎仁500 克,柴一胡一45克,當歸、麻黃各60克,石膏180克,青黛9克,小青蛙(干品)300克。

[制用法] 煉蜜為丸,每天服兩次。

[驗證一] 陳xx ,男,45歲,幹部。

患支氣管哮喘5年,於1970年9月給工號寧肺丸1500克分服。

服後1年內未發作。

翌年起每年秋季起給藥1500克分服,連續3年,至1977年11月追訪,7年未見復發。

[驗證二] 王xx ,男,16歲。

自4歲起患支氣管哮喘,每月反覆發作,夜間更甚,氣候轉變症狀加重,常年服藥,未見顯效。

l996年先後按上法分服2號寧肺丸500克,服藥期間未再發作。

於同年按上法續服500克,以後未服他藥,至今10年未見復發。

自1966 年起10年間,共製寧肺丸50萬餘克,供門診治療支氣管哮喘之用,接受治療數百例(隨訪2-5 年40餘例),病情多獲得改善,不少病例多年未見復發。

2 .蘿蔔雞蛋治慢一性一哮喘

[方 劑] 紅卞蘿蔔1.5公斤,雞蛋、綠豆適量。

[制用法] 1 冬至時日買紅卞蘿蔔,去頭尾,洗淨,用無油污潔淨刀切成3毫米厚的均勻片,再以線穿成串,晾乾後收藏好。

2 每次取蘿蔔乾3片,雞蛋1個,綠豆6克,共放人鍋內,加水煮30分鐘至豆熟爛。

3 服時剝去雞蛋皮,連同蘿蔔、綠豆及湯一起吃下。

從三伏第一天開始服用,每日1次,連續用30天。

[功 效] 止咳平喘。

治慢一性一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

[驗 證] 楊xx ,男,56歲,多年哮喘,求醫數年,各種藥方均用,一直不能除根,後用該方數年未犯。

[備 注] 1方劑中的食物原料,只能選用這種「卞蘿蔔」,不能用其他蘿蔔代替。

2 烹製和服用時,不要加其他佐料。

用砂鍋或搪瓷器皿煮制,不能用金屬鍋或油污容器。

3 飯前空腹食,早晚均可。

4 製作時間以冬至這一天為最理想,「三伏」即指頭伏第一天至末伏最後一天這段時間。

3 .定喘煙

[方 劑] 曼陀羅花(或葉)又名洋金花)。

[制用法] 上藥切成細絲,用薄紙捲煙每支約重1克。

哮喘發作時點燃吸煙,喘平即止。

每次最大用量0.1-0.2克,不可過量,謹防中毒。

[功 效] 止咳平喘,具有抑制呼吸道腺體分一泌、松一弛支氣管平一滑肌和加強排痰的作用。

[驗 證] 楊xx ,男,50歲。

就診日期:1970年3月15日。

哮喘反覆發作已12年,每逢冬季,受涼或感冒後誘發。

3天前受涼,先是鼻癢嚏多繼則哮喘痰鳴,痰多稀白,不能平臥,舌苔薄白,脈象弦滑。

已服宣肺平喘之劑,療效不佳,予定喘煙吸人,每天3次,每次1/5支,第1次吸後約5分鐘緩解,半天後發作再吸約5分鐘又止,連續吸煙2天後發作停止。

[備 注] 痰熱盛者忌用。

毒副反應有:口乾,頭暈眼花,心跳加快,有青光眼及前一列一腺肥一大者忌用。

4 .平喘丸治咳喘

[方 劑] 曼陀羅花(或葉)30克、灸遠志150 、甘草150克、地龍150克。

[制用法] 研極細末,煉蜜為丸,每粒3克,每次服l粒,1日3次。

[功 效] 解痙平喘豁痰,潤肺止咳。

[驗 證] 王xx ,女,35歲。

就診日期:1958年1月10日。

哮喘反覆發作3年,3天前因受涼後鼻癢涕多,哮喘陣作,胸悶氣粗,夜間較重不能平臥,痰白而多,咯吐不爽,舌苔白膩,脈弦滑,聽診滿肺哮鳴音,予平喘丸1粒日3次,第2天哮喘漸減, 第4天緩解,咯痰亦少。

