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秘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常見的有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黴菌一性一陰一道炎及老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中醫秘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

老中醫秘方

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

一陰一道炎是婦科臨一床一的常見病、多發病。

常見的有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黴菌一性一陰一道炎及老年一性一陰一道炎。

臨一床一以白帶的量、色、質約改變和一陰一癢為其特一性一。

屬中醫「一陰一癢」、「帶下」範疇。

其發病多由腎氣不足、下元虧損,或久病體衰、一精一虧血少、帶脈失約、任脈不固、脾虛。

中醫治療一陰一道炎,內服外治並重。

1 .三黃粉治一陰一道炎

[方劑] 黃連、黃芩、黃柏、紫草根各60克,枯礬、去水硼砂各120克,冰片2克。

[制用法]先將黃連、黃芩、黃柏、紫草根烘乾研粉,過120目篩。

次將枯礬研末過篩,再將硼砂置於鐵鍋內烤乾去水後過篩,裝瓶密封備用。

用時先排空小一便,用窺一陰一器擴開一陰一道,以0.1%高錳酸鉀液沖洗一陰一道、外一陰一。

擦乾一陰一道、外一陰一,用一藥匙取三黃粉2克,撒布一陰一道內,再用棉簽蘸取藥粉撒布在一陰一道口、小一陰一唇皺褶及大小一陰一唇溝。

每天治療1次,5-7天為1 療程。

[功效] 治療黴菌一性一、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共380例。

結果:屬黴菌一性一陰一道炎者345例,其中痊癒276例(一陰一部痰癢症狀消失,白帶減少,一陰一道粘一膜紅腫消失,分一泌物鏡檢毒菌或滴蟲消失),好轉6一9例(一陰一部痰癢症狀消失,白帶減少,一陰一道粘一膜紅腫消失,分一泌物鏡檢黴菌或滴蟲少許)。

屬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者35例,治後均痊癒。

[驗證] 汪x ,女,24歲。

主訴:白帶員多,色黃和臭味,外一陰一及一陰一道瘙癢。

檢查:一陰一道及宮預瀰漫一性一充一血。

白帶鏡檢:滴蟲一陽一性一,膿球(+ + + )。

先用0.1% 高錳酸鉀沖洗一陰一道.取吠喃西林粉0.5克撤布一陰一道內,每天l次,連用6天,症狀不減。

停藥1周查白帶,滴蟲一陽一性一,膿球(+ + + + )。

沖洗後改用三黃粉1克撒布一陰一道內,用一藥4次,白帶大減,瘙癢停止,一陰一道粘一膜及宮一頸顏色轉為正常,用一藥8次後白帶正常,停藥4 天,查白帶無滴蟲,膿球消失。

2 .六神丸外用治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

[方劑] 本丸是中成藥,藥店有售。

[制用法] 患者臨臥前用潔淨開水清洗外一陰一,上一床一後仰臥位,取六神丸15粒塞人一陰一道,每晚1次,經一期停用。

6天為l療程,一般在2個療程內痊癒。

[功效] 治一陰一道炎有療效。

[驗證] 張xx , 38歲,教師,1986年10月2日診。

結婚12年,生育2胎,5年前曾行女扎術。

近年自覺一陰一道有刺痛和燒灼感,外一陰一瘙癢;白帶頻多,呈泡沫狀,有腥臭味。

經縣醫院婦產科檢查診為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

曾用中西藥物內服外洗均無效。

處方:30粒裝六神丸6支,分次按上法治療,連續施藥12天,一陰一癢除,帶下止。

經2年隨訪未見復發。

3 .鬼針草洗劑治療一陰一道炎

[方劑] 新鮮鬼針草全草和蛇泡筋的全草各60克。

[制用法] 水煎出味,將藥液倒在盆內,趁熱熏後坐盆浸洗,邊浸邊洗淨一陰一道分一泌物。

[療效] 共治20例,其中黴菌一性一陰一道炎7例,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3例,外一陰一瘙癢、外一陰一炎10例,病程最長11年,短則3天,全部治癒,且無副作用。

個別並宮一頸糜爛I-2度,經治糜爛面亦好轉或治癒。

以發病早期,病程短,及時治療則療效好。

一般經l次用一藥,痙癢症減,用一藥3次後,瘙癢全消,10天為1 療程。

外一陰一炎療效好,3天即見效,而黴菌一性一和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療程較長,需1-2個療程方可治癒。

