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秘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因其疼痛一性一質和部位不同,因而牙痛的類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中醫秘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

老中醫秘方

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

牙痛是多種牙齒疾病和牙周疾病常見症狀之一。

因其疼痛一性一質和部位不同,因而牙痛的類型和治療也不同。

包括西醫學「急一性一牙髓炎」、「牙齦炎」、「牙周炎」等疾病。

1 .固齒散治療牙周炎

[方 劑] 滑石粉18克,甘草3克,硃砂末0.9克,雄黃末、冰片末各1.5克,研勻,裝瓶備用。

[制用法](l)用牙刷蘸藥刷患處;( 2)平時刷牙後再用牙刷蘸藥刷患處;( 3)取藥末30克,生蜜60克,調勻塗患處。

早晚各1次。

[功 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化腐生肌,收斂止血。

[驗 證] 我用《新中醫》1982年第2期刊登的固齒散治好了多年的牙病,並把這一方法介紹給另一患者,均得到滿意療效。

我自1971年3月患牙病,症狀為口熱、牙痛、牙齒鬆動,牙眼出一血等,初以為小恙,未加介意。

後用多種藥物治療效不顯,又用止痛片、抗生素、維生素等藥物治療亦未效。

1974年到醫院拔掉左下第一臼齒,病仍不除。

此後多方求醫,服許多中西藥,症狀仍不見好轉,1982年起更加嚴重,如刷牙、漱口、一舔一眼,均有出一血,牙眼部輕度化膿,牙根暴露,滿口牙齒鬆動,飲食極為不便,喝水食飯,其痛難忍,多方用一藥只見小效。

1982年夏初病情又加重,惴惴不安,遂橫下一條心向書本尋方,翻閱了十多本醫書及6種中醫雜誌,後從(新中醫)找到了「固齒散」一文,頗受啟迪,遂於10月16日起用本方治療,至18日症狀大減,20日即不再出一血,26日停藥l天,繼用到31日止,牙病諸症悉除,迄今l年多未復發。

另一患者冉x ,女,36歲,鄰居。

每見我用一藥粉刷牙,詢問緣由。

當得知治牙痛時,即訴說患牙痛十多年的苦衷,且索藥以求一試,同病相憐,乃慨然與之。

10月25日起至11月4日,喜告曰:牙疾已癒,祈再賜藥以鞏固。

病癒後一再向我致謝。

2 .引火散風湯治療牙痛

[方 劑] 破故紙10- 12克,白蒺藜9-12克。

[加 減] 痛甚加防風、荊芥各6克;血痕加桃仁9克,紅花、川牛膝各12克;便秘加大黃9-12克;小一便黃赤加梔子6-9克,竹葉6克;牙齒鬆動加玉女煎;牙齦腫痛,口氣臭穢加清胃散;小兒齲齒加生石膏15-30克,細辛2 -5克,熟地10-20 克;伴發一熱加銀花30-60克,連翹12-30克,玄參15克;夜間口咽乾燥加熟地30-60克,巴戟天12-20克,麥冬10克,茯苓9克,五味子5克;牙痛晝輕夜甚加當歸15-30克,知母15克;遇冷痛劇加麻黃10克,制附子6克,細辛3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天一劑。

[功 效] 消炎、去痛。

[驗 證] 陳xx ,女,印歲,1984年6月16日診。

右側牙齦腫痛,痛無休止,右面頰部腫脹、拒按,張口困難;伴惡寒發一熱,大便秘結,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予上方合清胃散加味。