[備 注] 痰熱盛者忌用。

毒副反應有:口乾,頭暈眼花,心跳加快,有青光眼及前一列一腺肥一大者忌用。

5 .敷麝香蒜泥止咳平喘

[方 劑] 麝香1-1.5克,紫皮蒜10-15頭(所用頭數隨患者年齡及蒜;頭大小而定。

[制用法] 麝香研成細末。

蒜皮搗為爛泥、農曆五月初五(即端午節)中午近12 時,患者俯臥,用肥皂水、鹽水清潔局部皮膚。

中午12時整,將麝香末均勻撒在第7頸椎棘突到第12胸椎棘突的總區域內,繼將蒜泥復於麝香上,60-70分鐘後將麝香及蒜泥取下,清洗局部,以消毒硼酸一軟膏塗上,再敷一塑料薄膜,並以膠布固定。

大部分患者做1次哮喘即減輕,有的不再發作。

為鞏固療效,可連續貼治3年。

[功 效] 補益散結,止咳平喘。

治陳久一性一哮喘。

[驗 證] 經用本方醫治的184例中,觀察不滿2年者共72例,治療結果:半年以上無哮喘發作者35例,偶有發作,但症狀減輕者23例,發作次數減少或症狀減輕者10例,無效4例。

近期總有效率為99.4%。

典型病例:王某,男55歲,於1954年春季始發哮喘。

雖經中西醫治療,病情仍日漸加重,四季發作,秋季尤重。

患者曾患過敏一性一鼻炎,對花粉及灰塵過敏。

其外祖母及母親均患哮喘。

患者常因氣候變化、受寒、潮一濕及氣壓低誘發哮喘,發作前預感胸悶異常,發作時呼吸急促,大汗淋一漓,面色蒼白,口一唇發維,張口抬肩,喉中痰鳴,喘一息不能平臥,有時徹夜不寐。

每年均需住院治療。

1959年6月至1960年4月曾在廣州治療,胸片檢查為中度肺氣腫。

1961年端午節患者開始用此方治療,用後頓感呼吸通暢,不憋氣,胸部輕鬆,喘一息消失,脊背再不感發涼,全身舒適,哮喘發作日漸減輕,次數減少,自l961年治療後未再住院。

1966年以來,每日堅持上班,至1981年6月20日隨訪時間已達20年。

患者自述10年來哮喘已不再發作,體質亦比過去增強。

[備 注] 方見《 陝西中醫》1983年第4卷第3期。

又據《中藥貼教療法》按語介紹:有麝香和蒜泥敷貼區內,分佈有大椎、風門、肺俞、膏盲俞、心俞、隔俞諸一穴一,大都一交一於一交一感神經鏈的附近,正是治療肺部疾患的有效一穴一位。

膀耽經又主一身之表,為人身之藩籬;督脈統一身之一陽一,為一陽一脈之海,麝香蒜泥教貼後可通太一陽一經及督脈,有振一陽一而養外之作用。

教貼選在端午節中午12 時,是根據祖國醫學的「春季養一陽一」的治則而定的。

6 .豬板油麥糖蜜膏治哮喘

[方 劑] 豬板油120克,麥芽糖120克,蜂蜜120克。

[制用法] 將上述三味共熬成膏,每日服數次,每次一湯匙,口中含化,數日後喘即止。

常服,病可除根。

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一性一食物。

[功 效] 潤肺平喘。

用治咳嗽痰喘。

[驗 證] 據《民間靈驗便方》介紹,某患者久咳氣促十餘年,每冬哮喘聲啞,夜不能寐,後服本方一冬未犯。

7 .南瓜姜麥芽汁治哮喘

[方 劑] 南瓜5個,鮮薑汁60克,麥芽1500克。

[制用法] 將南瓜去子,切塊,人鍋內加水煮極爛為粥,用紗布絞取汁,再將汁煮剩一半,放入薑汁、麥芽,以文火熬成膏。

每晚服150克,嚴重患者早、晚服用。

[功 效] 平喘。

用於多年哮喘,入冬哮喘加垂者、

[驗 證] 據《中醫效方一精一選》介紹,某患者哮喘10年,曾用多種方法治療無明顯效果,後服此方3天見效,服81天痊癒。

8 .烏賊骨治哮喘

[方 劑] 烏賊骨(墨斗魚骨)500克,砂糖l000克。

[制用法] 放烏賊骨於鍋內焙乾,搗碎,研成粉末。

加砂糖調勻.裝入瓶內封存。

成一人每次服15-25 克,兒童按年齡酌減,每日3次,開水送服.