[驗證] 傅x ,女,26歲,未婚,工人。

1986年5月27日初診。

外一陰一瘙癢伴豆腐渣樣白帶2年餘,曾在xx 人民醫院檢出酵母菌,經治後症狀暫緩解,但常反覆發作,痰癢難忍,影響工作。

面色萎黃,舌淡、苔膩,脈沿。

婦檢:外一陰一發育正常,一陰一道口周圍有白膜樣分一泌物覆蓋,拭之不易脫落(未作雙合診),取分一泌物實驗室檢出酵母菌,診為黴菌一性一陰一道炎。

中醫診為一陰一癢(濕一熱下注)。

用本方治療後,一次即瘙癢減,3次後瘙癢全消,白帶減少。

一周後婦檢:外一陰一、一陰一道口白膜樣分一泌物消失,白帶明顯減少,痰癢全消。

共治2療程,取白帶化驗未找出致病菌。

追訪3個月取白帶複查,未找出致病菌。

[備註] 治療期間勿使用其它藥,禁房一事;內一褲需煮沸消毒,勤換勤硒;月一經一期禁止用一藥;已婚者夫婦同時治療為好。

4 .祛霉子母方治療黴菌一性一陰一道炎

黴菌一性一陰一道炎亦稱念珠菌一性一陰一道炎,系女一性一以一陰一道瘙癢和豆渣樣白帶為典型症狀的一種炎症。

病因,主要由於一陰一道內糖原及酸一性一增高,潛伏的白色念珠菌活躍繁殖所致。

[方劑] 母方--- 柴一胡一6克,龍膽草6克,苦參6克,黃柏6克,黃連3克,生地30克,懷山藥30克,車前子10克(布包),山梔衣10克,丹皮10克,當歸10克,炒蒼朮10克,尋骨風10克,土茯苓10克,炒蒼耳子6克(布包),防風6克,木槿皮10克,白鮮皮10克,陳艾葉6克。