處方:白蒺藜10克,升麻、黃連各6克,當歸15克,破故紙、生地、丹皮各12克,金銀花60克,連翹、生石膏各30克,大黃9 克,3劑藥後痛減熱退,能進食軟食。

原方加殭蠶巧克,續服3劑而愈。

囑服知柏地黃丸善後,隨訪2年未復發。

3 .石地丹黃湯治牙痛

[方 劑] 生石膏30克,鮮生地12克,丹皮10克,川黃連9克。

[制用法] 每天1劑,痊癒為止。

[功 效] 消炎、去痛。

[驗 證] 《新中醫》1983年1期介紹的「治牙痛有效驗方」,筆者重複使用治療15例,全部治癒。

4 .牙痛散治牙痛

[方 劑] 人中白、玄明粉、制硼砂各30% ,地力粉(與上藥成比例)、血竭、硃砂各10% (和勻研細加入)、新梅片(以上藥總和量基礎上1%細人)。

[制用法] 上藥共研極細末,瓶貯備用,勿洩氣。

以藥棉裹藥末如蠶豆大放於病灶上(即蛀孔內),上下牙咬緊即可。

[功 效] 解毒活血,殺蟲止痛。

齲齒痛(牙齦腫痛)。

[驗 證] 屢用特效,止痛效果顯著。

[備 注] 引自《百病中醫諸竅療法》 。

又用大冬1枚(去核)納信百石1克,煨鍛存一性一,取出待冷,研成細末。

每取適量納齲齒中。

一般藥後10分鐘疼病立消。

5 .解臍散治牙痛

[方 劑] 牛膝(去蘆)500毫升,木津1250毫升,黃茄(細切)20個,郁李仁640克,麝香空皮子細挫100 個。

[制用法] 以上5味搗碎人罐子內,上用瓦片蓋口,留一小竅,用鹽泥固濟,燒令通赤,候令白色,即住火,以新土埋一伏時取出,後入下藥,升麻、細辛(去苗)各500 毫升,上藥俱為細末混勻,貯瓶備用。

以少許塗敷患處。

[功 效] 固齒止痛。

牙痛動搖,風火疼痛。

[驗 證] 屢用神妙。

[備 注] 引自《和劑局方》 。

用此藥在很短時間內用一溫一水漱口,臨臥更貼少許,咽津亦無妨。

6 .霜梅一乳一沒散治牙痛

[方 劑] 白信、川黃柏、甘草各5克,紅棗50克,青黛10克,硼砂20克,一乳一香、沒藥各2.5克,冰片7.5克。

[制用法] 先將紅棗去核切片,白信研末加人拌勻於瓦上,以炭火炙至信棗煙盡為度,取出候冷研細,其他各藥則分別研細除冰片外皆調勻後收藏,先將患部洗淨,然後把收藏的藥加人冰片後,取少許撒敷患處,每日5或6次。

[功 效] 清熱解毒,化痕止痛,祛腐生肌。

牙疳。

[驗 證] 屢用效佳

[備 注] 引自1959 年《 浙一江一中醫雜誌》 (5 )。

7 .牙痛小降丹治各種牙痛

[方 劑] 防風、細辛、蓽茇、荊芥、硫黃各6克,冰片33克。

[制用法] 上藥共研細末,取玻璃杯1只,砂紙1張,將砂紙包在杯口上,系之,將藥粉放在砂紙上,堆成圓柱形,然後在頂上點火,令藥粉慢慢燃一燒,待燒到藥堆琴底部(注意不要燒到砂紙)把藥灰和砂紙除去,刮下玻璃杯內一壁上的降丹,貯瓶備用。