[功 效] 收斂,定喘。

用治哮喘有明顯療效。

[驗 證] 據《祖國醫學》介紹,病史長達27年的哮喘患者,經服本方半月而愈,後未復發。

9 .柚子皮百合湯治哮喘

[方 劑] 柚子1個(約1000克重,去肉留皮),百合125克,白糖125克。

[制用法] 將上述三味加水60毫升,煎2-3小時。

分3次服完,每日1次,每服3個柚子為一療程。

兒童減半。

[功 效] 補脾虛、清肺熱、消痰涎。

用治陳久咳嗽、痰多,哮喘,肺氣勿腫等。

[驗 證] 經臨一床一實踐治療34例,顯效25例,有效6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5%。

[備 注] 服藥期禁忌食油菜、蘿蔔、魚蝦。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 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 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 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 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 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 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 八 、癲癇_中藥偏方 九、頭痛_中藥偏方 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中醫秘方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八 、癲癇_中藥偏方九、頭痛_中藥偏方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十三、糖尿病_中藥偏方十四、失眠_中藥偏方十五、眩暈_中藥偏方十六、嘔吐_中藥偏方十七、胃下垂_中藥偏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十九、胃脘痛_中藥偏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二十一、呃逆_中藥偏方二十二、消化不良_中藥偏方二十三、腸炎_中藥偏方二十四、腹瀉_中藥偏方二十五、痢疾_中藥偏方二十六、便秘_中藥偏方二十七、肝炎、肝脾腫大_中藥偏方二十八、肝膿瘍_中藥偏方二十九、肝硬化腹水_中藥偏方三十、腎炎_中藥偏方三十一、感冒_中藥偏方三十二、咳嗽_中藥偏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三十四、矽肺、肺癰_中藥偏方三十五、肺結核_中藥偏方三十六、風寒濕痺_中藥偏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三十八、暑病_中藥偏方三十九、神經衰弱_中藥偏方四十、硬皮病_中藥偏方四十一、下肢潰瘍_中藥偏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四十三、蛇、蟲、獸咬傷_中藥偏方四十四、癰、疽、療、癤_中藥偏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四十六、腦震盪_中藥偏方四十七、丹毒_中藥偏方四十八、脈管炎_中藥偏方四十九、疝氣_中藥偏方五十、闌尾炎_中藥偏方五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五十二、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核_中藥偏方五十三、痔瘡_中藥偏方五十四、肛裂_中藥偏方五十五、骨質增生症_中藥偏方五十六、跌打損傷_中藥偏方五十七、急性腰扭傷_中藥偏方五十八、頸椎病_中藥偏方五十