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秘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臨一床一表現以面唇青紫,頗面肌肉陣發一性一痙一攣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老中醫秘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

老中醫秘方

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

破傷風,又稱「金瘡痙」,多因皮膚破傷處受邪(破傷風桿菌)所致。

臨一床一表現以面唇青紫,頗面肌肉陣發一性一痙一攣,苦笑面容,角弓反張,牙關緊閉,舌強流涎,甚而呼吸困難,痰鳴,窒.息等為特徵。

1 .老蔥白治療破傷風

[方 劑] 老蔥白(連須,去葉不去皮)500克,黑扁豆45克,棉子90克,高粱原酒75克。

[制用法] 1 棉子炒焦至醬紫色,碾碎,過篩去殼。

2 蔥白加水四五碗,煎成湯。

3 酒一溫一熱。

4 黑扁豆放大鐵勺內炒,先冒白煙,後冒青煙至90%炒焦時離火。

5 把一溫一酒倒人鐵勺,過濾,留醬紫色酒液。

把棉子粉與醬紫色酒液混合,加適錄蔥湯攪如稀飯樣,灌服,服後蓋被發汗。

連服2天。

[功 效] 發表,通一陽一,解毒。

用治破傷風。

[驗 證] 據《食物療法一精一萃》 轉載《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技術資料選編》 介紹,用本方共治62例,有效56例,多數服l劑見效。

[備 注] 服藥期間忌食腥冷食物。

2 .棉子黑豆妙治破傷風

[方 劑] 果實飽滿的棉子150克,馬料豆(即黑豆)75克,老蔥白(連須棄葉不去皮)500克,高粱原酒150克(量可根據病人酒量而定,若病人酒量大,可多增加些,不會飲酒者125 克)。

[制用法] 將棉子炒焦至醬紫色,研碎過籮成細而。

蔥加水四五碗,熬成三碗。

將酒一溫一熱。

把馬料豆放人鐵鍋用火炒,先是冒白煙,後冒青煙,至大冒青煙時(黑豆約90%已炒糊)離火。

然後把一溫一酒倒人鐵鍋內,待豆子不發出響聲時過濾,留醬紫色液體。

把棉子粉和馬料豆液放在一起,加人適最蔥湯,如同稀粥一樣。

服下,連服1-2天。

熱天服後蓋一個被單,冬天服後蓋上棉被,使汗出透。

[功 效]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通一陽一利尿。

用治破傷風。

[驗 證] 據《老年報》介紹,此方系安徽利辛縣焦家倫同志提供的秘方,經用此方治療63名破傷風患者,96.8%治癒,一般患者服用l劑可愈,重者需連用2 劑。

[備 注] 治療期間應忌腥冷食物,病人需靜臥休息。

3 .雞矢白治破傷風

[方 劑] 雞矢白(白雞屎)3-9克。

[制用法] 以燒酒沖服。

[功 效] 治破傷風。

[驗 證] 據《中醫雜誌)1962 年10期及《食物療法一精一萃》 紹:某患者因伐木被樹枝刺破手背,2-3日後傷口癒合,但出現發一熱、口噤、牙關緊閉、全身痙一攣、面呈苦笑狀,急予本品9克,燒酒沖服汗出而愈。

