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秘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臨一床一上常用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1 .龍眼核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中醫秘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

老中醫秘方

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

急一性一胃腸炎以起病急,嘔吐,腹瀉,腹痛為主症,多發生於夏秋季,其發病原因多由暴飲暴食,過食生冷,飲食不潔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引起。

臨一床一上常用的有效偏方主要如下:

1 .龍眼核治急一性一胃腸炎

[方 劑] 龍眼核(即桂圓核適量。

[制用法] 將龍眼核焙乾研成細粉。

每次25克,每日2次,白開水送服。

[功 效] 補脾和胃。

治急一性一胃腸炎。

[驗 證] 張xx ,女,46歲,患胃腸炎,多次用一藥療效不佳,後用上方數次,即愈。

2 .棗樹皮紅糖湯治腸胃炎

[方 劑] 棗樹皮20克,紅糖15克。

[制用法] 水煎去渣,加紅糖調服,每日1次。

[功 效] 消炎,止瀉,固腸。

用治腸胃炎、下痢腹痛、胃痛。

[驗 證] 趙xx ,男,50歲,經醫院檢查患腸胃炎,用上方5日好轉,10日即愈。

3 .梅連平胃湯治胃腸炎

[方 劑] 烏梅15克、黃連10克、秦皮30克、蒼朮10克、厚樸10克、陳皮10克、炙甘草5克、生薑10克、大棗5枚。

[加 減] 洩瀉次數多,日久不減者加罌粟殼10克同煎。

[制用法] 每天1劑煎2遍和勻,日3次分服。

[功 效] 烏梅收斂澀腸;黃連、秦皮清熱燥濕;蒼朮健脾胃、厚樸導滯、消除脹滿;陳皮理氣和中;炙甘草、姜、棗調和脾胃,本方苦寒清熱燥濕,芳一香理氣健脾同用,故腸炎久延,脾虛而濕一熱留戀者宜之。