九、腳跟痛_中藥偏方六十、漏肩風_中藥偏方六十一、跺關節扭傷_中藥偏方六十二、眼疾_中藥偏方六十三、耳病_中藥偏方六十四、鼻症_中藥偏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六十六、口瘡_中藥偏方六十七、慢性喉炎_中藥偏方六十八、誤吞硬物(刺)_中藥偏方六十九、口臭_中藥偏方七十、泌尿系統結石_中藥偏方一、小兒發熱_中藥偏方二、小兒感冒_中藥偏方三、小兒疳積_中藥偏方四、小兒痄腮_中藥偏方五、百日咳_中藥偏方六、小兒支氣管哮喘_中藥偏方七、小兒肺炎_中藥偏方八、小兒支氣管炎_中藥偏方九、嬰幼兒哮痰證_中藥偏方十、厭食症_中藥偏方十一、嬰兒黃疽_中藥偏方十二、小兒疝氣_中藥偏方十三、小兒脫肛_中藥偏方十四、小兒遺尿症_中藥偏方十五、嬰兒濕疹_中藥偏方十六、小兒口腔潰瘍_中藥偏方十七、嬰幼兒腹瀉_中藥偏方十八、小兒睪丸鞘膜積液_中藥偏方十九、蟯蟲病_中藥偏方二十、佝僂病_中藥偏方二十一、麻疹_中藥偏方二十二、小兒汗證_中藥偏方二十三、小兒夜啼_中藥偏方二十四、小兒驚嚇_中藥偏方二十五、小兒脂溢性皮炎_中藥偏方二十六、小兒癲癇_中藥偏方二十七、小兒漆過敏_中藥偏方二十八、兒童手足凍瘡_中藥偏方二十九、嬰幼兒尿布疹_中藥偏方三十、兒童多動症_中藥偏方三十一、小兒缺鋅症_中藥偏方三十二、小兒過敏性紫癜_中藥偏方三十三、小兒流涎症_中藥偏方三十四、小兒痱子_中藥偏方三十五、重症小兒營養不良_中藥偏方三十六、小兒脾虛_中藥偏方三十七、嬰幼兒綠便_中藥偏方三十八、兒童便秘_中藥偏方三十九、小兒尿頻症_中藥偏方四十、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四十一、小兒黃水瘡_中藥偏方四十二、小兒肝炎_中藥偏方四十三、小兒細菌性痢疾_中藥偏方四十四、小兒麻痺後遺症_中藥偏方四十五、小兒肌性斜頸_中藥偏方四十六、骨髓炎_中藥偏方一、流產_中藥偏方二、催生引產_中藥偏方三、產後疾患_中藥偏方四、子宮脫垂_中藥偏方五、月經不調_中藥偏方六、痛經_中藥偏方七、閉經_中藥偏方八、帶下病_中藥偏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十、崩漏_中藥偏方十一、產後血暈_中藥偏方十二、宮頸糜爛_中藥偏方十三、老婦行經_中藥偏方十四、產後便秘_中藥偏方十七、倒經_中藥偏方十八、缺乳_中藥偏方十九、回乳_中藥偏方二十、乳腺炎_中藥偏方二十一、女陰瘙癢症_中藥偏方二十二、外陰濕疹_中藥偏方二十三、胎位不正_中藥偏方二十四、避孕_中藥偏方二十五、更年期綜合症_中藥偏方一、陽痿_中藥偏方二、早洩_中藥偏方三、遺精_中藥偏方四、陽強、陽縮_中藥偏方五、不射精症_中藥偏方六、男性不育症_中藥偏方七、血尿_中藥偏方八、尿頻症_中藥偏方九、老年性前列腺肥大_中藥偏方十、男性乳房發育症_中藥偏方十一、肇丸痛_中藥偏方一、酒渣鼻_中藥偏方二、凍瘡_中藥偏方三、疥瘡_中藥偏方四、黃水瘡_中藥偏方五、癬證_中藥偏方六、手足癬_中藥偏方七、皮膚瘙癢症_中藥偏方八、白癜風_中藥偏方九、扁平疣_中藥偏方十、爛腳丫_中藥偏方十一、帶狀皰疹_中藥偏方十二、蕁麻疹_中藥偏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十四、接觸性皮炎_中藥偏方十五、鵝掌風、雞爪風_中藥偏方十六、痱子_中藥偏方十七、痤瘡_中藥偏方十八、雞眼_中藥偏方一、青年脫髮_中藥偏方二、青年粉刺_中藥偏方三、腋臭_中藥偏方四、祛斑潔面_中藥偏方五、美澤容顏_中藥偏方六、去皺美容_中藥偏方七、青春痘_中藥偏方八、雀斑_中藥偏方九、黑斑_中藥偏方十一、化妝品引起的斑疹_中藥偏方十二、婦女駐顏法_中藥偏方十三、面頰發紅_中藥偏方十四、使面如白玉五法_中藥偏方十五、美膚法_中藥偏方十六、減肥輕身_中藥偏方十七、烏須美發_中藥偏方十八、爽口香身_中藥偏方解煙毒、酒毒秘方_中藥偏方解食物中毒秘方_中藥偏方一、滋陰補陽方_中藥偏方二、補氣養身_中藥偏方三、補血養身_中藥偏方四、補腎養身_中藥偏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