另2例均因碰傷指頭,出現破傷風症狀,用本品3克,酒送服取汗而愈。

4 .魚鰾散治破傷風

[方 劑] 魚鰾膠10-15克,黃酒120克。

[制用法] 將魚鰾膠用線捆紮數周,用草燃一燒,燒焦後,放土地上晾乾,研末。

用黃酒煎開沖服,見汗即愈。

[功 效] 祛風邪,消腫毒。

用治破傷風。

[驗 證] 據《中醫食用效方》介紹治療病例:趙某,男,40歲。

因足碰傷致痙一攣一抽一搐,不能行動,手足不遂,曾去兩家醫院均不收治,後用上方4劑痊癒。

5 .蜈蚣等治破傷風

[方 劑] 蜈蚣1條,全蠍、南星、天麻、白芷、防風各3克,雞矢白(焙乾、研末,沖服)、關羌活各6克。

[制用法] 先煎諸藥去渣,放人雞矢白末,加黃灑1杯,分3次口服,上譽藥為l 日劑談。

必要時成一人也可加倍服用,對牙關緊閉不能嚥下的患者,可做保留灌腸。

亦可收到同樣的效果。

[驗 證] 用上藥治療破傷風患者5例,其中痊癒4例,1例因病情急,來院遲,不能服藥,於數小時內死亡。

[備 注] 雞矢白即雞糞中之灰白色部分。

6 .蟬蛻、殭蠶等治破傷風

[方 劑] 蟬蛻、殭蠶各9克,全蠍、地龍各3克,蜈蚣1只。

[制用法〕將上藥用火微焙,共研極細粉末,貯瓶備用。

新生兒破傷風於開始時好哭、煩躁,鼻頭和人中呈現黃色,漸下頜強直,不能張口,一吮一乳一因難。

此時用上藥末3克,開水調勻,慢慢餵服。

如出現唇口收縮、舌體強硬、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啼聲不出、吞嚥因難、口及面不斷一抽一搐,呈苦笑面容,此時將上藥末3 克,用開水60ml化勻,分3次鼻飼,每1-2小時1次日鼻飼9克。

如面唇青紫、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四肢一抽一頻繁、呼吸氣促,這是嚴重危險徵象,即用上方水煎2次,過濾,約180ml,每l小時鼻飼30ml,每次鼻飼加犀角0.3克,1次鼻飼完。

繼用2劑,方法同上,如痙一攣已緩,每2小時鼻飼完。

如痙一攣末緩,如能積極搶救,可獲治癒。

[驗 證] 筆者採用上方治癒100 多例新生兒破傷風患者,效果極佳。

7 .蟬蛻、防風等治破傷風

[方 劑] 蟬蛻20克,防風、全蠍、蜈蚣、殭蠶、鉤籐各15克,竹黃、膽南星、大辰砂各7克,苯巴比妥0.1克x10片。

[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

裝人瓶內備用。

成一人6克,小兒0.7-3克。

每日分早、中、晚3次口服。

[驗 證] 用本方治療破傷風患者15例,一般服藥6-8天即可獲痊癒。

8 .地龍、蟬衣等治破傷風

[方 劑] 地龍、蟬衣、天麻、羌活、防風、荊芥、膽南星各9克,鉤籐、赤芍、明礬各10克,蜈蚣、全蟲各5克。

[制用法] 將上藥共研為極細末,過120目篩後,裝入乾淨瓶內備用。

用時,以涼開水沖服。

每日2-3次。

3天為1個療程,直至痊癒為止。

[驗 證] 用本方治療破傷風患者24例,服藥2-3個療程後,均獲治癒。

9 .蜈蚣、全蟲等治破傷風

[方 劑] 蜈蚣3克,全蟲、防風、膽南星、白芷、天麻、鉤籐各5克,羌活8克,丹皮10克,雞矢白末6克(成一人可加址)。

黃酒適量。

[制用法] 將前9味藥水煎2次後,去渣,加人雞矢白、黃酒,攪拌均勻後,分早、中、晚3次口服。

本方藥為1日劑量。

如患者牙關緊閉,不能嚥下,可保留灌腸。

小兒可隨年增減用量。

[驗 證] 用本方治療破傷風患者13例,效果顯著。

一般用一藥3-5劑均獲痊癒。

10 .蒲公英、金銀花等治破傷風

[方 劑] 蒲公英、金銀花、當歸、敗醬草各30克,連翹20克,殭蠶、鉤籐、防風、川芎、羌活各15克,紅花、桃仁、全蠍各10克,梔子12克,蜈蚣3條。

[加 減] 若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後下)、火麻仁各10克;若兼有痰盛者,加天竺黃15克,'

