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知悼子卒:——進諫規勸的藝術 【原文】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禮記》知悼子卒

禮記

知悼子卒

(1)

——進諫規勸的藝術

【原文】

(2)。

未葬,平公飲酒(3),師曠、李調侍,鼓鐘。

杜蕢自外來(4),聞鐘聲,曰:「安在?」

曰:「在寢(5)。」

杜蕢入寢,歷階而升。

酌曰:「曠,飲斯1又酌曰:「調,飲斯1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6)降,趨而出(7)。

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8)。

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9)?」

曰:「子、卯不樂(10)。

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大師也(11)。

不以詔(12)是以飲之也。」

「爾飲調何也?」

曰:「調也,君之褻臣也(13)。

為一飲一食,亡君之疾(14),是以飲之也。」

「爾飲何也?」

曰:「 蕢也,宰夫也(15)。

非刀匕是共(16),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

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

杜蕢洗而揚觶(17)。

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斯爵也(18)1至於今,即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註釋】

1本節選自《檀弓》下。

2知(zhi)悼子:晉國之卿,名荀盈、知盈。

3平公:晉國的國君,名彪。

4杜蕢(kuai):人名。

(5)寢(qin):後宮。

(6)北面:面朝北方。

(7)趨:快走。

(8)曩(nang)者:剛才。

開:開導。

(9)飲(yin):給人喝的東西。

(10)子、卯:古人認為不吉利的日子。

樂(yue):奏樂。

(11)大師:太師,樂官之長。

(12)詔:告訴。

(13)褻:親近。

(14)亡:同「忘」,忘記。

疾:憂患。

(15)宰夫:掌管膳食的官。

(16)匕:古代食器,像湯勺。

共:同「供」。

(17)揚:舉。

觶(zhi):古代酒器。

(18)爵:古代酒器。

這裡指舉杯獻酒。

【譯文】

如悼子死了,還沒有下葬,晉平公卻喝起酒來,並讓師曠和李調作陪,敲鐘擊鼓奏樂。

杜蕢從外面進來,聽見鐘鼓聲,問道:「國君在哪裡?」

有人回答說;「在後官。」

杜蕢進入後宮,沿階而 上。

他倒了一杯酒說:「師曠,把這杯酒喝了1他又倒了一杯酒說:「李調,把這杯酒喝下去1他又倒了一杯酒,在堂上面朝北坐著喝了。

接著,他走下台階,快步走出後宮。

晉平公叫他進宮 來,說道;「杜蕢,剛才你也許想要開導我,所以我沒有同你說話。

你為什麼讓師曠喝酒呢?」

杜蕢回答道:「照禮,在甲子日和乙卯日不奏樂。

知悼子的靈柩還在堂上,這比逢上甲子、乙卯日還要嚴重。

師曠是掌樂的太師,不把這種禮節告訴國君,所以罰他喝酒。」

晉平公問「你為什麼讓李調喝酒呢?」

杜蕢回答:「李調是國君的近臣。

為了吃喝,竟忘了國君的憂患,所以也罰他喝一杯。」

平公又問;「那你自己為什麼喝酒呢?」

杜蕢回答;「我掌管膳食,沒有盡到提一供刀、匙的職責,卻膽敢參與防止違禮的事,所以罰自己喝一杯。」

平公說;「』我也有過失,倒杯酒來罰我喝。」

杜蕢洗過酒杯,倒上酒舉起獻上。

晉平公對侍者說;「如果我死了,一定不要廢止舉杯獻酒的禮儀1直到如今,凡是向國君和賓客獻酒過後,就要舉起酒杯,這叫做「杜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禮記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