取降丹少許放在棉花中,再將藥棉貼於牙痛處,咬緊即可。

[功 效] 祛風、消炎、止痛。

各種牙痛。

[驗 證] 臨一床一應用多年,治療各種牙痛均有較好的止痛效果。

一般用一藥l次,8分鐘後即可止痛,效佳。

[備 注] 引自《百病中醫諸竅療法》 。

8 .獨頭蒜煨熟治風蟲牙痛

[方 劑] 獨頭蒜2-3 頭。

[制用法] 將蒜去皮,放火爐上煨熟。

趁熱切開熨燙痛處,蒜涼再換,連續多次。

[功 效] 消炎殺菌,解毒。

用治風蟲牙痛。

[驗 證] 趙xx ,女,27歲,用本方數次後痊癒。

9 .姜礬粉止牙痛

[方 劑] 老薑、枯礬等份。

[制用法] 老薑用瓦焙乾,研末,枯礬研細,與薑末調勻。

塗搽病牙。

[功 效] 止牙齒疼痛。

[驗 證] 據《普濟方》載:「有人日夜呻一吟(指牙痛- 編者注),用之即愈。」

10 .韭菜根花椒止齲齒痛

[用 料] 韭菜根10根,花椒20粒,香油少許。

[制用法] 洗淨,共搗如泥狀,敷病牙側面頰上。

[功 效] 止痛。

[驗 證] 據《千金方》載,敷此方「數次即愈也。」

11.一胡一椒綠豆治牙痛

[用 料] 一胡一椒、綠豆各10粒。

[制用法] 將一胡一椒、綠豆用布包紮,砸碎,以紗布包作一小球,痛牙咬定,涎水吐出。

[功 效] 清熱,止痛。

用治因炎症和齲齒所引起的牙痛。

[驗 證] 據《韓氏醫通》載,用此法可「立愈」。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 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 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 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 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 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 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 八 、癲癇_中藥偏方 九、頭痛_中藥偏方 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中醫秘方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八 、癲癇_中藥偏方九、頭痛_中藥偏方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十三、糖尿病_中藥偏方十四、失眠_中藥偏方十五、眩暈_中藥偏方十六、嘔吐_中藥偏方十七、胃下垂_中藥偏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十九、胃脘痛_中藥偏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二十一、呃逆_中藥偏方二十二、消化不良_中藥偏方二十三、腸炎_中藥偏方二十四、腹瀉_中藥偏方二十五、痢疾_中藥偏方二十六、便秘_中藥偏方二十七、肝炎、肝脾腫大_中藥偏方二十八、肝膿瘍_中藥偏方二十九、肝硬化腹水_中藥偏方三十、腎炎_中藥偏方三十一、感冒_中藥偏方三十二、咳嗽_中藥偏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三十四、矽肺、肺癰_中藥偏方三十五、肺結核_中藥偏方三十六、風寒濕痺_中藥偏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三十八、暑病_中藥偏方三十九、神經衰弱_中藥偏方四十、硬皮病_中藥偏方四十一、下肢潰瘍_中藥偏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四十三、蛇、蟲、獸咬傷_中藥偏方四十四、癰、疽、療、癤_中藥偏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四十六、腦震盪_中藥偏方四十七、丹毒_中藥偏方四十八、脈管炎_中藥偏方四十九、疝氣_中藥偏方五十、闌尾炎_中藥偏方五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五