[制用法]上藥水煎3次後合併藥液,分早、中、晚3次口服,每日1劑。

[驗 證] 用本方治療破傷風患者6例,經服藥5-7劑,均獲治癒。

11 .丹皮、赤芍等治破傷風

[方 劑] 丹皮、赤芍、麥門冬、茯神、膽南星、鉤籐、羌活、防風各10克,薄荷葉、陳皮、當歸、全蠍各6克。

[制用法] 將上藥水煎,每日1劑,分3-4次口服。

3劑1個療程。

[驗 證] 用本方治療破傷風患者1 例,經用一藥1-2個療程治癒者10 例,3-4 個療程治癒者8例。

治程中末見不一良反應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 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 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 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 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 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 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 八 、癲癇_中藥偏方 九、頭痛_中藥偏方 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 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

分類:古代醫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老中醫秘方
一、高血壓_中藥偏方二、低血壓_中藥偏方三、冠心病_中藥偏方四.腦梗塞_中藥偏方五、高脂血症_中藥偏方六、腦血栓_中藥偏方七、面神經麻痺_中藥偏方八 、癲癇_中藥偏方九、頭痛_中藥偏方十、三叉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一、坐骨神經痛_中藥偏方十二、腦炎、腦膜炎_中藥偏方十三、糖尿病_中藥偏方十四、失眠_中藥偏方十五、眩暈_中藥偏方十六、嘔吐_中藥偏方十七、胃下垂_中藥偏方十八、胃腸炎_中藥偏方十九、胃脘痛_中藥偏方二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_中藥偏方二十一、呃逆_中藥偏方二十二、消化不良_中藥偏方二十三、腸炎_中藥偏方二十四、腹瀉_中藥偏方二十五、痢疾_中藥偏方二十六、便秘_中藥偏方二十七、肝炎、肝脾腫大_中藥偏方二十八、肝膿瘍_中藥偏方二十九、肝硬化腹水_中藥偏方三十、腎炎_中藥偏方三十一、感冒_中藥偏方三十二、咳嗽_中藥偏方三十三、哮喘_中藥偏方三十四、矽肺、肺癰_中藥偏方三十五、肺結核_中藥偏方三十六、風寒濕痺_中藥偏方三十七、汗證(盜汗、自汗)_中藥偏方三十八、暑病_中藥偏方三十九、神經衰弱_中藥偏方四十、硬皮病_中藥偏方四十一、下肢潰瘍_中藥偏方四十二、水火灼傷_中藥偏方四十三、蛇、蟲、獸咬傷_中藥偏方四十四、癰、疽、療、癤_中藥偏方四十五、破傷風_中藥偏方四十六、腦震盪_中藥偏方四十七、丹毒_中藥偏方四十八、脈管炎_中藥偏方四十九、疝氣_中藥偏方五十、闌尾炎_中藥偏方五十一、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五十二、淋巴結核、慢性淋巴結核_中藥偏方五十三、痔瘡_中藥偏方五十四、肛裂_中藥偏方五十五、骨質增生症_中藥偏方五十六、跌打損傷_中藥偏方五十七、急性腰扭傷_中藥偏方五十八、頸椎病_中藥偏方五十九、腳跟痛_中藥偏方六十、漏肩風_中