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晉獻公之喪:——非禮不聽是君子 【原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禮記》晉獻公之喪

禮記

晉獻公之喪

(1)

——非禮不聽是君子

【原文】

,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2)。

且曰:「寡人聞之(3):亡國恆於斯,得國恆於斯。

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4),喪亦不可久也(5),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6)1以告舅犯(7)。

舅犯曰:「孺子 其辭焉(8)!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9)。

父死之謂何?又因以為利,而天下其孰能說之(10)?孺子其辭焉1公子重耳對客曰:「君惠吊亡臣 重耳(11),身喪父死,不得與於哭泣之哀(12),以為君憂。

父死之謂何? 或敢有他志(13),以辱君義?」

稽顙而不拜(14),哭而起,起而不私(15)。

子 顯以致命於穆公(16),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顙而不拜,則未為後也(17),故不成拜(18)。

哭而起,則愛父也。

起而不私,則遠利也。」

【註釋】

1本節選自《檀弓》下。

2秦穆公:春秋戰國國時諸侯國泰國國君,姓贏,名任好,春秋五霸之一。

3寡人:古時君主自稱。

這只是使臣代國君講話。

4吾子:表示親愛的稱呼。

儼然:嚴肅的樣子。

憂服:憂傷服喪。

(5)喪(sang):失位逃亡。

(6)孺子:對年幼者的稱呼。

堰,重耳的舅舅,字子犯。

(8)辭:推辭,拒絕。

(9)仁親:以仁愛對待親人。

(10)孰(shu):誰。

說:辯解。

(11)亡:逃亡,流亡。

(12)與:參與。

(13)或;又。

敢:豈敢,怎敢。

(14)稽顙(qi sang): 古時居父母一之 喪時跪拜賓客的禮節。

拜:拜謝。

(15)私:私下一交一 談。

(16)子顯:公子縶(Zhi),字子顯,是秦穆公派來弔唁的使者。

致命:覆命,匯 報。

(17)後:指繼承人。

(18)不成拜:只稽顙,不拜謝。

【譯文】

晉獻公死後,秦穆公派使者向公子重耳弔唁,並且說:「我聽說,亡國常在這時,得到國家也常在這時。

雖然你現在莊重地處在優傷服喪期間,但失位流亡不宜太久,不可失去謀取君位的時機。

請你好好考慮一下1重耳把這些話告訴了舅犯。

舅犯說道:「你要拒絕他的勸告!流亡在外的人沒有什麼可寶貴的東西,只有把以仁愛對待親人當作寶物。

父親去世是怎樣的事啊?利用這種 機會來圖利,天下誰能為你辯解?你還是拒絕了吧1於是公子重 耳答覆來使說:「貴國國君太仁惠了,派人來為我這個出亡之臣弔唁。

我出亡在外,父親去世了,因此不能到靈位去哭泣,表達心中的悲哀,使貴國國君為我擔憂。

父親去世是怎樣的事啊?我怎敢有別的念頭,有辱於國君待我的厚義呢?」

重耳只是跪下叩頭並不拜謝,哭著站起來,起來之後也不與賓客私下一交一 談。

子顯向 秦穆公報告了這些情況,穆公說:「仁義呀,公子重耳!他只跋叩頭而不行拜禮,這是不以繼承君位者自居,所以不行拜禮。

哭著起立,是表示敬愛父親。

起身後不與賓客私下一交一 談,是不貪求私利。」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禮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