十二、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核_中藥偏方五十三、痔瘡_中藥偏方五十四、肛裂_中藥偏方五十五、骨質增生症_中藥偏方五十六、跌打損傷_中藥偏方五十七、急性腰扭傷_中藥偏方五十八、頸椎病_中藥偏方五十九、腳跟痛_中藥偏方六十、漏肩風_中藥偏方六十一、跺關節扭傷_中藥偏方六十二、眼疾_中藥偏方六十三、耳病_中藥偏方六十四、鼻症_中藥偏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六十六、口瘡_中藥偏方六十七、慢性喉炎_中藥偏方六十八、誤吞硬物(刺)_中藥偏方六十九、口臭_中藥偏方七十、泌尿系統結石_中藥偏方一、小兒發熱_中藥偏方二、小兒感冒_中藥偏方三、小兒疳積_中藥偏方四、小兒痄腮_中藥偏方五、百日咳_中藥偏方六、小兒支氣管哮喘_中藥偏方七、小兒肺炎_中藥偏方八、小兒支氣管炎_中藥偏方九、嬰幼兒哮痰證_中藥偏方十、厭食症_中藥偏方十一、嬰兒黃疽_中藥偏方十二、小兒疝氣_中藥偏方十三、小兒脫肛_中藥偏方十四、小兒遺尿症_中藥偏方十五、嬰兒濕疹_中藥偏方十六、小兒口腔潰瘍_中藥偏方十七、嬰幼兒腹瀉_中藥偏方十八、小兒睪丸鞘膜積液_中藥偏方十九、蟯蟲病_中藥偏方二十、佝僂病_中藥偏方二十一、麻疹_中藥偏方二十二、小兒汗證_中藥偏方二十三、小兒夜啼_中藥偏方二十四、小兒驚嚇_中藥偏方二十五、小兒脂溢性皮炎_中藥偏方二十六、小兒癲癇_中藥偏方二十七、小兒漆過敏_中藥偏方二十八、兒童手足凍瘡_中藥偏方二十九、嬰幼兒尿布疹_中藥偏方三十、兒童多動症_中藥偏方三十一、小兒缺鋅症_中藥偏方三十二、小兒過敏性紫癜_中藥偏方三十三、小兒流涎症_中藥偏方三十四、小兒痱子_中藥偏方三十五、重症小兒營養不良_中藥偏方三十六、小兒脾虛_中藥偏方三十七、嬰幼兒綠便_中藥偏方三十八、兒童便秘_中藥偏方三十九、小兒尿頻症_中藥偏方四十、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四十一、小兒黃水瘡_中藥偏方四十二、小兒肝炎_中藥偏方四十三、小兒細菌性痢疾_中藥偏方四十四、小兒麻痺後遺症_中藥偏方四十五、小兒肌性斜頸_中藥偏方四十六、骨髓炎_中藥偏方一、流產_中藥偏方二、催生引產_中藥偏方三、產後疾患_中藥偏方四、子宮脫垂_中藥偏方五、月經不調_中藥偏方六、痛經_中藥偏方七、閉經_中藥偏方八、帶下病_中藥偏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十、崩漏_中藥偏方十一、產後血暈_中藥偏方十二、宮頸糜爛_中藥偏方十三、老婦行經_中藥偏方十四、產後便秘_中藥偏方十七、倒經_中藥偏方十八、缺乳_中藥偏方十九、回乳_中藥偏方二十、乳腺炎_中藥偏方二十一、女陰瘙癢症_中藥偏方二十二、外陰濕疹_中藥偏方二十三、胎位不正_中藥偏方二十四、避孕_中藥偏方二十五、更年期綜合症_中藥偏方一、陽痿_中藥偏方二、早洩_中藥偏方三、遺精_中藥偏方四、陽強、陽縮_中藥偏方五、不射精症_中藥偏方六、男性不育症_中藥偏方七、血尿_中藥偏方八、尿頻症_中藥偏方九、老年性前列腺肥大_中藥偏方十、男性乳房發育症_中藥偏方十一、肇丸痛_中藥偏方一、酒渣鼻_中藥偏方二、凍瘡_中藥偏方三、疥瘡_中藥偏方四、黃水瘡_中藥偏方五、癬證_中藥偏方六、手足癬_中藥偏方七、皮膚瘙癢症_中藥偏方八、白癜風_中藥偏方九、扁平疣_中藥偏方十、爛腳丫_中藥偏方十一、帶狀皰疹_中藥偏方十二、蕁麻疹_中藥偏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十四、接觸性皮炎_中藥偏方十五、鵝掌風、雞爪風_中藥偏方十六、痱子_中藥偏方十七、痤瘡_中藥偏方十八、雞眼_中藥偏方一、青年脫髮_中藥偏方二、青年粉刺_中藥偏方三、腋臭_中藥偏方四、祛斑潔面_中藥偏方五、美澤容顏_中藥偏方六、去皺美容_中藥偏方七、青春痘_中藥偏方八、雀斑_中藥偏方九、黑斑_中藥偏方十一、化妝品引起的斑疹_中藥偏方十二、婦女駐顏法_中藥偏方十三、面頰發紅_中藥偏方十四、使面如白玉五法_中藥偏方十五、美膚法_中藥偏方十六、減肥輕身_中藥偏方十七、烏須美發_中藥偏方十八、爽口香身_中藥偏方解煙毒、酒毒秘方_中藥偏方解食物中毒秘方_中藥偏方一、滋陰補陽方_中藥偏方二、補氣養身_中藥偏方三、補血養身_中藥偏方四、補腎養身_中藥偏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