子方---硼砂3克,冰片3 克,明礬20克,一乳一香30克,孩兒茶30克,雄黃5克,青黛5克,爐甘石10克,木槿皮4O克,白鮮皮40克。

[制用法] 母方每日1劑,水煎3次分3次服,30劑為1療程;後每隔月連服10 劑,60劑為1個療程。

子方研細粉外用,以1:500石鹼水或5%碳酸氫鈉溶液調藥粉為稀糊狀。

先用1:1000新潔爾滅棉球清洗一陰一道後,再以帶線棉球或紗布塊蘸裹藥糊,於晚間臨睡前塞人一陰一道深部,翌晨去除。

連用7次,隔3日再用,如此21次為1個療程。

後每隔月再如法連用7次,連續21次共半年。

若本方一時未效,可代之以冰硼散裝人空心膠囊,每粒含藥0.2-0.3克,每次3粒如前法用之。

[功效] 清熱解毒,祛風燥濕。

[驗證] 茹xx ,女,37歲,農民。

一陰一癢伴帶下罹患1年餘。

始感一陰一部濕潤不適,漸則奇一癢,濕水洗浴及手一搓一時痰癢愈劇;帶下如豆渣或豆漿樣,時有凝一乳一塊。

症重時一陰一道灼一熱,或痛如針刺,或痛脹重墜,腰低酸痛,並尿頻尿急。

婦產科檢查,診為念珠菌一性一陰一道炎,進行藥物一陰一道沖洗、塞人藥棉及制黴菌素等口服,症狀可緩解一時,過後依然如故。

近幾個月來,常感頭昏少寐多夢,表情淡漠,月一經至不如期。

檢查:面色晦滯,形體尚勻稱,脈細澀,苔白舌淡紅,大便不暢,小一便短澀。

孕產2胎,因節育環帶之不適,後服藥避孕。

婦科會診,查外一陰一表面有白膜狀分一泌物覆蓋,擦之,粘一膜充一血、水腫、糜爛;查尿無異常,一陰一道分一泌物懸滴法念珠菌菌絲及芽孢一陽一性一。

診為黴菌一性一陰一道炎。

證屬濕毒注一陰一,火熱下迫。

方用祛毒子母方:研末以石鹼溶液調糊納一陰一。

母方連服30劑,子方共用21次,一陰一癢銳減,白帶亦除,頭昏、少寐好轉。

囑其勿用熱水燙洗及手一搓一,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原方繼投。

母方先後共服卯余劑,子方共用4O餘次,經1年左右時間的治療,兩年後追訪,終於治癒,亦未復發。

5 .滅滴栓治一陰一道炎

[方劑] 雄黃1克,生煙2克,明礬少許、鮮豬肝60克。

[制用法] 先將雄黃等3藥開研細末,再將豬肝切成三角形,在肝上用縫衣針扎些小孔,把藥粉撒在小孔內。

晚上塞人一陰一道裡,早上取出,並用高錳酸鉀溶液(l/5000)沖洗一陰一道。

[功效] 解毒、燥濕、殺蟲。

[驗證] 一般連用4-7天即可痊癒。

[備註] 引自1975年《赤腳醫生雜誌》(7)。

6 .治一陰一道滴蟲驗方

[方劑] 黃柏15克、枯礬、雄黃各10克、輕粉、冰片各5克。

[制用法]上為細末,用凡士林60克調成軟膏,備用。

先用鮮大青葉100克、蛇一床一子、地骨皮、五靈脂各50克。

煎水沖洗一陰一道後(每天早晚各l次),再取此膏塗敷患處。

每日l次。

[功效] 解毒、燥濕、殺蟲。

[驗證] 治療10例、用一藥數天後,均痊癒。

[備註] 引自1985年《新中醫》(5)。

7 .大蒜治一陰一癢

[方劑] 大蒜2頭。

[制用法] 大蒜去皮,搗碎,加水熬湯。

每日局部浸洗2或3次。

[功效] 殺菌,消炎,止癢。

用治一陰一癢及婦女滴蟲病。

8 .豬肝馬鞭草治一陰一癢

[方劑] 豬肝60克,馬鞭草30克。

[制用法] 將豬肝及馬鞭草切成小塊拌勻,用蓋碗蓋好,放蒸鍋內蒸半小時即可食用。

一次服。

[功效] 清熱,祛濕,解毒。

用治婦女一陰一癢、白帶過多及經閉、經少。

9 .白蘿蔔加醋治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

[方劑] 醋酸,大白蘿蔔。

[制用法] 用醋酸沖洗患處,再用白蘿蔔搾汁擦洗及填塞一陰一道。

[功效] 活血,解毒。

用治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

10 .青蘿蔔治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

[方劑] 青蘿蔔l個。

[制用法] 將青蘿蔔洗淨,搗爛成泥糊,用消過毒的紗布包青蘿蔔泥兩湯匙,做成紗布卷,卷的一端留長線。

然後用手將卷送入一陰一道內,線留在一陰一道口外,以便拉線取出。

在放人前須用高錳酸鉀液將一陰一道內外的分一泌物洗淨,防止感染。

秋天放1小時取出,冬天放4-10小時取出,每日1次。

[功效] 同上。

[驗證] 以上四方經臨一床一驗證,療效顯著,可進行推廣應用。

11 .鮮桃樹葉治一陰一癢

[方劑] 鮮桃樹葉30克,灰藜25克。

[制用法] 用水l000毫升,將上述二味煮沸20分鐘。

待稍一溫一,用此液沖洗一陰一道。

每日1或2次,連續l周為一療程。

[功效] 殺滴蟲,止一陰一癢。

用治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

[驗證] 張xx ,女,29歲,患滴蟲一性一陰一道炎,經用上方治癒。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 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 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 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 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 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 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 八 、癲癇_中藥偏方 九、頭痛_中藥偏方 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中醫秘方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八 