藥偏方六十一、跺關節扭傷_中藥偏方六十二、眼疾_中藥偏方六十三、耳病_中藥偏方六十四、鼻症_中藥偏方六十五、牙痛_中藥偏方六十六、口瘡_中藥偏方六十七、慢性喉炎_中藥偏方六十八、誤吞硬物(刺)_中藥偏方六十九、口臭_中藥偏方七十、泌尿系統結石_中藥偏方一、小兒發熱_中藥偏方二、小兒感冒_中藥偏方三、小兒疳積_中藥偏方四、小兒痄腮_中藥偏方五、百日咳_中藥偏方六、小兒支氣管哮喘_中藥偏方七、小兒肺炎_中藥偏方八、小兒支氣管炎_中藥偏方九、嬰幼兒哮痰證_中藥偏方十、厭食症_中藥偏方十一、嬰兒黃疽_中藥偏方十二、小兒疝氣_中藥偏方十三、小兒脫肛_中藥偏方十四、小兒遺尿症_中藥偏方十五、嬰兒濕疹_中藥偏方十六、小兒口腔潰瘍_中藥偏方十七、嬰幼兒腹瀉_中藥偏方十八、小兒睪丸鞘膜積液_中藥偏方十九、蟯蟲病_中藥偏方二十、佝僂病_中藥偏方二十一、麻疹_中藥偏方二十二、小兒汗證_中藥偏方二十三、小兒夜啼_中藥偏方二十四、小兒驚嚇_中藥偏方二十五、小兒脂溢性皮炎_中藥偏方二十六、小兒癲癇_中藥偏方二十七、小兒漆過敏_中藥偏方二十八、兒童手足凍瘡_中藥偏方二十九、嬰幼兒尿布疹_中藥偏方三十、兒童多動症_中藥偏方三十一、小兒缺鋅症_中藥偏方三十二、小兒過敏性紫癜_中藥偏方三十三、小兒流涎症_中藥偏方三十四、小兒痱子_中藥偏方三十五、重症小兒營養不良_中藥偏方三十六、小兒脾虛_中藥偏方三十七、嬰幼兒綠便_中藥偏方三十八、兒童便秘_中藥偏方三十九、小兒尿頻症_中藥偏方四十、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_中藥偏方四十一、小兒黃水瘡_中藥偏方四十二、小兒肝炎_中藥偏方四十三、小兒細菌性痢疾_中藥偏方四十四、小兒麻痺後遺症_中藥偏方四十五、小兒肌性斜頸_中藥偏方四十六、骨髓炎_中藥偏方一、流產_中藥偏方二、催生引產_中藥偏方三、產後疾患_中藥偏方四、子宮脫垂_中藥偏方五、月經不調_中藥偏方六、痛經_中藥偏方七、閉經_中藥偏方八、帶下病_中藥偏方九、陰道炎_中藥偏方十、崩漏_中藥偏方十一、產後血暈_中藥偏方十二、宮頸糜爛_中藥偏方十三、老婦行經_中藥偏方十四、產後便秘_中藥偏方十七、倒經_中藥偏方十八、缺乳_中藥偏方十九、回乳_中藥偏方二十、乳腺炎_中藥偏方二十一、女陰瘙癢症_中藥偏方二十二、外陰濕疹_中藥偏方二十三、胎位不正_中藥偏方二十四、避孕_中藥偏方二十五、更年期綜合症_中藥偏方一、陽痿_中藥偏方二、早洩_中藥偏方三、遺精_中藥偏方四、陽強、陽縮_中藥偏方五、不射精症_中藥偏方六、男性不育症_中藥偏方七、血尿_中藥偏方八、尿頻症_中藥偏方九、老年性前列腺肥大_中藥偏方十、男性乳房發育症_中藥偏方十一、肇丸痛_中藥偏方一、酒渣鼻_中藥偏方二、凍瘡_中藥偏方三、疥瘡_中藥偏方四、黃水瘡_中藥偏方五、癬證_中藥偏方六、手足癬_中藥偏方七、皮膚瘙癢症_中藥偏方八、白癜風_中藥偏方九、扁平疣_中藥偏方十、爛腳丫_中藥偏方十一、帶狀皰疹_中藥偏方十二、蕁麻疹_中藥偏方十三、銀屑病_中藥偏方十四、接觸性皮炎_中藥偏方十五、鵝掌風、雞爪風_中藥偏方十六、痱子_中藥偏方十七、痤瘡_中藥偏方十八、雞眼_中藥偏方一、青年脫髮_中藥偏方二、青年粉刺_中藥偏方三、腋臭_中藥偏方四、祛斑潔面_中藥偏方五、美澤容顏_中藥偏方六、去皺美容_中藥偏方七、青春痘_中藥偏方八、雀斑_中藥偏方九、黑斑_中藥偏方十一、化妝品引起的斑疹_中藥偏方十二、婦女駐顏法_中藥偏方十三、面頰發紅_中藥偏方十四、使面如白玉五法_中藥偏方十五、美膚法_中藥偏方十六、減肥輕身_中藥偏方十七、烏須美發_中藥偏方十八、爽口香身_中藥偏方解煙毒、酒毒秘方_中藥偏方解食物中毒秘方_中藥偏方一、滋陰補陽方_中藥偏方二、補氣養身_中藥偏方三、補血養身_中藥偏方四、補腎養身_中藥偏方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