[驗 證] 張、x ,女,35歲。

就診日期:1980年9月10日。

2個月來患者腹瀉日3-4次,大便帶粘一液,伴腹脹腹痛,屢治不愈,予上方煎服3劑,腹瀉次數減為日l-2次,服6劑後大便成形,每日l次。

[備 注] 脾胃虛寒者不宜用此。

4 .大蒜頭治腹瀉不止

[方 劑] 大蒜2頭。

[制用法] 燒灰存一性一,煮水服之。

[功 效] 解毒,消炎。

[驗 證] 經讀者反映,效果理想。

5 .蕃薯籐治急一性一胃腸炎

[方 劑] 蕃薯籐60-90克。

鹽少許。

[制用法] 將蕃薯籐加鹽炒焦,沖水煎服。

[功 效] 解毒,消炎。

用治急一性一胃腸炎之上吐下瀉。

[驗 證] 馬x ,女,36歲,患急一性一胃腸炎,用上方治癒。

6 .羊肉秫米粥開胃健力

[方 劑] 羊肉100克,秫米(高粱米)100克,鹽少許。

[制用法] 羊肉切丁,同秫米共煮粥食。

[功 效] 補虛開胃。

治脾胃虛弱而致的消化不一良、腹部隱痛等。

[驗 證] 《健康保健》雜誌介紹效果良好。

7 .牛肉砂仁湯健脾開胃

[方 劑] 牛肉1公斤,砂仁5克,陳皮5克,生薑15克,桂皮3克,鹽少許。

[制用法] 先燉牛肉至半熟,然後將以上各味共燉爛,服前加鹽調味,取汁飲用。

[功 效] 健脾醒胃。

常用於脾胃虛弱而致的消化不一良,久服能增進健康。

[驗 證] 讀者反映效果良好。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 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 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 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 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 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 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 八 、癲癇_中藥偏方 九、頭痛_中藥偏方 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中醫秘方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八 、癲癇_中藥偏方九、頭痛_中藥偏方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十三、糖尿病_中藥偏方十四、失眠_中藥偏方十五、眩暈_中藥偏方十六、嘔吐_中藥偏方十七、胃下垂_中藥偏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十九、胃脘痛_中藥偏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二十一、呃逆_中藥偏方二十二、消化不良_中藥偏方二十三、腸炎_中藥偏方二十四、腹瀉_中藥偏方二十五、痢疾_中藥偏方二十六、便秘_中藥偏方二十七、肝炎、肝脾腫大_中藥偏方二十八、肝膿瘍_中藥偏方二十九、肝硬化腹水_中藥偏方三十、腎炎_中藥偏方三十一、感冒_中藥偏方三十二、咳嗽_中藥偏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三十四、矽肺、肺癰_中藥偏方三十五、肺結核_中藥偏方三十六、風寒濕痺_中藥偏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三十八、暑病_中藥偏方三十九、神經衰弱_中藥偏方四十、硬皮病_中藥偏方四十一、下肢潰瘍_中藥偏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四十三、蛇、蟲、獸咬傷_中藥偏方四十四、癰、疽、療、癤_中藥偏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四十六、腦震盪_中藥偏方四十七、丹毒_中藥偏方四十八、脈管炎_中藥偏方四十九、疝氣_中藥偏方五十、闌尾炎_中藥偏方五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五十二、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核_中藥偏方五十三、痔瘡_中藥偏方五十四、肛裂_中藥偏方五十五、骨質增生症_中藥偏方五十六、跌打損傷_中藥偏方五十七、急性腰扭傷_中藥偏方五十八、頸椎病_中藥偏方五十九、腳跟痛_中藥偏方六十、漏肩風_中藥偏方六十一、跺關節扭傷_中藥偏方六十二、眼疾_中藥偏方六十三、耳病_中藥偏方六十四、鼻症_中藥偏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六十六、口瘡_中藥偏方六十七、慢性喉炎_中藥偏方六十八、誤吞硬物(刺)_中藥偏方六十九、口臭_中藥偏方七十、泌尿系統結石_中藥偏方一、小兒發熱_中藥偏方二、小兒感冒_中藥偏方三、小兒疳積_中藥偏方四、小兒痄腮_中藥偏方五、百日咳_中藥偏方六、小兒支氣管哮喘_中藥偏方七、小兒肺炎_中藥偏方八、小兒支氣管炎_中藥偏方九、嬰幼兒哮痰證_中藥偏方十、厭食症_中藥偏方十一、嬰兒黃疽_中藥偏方十二、小兒疝氣_中藥偏方十三、小兒脫肛_中藥偏方十四、小兒遺尿症_中藥偏方十五、嬰兒濕疹_中藥偏方十六、小兒口腔潰瘍_中藥偏方十七、嬰幼兒腹瀉_中藥偏方十八、小兒睪丸鞘膜積液_中藥偏方十九、蟯蟲病_中藥偏方二十、佝僂病_中藥偏方二十一、麻疹_中藥偏方二十二、小兒汗證_中藥偏方二十三、小兒夜啼_中藥偏方二十四、小兒驚嚇_中藥偏方二十五、小兒脂溢性皮炎_中藥偏方二十六、小兒癲癇_中藥偏方二十七、小兒漆過敏_中藥偏方二十八、兒童手足凍瘡_中藥偏方二十九、嬰幼兒尿布疹_中藥偏方三十、兒童多動症_中藥偏方三十一、小兒缺鋅症_中藥偏方三十二、小兒過敏性紫癜_中藥偏方三十三、小兒流涎症_中藥偏方三十四、小兒痱子_中藥偏方三十五、重症小兒營養不良_中藥偏方三十六、小兒脾虛_中藥偏方三十七、嬰幼兒綠便_中藥偏方三十八、兒童便秘_中藥偏方三十九、小兒尿頻症_中藥偏方四十、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四十一、小兒黃水瘡_中藥偏方四十二、小兒肝炎_中藥偏方四十三、小兒細菌性痢疾_中藥偏方四十四、小兒麻痺後遺症_中藥偏方四十五、小兒肌性斜頸_中藥偏方四十六、骨髓炎_中藥偏方一、流產_中藥偏方二、催生引產_中藥偏方三、產後疾患_中藥偏方四、子宮脫垂_中藥偏方五、月經不調_中藥偏方六、痛經_中藥偏方七、閉經_中藥偏方八、帶下病_中藥偏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十、崩漏_中藥偏方十一、產後血暈_中藥偏方十二、宮頸糜爛_中藥偏方十三、老婦行經_中藥偏方十四、產後便秘_中藥偏方十七、倒經_中藥偏方十八、缺乳_中藥偏方十九、回乳_中藥偏方二十、乳腺炎_中藥偏方二十一、女陰瘙癢症_中藥偏方二十二、外陰濕疹_中藥偏方二十三、胎位不正_中藥偏方二十四、避孕_中藥偏方二十五、更年期綜合症_中藥偏方一、陽痿_中藥偏方二、早洩_中藥偏方三、遺精_中藥偏方四、陽強、陽縮_中藥偏方五、不射精症_中藥偏方六、男性不育症_中藥偏方七、血尿_中藥偏方八、尿頻症_中藥偏方九、老年性前列腺肥大_中藥偏方十、男性乳房發育症_中藥偏方十一、肇丸痛_中藥偏方一、酒渣鼻_中藥偏方二、凍瘡_中藥偏方三、疥瘡_中藥偏方四、黃水瘡_中藥偏方五、癬證_中藥偏方六、手足癬_中藥偏方七、皮膚瘙癢症_中藥偏方八、白癜風_中藥偏方九、扁平疣_中藥偏方十、爛腳丫_中藥偏方十一、帶狀皰疹_中藥偏方十二、蕁麻疹_中藥偏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十四、接觸性皮炎_中藥偏方十五、鵝掌風、雞爪風_中藥偏方十六、痱子_中藥偏方十七、痤瘡_中藥偏方十八、雞眼_中藥偏方一、青年脫髮_中藥偏方二、青年粉刺_中藥偏方三、腋臭_中藥偏方四、祛斑潔面_中藥偏方五、美澤容顏_中藥偏方六、去皺美容_中藥偏方七、青春痘_中藥偏方八、雀斑_中藥偏方九、黑斑_中藥偏方十一、化妝品引起的斑疹_中藥偏方十二、婦女駐顏法_中藥偏方十三、面頰發紅_中藥偏方十四、使面如白玉五法_中藥偏方十五、美膚法_中藥偏方十六、減肥輕身_中藥偏方十七、烏須美發_中藥偏方十八、爽口香身_中藥偏方解煙毒、酒毒秘方_中藥偏方解食物中毒秘方_中藥偏方一、滋陰補陽方_中藥偏方二、補氣養身_中藥偏方三、補血養身_中藥偏方四、補腎養身_中藥偏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