、癲癇_中藥偏方九、頭痛_中藥偏方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十三、糖尿病_中藥偏方十四、失眠_中藥偏方十五、眩暈_中藥偏方十六、嘔吐_中藥偏方十七、胃下垂_中藥偏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十九、胃脘痛_中藥偏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二十一、呃逆_中藥偏方二十二、消化不良_中藥偏方二十三、腸炎_中藥偏方二十四、腹瀉_中藥偏方二十五、痢疾_中藥偏方二十六、便秘_中藥偏方二十七、肝炎、肝脾腫大_中藥偏方二十八、肝膿瘍_中藥偏方二十九、肝硬化腹水_中藥偏方三十、腎炎_中藥偏方三十一、感冒_中藥偏方三十二、咳嗽_中藥偏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三十四、矽肺、肺癰_中藥偏方三十五、肺結核_中藥偏方三十六、風寒濕痺_中藥偏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三十八、暑病_中藥偏方三十九、神經衰弱_中藥偏方四十、硬皮病_中藥偏方四十一、下肢潰瘍_中藥偏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四十三、蛇、蟲、獸咬傷_中藥偏方四十四、癰、疽、療、癤_中藥偏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四十六、腦震盪_中藥偏方四十七、丹毒_中藥偏方四十八、脈管炎_中藥偏方四十九、疝氣_中藥偏方五十、闌尾炎_中藥偏方五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五十二、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核_中藥偏方五十三、痔瘡_中藥偏方五十四、肛裂_中藥偏方五十五、骨質增生症_中藥偏方五十六、跌打損傷_中藥偏方五十七、急性腰扭傷_中藥偏方五十八、頸椎病_中藥偏方五十九、腳跟痛_中藥偏方六十、漏肩風_中藥偏方六十一、跺關節扭傷_中藥偏方六十二、眼疾_中藥偏方六十三、耳病_中藥偏方六十四、鼻症_中藥偏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六十六、口瘡_中藥偏方六十七、慢性喉炎_中藥偏方六十八、誤吞硬物(刺)_中藥偏方六十九、口臭_中藥偏方七十、泌尿系統結石_中藥偏方一、小兒發熱_中藥偏方二、小兒感冒_中藥偏方三、小兒疳積_中藥偏方四、小兒痄腮_中藥偏方五、百日咳_中藥偏方六、小兒支氣管哮喘_中藥偏方七、小兒肺炎_中藥偏方八、小兒支氣管炎_中藥偏方九、嬰幼兒哮痰證_中藥偏方十、厭食症_中藥偏方十一、嬰兒黃疽_中藥偏方十二、小兒疝氣_中藥偏方十三、小兒脫肛_中藥偏方十四、小兒遺尿症_中藥偏方十五、嬰兒濕疹_中藥偏方十六、小兒口腔潰瘍_中藥偏方十七、嬰幼兒腹瀉_中藥偏方十八、小兒睪丸鞘膜積液_中藥偏方十九、蟯蟲病_中藥偏方二十、佝僂病_中藥偏方二十一、麻疹_中藥偏方二十二、小兒汗證_中藥偏方二十三、小兒夜啼_中藥偏方二十四、小兒驚嚇_中藥偏方二十五、小兒脂溢性皮炎_中藥偏方二十六、小兒癲癇_中藥偏方二十七、小兒漆過敏_中藥偏方二十八、兒童手足凍瘡_中藥偏方二十九、嬰幼兒尿布疹_中藥偏方三十、兒童多動症_中藥偏方三十一、小兒缺鋅症_中藥偏方三十二、小兒過敏性紫癜_中藥偏方三十三、小兒流涎症_中藥偏方三十四、小兒痱子_中藥偏方三十五、重症小兒營養不良_中藥偏方三十六、小兒脾虛_中藥偏方三十七、嬰幼兒綠便_中藥偏方三十八、兒童便秘_中藥偏方三十九、小兒尿頻症_中藥偏方四十、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四十一、小兒黃水瘡_中藥偏方四十二、小兒肝炎_中藥偏方四十三、小兒細菌性痢疾_中藥偏方四十四、小兒麻痺後遺症_中藥偏方四十五、小兒肌性斜頸_中藥偏方四十六、骨髓炎_中藥偏方一、流產_中藥偏方二、催生引產_中藥偏方三、產後疾患_中藥偏方四、子宮脫垂_中藥偏方五、月經不調_中藥偏方六、痛經_中藥偏方七、閉經_中藥偏方八、帶下病_中藥偏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十、崩漏_中藥偏方十一、產後血暈_中藥偏方十二、宮頸糜爛_中藥偏方十三、老婦行經_中藥偏方十四、產後便秘_中藥偏方十七、倒經_中藥偏方十八、缺乳_中藥偏方十九、回乳_中藥偏方二十、乳腺炎_中藥偏方二十一、女陰瘙癢症_中藥偏方二十二、外陰濕疹_中藥偏方二十三、胎位不正_中藥偏方二十四、避孕_中藥偏方二十五、更年期綜合症_中藥偏方一、陽痿_中藥偏方二、早洩_中藥偏方三、遺精_中藥偏方四、陽強、陽縮_中藥偏方五、不射精症_中藥偏方六、男性不育症_中藥偏方七、血尿_中藥偏方八、尿頻症_中藥偏方九、老年性前列腺肥大_中藥偏方十、男性乳房發育症_中藥偏方十一、肇丸痛_中藥偏方一、酒渣鼻_中藥偏方二、凍瘡_中藥偏方三、疥瘡_中藥偏方四、黃水瘡_中藥偏方五、癬證_中藥偏方六、手足癬_中藥偏方七、皮膚瘙癢症_中藥偏方八、白癜風_中藥偏方九、扁平疣_中藥偏方十、爛腳丫_中藥偏方十一、帶狀皰疹_中藥偏方十二、蕁麻疹_中藥偏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十四、接觸性皮炎_中藥偏方十五、鵝掌風、雞爪風_中藥偏方十六、痱子_中藥偏方十七、痤瘡_中藥偏方十八、雞眼_中藥偏方一、青年脫髮_中藥偏方二、青年粉刺_中藥偏方三、腋臭_中藥偏方四、祛斑潔面_中藥偏方五、美澤容顏_中藥偏方六、去皺美容_中藥偏方七、青春痘_中藥偏方八、雀斑_中藥偏方九、黑斑_中藥偏方十一、化妝品引起的斑疹_中藥偏方十二、婦女駐顏法_中藥偏方十三、面頰發紅_中藥偏方十四、使面如白玉五法_中藥偏方十五、美膚法_中藥偏方十六、減肥輕身_中藥偏方十七、烏須美發_中藥偏方十八、爽口香身_中藥偏方解煙毒、酒毒秘方_中藥偏方解食物中毒秘方_中藥偏方一、滋陰補陽方_中藥偏方二、補氣養身_中藥偏方三、補血養身_中藥偏方四、補腎養身_中藥偏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